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電視文化批評對話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一、電視批判的前沿學術問題和分類
    王岳川:央視網站的《電視批判》開播兩年了,兩年來《電視批判》在全球范圍內受 眾最多的平臺上,討論前言文化和學術問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提升了中國文化界的 水準。今天,我們力求以一種新的文化姿態同東方和西方的朋友們一起分享我們思考的 結果,希望大家能夠進行關于電視文化的深層對話,使我們在面對后現代影視藝術平臺 的時候,能夠有東方的內容、東方的聲音。
    問:王岳川老師,您是《電視批判》的老朋友了,在這兩周歲之際,我想您一定有很 多話要說,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電視批判》提出的“理性的思考,建設性的批判”口號 ,您認為在事實上他們做到這一點了嗎?
    王岳川:謝謝你的問題。“理性的思考,建設性的批判”一直是文化研究和學術研究 的重要精神支柱,當然也是《電視批判》的重要內涵。由于電視是一個涉及面最廣,受 眾最多,帶有大眾參與性質的一種文化形式,因此在理性的思考當中,必然受到過分感 性化的某些干擾,在建設性批判方面可能會遭遇到體系性不嚴謹的指責。我想這都是思 想批判過程中的問題,可以逐步地加以解決。相信新世紀電視文化批判會成為文化批判 的最重要形式。
    問:您是如何看待網絡上電視批評的?您曾座客《電視批判》論壇,今天,《電視批判 》已經開播兩周年了,您認為《電視批判》應該如何進行深入的電視批評呢?
    王岳川:兩歲了,值得祝賀!更值得思考和展望!今后的《電視批判》節目,在我看來 應該從總體批判走向分類批判,從一般性的討論變成前沿專業的討論,從三七開的討論 變成更尖銳和推進式的討論。明確地說,分類批判指的是將電視批判分成四類:1.電視 新聞批判:對新聞中的主持人的風度,新聞的基本態勢,中西對話當中的中國形象提出 尖銳的批評;2.電視文化批判:對跨國的重大問題和爭端提出批評,對當下的文化現象 癥候提出批評;3.電視文學批判:對當前的各種電視劇中的平面化現象、調侃性現象、 虛無化現象和國罵化現象加以批判;4.電視藝術批判:對中國電視平臺上張揚的音樂藝 術、先鋒藝術、流行藝術、時裝藝術、大地藝術、生態藝術加以分析和專業的批判。這 樣,《電視批判》才會深入中國文化藝術中間,才會真正走向成功。
    問:《電視批判》更加希望聽到來自哪方面的聲音?
    王岳川:更希望聽到來自真正的學者的聲音。在我看來,《電視批判》應該分為三個 部分:第一是電視新聞批判,第二是電視文化批判,第三是電視文藝批判。目前,在電 視新聞批判方面,對西方的妖魔化東方的新聞現象有所警惕,但批判尚不夠。對電視文 化批判關注的流行文化、大眾文化比較多,但對國際上重大的、東西方反應很大的文化 現象觸及較少。如有一人寫了兩本書說,中國文明是中東文明或中亞文明,最終都經過 了基督教的熏陶,她用《圣經·舊約》的材料,而且還提到漢民族是閃民族發展而來。 里面充滿了錯誤的理解和沒有依據的過度想象,但沒人有根有據地學術反駁。第二本書有9萬字,談到四川的三星堆,認為這是外族人的東西。這都應該在文化平臺上認真清理。我的意思是說,電視文化也罷,網絡文化也罷都牽涉到一些重要的爭端,如果我們只是滿足于泛化的批評和網絡的隨意瀏覽,很多重要的問題將消失。所以,電視批評需要在一個全球化批評當中發出東方的聲音,另一方面網絡需要解決好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的關系,這其中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尤其是東亞文化的競爭問題。
    問:根據電視發展的現狀和規律,電視批評的客體應該包括電視、電視作品以及受眾 群體,批判電視的運作、作品的文本闡釋,以及受眾研究。請問嘉賓,電視批評應如何 拓展評判的文本視野空間?
