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生活之法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國戲曲的對話是音樂性的、動作是舞蹈性的,而歌和舞的本身,就決定了它的外在形式要遠離生活、變異生活,使之具有節奏、韻律、整中國戲曲臉譜郵票,1980年發行。飭、和諧之美。中國戲曲藝術比一般的歌舞還要遠離、變異生活。表演者的化妝服飾,動作語言頗有“矯情鎮物,裝腔作勢”之感,而這樣做是為了把普通的語言,日常的動作,平淡的感情強化、美化、藝術化。為此,中國的戲劇藝術家長期揣摩說白、詠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現技巧和功能,嘔心瀝血,樂此不疲。久而久之,他們創造、總結、積累了一系列具有夸飾性、表現性、規范性和固定性的程序動作。任何一個演員走上中國戲曲舞臺,他要表演“笑”的話,就必須按照極具夸張、表現性和且又被規范固定了的“笑”的程序動作去做“笑”的表演。即使在今天,也仍如此。遠離生活形態的戲曲,依舊是以生活為藝術源泉的。由于中國戲劇家對生活既勤于觀察,又精于提煉,因此能精確又微妙地刻劃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韻,做到神形兼備。

臉譜、蟒袍、帽翅、翎子、水袖、長胡子,厚底靴、蘭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兵器、導具,也無不是凝固為程式的東西。它們都以動人的裝飾美、色彩美、造型美、韻律美,有效地增強了演出的藝術吸引力,贏得中國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為什么中國戲曲藝術連一顰一笑都要遠離自然形態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很多的。但這門藝術的大眾娛樂性、商業性和戲班(劇團)物質經濟條件的薄弱,顯然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在古代中國,戲曲演出常在廣場、寺廟、草臺或院壩,而在鄉鎮農村,又多是劇場與市場的合一。成千上萬的觀眾聚拢,如潮的人聲夾著攤肆的嘈雜。處在這樣的條件與環境下,藝人們為了不讓戲劇淹沒在喧囂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詣地尋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響的有效手段。正是這個頑強地表現自我、擴張自我的出發點,使他們摸索以遠離生活之法來表現生活的藝術規則:高亢悠揚的唱腔配以敲擊有力的鑼鼓,鑲金繡銀的戲衣襯著勾紅抹綠的臉譜,火爆激烈的武打,如浪花翻滾的長髯……。這一法則的實踐結果,已不止是造成賞心悅目,勾魂攝魄的審美效應。更為重要的是,舞蹈表演的程式規范化,音樂節奏的板式韻律化,舞臺美術、人物化妝造型的圖案裝飾化,連同劇本文學的詩詞格律化,共同構成了中國戲曲和諧嚴謹、氣韻生動、富于高度美感的文化品格。


網載 2013-09-10 20:57:22

[新一篇] 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隋反擊突厥

[舊一篇] 遲滯金軍南下,為南宋建立贏得時間---宗澤東京保衛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