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英國哲學的研究取向及其特點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馮俊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1
  綜觀當今英國哲學,哲學家們的研究興趣似乎相對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心靈哲學成為最有影響的哲學
  自80年代以來,心靈哲學日益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哲學。如果把當代英美哲學籠統地稱作分析哲學思潮的話,我們可以說它走過了從邏輯分析,語言分析到心靈分析的路徑。從出版的著作和論文,國際論壇和學術講座來看,心靈哲學確實是英語世界哲學的熱點。
  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是研究心靈或意識的本質及其活動原理的學問。它以人的意識、智能為研究對象,其主要內容有;意識和物質的關系,身和心的關系;如何定義意識及意識的本質特征(意向性、內省性或私人語言等論證);第一人稱和其他心靈的關系;其它創造物是否有意識?機器能否具有意識(人工智能)?什么是思維、情感、經驗、記憶?心靈的各種功能到底是各自獨立、彼此分離的抑或是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人的意識和語言的關系;人的意識和人的行為的關系;人的意志自由,人格同一性等等。心靈哲學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而是一個被英語世界哲學家們所共同承認的一些問題的領域。可以說它是一個交叉學科,它與認識論和行為哲學有一種部分重疊或交叉的關系,特別是它以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等學科為它的理論和方法論的依托。
  其實,心靈哲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不是20世紀突然產生的一門全新的哲學。但是到了20世紀,特別是一方面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對于傳統心靈理論和語言理論的挑戰,促使人們對于心靈、意識的本質重新反省;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的發展,給哲學家們重新認識人的意識的本質提供了新的啟示。從而使心靈哲學得到新的發展。
  現代心靈哲學是從反對笛卡爾的二元論開始的。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可以說一直是唯物主義占主導地位。例如在心身關系問題上,有邏輯行為主義(主要有Ryle);同一性理論(包括Type Identity theory,Token IdenfityTheory);功能主義(主要有Putnam Shoemaker,Lewis);消解性唯物論(Eliminative Materialism,以Churchland為代表)和唐納德·戴維森的變異一元論(Anomolus Monism)等。當然,這些唯物主義學說都存在著各自的理論缺陷,都未能令人信服地說明意識的本質和活動原理,因而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期待這些科學的發展能給心靈哲學帶來某種突破。
  二、道德哲學和社會政治哲學日趨繁榮
  在60年代以前,分析哲學過于強調邏輯分析、語言分析、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問題,對于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不太重視或瞧不起,似乎它們不是純哲學。從60年代開始,R.M·赫爾把語言哲學運用于道德理論,這對于倫理學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70年代以后,一方面美國的道德哲學家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作者)和麥金太爾(《德性之后》的作者)的學說在英國哲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另一方面英國也有一大批道德哲學家涌現出來,如約翰·麥吉(John Magee,作品有《倫理學》),貝爾納·威廉斯(代表作有《倫理學和哲學的范圍》)和德里克·帕菲特(代表作有《個人和理性》)等人。
  目前在英國最有影響的倫理學思潮是關于“后果論”(Consequentialism)和“功利主義”的討論。后果論的基本觀點是,根據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的價值,或者說一個行為的價值完全來自其后果的價值。因而我們應該做任何有最好結果的事情。“功利主義”是“后果論”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古典的功利主義來說,所謂“最好的結果”,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快樂而減少痛苦。但是,“后果論”比“功利主義”的含義更廣。首先,它不僅將利益或好處局限在快樂或欲望的實現和滿足上,而且使“善”或“好”的概念更寬泛了,它既包括謹慎的善,又包括道德的善;其次是“結果”或“后果”的概念更寬了,它包括構成個體歷史的事務的任何狀況。后果論認為,道德上的禁止或許可來自于對后果中善(好處)的量的大小的判斷。后果論者將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去促進善。
