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072(2000)04-001-03
眾所周知,20世紀全球最引人注目的歷史事件之一,就是中國和東方各國蒙受了一百多年受壓迫、受屈辱的地位之后走向了復興。華人在東南亞與其他地區也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同當地民族一起為所在國的社會進步作出卓越的貢獻。這種歷史性的深刻變化,為華文文學在世界的興起、發展,為本土華文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的互動、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整合,提供了一個積極的大的背景。
矚目世界,20世紀的后半頁,特別是80年代以后,不僅是中國大陸和臺港澳,在東南亞,在西歐、北美和大洋洲,都有各具特色的華文文學,華文文學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語種文學之一。今后,隨著世界多元文化的崛起,隨著世界各華人社區的發展和中華文化進一步的弘揚,也由于華文文學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和文化信息,必然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各地區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面對這樣的歷史前景,如何加強世界格局中的華文文學的交流和研究,已成為世紀之交我們面臨著的共同任務。
從80年代至今,我國大陸和臺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學者,已有過多次的交流,在有關的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自1982年以來,我們已召開了十屆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每次會議,都有新的論題提出,每次會議之后,都有新的成果問世,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了我們的研究空間。
回顧這個過程,想想我們走過的“路”,這一領域的開拓、發展,雖艱辛卻是令人感奮的。
當80年代初廣東、福建兩省學者首先關注臺港文學并在內地倡導此項研究時,不少人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推進這一研究領域的。1982年在廣州和1984年在福建舉行的第一、二屆的臺港文學研討會,主要是研討臺灣、香港文學,雖有學者論及臺灣的旅美作家作品,如於梨華、白先勇、陳若曦、歐陽子等,但更多是從留學生文學的角度去言說,會后出版的兩屆會議論文集,也命名為《臺灣香港文學論文選》。1986年在深圳舉行的第三屆研討會,由于海外前來參加的華人作家、學者較多,所以把會議名稱更改為“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這一更名說明,大家已認識到臺港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的差異性。1991年在廣東中山市舉行的第五屆研討會,因有澳門的5位代表參加,會議又更名為“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至此,大陸以外的華文文學“空間”,都被清晰地顯現出來,并進入研究者的操作層面,成為這一學術領域的研究對象。在這之后召開的第六、七、八、九屆研討會,國內外與會學者很多,每一屆的研討會都有新的學術成果。特別應該指出的是:1993年在廬山舉行的第六屆研討會上,與會代表有感于世界范圍內的“華文熱”正在加溫,華文文學活動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學現象,華文文學同英語文學、法語文學、西班牙語文學、阿拉伯語文學一樣,在世界上已形成一個體系,經過充分醞釀,發起并成立了“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籌委會”。“世界華文文學”的命名,“籌委會”的成立,意味著一種新的學術觀念的出現,即:要建立華文文學的整體觀。也就是說,要從人類文化、世界文化的基點和總體背景上來考察中華文化與華文文學,無論是從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還是從事本土華文文學研究,都應該有華文文學的整體觀念。因為世界各國多姿多彩的華文文學向我們昭示,華文文學發展到今天,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很應該加強這一“世界”的內部凝聚力,把世界華文文學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推動。只有這樣,才能聯合世界范圍華文文學的研究力量,進行華文文學的整合研究和分析研究,在未來世紀,重建新時代的華文文學。
除上述各屆研討會外,90年代有兩個會議,也是值得注意和重視的。一個是1993年23、24日,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的“華文文學研究機構聯席會議”,這個會議是由香港嶺南學院(今嶺南大學)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與暨南大學中文系聯合舉辦的。參加會議的有大陸和臺港20個研究機構的學術帶頭人,大家在一起總結交流研究經驗,檢討不足之處,還就華文文學發展中的一些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如歷史與未來、理論與實踐、時間與空間、分流與整合、碰撞與轉型,以及文學創作中的地區與國家特色、作家風格、域外華文文學的語言衍變等問題,作深入的探討,希望在新的歷史背景下,使其成為富有文學性獨立價值的學科之一。這個會議的意義在于突出了學科建設意識和自覺性,所研討的問題,與全球性的新情況相適應。另一個是1997年4月27、28日在福州召開的“海外華文文學青年學者座談會”,這個會議是由福建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與《臺港文學選刊》聯合舉辦的。中心論題是如何拓展和深化海外華文文學的研究,與會青年學者就此提出了許多新思路。《臺港文學選刊》曾有會議的綜合報道刊出。這一會議在研究隊伍的建設上有積極意義。
近20年來,海外各華文文學機構也組織過許多交流活動,如1989年8月,新加坡華文作家協會與德國歌德學院,在新加坡聯合舉辦以東南亞華文文學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又如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自1987年9月在美國成立以來,已先后在各個國家召開過五屆的華文作品討論會。90年代以來,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的華文作家協會還先后主辦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第一、二、三屆研討會。所有這些都大大地推動了海外華文文學的研究。