    王岳川:電視批評的文本分析是第一重要的,它是分析的基準,也是分析的原點。如 果僅僅是進行一些現象的分析,望文生義的分析,跟潮式的問題將是一種與電視平面的 共舞。相反,重視文本分析,文本細讀,文本闡釋,解讀其中的微言大義,探索里面所 蘊含的落葉知秋,對其中的世俗化的防微杜漸,才可能拓展批判的文本視野空間,形成 良性的批評循環。
        二、生態批評與文化批評
    問:我理解電視批評與電視批判的概念有所不同,電視批判更注重的是電視文化批判 ,是一種文化研究的視野,請問教授,為什么生態批評會成為當代文化批評的熱點,它 們與電視文化的發展有何內在關系?
    王岳川:學術界有人認為,全球化特別是工業現代化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使得當今 世界處于四大沖突引發的四大生態危機之中:一是人與自然的沖突,引發自然生態危機 ;二是人與他人的沖突,引發社會生態危機;三是人與自我的沖突,引發精神生態危機 ;四是人與文明的沖突,引發文化生態危機。這是非常到位的說法。當今學術界達成的 基本共識是:在自然生態方面,諸如全球化地征服自然,使生態失衡,森林毀滅,水土 流失,資源枯竭,空氣污染,河流污染,海洋污染,物種退化,生化武器危害生命,克 隆人類危及人類尊嚴和生存。在社會生態方面,全球化地掠奪與剝削、傾銷與榨取、欺 騙與侵蝕,加劇了貧富分化而生態災難危機四伏。在精神生態與文化生態方面,自然生 存危機帶來精神危機和文化危機的連鎖反應,人性扭曲,道德淪喪,心態失衡,現代人 產生異己感、丟棄感、孤獨感、荒原感,失去終極關懷;工業文明與宗教文明在全球化 沖突中暴露出反生態性質,導致壟斷、腐敗、戰爭、恐怖、迷信與墮落,形成一種殃及 全球威脅人類的生態大災場。面對如此嚴重的生態災難,人類迫切需要重建生態文明, 于是,“生態運動”、“生態革命”、生態文化學、生態文藝與生態批評在全世界勃然 而興。在我看來,生態批評不在于具有過去的純西方理論輸出的單維性,也不再具有西 方文化霸權的中心性,它是吸收了東方文化精神以后的東西方文化整合的人和自然和諧 的一種文化批評方法。因此,它具有包容性、整合性和可持續發展性,也許這種東西方 文化的整合會產生新的批評方法,能正確的描述人類基本思想的互補性和彼此話語的溝 通性,在這方面我更欣賞那些為文化生態批評提供中國編碼的學者,他們的思想將成為 人類的共同財富。
    問:王老師好,電視批評作為一種文化批評,它面對著當下最現實的問題,需要有相 當敏銳的思維和對現實的把握。您作為文藝理論研究的資深教授對電視批評有何特別的 感觸?
    王岳川:謝謝你的問題,文化批評有兩個主要領域:一是電視文化,二是網絡文化, 我想都回答一下。就電視文化而言,因為圖像具有時效性,反映現實文化快,需要批評 家對現實相當深入的批判;而網絡具有延續性,文字互動性,因此需要網絡的清潔的語 言和負責任的說法。有人說,尼采殺死了上帝,德里達殺死了人,這里的人并不是肉體 意義上的人,而是指自文藝復興以來高歌猛進、正面的主體的人。主體意義上的人死了 ,我們成了一個個無家可歸的孤零零的單個人。所以,我們喪失了那種具有英雄氣概、 理想情結和始終保持一種家園感并進行無窮思索的人。我們被自己流放在網絡的不歸路 上。這時候,羅蘭·巴特告訴我們,作者也死了。這里并不是寫作的人死了,而是說作 者在完成了其創作之后被別人閱讀的時候,作者似乎是不存在了。所以,接受美學給我 們的啟示就是,讀者大于作者,意義的可能性大于意義的原生性。這就使得我們的研究 充滿了困惑。正如曹禺所說,我自己沒有那個意思,你怎么給我加了那么多的意思,還 硬說是曹禺說的。在這時,我們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堅持讀者和作者的互動,但是 在網絡上做到讀者和作者的互動的確非常難。