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在美國,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心和培養,而是在于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為。特別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長中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進行選擇,所以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國人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講話不但要認真聽,而且有時大人要蹲下來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覺。孩子吃飯時不能硬逼;孩子做錯了事不得橫加訓斥;要孩子換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則,都會給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陰影。家長帶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給孩子,美國人則最忌諱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也不吃"、"也不要"之類的話,也不會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時候對孩子呵斥。他們認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只能根據情況適時適當地做出解釋和說明,以做引導。美國人反對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許當著人面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這樣做是一種犯罪。
偉大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認為美國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否太過份了,但事實證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們待人友善,懂禮貌,同大人談話沒有一點局促感,自我獨立意識強。兒重心理學家認為,這些都是孩子們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美國教育家杰姆·特來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兒智力開發,他提倡父母為孩子每天朗讀20分鐘。他編寫的幾套"兒童聽讀手冊"非常暢銷。
特來里斯認為,培養兒童讀書興趣,并不是簡單地從指導如何閱讀開始,而是先由父母饒有興趣地誘發孩子想讀書刊。而這正是絕大多數父母所忽視的。這種巧妙的閱讀誘發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動聽的朗讀,20分鐘聽讀時間不長,但持之以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想讀的念頭就在父母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油然而生。孩子聽讀越早越好,內容應生動有趣,由淺入深。關鍵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諄諄善誘。他通過實踐,證明堅持聽讀可以集中兒童注意力,豐富孩子的詞匯,激發想象,拓寬視野,萌發情感。尤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漸領悟語句結構和詞意神韻,從而為今后廣泛閱讀打下基礎。用特來里斯一句生動的話來說:聽讀是引誘孩子閱讀的"有聲廣告"。
特來里斯的蝗讀啟蒙教學法,簡單易行,很有說服力。近年來,他在美國各地作無償報告,一年多達40余次,吸引了許多幼教工作者和年輕父母。有一對父母在女兒生日時,收到特來里斯的禮品"兒童聽讀手冊",他們依照這本手冊,為女兒作聽讀啟蒙訓練,堅持不懈,甚至在女兒患病住院時,也送去他們為女兒朗讀的錄音磁帶,請護士為她放音。小女孩在每天聽讀的熏陶下,5歲就開始閱讀,7歲成為一個詞匯極其豐富的書迷,口才和作文能力都很出眾。
有些父母認為,現在孩子每天花不少時間看電視,難道不相當于聽讀嗎?特來里斯認為不然。研究資料表明,當孩子每天看電視3小時左右,讀書效率驟減,五彩紛呈的電視圖像使孩子讀書分心。美國的成年人也是一樣,現代美國人大多是從看電視而不是從閱讀獲取信息。這種不良的社會趨向將會影響下一代的智力開發。
特來里斯的倡導,得到了夏威夷州州長夫人的賞識,該州文教社團大力推行,發起"請為孩子朗讀"活動:要求更多的父母為孩子每天朗讀至少10分鐘,并讓每一個孩子在出生時警獲得一本好書。這項活動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廣為宣傳。夏威夷州的這一項活動,得到了其他州許多有識之士的響應,更大規模地推行這項活動。不少美國經濟貿易集團也參與發起類似的活動,并稱之為"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鐘"。
美國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教育部門特別為兒童制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家長的同意)。結
果顯示,半數孩子表現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著門應答。但是,另有半數的孩子,則讓父母們担心不已: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以小主人公的姿態,帶“送貨員”逐個房間參觀。
這次節目引起了家長們的普遍關注和担心,政府與民間想出各種辦法,竭力保護兒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兒園,也策劃了一次造訪警局的“遠足日”活動。活動中最吸引孩子們的就是警方精心制作的那本獨自在家安全手冊了。因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畫冊,孩子們在涂涂畫畫的同時,能領悟到很多道理:
─如果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忙著,或在睡覺。不論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開門。
─接聽電話時,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誰在家里等任何與家里有關的信息。
─要到哪里玩,一定要讓爸爸媽媽知道。
─不可獨自行走,出門總要與朋友相伴。
─不要獨自到加油站、戲院、餐館或其他公共場所的洗手間。
─空空的大樓、安靜的門道,雖是好玩的地方,但不可獨自到那里玩。
─有任何不對勁的事,別忘了打報警電話。
─不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特別是食物。
─無論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車,哪怕他說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或是爸爸媽媽讓他來接你的。
─如果陌生人對你說:保證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種很有趣的游戲,不要相信,千萬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辦法是大聲尖叫:我不認識這個人。或高叫:火警!(專家認為,這樣叫會立刻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人聽到“火警”都會救助。)
─不要公開說出家里近期的外出旅游計劃。
─學會打開和關上家里所有的門窗。
當然,僅僅一次填色游戲還不足以讓孩子們牢記這些安全守則,所以從警局回來,我們又把經常在幼兒園玩的“假設游戲”教給家長們,讓“安全守則”成為親子游戲的一部分。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更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比如家長充當陌
生人---
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他能用他的車載你回家,你該怎么應付?
在游樂場,一個陌生人說,他的寵物狗丟失了,問你“能幫我找一找嗎?”你怎么辦?
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一個陌生人來敲門:“我的車壞了,想借個電話用用”,你答應嗎?
如果一個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對你說,你媽媽受傷了,囑咐他來接你,你跟他走嗎?
此外,我們還建議家長在大眾媒體播出的節目中尋找教育孩子的機會,比如看到孩子被綁架的電視新聞,就可以借此問問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樣的情況,會怎么做?”如果晚報上報道,某個孩子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玩被騙子帶走了,也不妨與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哪些地方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安全的,在這種探討的過程中,孩子多會比平時更認真地聽大人的話。
不過,不管事先怎樣灌輸,“演習”中還是有不少孩子會作出錯誤的回答,所以我們會明確告誡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即使經過你的糾正,仍不盡人意時,也不必過分担心,以大人應有的智慧,加上足夠的耐心,多幾次與孩子一起找出恰當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終會在游戲中學會自我保護的。
網載 2010-09-12 09:43:3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