現在,大陸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已有了許多成果,在學術界、文化界有了相當的影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正是針對過去在研究上的不足(如宏觀、整合性的研究成果少、理論層面的研究成果少、求“同”多而探“異”少等問題),籌委會在第十屆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五個帶有整體性、理論性的中心論題,筆者認為與籌委會提出的論題相關,有必要特別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結合上尋找新的突破點。關于華文文學的文化淵源問題,過去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立論,但更多是研究其“同”,對其在世界各國、各地區傳播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流變,以及由此而形成不同的文學特色和進程,還關注不夠。研究者的視野、觀念、方法,也存在相當的局限。為了全面地把握世界華文文學的豐富性,顯示這一特殊文學空間的多姿多彩,就應對各國、各地區華文文學的文化特征、文學形態、美學模式、特殊經驗與現實困擾有所關注。
第二,在作家作品的研究上加強對海外作家隊伍的主體研究。由于海外華文作家背景不一,流動性大,對文化所采取的態度和立場不一樣,為了對這個特殊文學空間有更深刻的認識,“區域身份”、“文化身份”問題的研究,應提到日事擬程上來。早在第六屆國際研討會上,就有學者提出對創作主體研究的問題,近幾年來,筆者在《海外華文文學新視野》等多篇學術論文中,曾提出將“身份批評”引進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領域,這本質上也是一個關于作家主體研究的理論問題。由于海外華文作家移居異域,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在他們背后,隱藏著政治、歷史、種族、文化、經濟之間的糾葛,他們的作品承担著多種關系的交織,他們的文化身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與此相聯系的還有一個文學創作的“本土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海外華文文學的異域特性問題。我們應當去研究這一領域的作家如何將其在異地他鄉的生活感受轉化為文學,進而通過對他們的研究,將這種建筑于域外生活經驗的文學轉化為一種域外的漢語詩學。
第三,重視文學史撰寫問題的理論研究。20世紀末,人們對文學史研究一直保持強烈的興趣,海外華文文學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也應有文學史研究的思考。現在已出版的這一領域的文學史,較早的有陳賢茂主編的《海外華文文學史》,近幾年陸續出版的還有劉登翰主編的《臺灣文學史》、《香港文學史》以及帶有史的意味的《澳門文學概觀》,古遠清的《臺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文學理論批評史》,黃萬華的《馬華文學史》等,這些在學術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從當今撰寫的各種文學史看,大多存在過于依賴歷史觀念、框架和模式的問題,對文學領域的獨特性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所以在文學史的撰寫中,如何尋求海外華文文學領域的詩學話語,使其具有自己的思想規模、框架、特點;尋求文化與詩學在歷史上的契合點,重視“線”上作家的獨創性和文學穩定性因素的尋找等等,應是文學史撰寫中必須去探究的重要問題。還有文學史敘事視角的更新,對其中感性、知性、理性關系的思考與揭示,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去拓展的。
現在正處在世紀之交,20世紀很快就要過去,21世紀即將來臨,人們思緒紛紛,為了學術的復興和學科的更新。記得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談到西方哲學時曾說:哲學從不輕易向世人昭示真諦,好像智慧女神米湟瓦那只會歌唱的貓頭鷹,總要等到一個世紀完結之后,才肯在暮色中悄然出現。老黑格爾的話是針對哲學而言,但他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在世紀之交,人們在回顧與展望之中,在百年實踐的經驗教訓中會悟出某些真諦。哲學如此,其他學科也如此。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世紀的“黃昏”時刻,也該是“智慧鳥”露面的時候了,我們殷切期待著這只神奇的“智慧鳥”在我們面前出現,唱出美妙的歌,為我們學科召喚新的輝煌!
字庫未存字注解:
@①原字艸下加凡
《暨南學報》:哲社版廣州1~3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饒péng@①子20002000世界性華文文學熱潮的興起、發展,為本土華文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的互動、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整合,提供了一個積極的背景。為了加強世界格局中的華文文學研究,顯示海外華文文學的特性,應當通過其文化特征、文學形態、美學模式、特殊經的研究,將這種建筑于城外生活經驗的文學轉化的一種域外漢語詩學。比較文學/海外華文文學/回顧與展望comparative literature/overseasChineseliterature/reviews andprospects本文為饒péng@①子教授在“第十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1999/10/12)上所作的“學術引言”。此次刊出,略有改動。Reviews and Prospects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Turn ofTwo CenturiesRAo Peng-zi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饒péng@①子(1935-),女,廣東潮州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比較文藝學。 暨南大學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632 作者:《暨南學報》:哲社版廣州1~3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饒péng@①子20002000世界性華文文學熱潮的興起、發展,為本土華文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的互動、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整合,提供了一個積極的背景。為了加強世界格局中的華文文學研究,顯示海外華文文學的特性,應當通過其文化特征、文學形態、美學模式、特殊經的研究,將這種建筑于城外生活經驗的文學轉化的一種域外漢語詩學。比較文學/海外華文文學/回顧與展望comparative literature/overseasChineseliterature/reviews andprospects本文為饒péng@①子教授在“第十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1999/10/12)上所作的“學術引言”。此次刊出,略有改動。
網載 2013-09-10 20: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