另外是堅持作者的具有彈性的暗示和基本 框架的制約,所以網上一些誤讀包括那些不健康的短信息的出現都是因為彈性太大了。 當彈性變成了諧語雙關,變成了模棱兩可,成了后現代的模糊思維的時候,誤讀就是不 可避免的事了。我還是覺得,今后署名作家和署名讀者的反饋將會浮出水面。前不久, 央視網站和其他幾個網站發表聯合聲明,要杜絕網絡犯罪和攻擊。今后網絡將不再是匿 名的,網絡上是作為主體的人之間的對話,那時我們的網絡文學創作和批評將會變得健 康和明朗得多。同樣,有了電視文化批評的及時反饋,我們的電視話語和電視明星的精 神生態就會健康的多。
    問:王老師好!聽你的文化輸出好多次,有一困惑,即文化輸出僅通過典籍的輸出有多 大的作用?因為我們看到美國的文化輸出大多采取一種生活方式輸出,一種生存境域的 輸出。
    王岳川:你說的好,要生活方式輸出,生存境域輸出。這在大唐曾經做到過,但在今 天西方對中國文化僅僅停留在物質接受方面(絲綢、瓷器、園林、戲曲變臉、武術等)是 遠遠不夠的,藝術文化和精神文化尚未充分展開,因此,典籍的輸出不可忽略。當然我 們還會有藝術文化的輸出,我們目前正在組織北大書法研究所與日本、韓國、新加坡、 美國的書法研究教授進行書法交流展和書法國際討論會,這將是避免單一的典籍輸出的 單維性。
    問:請問王教授,現在很多電視節目不好看,是不是因為趕不上科技文化?就像通信行 業已經進入了3G時代,彩電進入了高清晰時代,那么電視應該進入一個什么時代呢?我 們的電視好像很缺乏高科技的含量。
    王岳川:電視劇《西游記》好看不好看,似乎跟高科技含量相關,但難道與對真正的 佛、道、儒三家相反相成的深刻理解不無關系嗎?技術當然要與時俱進,進入高新時代 ,而電視思想和精神則應該像打井一樣強調深邃性,進入多元文化整合時代。
    問:王教授,作為北京大學的知名學者,在最近大大小小的學術研討會上,您一直為 中國文化的發展與中國文化的重建而鼓勁呼吁,對于電視媒體、電視文化的發展也一直 表示關注,您是否可以介紹當代批評理論的熱點問題以及存在的弊端?
    王岳川:你的問題很重要,電視與網絡都是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媒體平臺,嚴格意義 上說它是一個西方技術傳入中國的結果。在這個技術平臺上,我們應該不僅僅只運載著 西方的精神、思想、藝術與文化,這樣的結果將使得全球化等于全球同質化。相反,在 我看來全球化是一個尊重差異的過程,所以只有突出在公眾平臺上的東方思想、東方精 神、中國藝術和中國文化,才可以同世界其它文化形成互動,形成對話,形成彼此對差 異性的尊重。所以我們今天強調中國文化的精神生態意義是中國電視批評關注的前沿問 題。
    非常高興的是關于生態文化批評在國內分成了兩種,一種是老一代的理論家、批評家 將生態學的思路引入文化研究方面,強調人和自然的協調、和諧;二是更年輕的一批博 士,比如廈門大學一位海歸博士、山東師范大學的劉蓓博士強調的是生態文化批評的基 本構成在西方的發展態勢,而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王茜博士和北京廣播學院張文娟博士, 則分別提出了文學生態批評論和電視藝術批評論,其觀點頗為新穎、是具有學術前沿意 識和理論勇氣的博士論文,顯示了年輕一代批評家的精神風采和深遠的目光。尤其是他 們對中國文學、電視意識中的一些文化現象的個案分析,應當為文學界和電視界所重視 。
    問:王老師:您好!您曾經在您的著作中持這樣的觀點:在肯定后現代某些特征的同時 ,我們必須拒絕它在人文價值上的虛無主義。請問在當今這個后現代話語充斥的社會里 ,如何避免電視媒體人文價值的缺失?
