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7年中國商品市場的幾個特點
1.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保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會超過9%,通貨膨脹率不會超過2%。低通脹,除了財政金融的宏觀調控以外,得益于農副產品有效供給的明顯改善。1996年農業大豐收,1997年產量雖低于1996年, 但仍是一個好年景。1—9月,糧食零售價同比下降7.3%,蔬菜同比下降1.8%,蛋類同比下降19%。日用工業品價格降多升少,生產資料全年將同比下降2%左右。在1986~1995年的10年間,平均糧食產量變動1%, 糧食價格波動11%。糧食的狀況如何,對通脹率關系極大。
2.全國消費需求仍以較高速度增長,但沒有明顯的消費熱點,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1—9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9158.7億元,同比增長11.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約10%,預計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28000億元,同比增長13.7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約11.5%,低于1996年實際增長12.%的速度,但仍屬較高水平。1—9月,全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為25709億元,同比增長8.1%。 預計全年為38500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增幅明顯低于1996年12.1%的增長速度,但仍是一個較好的水平。但從全國商品市場總體來看,沒有明顯的消費熱點,少數商品暢銷、大多數商品平銷或滯銷。暢銷的是一些名、特、優、新商品和娛樂文化用品。據133家大型百貨商場統計,1—10月份的銷售額,25英寸以上彩電同比增長99.6%,滾桶式洗衣機增長151.7%,微波爐增長163.1%,洗碗機增長910.8%,影碟機增長978.6%,彩色膠卷增長91.9%,家用電腦增長63.3%。工業品產銷率降低,1—9月為94.8%,比正常水平低3個百分點左右。社會庫存已超過3萬億元,產業、企業、產品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
3.商品市場在買方市場下運行。據商業信息中心對613 種典型商品統計,1997年下半年供過于求的商品有195種,占總額的31.8%, 比上半年增加26.5個百分點,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408種,占總數的66. 6%,比上半年減少22.8個百分點,供不應求的商品有10種,占總數的1.6%。供求平衡與供大于求的商品從上半年的94.7 %上升到下半年的98.4%。全國生產資料資源和消費大體同步增長,據物資信息中心統計,1—9月,16種主要物資的資源供給增長5.1%,需求增長5.7%,其中出口需求同比增長31.7%,國內需求相對不足。買方市場的出現,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促進了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的改革。市場經濟的規律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優勝劣汰,只有適應市場,駕馭市場,才能取勝。
4.呈現不同商品的市場同步發展,又不均衡發展的趨勢。一是城市市場與農村市場同步發展。但全年農村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將比城市低2個百分點。二是東部、中部、 西部商品市場同步發展,但東部、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增長仍有較大差異,1—9月增長最快的湖北省與增長最慢的新疆,兩者的差距近18個百分點。三是不同所有制流通企業的銷售額同步增長,但國有與集體增長緩慢。在消費品零售總額中,1—9月,國有增長3.6%,集體增長8.8%,私營增長25.4%,聯營增長28.2%,國有控股增長25.7%,外商獨資增長26.4%。在全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私有經濟所占的份額同樣增長較快,在木材等行業可以與公有制平分天下。
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居民的消費結構、產品流通方式、商品經營業態變化明顯加快,居民的消費心理進一步成熟。一是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1997年將達到47—48%,全國城鄉將達到52%左右,這就是說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開始減少,而增加了住房、教育、文化娛樂、耐用消費品的支出,名牌、品牌意識明顯增強,購物的選擇性突出。為人民生活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各種流通組織結構、營銷方式、經營業態日新月異,千姿百態,處于一個大變革時期。
6.出現了明顯的無序競爭,或叫競爭過度。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對全國企業經營者的調查,有57.5%的人認為,在市場銷售中競爭過度,有32.6%的人認為競爭適度,有7.1%的人認為存在壟斷,有1.5%的人認為存在高度壟斷。在不公平競爭中,處于前三位的是:低于成本價傾銷,通過賄賂購銷,假冒注冊商標。生產部門、流通部門都出現了價格大戰,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商品市場是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1997年商品市場的特點,既反映了經濟軟著陸后出現的好形勢,也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必須認真加以分析,以便采取必要的對策。
二、對1998年全國商品市場形勢的基本分析
