提高中國語文教育的效率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讀《現代語文》2001年第2期吳定剛的文章,本人深有同感。現在有人認為發展語文教育的出路,是擺脫或者淡化語言,而從文學、文化、美學、品德學等角度去開拓,等于建筑房屋淡化地基工程,很危險。周正逵主編的中學語文實驗課本,分為“文言”“文學”“文化”三個部分,只有形式上的“文X”的聯系,缺乏邏輯上的系統關系。
  顏景常說,作為一個從事師范教育的語文工作者,他對語文教育問題感受很深。在中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占1/4,但是效果相當差,而現在仍然在培養語文水平很差的人。他認為現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把主題思想歸納、時代背景介紹、課文分析作為主要教學內容,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郭伯康《中國語文工作者的使命——“語文現代化問題”座談會紀要》,《語言文字應用研究》1996年第3期)
  這也是我自己一直想提出的問題。語文教育的時間用了那么多,效果卻為什么不好?怎樣在語文現代化的思想指導下,提高語文教育的效率?
  早幾年,華中理工大學進行了一次大學生語文水平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學生的中國語文水平及格的人并不多,而且學歷越高水平越低。當然,調查題目本身是否現代化,也是一個問題。但是,我們不難看到,現在很多大學生語言水平不高,并不是說他們不會寫小說、詩歌,而是句子不通順,詞語意思不準確,文字寫錯,說的普通話只是“不懂話”等。
  在教育體制中,語文教育分配的時間是很多的了,特別是在教育內容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問題是怎樣利用這些時間,重點教育什么,主要目標是什么。
  自從“五四”運動以后,我國的語文現代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很多人在思想上不夠現代化,以至影響了我國語文教育的效率,也就影響了整個國民教育的效率。
  現在的問題在哪兒?應該怎樣解決呢?
  第一,語文教育過多的偏向文學、文化的教育,語言的基本功夫忽略了,缺乏語文工具觀念。工具沒有制作好,怎么能夠使人很好地工作呢?這就好比騎自行車還沒有學會,就要用自行車送一個客人,結果自己和客人都摔傷了。正如顏景常說的,把大量精力放在課文的背景介紹、思想分析上面了,而不是想把課文中的語言真正學會。掌握一門工具的使用,肯定比用工具去工作沒有味道。如果過早追求這種味道,而不把工具很好掌握,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筆者最近看到的中文專業本科大學和本科自學考試畢業論文內容幾乎全部選擇文學,選擇語言的非常少。這里透露出一些消息,中學語文教育是怎樣對待文學和語言的地位關系的。這些將來主要從事或者已經從事語文教育的本科畢業生,為什么不愿意花功夫打好自己的語文基礎呢?老師沒有這種功夫,又怎么改變學生呢?我們可以去調查,學生的錯別字、特別是不規范字很多是跟老師學的。老師滿口方言講課,學生怎么能夠都會說很好的國語普通話?
  第二,語文教育的大量時間被大量遠離時代的文言文占用了,忽略了現代漢語白話文教育,缺乏時間觀念。不僅中學語文,而且“大學語文”的課文也安排了大量的文言文。英國的語文課文有大量的拉丁文嗎?文言文不僅需要白話文幾倍的時間教學,而且學了用處不大;我們有多少人要通過文言文閱讀古代文獻,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不能把每個人都培養成“中國古典文學專業”畢業的學生。那將是一筆很大的“青春浪費”!古代人做官,把古文背熟就可以了。現代領導和管理人員不能這樣了,他們需要擠出大量時間學習其他科學知識。
  有人會說,一個現代人如果不懂得文言文,他連現代白話文也看不懂,因為很多成語等都是來自文言的。學習成語和學習文言是兩回事情,前者是個別詞語的問題,后者是一種死語言體系問題。有人說現在很多人的語言問題就是出現在想要使用文言成分又不會使用。這就看語言教育者的指導思想了。我的一個中學生親戚,總是把自己的作文寄給我修改,我多次指出能夠用好懂的現代詞語表達的地方,不要去想方設法找點文言詞語來表達。說了多次,才有些好轉。可見,語文教師或者社會上的不正確的語文觀念,肯定是她這種語文觀念或者語文追求的引導者。這就好比去美國可以坐很方便的飛機,我們偏偏要坐火車去;到了海邊,自然會掉進海里。不能因為担心掉進海里,就去花很多時間教育每個人學會游泳或者潛水。
  我們那些可愛的“國粹”分子,總是把我們古人的一切當做寶貝,反對我們放棄文言文,反對我們使用簡化漢字,反對我們引進拼音符號書寫漢語。如果這樣愛國,我們的國家恐怕越愛越不進步了。
  繼承古代文化傳統,不能犧牲每個中國人的大量時間去學習古代語言。而要通過古代文獻專家想其他辦法解決。不能把少數專家做的事情,轉移到每個人身上。那樣,還要專家干什么?