    王岳川:你的問題很尖銳,我們確實面對著后現代話語充斥的社會。但是,這個問題 需要一分為三,后現代確實帶來了一種價值方面的平面性,但它比工業社會而言更強調 的是一種文化問題,而不是生產力的問題,強調的是GDP達到人均三千美金以上的精神 走向問題,而不是人均GDP一千美金的現代性單純物質化問題。其二,后現代在藝術方 面引進了媒體、高科技,因此可能會產生一種基本形式的超越,或者說是形式大于內容 ,這方面需要人文工作者警惕人文價值的缺失;第三,后現代是一個圓桌會議時代,是 一個沒有中心、注重邊緣、注重弱勢聲音的時代,可以讓不同的聲音發言。當然,也可 能是真正的有價值的中心的聲音變的不重要,比如人文知識分子價值情懷遭到消解,需 要人文知識分子堅守自己的人文情懷,在電視媒體批判中注入自己的價值立場判斷。
    問:王老師,不同文化間尊重精神差異在全球化的今天到底能否實現?是在學術話語層 面上還是在實踐層面上?
    王岳川:不同文化間的精神差異性正在全球化中變成平面性,是否實現,基于我們在 全球范圍內所分享的話語權,而且依據我們自己的文化自覺和對處于弱勢的東方文化的 主動輸出。在我看來,在全球化傳媒時代的漢語文化危機有三個方面:一是漢語占的比 例比較少;二是所占的精英部分少;三是對世界前沿問題、文學問題、東亞局勢問題的 關注很少。漢語喪失了一大片的話語地區,而只是滿足于個人的泄憤,這是匿名耗子式 的快樂。現在文學和文化研究的界限幾乎是消失了。能說作家的身世研究、傳記研究就 不屬于文學研究嗎?知人論世是文學研究的第一要義。所以,當這些重要的話題消失, 這個問題就很難了。我認為,漢語與英語的比例最終會改變,但是主要戰場的收復還是 要有主動意識。同時,當媒體變成低俗的東西平臺時,上網的人也會變少。在文化發展 的問題上,我們不能等,就是說不能等到經濟發展之后才開始發展文化。而且經濟發展 了是否文化也跟著發展,還是未知數;經濟不發展文化是不是就很落后,這也不一定。 中國學者沒有注意到清潔漢語的功能問題。海外有個學者叫周蕾,她說臺灣是英語不行 ,香港是國語不行,而大陸是二者都不行。這里所說的“不行”是指語言太糙,格調境 界太低。所以我們不要狂歡,不要光談份額,濃縮是精華。現在的文化已經是很大了, 媒體文化成為中心,問題是如何打強心針,如何使之條理化、法制化,使之更為清潔。
    問:請問王岳川先生:如果讓您來講“中國新聞政治學”,您會講些什么內容?或者說 ,您最想講的是什么?
    王岳川: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也許新聞和政治對我來說,都屬于專業的邊緣上,但都 在我的視野中。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主要談的是思想解放,精神敞開,話語平等,學術 自由的問題。但我認為網絡時代,這些問題都會漸漸的成為現實。所以我講什么不重要 ,而在于我們彼此明白的未來終將變成現實才是重要的。
    問:問一個具體的問題,有人說,我國的電視在宣傳奴性文化,因為天天在播放帝王 將相、清官俠客,老師們怎么看?
    王岳川:你的問題非常尖銳,我部分的同意您的看法。帝王將相作為中國傳統中的、 朝代中的重要人物和現象,不宜一概而論為奴性,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智慧, 以及三國文化對今天的重要意義,不能否定;再如《紅樓夢》為女性的命運而悲的深切 大愛也是不能否定的。所以,評價電視文化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是否在歷史上、在現 實中代表人類對自我的超越、對精神的向往、對境界的提升,而不在于對奇談怪論的獵 奇,對您說的帝王將相的歌功頌德,對清官俠客的膜拜,這才是需要批評的。
    問:請問王岳川教授,如何重構中國電視話語?傳統的好與壞二元對立的語境是否不適 應思維模式了?