1.1998年的全國商品市場形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1998年全國的宏觀經濟形勢。1998年國家將繼續貫徹“穩中求進”的總方針,以鞏固與發展這幾年改革與宏觀調控取得的成果,并給國有企業的改革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國家計委初步確定,1998年國民經濟的增長率為8%,固定資產投資率為32%,全國零售物價漲幅控制在4%左右, 這與1997年基本持平,因此全國商品市場的形勢仍將以平穩為主調,繼續在低通脹與買方市場下運行,預計1998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32200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為10.5 %左右。全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可達到41500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只要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通脹率可以控制在4%以內。
2.由于1998年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慣性作用,國民經濟的增長率基本上與1997年持平,即超過9%,但要達到十分艱難。 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會適當放松,使增長速度有所提高,但不可能增長很多。據此,可以預計,1998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會比1997年低1 個百分點。全社會的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的增長率很有可能連續第二年出現低于GDP 的增長率。從總體上講,不存在需求不足的問題,但有效需求增長趨緩的確十分明顯。
這一基本分析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城鄉人均收入增長減緩。1992~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為12.1%,而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為7.2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為5.7%。1997年1—9月, 全國職工工資總額增長8.8%,增幅為10多年來的較低水平,比1994、1995、 1996年同期分別低22.9、16.2和5.6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4.7%,收入增長減緩。由于1998年城鎮下崗人員將繼續增加,農產品價格短期內難于提高,鄉鎮企業經營也比較困難,因此全年城鎮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將受到很大的限制,從而抑制人們商品購買力的提高。
第二,現在只是一個較低層次的商品總量平衡,供過于求的商品比重不斷增加,商品供需的結構失衡問題已相當嚴重。全國還沒有形成比較明顯的經濟增長點,1998年也不可能形成集中的消費熱點,商品庫存積壓嚴重,產銷率低,不少產業部門生產能力的利用率只有50—60%。由于工業布局追求地區的“大而全”、“小而全”,沒有形成合理的地區分工,在買方市場下,地區封鎖,分割了全國統一大市場。
第三,支出分流進一步擴大,商品消費支出比例下降。城鄉居民的收入目前向三個方面流動。一是儲蓄,二是消費,三是投入金融市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保險、醫療保健、孩子上學、住房等非商品性支出不斷增加。據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統計,1996年城鎮居民家庭支出增長最快的四個項目全部是非商品性支出。其中,非儲蓄性保險支出增長42.9%,醫療保健支出增長30.2%,教育支出增長23.1%,居住支出增長20.3%。在同期居民商品的消費性支出僅增長10%左右。同時,居民用于股票、國債的投資也增長較多。1998年這種支出分流將進一步擴大,商品性支出比例將有所下降。發展信用消費已提到日程上來。
第四,由于周邊一些國家陷入金融危機,貨幣貶值,將影響明年的出口,順差減少,由于關稅降低,進口會增加。據有關人士估計,明年國內市場將增加4000億的商品壓力,競爭進一步加劇。
第五,199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率與1997年相比略高,但投資需求對市場的拉動力不大。國家投入的一部分項目沒有形成新的要求,如房地產投資,因現有住房沒有真正的商品化、私有化,而形成了新一輪的積壓,沒有形成與增加新的需求。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應當選擇在哪里,是安居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建設還是別的,這對整個商品市場影響極大。
第六,開拓城市與農村市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雖處于買方市場,但市場并沒有飽和,并沒有萎縮,市場是可以開拓的。1997年,啟動了城市的舊貨市場;開展工商聯手,擴大銷售;推進連鎖經營、代理配送制;推廣公司加農戶這種產銷聯合體等等,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講,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1998年仍然是探索期。國家降低存貸款利率,可以啟動商品市場,但目前作用不明顯。
第七,國有流通企業改革滯后,管理粗放,效率下滑,包袱沉重,不能充分發揮其促進生產、引導消費的功能。1997年,商業、物資、糧食系統虧損將突破500億,是歷史上虧損最多的一年。
1998年,對全國商品市場來講有許多有利因素,也有許多不利因素。但我們的立足點應當放在比較嚴峻的方面上來。把難度設想得更大一些。要堅持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的“商品流通要堅持為人民生活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根本宗旨,繼續推進“531工程”, 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又要進一步加強對重要商品的宏觀調控,大刀闊斧地進行流通體制與流通企業改革,特別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財貿經濟京45~47F51商業經濟、物資經濟丁俊發19981998作者工作單位:國內貿易部 作者:財貿經濟京45~47F51商業經濟、物資經濟丁俊發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