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譯文]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夢幻,又何必斤斤計較于成敗得失,還是放眼大江,舉酒賞月吧。
[出典] 北宋 蘇軾 《念奴嬌》
注:
1、 《念奴嬌》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2、【注釋】 1.大江:長江。 2.淘:沖洗。
3.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4.周郎:周瑜,字公瑾,為吳建威中郎將,時年24歲,吳中皆呼為“周郎”。
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6.雪:比喻浪花。
7.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8.小喬:喬玄的小女兒,周瑜之妻。
9.英發:英俊勃發。
10. 羽扇綸(guān)巾:手搖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11.檣櫓: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
12.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 13.華(huā)發:花白的頭發。
14.尊:通“樽” ,酒杯。
15.酹(lèi):(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灑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歷史)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那西邊的舊營壘,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游于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傷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4、 蘇軾生平事跡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 蘇軾這首《念奴嬌》,無疑是宋詞中有數之作。立足點如此之高,寫歷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詞壇罕見,在詩國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筆就高視闊步,氣勢沈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細想萬千年來,歷史上出現過多少英雄人物,他們何嘗不煌赫一時,儼然是時代的驕子。誰不贊嘆他們的豪杰風流,誰不仰望他們的姿容風采!然而,"長江后浪推前浪",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隨著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如今回頭一看,那些"風流人物"當年的業績,好象給長江浪花不斷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終于,變成歷史的陳跡了。
"浪淘盡"──真是既有形象,更能傳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開頭就抓住歷史發展的規律,高度凝煉地寫出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所處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聲奪人。令人不能不驚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風流人物",這里就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作為一篇的主腦,文章就由此生發開去。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這是現場寫景,必不可少。一句說,亂石象崩墜的云;一句說,驚濤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亂石和驚濤搏斗,無數浪花卷成了無數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隱彼現,蔚為壯觀。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能不引起人們懷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發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作者在這里單獨提出周瑜來,作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僅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是關鍵性人物,更含有藝術剪裁的需要在內。請看,在"公瑾當年"后面忽然接上"小喬初嫁了",然后再補上"雄姿英發",真象在兩座懸崖之間,橫架一道獨木小橋,是險絕的事,又是使人嘆絕的事。說它險絕,因為這里原插不上小喬這個人物,如今硬插進去,似乎不大相稱。所以確是十分冒險的一筆。說它又使人嘆絕,因為插上了這個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風流俊雅極有精神地描畫出來。從藝術角度來說,真乃傳神之筆。那風神搖之處,決不是用別的句子能夠飽滿地表現的。"羽扇綸巾"──這四個字,充分顯示周瑜的風度閑雅,是"小喬初嫁了"的進一步勾勒和補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從這里就轉入對個人身世的感慨。"故國神游",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象自己的靈魂向遠古游歷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難免要早生華發(花白的頭發),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這里,作者對自己無從建立功業,年紀又大了──對比起周瑜破曹時只有三十四歲,仍然只在赤壁磯頭懷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于是只好曠達一番。反正,過去"如夢",現在也是"如夢",還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澆奠,表示對它的敬意,也就算了。這里用"如夢",正好回應開頭的"浪淘盡"。因為風流人物不過是"浪淘盡",人間也不過"如夢"。又何必不曠達,又何必過分執著呢!這是蘇軾思想上長期潛伏著的、同現實世界表現離心傾向的一道暗流。階級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無法避免而不時搏動著。