    王岳川:任何重構都是在過去基礎上的重構,也是在消解過去弊端之后的重構。傳統 的好壞二元對立是西方現代性構造出來的,需要我們今天仔細的清理,清除它已經死亡 的部分,整合它尚有用處的部分,提升它對人類仍然有滋養的部分,這樣重構才有真正 的意義。
    問:王先生,昨天光線傳媒的總裁說,必須要把媒體娛樂產品的制造過程工業化、流 水線化。我們不要制造媒體節目的勞斯萊斯,那種靠手工磨制的零件組裝的汽車只屬于 少數人、勞斯萊斯是文化,我們要做媒體節目的寶馬,用工業生產的方式盡量壓縮成本 。他說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收視率,如果說他的節目里有文化,那么也是依照大眾的口味 添加的。王老師對電視節目的唯收視率取向有什么看法?對中國娛樂節目的未來有何見 解?
    王岳川:在我看來,媒體產品制造過程的流水線不是問題的實質所在,事實上今天的 電視制作已經是工業化的模式。我憂慮的是電視產品的內涵、文化的內容和宏觀視野的 缺乏,這是流水線所不能獲取的。您說做媒體節目寶馬的意思,我理解是否是出優秀節 目,出名牌節目,如果這樣的話,那我仍然認為技術是手段,文化是關鍵,收視率是結 果。
    問:光線總裁說的是,寶馬是工業化的產品,是汽車中的中上品,但是不如手工產品 、有文化氣和貴族氣的勞斯萊斯,勞斯萊斯一年才生產幾千輛。沒有文化的理念能做出 文化氣質的產品才怪。
    王岳川:你說的和我說的不矛盾,所以我才強調文化是關鍵,技術是手段。請仔細看 。
        三、人文知識分子批評的價值立場
    問:王老師,您好!您多次在央視上就許多不同問題發表見地深刻的看法,非常受啟發 ,受益匪淺。我感覺到您的觀點中有某種自始至終的線索,就是對中國文化和民族品格 在當代全球化背景下漸漸失落的危機意識和作為知識分子的責任感。今天的話題是電視 批評,我們發現在今天的中國電視節目中,有越來越明顯的模仿強大文明電視媒體節目 形式的趨勢,香港媒體已走過的這段歷史,我們還在忙不迭地重復。作為學院知識分子 ,您真有力量扭轉這種傳媒殖民化的傾向嗎?
    王岳川:我將你引為同道,你發現在今天的中國電視節目中,有越來越明顯的模仿強 大文明電視媒體節目形式的趨勢。我也有些同感,但是如果從大語境來看,從五四以來 中國就是“拿來主義”大國,一切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都在拿來,所 以電視當然也只能是拿來。然而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我們再也不能夠全盤拿來主 義了。所以近十年來,我針對拿來主義和西方中心提出了“發現東方”和“文化輸出” 。就是不想再重復他人的腳印,不想重復他人的聲音。作為學院派知識分子,我們如果 意識到了東方文化的生態含義,差異性文化含義和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同時吸收西方文 化中的精髓部分,整合成新世紀的新文化,知識分子才有可能獲得糾正傳媒殖民化傾向 的力量。
    問:關鍵是我們是否具備這種輸出能力啊!
    王岳川:您認為沒有嗎?為什么?以什么作為標準?
    問:東方文化,具體來說就是中國文化,特別是我們的電視文化輸出在西方幾乎無立 足之地是不爭之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發現了東方,又如之奈何?
    王岳川:悲觀至此,當何以堪?!虛無主義與霸權主義均不可取。
    問:電視文化批判就是要把電視提升到文化建設中來,請問教授如何看待電視媒體的 這種功能,當代批評理論如何促進電視文化價值重建?王老師應該自己做一個節目,把 東方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加入進去。身體力行去做整合和保存。王老師有這方面的 設想和動作了嗎?
    王岳川:我正在做三樣事情:第一、拍100集的東方discovery,探索中國文明中的重 要文化現象,包括三星堆現象、金沙遺址、古蜀文字、隨州編鐘、成吉思汗等等;第二 ,拍200集《千年古縣》,現已立項,將中國社會構成的最小細胞完整的呈現出來;第 三,拍當代文化生態(藍皮書),正在籌劃中。我將力求您所建議的方向去做,謝謝您的 建議!