  后果論的觀點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批判,例如德性倫理學認為德性是第一性的,德性是說明幸福、責任和實踐理性等概念的基礎。它認為“我應該做什么?”是一個錯誤的問題,應該問“我應該做什么樣的人?”。它力圖說明有德性的行為者是怎樣思考的,而不是根據后果去判斷行為。道義論(Deontology)則既反對后果論把達到某種最佳后果的觀念作為倫理學的基礎,也反對德性倫理學把某種德性作為倫理學的基礎,而主張倫理學應建立在責任和義務的基礎之上。人的生活的最主要的方面應該由不可打破的道德規則來支配。即使打破了它們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結果,我們還應堅持這些鐵的道德規則。
  “后果論”雖然是60年代以后出現的新名詞,但其內容并不是新的,實際上是功利主義思想以其現代的形式出現。這可能和各種現實的社會需要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政府決策的需要相關。應用倫理學、商業倫理學都是因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應運而生的。
  另外,社會政治哲學、文化哲學、人文科學哲學也日趨繁榮,柏林(Isaiah Berlin)的政治哲學、查爾斯·泰勒的文化哲學和人文科學哲學,麥金太爾的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在哲學界的影響非常廣泛,使得今日英語世界的哲學更加豐富多彩。
  三、從科學哲學到社會科學哲學
  當今英國仍然有大批的學者從事科學哲學的研究,其中有不少名家,還有一些權威性的雜志。但科學哲學似乎在理論上并沒有太多新的進展,倒是許多學者開始對社會科學哲學發生了興趣。許多原先搞科學哲學的學者們把社會科學哲學作為拓展他們學術的一個新的領域。另外,還有一批學者從社會科學研究的角度去研究社會科學哲學。
  按照目前西方學者們的理解,社會科學哲學主要是解決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方法論和意義問題;為在社會科學推理中運用的基本概念提供一種明確性;為社會科學的科學性作辯護。在社會科學哲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問題上,也存在著幾種不同的觀點:(1)主張哲學家應該將各種各樣的社會科學統一在某種總括性的景觀之下,即哲學家應該建構一種總括性的解釋理論,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可以據此得到解釋、說明和理解。把廣泛的社會科學的資料統一在一個理論框架之下,這將會使我們加深對現實的理解,并能夠提供一種和物理科學理論相似的強有力的理論。(2)認為社會科學哲學的任務是分析社會科學的概念和方法,揭示社會科學的含混性,說明它論證中的漏洞。(3)社會科學哲學應該評價社會科學的社會作用,指明社會科學家的責任,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一種道德指導。因而社會科學哲學家應該是社會實踐的批評家,或叫批判社會科學家。(4)社會科學哲學應建構一種社會科學增長理論,來說明社會科學知識怎樣能最好地發展。實際上,以上四種觀點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們是可以相容互補的。
  從方法論上來講,社會科學哲學家們也持有四種不同的觀點:(1)自然主義的觀點認為,社會科學研究社會現象的方法應該和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現象的方法一樣,社會科學也應該把預見和規律性說明作為自己的目標。D─N模式(deductive─nomological model即演繹性──規律性模式)對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同等地適用。盡管對于社會科學規律的探求比在自然科學中更為困難,不能象自然科學的規律那樣得到有力的支持,但這種差異并不能排除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可以作規律性說明。(2)反自然主義的觀點認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和追求的知識都不同,因而方法也應不同。社會科學不是要去尋找某種鐵定的規律,而是要理解人類行為的意義,因而它的方法是意義的解釋,解釋學的理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在方法論上的區別不是同一方法在運用上的程度區別,而是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3)多元主義的觀點認為,自然主義和反自然主義是相容的或互補的,因為它們對于完整地理解人類行為都很重要。(4)“批判社會科學”的觀點認為,社會科學應該揭示隱藏在社會思考后面的偏見和意識形態。因為我們對于階級、種族、性別常常持有一些無意識的偏見,它影響著我們的研究,社會科學應該從這些偏見和影響中解放出來。
  四、女性主義日益成為哲學中的一個分支