6、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后期作品,當時他正遭貶謫,在官場之中甚是失意,空有一身治民濟世的抱負,但卻無用武之地,深感懷才不遇。他藉著對三國周瑜功業的懷念,寄托自己的不得志。
詞中寫到作者自覺年華老去,人生如夢的感嘆。而且深覺人生苦短,未立功業,心中自有不甘,因而主旨含有頗重的消極意味。特別是結尾的數句,作者由追吊懷想三國時期的英雄豪杰當中返回現實,自嘲之意猶生,更有悲涼的感受。 盡管如此,詞中的用字意氣仍是豪邁非凡承繼蘇軾一貫的豪放詞風,顯出作者在失意之中依然擁有不凡的胸襟和氣度,實在難能可貴。作者在晚年仍可有此等豪放的作品,突出這位名詩人異于常人的自負和不羈的獨立個性和意氣。
7、有人這樣分析這首著名懷古詞創作的思想背景:在這首詞中,入世與超世、積極進取與恬靜無為、憂鬱憤懣與曠達樂觀、施展懷抱的雄心與放情山水的意趣,同時交集在一起。
的確,這首詞中體現出來的精神狀態,恐怕比其他任何一首詞作,都要複雜得多。
但是,其最基本的格調,並不是作品表面上呈現出來的豪邁或豪放,其深層的情感基調,是通過懷念古代英豪,感嘆現實的功業難成。由此產生的悲壯情懷,和世事蒼茫的感受,深深地打動著近千年來歷朝各代中胸懷壯志而又壯志難酬者的心。
李白的《行路難》云:“停杯投箸不能食,把劍四顧心茫然。”因功業難竟,而食不下咽,把劍四顧,心緒茫然。其迷惘與憤懣,躍然紙上。
蘇東坡卻不然,其迷惘為徹悟所代替,其憤懣為悲壯所代替。這就格外賦予作品以一種崇高美和悲壯美。使它成為中國詞史上永不絕歇的洪鐘巨響。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杰出的代表。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于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8、清高不成,那就自己沉醉,可是有時候有厭惡不止。掙扎其實是痛苦的,無奈伴隨寂寞的時候,傷感也隨之襲,但也是鳳凰涅般浴火重生的開始。做不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老李那種豪氣沖天,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就是對的,心隨意動,情由心生。 人生不過一大夢而已,即使高壽百年,也不過是過眼云煙,人生如夢,夢如人生,逝者如斯,多說何益?不如取盞酒來,共謀一醉,正如東坡所云: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9、 “羽扇綸巾”這個詞語,說起它的出處相關人物,給你四個選項:一,龐統;二,諸葛亮;三,周瑜;四,司馬懿。很多人都會選諸葛亮吧。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無論春夏秋冬都搖著把羽扇,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據說那把片刻不離手的羽扇是他足智多謀的丑妻給他縫制的,遇到難題,扇子一搖好主意就有了。信或不信,見仁見智。
但羽扇綸巾,風流倜儻說得卻是大嘆“既生瑜,何生亮”,被諸葛亮三氣吐血而亡的東吳大都督周瑜。人生苦短,即便雄韜偉略,卻仍是看不破,徒被后人謔笑氣量狹小。畢竟被人氣死的人不是很多,呵呵。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確,人生猶如一場夢,每個人來這個世上只為了尋一場悲歡離合的夢。人生如夢,而夢即人生 !
10、“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古今興亡,生離死別,宦海沉浮,種種遭遇使他有了“人生如夢”的感悟。前塵往事,過眼煙云,個人的榮辱得失,悲歡離合也將為江浪淘盡。惟有大江長在,明月恒存,識盡一切興衰悲歡。結語“一樽還酹江月”將萬般情思,無限感慨,寄于無言的沉默之中,用一杯酒來祭江月吧!也許大江的波濤,正如他起伏的思潮,也許明微的江月,能知曉他心底的沉郁。
對自己好點,別把自己束服在困難里,想做什么就做點什么。何必對自己太茍求了。
在人的一生里,可能很多東西你都得不到,人生是不完美的,因此一路走來,還是多享受點快樂吧!自己的前半生,好象快樂很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壓抑自己。
其實自己最大的缺點是性格憂郁,總以為可以找點能使自己變的特別快樂的東西。可是一路走來,也許是自己沒有給自己快樂,還是自己對生活要求太高了。也許快樂不需要別的理由,不需要別人的支撐,快樂是自己的。正如一個人必須自己支撐自己,不依附于別人,不依附于外界事物,一個人自己有能力。 快樂是屬于自己的,別企望從別人那獲得就好了。
曾經以為愛情是快樂而甜蜜的,會帶給我力量,讓我走出內心的壓抑。
可是沒有找到。
曾經以為會有事業,可是在哪里呢。
也許別再尋找,一切隨生活安排吧!別對生活要求太高了,我們畢竟太普通了。
11、二十世紀初,又是一個做夢的時代。青年們前赴后繼,視死如歸;堅定的腳步,揮灑的熱血,那一個時代,那一群人,誰沒有用自己的心臟去崇奉那個夢想?那是一段腥風血雨卻又可歌可泣的夢。
那樣的夢在現代人這里似乎已經破碎了。現代的人的夢境失去了瑰麗的色彩,而變得灰暗模糊,破碎不堪。現代人在前人的夢境中醒來,卻又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夢,便在一個個夢的碎片中漂泊,無所依傍。“我們什么都可以得到,我們卻什么都不能得到。”
偶然向時間的深處遙望,上下幾千年,只是一場千秋大夢。在喧囂的夢囈中靜下來,人生或許只是一個小女子輕輕的嘆息,“浮生若夢,我愛,何者是實,何者是虛,何去何從。”
但是身處夢中的人,怎能擺脫夢境,又何必擺脫夢境呢?所以,還是學那個“但愿常醉不愿醒”的李白,酙一碗酒,還酹江月。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0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