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門忠勇,流芳百代---楊家將抗遼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已達800多年,它主要是敘述北宋名將楊業及其子孫們抗擊北方遼朝和西夏統治者侵擾中原的事跡。其中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都有一定的歷史事實作依據,但是大量的故事情節,卻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塑造出來的。


  楊業(?――986年),原名重貴,麟州新秦(今陜西神木)人。他的父親楊信在后漢曾任麟州刺史。楊業青少年時代為后漢河東節度使劉崇的部屬。后周廣順元年(951年)劉崇在太原割據,建立北漢政權,提拔楊業為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并賜名劉繼業,讓他長期鎮守北方重鎮代州捍御遼兵。在抵御遼朝侵擾的斗爭中,楊業屢立戰功,每戰必捷,當時被人稱作“楊無敵”。


  太平興國四年(997年),宋太宗率大軍親征北漢,兵圍太原,楊業隨北漢主劉繼元出城降宋。太宗早聞楊業大名,見楊業歸降,大喜過望,命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御使,并復其姓名為楊業,仍帶兵鎮守代州。楊業自歸附宋朝以后一直帶兵馳騁在河東的抗遼戰場上。


  太平興國(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10萬攻雁門,當時楊業只有數百名騎兵,無法與遼軍硬拼,他出奇兵抄小路繞到雁門關以北,從遼兵的背后殺出,與潘美前后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朝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楊業因此被提升為云州觀察使。自此契丹人都畏懼楊業的威名,每同宋軍作戰,只要一看到楊業的旗幟,就悄然引兵退走。但楊業卻遭到其他宋將的妒忌,有的甚至上書誹謗他,幸好太宗不信那些不實之詞。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再次北伐遼朝,分三路出擊。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云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命楊業為副帥,率領西路軍出雁門關。起初,西路軍進展迅束,連克云(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北)四州。但由于曹彬、米信率領的東路軍進攻幽州失利。宋太宗即命西路軍撤退,并把云、應、朔、寰四州吏民遷往宋境內。當潘美、楊業撤軍至朔州南面的狼牙村時,遼兵已攻陷寰州,楊業見遼兵勢盛,不宜同遼兵爭鋒,主張繞道而行,避開正面強大之敵,于途中的石碣谷布列3000強弩,再以騎兵援于中路,這樣就可保證撤退的宋軍將士和被遷的四州吏民安全回到宋朝境內。這個作戰計劃遭到潘美和監軍王輟⒕骺饈沽蹺腦5熱說姆炊浴M晁怠跋鐘惺蚓槐厝绱說ㄇ游返校χ鼻餮忝瘧貝ā保鉅狄暈飧雒跋站俁卦饈О堋M昃怪岡鷓鉅悼沼形薜械某坪牛②偎齙杏幸獠徽劍腔秤幸熘盡Q鉅底魑桓齟穎焙汗榻鄧緯慕伲羆苫潯鶉朔貪運緯秤卸模謔撬叩廝怠拔已鉅擋皇遣潰皇僑銜筆撇煥荒莧檬孔滸裝姿勞齠植荒芰⒐Γ熱荒忝侵岡鷂也蝗ニ潰揖拖人澇諛忝侵昂昧恕!彼低昃痛蛩分萁儺星埃鉅道俠嶙鶯岫耘嗣浪担骸拔掖巳ケ囟ㄒЮ已鉅當臼潛焙航到蠢碓綹帽淮λ懶耍腔噬喜簧蔽遙炊夢掖也皇槍室夥拋諾芯蝗コ齷鰨竅胙罷藝交×⒊嘰韁σ員ü鰨裉熘釵恢岡鷂矣幸獗艿校已鉅狄歡ㄏ人烙詰腥聳種小!苯幼潘缸懦錄夜瓤冢襠轎魎廢嗇希┧担骸扒肽忝竊詿瞬賈貌獎垮螅腫笥伊揭磣急婦仍已鉅底降秸飫錚忝薔陀貌獎矯婕謝饗嗑齲蝗唬崛裁弧薄E嗣來鷯α搜鉅檔那肭螅誄錄夜瓤誆枷鋁蘇螅員婦仍?墑槍瞬瘓茫曇鉅得揮謝乩矗暈鉅狄鴉靼芰殺蘇Γ米粵轂肟瓤冢嗣雷魑魎Ф哉庵中形喚雒揮兇櫪梗約閡哺爬肟恕5迸嗣籃屯曷示肟錄夜瓤10公里遠的時候,就聽到楊業兵敗的消息,他們非但不前去援救,反而率兵逃跑。