    問:請問王老師,人文知識分子常在電視上露面到底是知識分子利用了電視的講壇, 還是電視挾持了知識分子?
    王岳川:人文知識分子的命運和言說總是和傳播媒體緊密相關,如果西方知識分子不 能夠具有活字印刷和紙張印刷,那么他們是不可能戰勝中世紀的貴族所讀的羊皮《圣經 》;如果現代知識分子不用報紙、刊物、電臺和電視作為傳播思想的平臺,這種民主和 自由就不會迅速到來,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哈貝馬斯、德里達等都充分利用電視和電 臺傳播自己的思想。所以說,你說電視挾持了知識分子,只是說那些沒有思想的知識分 子,一味的為電視說話,歌功頌德,喪失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失去了自己批判的立 場和前沿身份,才是被挾持的。
    問:中國電視批評目前有哪些不太正常的地方?
    王岳川:嚴格地說電視批評不存在正常不正常的問題,而存在深刻與不深刻的問題。 另外還有電視劇中的若干現象,比如,哈日哈韓現象,戲說古代現象,皇帝戲過多現象 ,以及現代音樂過熱成為中心而傳統音樂邊緣化現象等等,都缺乏批評的聲音,所以有 待于我們電視文化批評家和文藝批評家的共同努力。
    問:請問老師,電視批評的主體是什么,即誰來批評媒體?
    王岳川:電視批評的主體是人文知識分子,同時包括廣大民眾當中具有關注文化發展 、文化陶冶力量的群體,同時還包括政府部門的分管電視和電視方面的從業人員。當然 ,人文知識分子是批評的重要主體,他們的批評依據的是優劣原則、精神原則和價值原 則,當然也有一部分批評家成為一種只說好的面子批評家,提不出真正的建設性意見, 也不敢對媒體當中的不良傾向、不正常傾向加以批評,這是需要提起大家注意的。
    問:有人做過統計,認為目前70%的電視批評是來自網絡,不知老師認為網絡媒體進行 電視批評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王岳川:在說明這個問題以前,有必要先對知識分子與網絡的關系做一下分析:人文 知識分子如何面對媒體的問題不可忽略。我們都是普通人,都處于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境 遇當中。我們既不住在白宮,也不住在中南海。但是,人文知識分子這張皮使得這些人 是既處于泥潭當中,又超于云霄之外。他們必須從看不見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否則他 們作為社會的基本要素的價值功能就消失了。所以在網絡大眾化的時代,知識分子還必 須關注學術精英的走向,關注學術精英的高層對話。我相信,通過網絡法制的健全,我 指的是對黑客攻擊、惡意謾罵、相互造謠等行為的有效制止,這個問題會找到比較好的 解決途徑。學術精英如何在網絡上與大眾文化之間形成良性互動與誘導是我們要思考的 問題。因為今天很多人中現代性的毒太深了。現代性是一種線性發展觀,由前現代到現 代再到后現代。越是往后就越是前沿的,越是靠前就越落后越失敗。但是前現代價值以 及知識積累是否在線性的現代時間中失效了呢,中國的屈原、李白、曹雪芹是否就在今 天的網絡文學中失去了意義呢?我不這樣看。我提出另外一個評判標準,在過去現在未 來這種線性發展模式之上,有一個縱軸,最底層是生存境界,人都要吃飯,李澤厚提出 吃法哲學。中間一層是藝術境界,所以要琴棋書畫,要主動的尋找人生有意義的東西, 而不是把網絡變成一個滿足于泄憤、泄欲,或者是下半身寫作狂歡的平臺。最高層是天 地境界。達到這個境界的人,無論基督教也好,儒道釋也罷,對他來說,都不是認知對 象,而是心靈的感召。真正高明的人,無論是用毛筆寫作,用鋼筆寫作,用電腦寫作, 還是用網絡寫作,最終都要通過寫作達到一個什么東西。對自己來說,是與他人與人類 的溝通;對民族來說,是要展示一個民族的優勢。我們是欠發達國家,盡管曾經輝煌過 ,但是在今天,我們的文化實際上已經邊緣化,我想,今天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該有 一份担當。因此,網絡對電視的一種監督機制和文字對圖像的批判機制,我認為是不可 忽略的。
    問:王老師說的深刻!您的話語風格完成了從艱澀到直白的轉變,鼓掌!《電視批判》 為什么采取網絡的形式?
