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李培美)
目的:
1.感知玻璃、塑料、瓷、搪瓷等材料的特性。
2.按材料給杯子分類。
準備:
1.塑料杯、玻璃杯、瓷杯、搪瓷杯若干。
2.幼兒做試驗用的各種材料、用品。
3.形象有趣可愛的小木偶人幾個。
4.事先布置好“杯子店”的場景。
過程:
教師以“杯子店”售貨員的身分,組織幼兒參觀“杯子店”,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進行以下活動:
一、按材料給杯子分類
出示塑料、玻璃、瓷、搪瓷這4種材料制作的杯子若干,“售貨員”模擬游戲的情景,提出要求:“我們杯子店有許多杯子,這些杯子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經理要求我把杯子分類擺放,也就是把同一種材料的杯子歸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幫我分一分,好嗎?”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杯子店”里的杯子,啟發幼兒說一說這些杯子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然后從每類杯子中選取一件“樣品”,讓幼兒知道材料的名稱:玻璃、瓷、搪瓷、塑料。
2.按材料給杯子分類。
①出示4個大盤子(分別是玻璃的、瓷的、搪瓷的、塑料的), 要求幼兒把同一種材料做的杯子,放在相同材料做的大盤子里。
②將幼兒分成4組,每組4個盤子,并提供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若干,讓同組幼兒合作挑選,把本組的杯子按材料分類,并一一放在相同材料的盤子里。
③在分類過程中,教師著重讓幼兒分辨瓷和搪瓷這兩種材料的特性。可以有意在某一類杯子中混入一件不屬于這一類的杯子,如在搪瓷杯中混入一只瓷杯,讓幼兒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并說明理由。
〔分析〕
分類活動需要反復操作,因而往往顯得單調乏味。本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行分類操作,因而趣味盎然,有效地調動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以往的分類教學一般的做法是,一人操作大家看,一人講述大家聽。該活動卻有所不同,它是采取分組操作的方式,讓全體幼兒積極參與。這兩種做法的不同在于:前者是靜態接受,后者是動態獲取;前者是被動學習,后者是主動學習;前者僅是幼兒視、聽覺的參與,后者則是幼兒全身心的投入。顯然,后者更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幼兒在這種分組操作中,有充分的動腦、動手的機會,能主動與同伴交流與合作,能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比較、分析、推理、判斷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使幼兒的感受更深刻,認識更清晰。
二、試驗不同材料的特性
1.杯子分類完成后,“售貨員”向幼兒提出請求:“經理要求我們售貨員知道這些不同材料的杯子各有什么特點,以便更好地向顧客介紹我們的商品。請小朋友幫助我試一試、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
2.把全體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人, 供給每組上述四種材料制作的杯子各1個以及做試驗用的其他物品。在教師的指導下, 每組的4個幼兒合作做以下試驗:
①“售貨員”讓幼兒用手掂一掂這4種杯子(大小相仿),比一比它們的輕重。(玻璃的、瓷的較重,搪瓷的較輕,塑料的最輕)
②“售貨員”讓幼兒捏一捏這4種杯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玻璃的、瓷的、搪瓷的很硬,塑料的較軟)
③“售貨員”讓幼兒把有顏色的水倒進這4種杯子里, 然后要求幼兒從杯子外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玻璃的很透明,塑料的比較透明,瓷的、搪瓷的不透明)
④“售貨員”讓幼兒把較熱的水倒進這4種杯子里, 然后摸了摸杯子,說說有什么感覺。(搪瓷的傳熱最快,塑料的、玻璃的傳熱比較快,瓷的傳熱比較慢)
⑤“售貨員”讓幼兒思考一下,如果這4種杯子不慎落地, 會有怎樣的結果。然后請幼兒觀看摔破的玻璃杯、瓷杯、搪瓷杯,讓幼兒知道玻璃杯、瓷杯最容易碎。搪瓷杯的瓷脫落后,會露出里層的鐵質杯身,而鐵容易銹蝕。只有塑料杯不易摔破。
⑥教育幼兒平時要愛護杯子。
〔分析〕
在幼兒園常識教學中,關于日用品材料的知識已大致上都結合到上述活動中去了。對于這些知識,教法卻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是教師操縱教具講給幼兒聽,再讓幼兒復述;有的是教師做試驗或請個別幼兒做試驗給大家看,同時啟發幼兒一邊觀察、一邊接受相應的知識。本活動的特點在于它不是將知識簡單地由教師轉達給幼兒,而是創設了相應的環境,采用“引導發現”的方法向幼兒提出疑問,引導幼兒帶著疑問有目的地進行試驗,讓幼兒主動去感知、去探索、去發現。當然,幼兒在試驗中獲得的體驗是分散的,零碎的、表面的,所以試驗后,教師仍以“售貨員”的身分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引導他們把試驗中獲得的體驗、發現加以整理、歸納,形成初步的概念,并能用相應的詞語來表達這一概念。本活動的做法有以下的優越性:其一,有利于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二,有利于幼兒對知識的掌握和實際體驗的深化;其三,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能力,特別是動手能力;其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究的興趣。顯然,這樣做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又可以一舉多得。通過這一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的知識可以有不同的學法,而不同的學法對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三、“買杯子”游戲
1.試驗完成后,請幼兒扮作顧客來買杯子。“售貨員”提出游戲的要求:“杯子店開張了,歡迎各位顧客前來購買。我們店的規定很特別,買杯子不要錢,只要把話說清楚就能買到。說清楚什么呢?要說清楚你買的是哪個杯子,但不能說出這種材料的名稱,只能說出這種材料的特點和杯子的特點。比如要買這個有紅花圖案的玻璃杯,就不能說出‘玻璃’兩個字,應該說,‘我要買的杯子是透明的、容易摔碎的、上面有紅花的’。當顧客說完杯子的特點后,請其余小朋友猜猜這位顧客要的是哪個杯子。”
〔分析〕
為什么要安排這個游戲呢?因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動作”和“語言”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試驗活動之后安排這一游戲,能促使幼兒回憶、再現,運用試驗中獲得的知識,達到鞏固、深化的目的。
2.“售貨員”出示幾個小木偶人,告訴幼兒:“這幾個小木偶人來我們商店買杯子,請小朋友幫助他們在這些杯子中挑選最合適的。”
①木偶人甲:“我要坐火車去旅游,請小朋友幫我挑選一個適合旅游的杯子。”(輕便、不易碎的)
②木偶人乙:“我奶奶喜歡喝茶,我要給奶奶買一個沏茶用的杯子,請幫我選一個合適的。”(保溫性能好的)
③木偶人丙:“我快要上小學了,準備買一個杯子帶到學校去喝水,請幫我選一個合適的。”(結實的、能蒸煮消毒的)
……
在挑選杯子時,著重引導幼兒討論應該為小木偶人選購怎樣的杯子。分析什么杯子合適,為什么;什么杯子不合適,為什么。
〔分析〕
幼兒為木偶人選購杯子時,可能因為各有各的理由而產生一些爭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聯系材料的特性來說明選購的理由。只要幼兒說得有道理,可以“一問多解”,不必拘泥于一種答案。
這一環節采用了有趣的木偶表演形式,使氣氛特別活躍。幼兒可以聯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做,既能鞏固已學的知識,又能發展幼兒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師還可以從幼兒表述理由的過程中,了解幼兒是否真正掌握了這幾種材料的特性,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本活動是半日活動,可在第二個環節后讓幼兒休息片刻)
原載《幼兒教育》(杭州),
1996.10.24~25*
活動設計杭州24-25G51幼兒教育李培美19971997 作者:活動設計杭州24-25G51幼兒教育李培美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