  在以往20年,女性主義得到迅猛的發展。女性主義哲學家們認為,傳統的哲學大多充滿了“男性的偏見”,是以一種明顯的男性的方式去接近世界”。盡管有些哲學家如柏拉圖、密爾和馬克思等人極力主張男女平等,但大多數哲學家包括亞里士多德、阿奎那、康德、黑格爾和尼采等人對婦女的能力、特別是她們的理性能力持一種保留的態度。
  女性主義哲學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關于女性的地位和特殊經驗的哲學思考。它要糾正以往奴役婦女、蔑視婦女的各種偏見,消除在哲學理論、一般文化和社會結構、法律和政治程序中的性別歧視。女性主義哲學家們認為,女性的問題應如同政治、科學、藝術等問題具有同樣的哲學重要性。因而,女性的性感、女性具體表現的經驗、懷孕和養育子女、家務,流產、賣淫、色情文學,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等問題都應成為哲學研究的對象。
  二是女性主義認識論。女性主義哲學家們要研究女性的獨特的認識方式,她們強調,女性和男性對于世界的感知方式、理解方式是不一樣的,對于邏輯和想象力強調的重點不同,對知識的判別標準也不同。女性主義哲學家們認為,當我們講“知識的建構”問題時,首先我們就要問“我們談論的是誰的知識?”傳統的認識論依賴于一種純粹的、價值中性的、物理科學的認識模式,認為每一種認識行為都可以被另一個認識者在同樣的觀察條件下取而代之,可取代性和客觀性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而物理科學方法論在知識建構中起著一種范式或確立標準的作用。其實,傳統認識論是以統一的“理性”概念為基礎的,否認人類在理性、認識上的差異性,拒絕承認人們對于生活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關系。
  女性主義哲學家們認為,知識的建構是一種社會共同體的活動。社會共同體,作為一種批判者和裁決者,在對知識的辯護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決定著誰的構思能得到承認,誰的知識可以算作知識。知識的客觀性不再是一種可取代性或無差別性,它成為一種社會的產物或媒介價值。客觀性成為主體間的(Intersubjective)、共同體的批評的結果。既然知識生產是由不同表現方式、不同性別、不同歷史、種族和文化定位的認識者所從事的一種社會的實踐,因而,它的產物不能不帶有它的生產者的標記。因此,女性主義知識論是完全可能的。
  女性主義哲學或女性主義哲學家既是一個共同體,又分為不同的流派。作為女性主義(者),他們都要求男女平等、改變婦女地位;但作為哲學家,由于他們達到共同目標時所采用的方法論各不相同、與傳統的哲學流派的關系不同,因而分為不同的流派。目前最有影響的流派有自由的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激進的女性主義,心理分析的女性主義,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無政府主義的女性主義,生態學的女性主義,現象學的女性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女性主義。
   2
  概括起來,當今英國哲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多樣性 和十多年前的英國哲學相比較,今日英國哲學的范圍更廣泛,門類、分支、學科更加多樣化。哲學家不再囿于純而又純的哲學,而是使哲學視野更為開闊。并且在這些學科當中又有各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學說。這種多樣性在每一個具體的哲學家身上也體現出來,很少再有人只研究一個問題。一般說來,每個哲學家既有學術專政,又有較廣泛的興趣,涉及面比較廣。
  (二)形成了哲學共同體 英國哲學并不是獨立發展的,它是和整個英語世界的哲學,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哲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形成了一個哲學共同體。它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傳統,共同的哲學興趣、討論著共同的哲學問題。哲學家們彼此交往、對話十分頻繁。因而,英國哲學的現狀和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個英語世界哲學的現狀和特點。
  (三)對歐洲大陸哲學的排斥性 英國哲學也有一個明顯的局限性,那就是對于歐洲大陸哲學持有一定程度的排斥或輕視的態度。例如,現今在歐洲流行的哲學學說──解釋學、批判理論和后現代主義等,在牛津大學的課堂上幾乎沒有人講授。每當我們同一些英國的學者們談起福柯、德里達時,他們都顯示出程度不同的不屑一顧或不以為然的表情。當然,在英國也有一些學校對歐洲大陸哲學也有專門研究,例如Warwick大學和Essex大學對于大陸哲學的研究成為他們哲學系的特色。
                   (責任編輯 孔明安)
  
  
  
哲學動態京16~19B6外國哲學與哲學史馮俊19951995 作者:哲學動態京16~19B6外國哲學與哲學史馮俊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0:58:35

[新一篇] 當今文學理論研究中的三個問題

[舊一篇] 當今英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