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譯文] 浩淼水天之際能夠認識出返歸之船,云霧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樹。
[出典] 南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注:
1、 《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謝朓
江路西南永, 歸流東北鶩。 天際識歸舟, 云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 孤游昔已屢。既歡懷祿情, 復協滄洲趣。
囂塵自茲隔, 賞心于此遇。
雖無玄豹姿, 終隱南山霧 。
2、注釋: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橋,板橋浦,在離建康不遠的西南方,《文選》李善注引《水經注》:“”水上經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江又北經新林浦。
江路:長江的水路。句:寫詩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永:長,遠。毛傳:“永,長。”
歸流:歸向大海的江流。
鶩(wù務):通“鶩”,奔馳。。如,鶩置,以馬疾馳傳遞。鶩行,疾馳。引申為追求。如,好高鶩遠。
天際:天邊,指江天相接處。
歸舟:返航的船,這里指歸向京城的船。
江樹:江邊之樹。
搖搖:.心神不定貌。
屢:副詞,屢空,經常貧乏而一無所有。屢復,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貧窮、衣食不繼。
祿情:懷戀俸祿。
協( xié):會意。從辦,從十。辦,亦聲。協,表示同力。十,表示眾多。合起來表示眾人同力。本義,和睦;融洽。
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囂塵:亦作“嚻塵”。 喧鬧揚塵、這里指喧囂的塵世。
賞心:.心意歡樂。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劉向《列女傳》卷二載,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東)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獨抱兒而泣,曰:"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豬)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盜誅。玄豹,顏色黑中帶紅的豹。此以玄豹為喻,說自己外任宣城,遠離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遠害。
3、譯文:
船走水路與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卻知入海而歸。浩淼水天之際能夠認識出返歸之船,云霧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樹。船在搖蕩,困倦惆悵之心也在搖蕩,這種孤獨的遠行已非一次。雖然為得朝廷賞識而高興,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跡僻遠之地的情趣。世間喧囂從此遠隔,慶幸得到這種機會。雖然沒有玄豹深藏遠害的資質,但也終于能夠隱于南山的霧中。
4、謝朓生平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梁武帝稱:“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沈約稱:“二百年來無此詩也。”唐代大詩人李白對謝脁最為傾心。清代王士禛《論詩絕句》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謝脁的詩不僅影響了唐代詩人,而且影響了一代詩風。今存詩200余首。《隋書·經籍志》著錄《謝脁集》12卷,《謝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輯有《謝宣城集》。今人曹融南有《謝宣城集校注》。
5、全詩十二句分二層。
第一層開頭四句,寫自已離開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鶩 ”,點明此行溯流而上,與江水相背而行,水長路遠。謝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發。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侍停靠寫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離京邑不遠,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開頭是說,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駛,水流卻東北流去。此時詩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為歸,而人卻辭別故土而去。這時詩人對歸海的江水感慨萬千,羨慕不已。他又遙想,水流歸海的途中正經過自已的家鄉京邑,想思之情油然而生。 “永” 與“ 鶩”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與順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鄉的真情實感。第三、四句“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由近寫到遠,繼續寫江舟遠行時的景物,表達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點點帆影,消逝在遠方的天空,但它仍是歸去的舟船,再向前看,遠處江岸還有約隱約現的樹林,那樹林的深處,不正是我的家鄉嗎?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詩人以“識”與“辨 ”兩字寫出自己當時回望故鄉專注與眷念的心緒。
前四句是寫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層后八句。詩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 搖搖,心神不定貌,這里是雙關。一是寫眼前濤濤的江水使船顛簸,搖晃不定。二是寫當時的心情。在離開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齊在一年(495)之內換了三個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謝朓充任中軍記室的新安王,他僅做了三個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時,謝朓連遷驃騎諮議、中書詔浩、中書郎官職。明帝廢新安王,謝朓官職雖未動,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這時的他心情復雜,他既對京邑留戀,又慶幸自已擺脫了糾葛。這兩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轉換成自我排遣。這是一個倒裝句,說從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總是心神不定。這里借景抒情,詩家稼研“神來之筆”。
第七、八句“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祿情,懷戀俸祿。歡喜、愿去做官領俸祿。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這兩句是說又要當官,又做隱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隱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隱居的志趣。中國古代文人既要當官,又做隱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漸成風氣。而謝朓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隱,正好達到了這個目的。