  楊業遭到遼軍的伏擊,率所部同占絕對優勢的契丹兵作戰,自正午至傍晚,輾轉退至陳家谷口,眼望著潘美、王甑腦膳恕⑼醵司怪醚鉅滌誆還耍還蘢約禾用チ恕Q鉅抵鏈搜鎏斐ぬ荊骸按嗽獗廝酪印保棵潛吠純蕖5逼醯ぷ繁址溆刀潦保鉅瞪肀囈齟100多名宋軍將兵,感到再戰,也是徒勞,便命他們自謀出路,若能生還也好回去把這次戰斗的情況向宋太宗報告。眾將士為楊業的真誠所感動,皆死戰不愿離去。這時契丹兵越圍越多,最后部下將官和士兵全部壯烈殉難,只剩下身負十數處重傷的楊業,仍奮力殺敵,直到坐騎受了重傷不能行動,才被契丹兵所俘,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業自被俘后,絕不向契丹低頭投降,他想到自己對宋朝一片忠心,卻遭到奸臣陷害,以致兵敗被俘,無限悲憤,決心用絕食而死來表白自己的一片赤膽忠心。這位威震敵膽的沙場老將,在絕食3天后,死于被押解往燕京的途中。


  楊業之死,使北宋朝野震動。當時許多人聽了楊業受陷害以及同部下一起英勇不屈壯烈犧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后,都為之流下熱淚。為了褒獎楊業為國捐軀的英雄行為,宋太宗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節度使。他的兒子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亦因此得到升遷。潘美受到削奪三任的處分,王暝蟣懷喙堋


  楊業的七個兒子中,楊延昭最負盛名,他繼承了父親事業,亦馳騁在宋朝抗遼的戰場上,也是一代名將,楊延昭在青少年時,就深得楊業的喜愛,認為“此兒類我”,每次出征,都把他帶在自己身邊,經受戰斗鍛煉。雍熙北伐,楊業攻應、朔等州時,延昭為其先鋒,英勇殺敵,在朔州城下被流矢射穿了胳臂,他仍然不下戰場。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御遼軍侵擾。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契丹貴族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宋軍節節失利。當時楊延昭正守衛遂城(今河北徐水縣東),九月初,遼軍攻遂城,楊延昭等人飛書告急,請求增兵為援。河北大將傅潛畏怯不敢出,遂城遂為遼軍所困。于是,遂城城小無備,遼軍攻圍甚急。楊延昭雖指揮部隊將他們一次又一次打退,而由于蕭太后親臨城下,自執桴鼓督戰,矢飛如雨,危勢并不稍減。城中守軍不滿3000,眾心危懼,延昭則從容自若,悉發城中居民丁壯登城,被甲執械,日夜護守。一直堅持到十月間。時當初冬,本不甚冷,適值寒潮,氣溫驟降,楊延昭命城中軍民汲水澆灌城墻,一夜之間城墻變得又堅固又光滑,遼軍攻城不下,只好繞過遂城進攻別處。這次戰役結束后,楊延昭等即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特意召他詢對邊策,并稱贊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咸平四年冬,契丹再發兵寇邊,楊延昭與楊嗣共守保州,設伏兵于遂城西北之羊山,待遼軍攻城,即以少數騎兵自北誘之,且戰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盡殲遼軍。楊延昭以此功升任莫州團練使,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當地居民為紀念這一勝利,因改羊山為楊山,或曰“藏兵山”。


  景德元年(1004年),遼圣宗、蕭太后率兵大舉南侵,一直深入到黃河北岸的澶州,宰相寇準信賴楊延昭等名將,力主抵抗。楊延昭當時上書建議,乘遼兵大舉南下之際,出兵取幽、易等州,但宋真宗根本沒有挫敗遼軍的信心,楊延昭的建議沒有被采納。澶淵之盟訂立后,楊延昭以為國恥,乃拒絕朝廷“勿傷北朝人騎”之命,與張凝、石普等痛殲遼軍游騎不止。及遼軍北退又不顧朝廷“勿追契丹”之命,獨率所部萬騎,進抵遼朝邊界,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景德二年楊延昭升任莫州防御使,并出知保州,后又任高陽關路副都部署,主持河北一線的邊防。


  楊延昭也像他父親楊業那樣智勇善戰,能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愛戴,他前后守衛邊境20多年,威名也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稱之為“楊六郎”。他死后,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連敵方契丹人也舉哀致敬。


  楊延昭之子楊文廣也是一名武將,在北宋中期曾在陜西對西夏作戰。還曾隨狄青討廣源州蠻儂智高,都有戰功,后來楊文廣還出任過定州守將,為抗遼斗爭獻策。


網載 2013-09-10 20:56:50

[新一篇] 滿清酷刑(組圖)

[舊一篇] 漆園誓師,名垂青史---方臘起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