  第三,語文教育只是教育“讀書”,忽略了“說話”教育,缺乏信息社會觀念。在信息社會,信息交流的范圍、方式,都決定了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的很大不同。如果我們培養的都是一些“啞巴漢語”人才,怎么能夠使他們在日常交際中間順利自如呢?現在大學生通過英語水平考試,其中要考聽力,就說明重視口語。只是受到考試條件限制,不能考試說話。奇怪的是,不會聽英語和說英語將來會受到輕視,可是不會說國語普通話,卻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今,我們還有些地方干部在工作中把使用方言作為很正常的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語文教育觀念的現狀和傳統影響。很多從外地來長沙工作的知識階層的人,他們有的甚至在大學工作,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不去花時間查詞典學習好,可是學習長沙話的干勁卻很大。他們希望自己長沙化,得到一種地方認同。當然,這是大的語言觀念導致的。其中,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指導思想在里面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在中小學語文教育觀念和指導思想方面進行改革。第一,語文教育應該以語文工具教育為主,以人文思想教育為輔。第二,放棄或者減少文言文教育,同時重視現代漢語普通話口語的教育和白話文書面語的教育。用現代語言理論而不是古人對待古代漢語的傳統理論,來指導現代語文教育中的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讓那些處于輔助地位的內容放在中學以后的適當的位置進行學習。
  為此,有幾個問題要提醒。第一,語文教材的課文不能采取自然主義的方式完全照搬作者的文章。教材編寫者不應該迷信著名作家,應該根據現代漢語規范進行一定的處理,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把歷史遺留下來的文言和方言成分用標準漢語替換下來。否則會使學習者產生思想混亂,也浪費了他們的時間。他們的時間要放在那些使用頻率高,通用性強的語文知識上面。第二,語文考試出題目的人,也要有這種意識,不要把能夠出古怪題目作為自己的本事,把能解怪題偏題的學生當做語文水平高的學生。第三,要重視現代漢語單詞教育,而不是傳統的單字教育。很多單個的漢字在現代漢語中間并不單獨作為一個詞用了。所以不能繼承傳統的單一的“生字”教育,要把“生字”放在“生詞”教育的大背景下面進行。對外漢語教材已經都是這樣進行了,很值得借鑒。第四,要重視口語詞匯教育。要引導語文教師能夠流利地把本地方言翻譯成標準的普通話,不僅僅是能夠用普通話語音體系去讀漢字記錄的書面語言。因為,用漢字記錄的語言可以是不同時代、地域的漢語,也可能是像日語,韓語這樣的外語。很多語文老師并不知道本地方言口語中的一些常用詞語的普通話的對應表達,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也在普通話中把不知道的普通話詞語用方言詞代替。
《現代語文》曲阜G31中學語文教與學彭澤潤20012001彭澤潤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 作者:《現代語文》曲阜G31中學語文教與學彭澤潤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51:43

[新一篇] 提高“注冊視聽生”學習效果的對策與措施

[舊一篇] 提高歷史復習課堂教學質量初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