    王岳川:我就想到這么一個問題。現在北美基本上是價值和文化統一了,以美國的馬 首是瞻。而歐洲連貨幣都統一了,它現在可以和美國叫板,可以提出關于德國和法國的 特殊性問題,而且在語言方面,到德國、法國留學甚至讀語言方面的大學都可以免費, 還提供很多的優惠。原因何在?就是要和美國俯視性的倫理相抗衡。我的判斷是,在世 界范圍內,現在最具有活力、最具有不穩定因素、最具有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性,但是也 是最具有毀滅性的地方,是亞洲。我們現在所處的亞洲,特別是在中國,文化的發展正 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文化說到底不是讓我們賞心悅目地玩,而是文化定輸贏— —文化最后是引起相互摩擦和爭端的一個前臺。所以我們面臨雙重問題,第一是電視節 目的東方特色和西方拿來問題,這其實是文化資本和權力運作的過程。如何增加中國電 視文化的份額,這是中國學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你的問題提的很好,甚至是一個關系到網絡和電視關系的一個根本性問題,要回答它 不容易,但是在我看來電視依據的是圖像,圖像是有現實的豐滿性、快捷性;網站主要 依據的是文字,而文字具有精神的深拓性和意義的準確性,它們只能互補才能達到圖文 互動。再往深的說,網絡文學是指國際文化的一個基本走向,其中也包含著國際文化資 本的運作和國際文化話語權力的運作。它不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我們玩的,在這個過程當 中,在西方普適化的價值體系當中,中國的價值怎樣提出?
        四、消費主義文化中的精神自由
    問:最近因為紅色經典的影視劇改編鬧得很厲害,各位老師有什么看法?我們怎樣來對 待紅色經典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改編?
    王岳川:紅色經典的時尚化是當代文化的一個癥候,包含三個含義:1、在紅色經典當 中包含了一代人的生命、理想和記憶,因此,欣賞紅色經典變成那一代人尋找失去時光 的集體行動;2、紅色經典在消費時代具有調侃和消解意義,將紅色的政治含義消除, 將紅色的藝術形式加以后現代化,于是形成一種文化形式與精神的錯位,由此成為一種 大眾文化消費品;3、紅色文化也說明了一個時代已經逝去了,只能作為一種文化的產 品被整合在文化工業中,被新一代大眾在傳唱中獲得點滴的價值認同。因此,你提出的 怎樣對待紅色經典的歷史地位和現實的改編,是一種負責任的說法,但是,歷史總是在 當代史中變形和重釋,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問:王岳川老師,您好!現在中國電視娛樂節目鋪天蓋地,他們都打著“滿足受眾需求 ”的旗號追求自身的合法化,我想請問您認為這其中是否存在一個“偽需求”問題,也 就是說他們所謂的受眾需求實際上是他們自己制造出來灌注到受眾身上,進而為他們培 養一種收視慣性?如果存在這種可能的話,您對此如何評價呢?