第九、十句“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說,從此我將離開這煩囂的是非之地,賞心樂事從此開始了。這只是作者一種天真的想法,實際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務入之外逍遙吟詠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遠遁。
最后兩句“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當巧妙。據劉向《列女傳》卷二載:“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東)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獨抱兒而泣,曰:‘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豬)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盜誅。玄豹,顏色黑中帶紅的豹。”詩人借用此典,說自已雖無玄豹的姿質,不能深藏遠害,但這次去宣城,與南山霧雨一樣隱敝。“玄豹姿”,喻自已雖為一郡之守,并無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卻深愛名聲,絕不會做陶答子邦樣貧污、弄貧國家的事。從字面意義看,是借外任隱遁遠禍,但更深的意義是說自己將以淡泊心境處理政務。這還包羅了“既歡懷祿情”照應,讓人看到了詩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終隱沒在云遮霧繞的遠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6、《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展現了浩淼無涯、東流而去的江水和佇立船頭、回望天際的孤客,“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中,“辨”、“識”二字精確刻畫出詩人極目回望的無限深情和專注的神情。被王夫之《古詩評選》稱為“語有全不及情而情自無限”的“活景”。
7、身在風雨中的小謝,繼承了謝靈運的山水詩風,又更加清新流麗,莫如“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還有無形氣韻升騰,恰恰是這股氣韻流于歷史長河,從古到今……
小謝本是南朝世家豪門子弟,年少有文名,又作過官,不免遭人嫉妒排擠,這就有了以情寫詩,抒發苦楚,可惜陷入官場旋渦,終遭陷害英年早逝,也許他也沒有想到把,留下“永明體”傳世。相比詩仙要幸運的多,太喜歡酒了,詩由酒發,酒借詩性,傳言卒于醉酒落于江中。
不管怎么說“謝眺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嚴羽《滄海詩話》)。小謝對唐代詩人是有較大影響得,連李白也極力推崇,畢竟是前輩嘛。李白名聞天下,定有過人之處,自謙以小謝為師,小謝也可含笑九泉了。想必詩仙也詩酒人生,笑傲江湖。
8、無錫的太湖比蘇州開發得好,蘇州的太湖邊的山胥口,橫涇等大量山上都是墓碑,你看看那么多的掃墓大軍就知道了,而無錫這太湖邊的山真干凈,茫茫太湖,宮殿巍峨,青山連綿,這個赤壁不能使人感到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望著茫茫太湖中的船和小島上的綠色,卻有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的感覺。
常反思自己走過的路,為什么我現在如同磨光了棱角的石頭,我最初接受的哲學思想就是善小而為大,水善利萬物而至柔,做塊軟布能包住鋼刀,刀至剛則易斷,所以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與斯人必先苦其……而凌萬物而超脫的想法只有在夢里出現。曾經的滿懷豪情,曾經的有多少放不下的胸中事,曾經的苦盡甘來,不管有多少的曾經,一切都過眼云煙了,忽然的我逐漸感到累了或者是因為成熟吧,想起了恬淡自然的生活,放下了一顆易動的心,在去年總算看到了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味道,去體會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的情趣,在晚上散步時能低頭靜聽疑月聲了,但沒有了少年人的浪漫和沖動了,少了幾分以前的激情和抱負以只是在手里拿著種子的時候眼里看到了春天。
9、陸游有詩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行經山重水復,才會有柳暗花明的感悟。現代都市中,高樓林立,道路繁復,高速路上只有一個又一個收費站,我們還能看見“又一村”嗎?與此有同樣意境的是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水流盡了,云由此處升起。云煙水流之間,不也是一種妙契自然的更迭變化嗎?
蘇東坡觀廬山,尋常中與眾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實則是一首禪詩。一片峰巒,橫著看連綿成嶺,側著看就是孤峰,遠看是一種樣子,近看又是一種形狀,哪個才是它的真面目呢?也許只有跳出來,從更高的角度,才能綜觀明白。如果“身在此山中”,就永遠被“山”所困擾。
詩仙李白也說廬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山上的空氣飄浮,眼不能見,卻在日光映射下有了顏色,有了生機。遠遠望去,仿佛紫色輕煙從靜穆的香爐中裊裊升起。瀑布是自然水流,跌宕起伏,卻被他用了一個“掛”字,剎那凝固,宛如一幅長卷掛在前川。一動一靜之間的幻化,是我們從旅游雜志上一幀幀照片中能體會到的嗎?是我們道聽途說能夠感受到的嗎?如果不親山臨水,不進云霧廬山,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嗎?
山長水闊,天高地迥。人走在好山好水里,會有不同的感受。
謝朓感受到“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微茫遙遠的天際歸舟,有一種特別的溫暖,因為在悠悠辨識之間,它承載了你的盼望;隱約的林木似乎和云彩融為一體,別有一番水墨景致。
才華橫溢、生性狂傲的李白,從不掩飾對謝朓的熱愛。他在詩句中寫道:“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白云映水,露滴秋月,李白獨上高樓,遠眺金陵城外,江天一色,謝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恍然目前,不禁悠然神往。那個數百年前已道盡眼前景心中事、與我心意相通的人,該是怎樣豐姿俊朗、風華絕代的人物啊!
李白在宣州謝朓樓上贊嘆:“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想一想,詩風俊逸清朗的謝朓如若不在山?之中,又怎會“賞心于此遇”?此等美景,若非親眼所見,必然不能與心靈融合。
所以,現代人回歸自我的途徑之一,就是回歸自然,循著山水走到內心深處,才能夠感覺到與生命有如此親近而深刻的融合。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山水成為沉默見證滄桑幻化的載體。在中國人的宇宙觀中,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在遼闊的空間中看見了古往今來。(于丹 一山一水一世界)
10、我的理想,那就是遠離城市,于原生的自然中結廬而居。去“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去“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去“未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我的理想會有實現的那一天嗎?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3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