    王岳川:你的話很尖銳。我在國外的時候,盡管白天看到很多娛樂節目,但是到了晚 上尤其是到了黃金時間,文化節目的分量、精度讓我嘆為觀止。西方的電視臺從來沒有 將電視看成與大眾共同的世俗化平臺,而是一個分層的平臺,所以它的晚上總是為了貓 頭鷹的起飛而準備的。所以,晚上的文化節目在鳳凰衛視當中也可以見到其深度和重量 。目前中國的電視大約只有十頻道和新推出的音樂頻道具有或接近這樣的水準。您談到 的“偽需求”問題,是一個雙面刃的問題,是一個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受眾的基本判斷 問題。我們有八億農民,有一億知識分子(包括學生)。因此,面對農民的鄉土中國欣賞 問題和知識分子的世界前沿的欣賞問題,電視平臺要照顧,確實比較難,中間還有若干 的大眾的世俗化要求也需要滿足。所以,欣賞者的需求是需要一個正確的判斷,而不是 簡單的收視率可以解釋的。受眾的需求——實際上他們制造出來灌注受眾身上的收視慣 性問題,也是需要深加追問的問題。
    主持人:今晚各位嘉賓對《電視批判》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討論,雖然他們的論述即 將結束,但他們的理念仍需我們不斷品味和思考。今晚,《電視批判》找到了未來的發 展方向,在共同探索中國電視批評的道路上找到了同仁和朋友,請各位嘉賓談談,你們 對《電視批判》欄目有何期望和要求?也請嘉賓談談對我們這些網友的期望和要求。
    王岳川:《電視批判》應該在兩個方面成為中國電視文化的名牌產品:一是樹立百名 《電視批判》著名學者,通過他們的聲音使強大的媒體獲得一種批判精神,使廣大的民 眾認可學者的聲音;二是出現一系列重要的電視文化節目,當央視的欄目從15個頻道擴 展到未來的50個頻道的時候,如果喪失了電視批判的聲音,喪失了學者的加入,喪失了 有境界、有文化深度的聲音,那將只是做大,而沒有做強,要想做強,精神的力量是不 可忽略的,學者群體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東方的聲音是不可忽略的,前沿的思想更是 不可忽略的。
    主持人:各位嘉賓,在《電視批評》二周年之際,請給《電視批判》留幾句贈言吧。
    王岳川:《電視批判》應該尋找到自己更多的理論武庫,其中最可關注的是電視生態 批判,這不僅是世界學術前沿,也是中國學者可以同西方進行平等對話的最好方式,更 是東西方文化走向整合的一個契機。因此,在《電視批判》上開出電視生態文化批評的 欄目,對當前中國電視文化藝術加以生態批評,會使我們的《電視批判》面目一新,成 果愈豐。
    問:主持人,我發現一個問題,這5位嘉賓有幾位老師都和四川有關系,請問這是你們 特意安排的呢,還是說明蜀中多才子呢?期待回答。
    王岳川:不好說,中國人都很聰明,偏巧了四川人比較偏遠,所以喜歡偏遠的思想, 但是當偏遠的思想被大家接受的時候,也許就變成面對面的思想了,謝謝你!
    主持人:時間過得飛快,今晚論壇就要結束了,現在請給我們帶來頭腦風暴的專家們 跟大家告個別吧。
    王岳川:電視文化批判關鍵詞是電視和批判,底蘊是文化。沒有文化的電視無批判可 言,沒有批判的電視在文化當中將隨風飄去。所以批判是生命,文化是精神,電視是載 體,通過這個載體傳播的是批判和文化,人類才可以從沉淪走向提升,才可以從西方中 心走向東西互動,才可以從文化單邊主義走向文化多元互動,愿電視文化批判成為思想 者的家園,成為愛思想的人的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長沙80~84J8影視藝術王岳川200520052004年7月2日19:30-22:30,在中央電視臺《電視批判》開播兩周年之際,王岳川 教授等受cctv.com的特別邀請,與上萬名在線網友共同探討當代前沿問題——“我們需 要什么樣的電視批評?”。這里僅發表王岳川教授與在線網友的部分問答,網友名不一 注出而統稱為“問”。“中國史學的歷史進程”為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陳犀禾,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劉宇清
    劉宇清,上海大學文學院2004級博士研究生<“The Minimum List of Classics”:Controversial Views of Cultural History
   Zhang Yue王岳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 海淀 100871) 作者: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長沙80~84J8影視藝術王岳川200520052004年7月2日19:30-22:30,在中央電視臺《電視批判》開播兩周年之際,王岳川 教授等受cctv.com的特別邀請,與上萬名在線網友共同探討當代前沿問題——“我們需 要什么樣的電視批評?”。這里僅發表王岳川教授與在線網友的部分問答,網友名不一 注出而統稱為“問”。“中國史學的歷史進程”為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陳犀禾,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

網載 2013-09-10 20:58:43

[新一篇] 當代中國生命倫理學研究綜述

[舊一篇]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特性及對中國政治改革的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