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紅杏花開的時節剛剛來臨,一霎間又灑下陣陣清明的細雨。
[出典] 五代 馮延巳 《鵲踏枝》
注:
1、《鵲踏枝》 馮延巳
六曲欄桿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細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2、注釋:
偎:緊貼;挨著。
黃金縷:喻新長嫩葉的柳條。
細箏:用金銀、貝殼鑲嵌的箏。
移玉柱:即彈奏箏。
海燕:即燕子,古人因其春天自南方渡海而至,故謂;非今動物學上所說的筑巢于海濱懸崖上、形似燕子的另一種鳥。
一霎:很短的時間。
3、譯文1:
六曲形的欄桿緊挨著碧玉似的綠樹,風輕輕地吹,楊柳盡情舒展開它黃金般的絲縷。是誰撫弄著細箏奏起一曲?驚動了梁上燕子雙雙穿簾飛去。
眼前到處有游絲和飛絮在飄飏。紅杏花開,正值清明,下了片刻的陣雨。午間熟睡醒過來時,只聽得黃鶯在四處亂叫,是它驚破了我的好夢,這夢中的一切再也無處尋找了!
譯文2:
屈曲的欄桿依偎著碧綠的大樹,輕風徐來,吹拂著柳枝,千萬縷金色的柔條盡展風韻。是誰在調弄箏柱,奏響樂曲,驚得那燕子雙雙飛去。
滿眼所見皆是款擺的游絲,飄揚的柳絮。紅杏花開的時節剛剛來臨,一霎間又灑下陣陣清明的細雨。酣睡醒來便聽得黃鶯鳴囀,驚破了我的好夢,害得我再也無處尋覓。
譯文3:
幽靜的庭院里,茂盛的綠樹依偎著曲折的欄桿;多情的柳枝,在微風中婀娜起舞;不知是誰彈起了古箏,驚得海燕穿簾飛去。(如此多情的景物,我看在眼里卻更覺孤獨。)
剛剛從酣睡中醒來,我滿眼都是飄動的游絲和紛紛揚揚飄落的柳絮,開得正好的紅色杏花也被突然來的清明雨打得花瓣零落。我真怪那啼叫的黃鶯把我從美好的夢中驚醒,讓我獨立面對這惹人愁思的春景。
譯文4:
廡廊上的欄桿曲折盤轉,像是有意無意倚偎在綠樹上,春風輕拂,千萬條碧綠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是那么的賞心悅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艷艷的杏花,也經不住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4、馮延巳生平見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
5、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景中有情,人所共知,但也應知不論通過景物表達的是何種情,情之抒發成功與否,是寫景成功與否之關鍵。此詞上片所寫,便能成功表達出一種面對春天景象時所產生的愉悅暢快情緒。首句中的“碧樹”,應該就是楊柳;賀知章《詠柳》絕句中就有“碧玉妝成一樹高”之句。六曲形的欄桿旁邊,配上千萬條金碧絲帶在風中搖曳的垂柳,這畫面多么瑰麗動人!“展盡黃金縷”,說的是柳葉全部舒展開了,讀著這樣的詞句,心神又何嘗不為之舒展呢?這時,傳來幾聲悅耳的箏聲,隨即便見有燕子雙雙穿簾而出,掠過眼前飛去。這一切組合地何巧妙,而“誰”字尤問得好,它把詞人當時驚喜興奮的心態都活躍于紙上。所用詞句之意象,都是一般詞作中所常見的,并無特別神奇之處,但一經寫出,詩意多清新多致,這樣的詞,自非大手筆不能作。
下片仍多姿多態。“滿眼游絲兼落絮”,詞人固然會因此產生憐惜春光的感情,但并不是哀傷。這一句寫出了一種對景而呼奈何的心情,因而反增加濃了春意。“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這是很受稱道的佳句;季節、氣候、景物,一一點清。“一霎”二字,把握準確;若久雨不止,便大煞風景,亦與前后描寫不相稱了。陣雨片時,忽然吹散,這景象人心中所有,亦平添多少詩情畫意!昔人有此二句題畫者,可見其歷來為人所喜愛。全詞以鶯語驚夢作結,但與“愁夢酒醒”自由不同。雖好夢難尋,不無遺憾,但畢竟覺來時,所聽到的只有鶯聲盈耳,仍歸于一片大好春光。
對于現實生活中無法相會的戀人來講,一場哪怕是十分短暫的好夢,也能聊慰其相思的饑渴。但夢畢竟是只是夢,何況夢醒之后的失落滋味就越加難受。其心緒之紊亂,更可想而知!故無論是明媚亮麗的春色,還是落花粘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陣陣愁緒的觸媒。
6、這是一首擬寫閨情之作。
先看上片,“六曲闌干偎碧樹”,偎,是倚靠的意思。闌干倚靠著碧樹,便能更仔細地觀察到下面所寫的句子:“楊柳風輕”,即春風。唐人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正是如此。后面也會看到杏花雨,寫的是極妙的。“黃金縷”又是指的什么?這里指的是楊柳的枝條。春天的時候,楊柳出芽,那種淡淡的綠色,有點介于黃綠之間,風過后感覺真的是黃燦燦的一樹。萬條垂下,清風微拂,正如朱自清說的“像母親的手”輕輕撫著孩子的頭發。那種感覺,真是心曠神怡。這里只能用“輕”,畢竟是春風,春風給人的感覺正是輕盈,惠風和暢。如果是大風,那就破壞了這樣一種和諧的意境了。像“顛狂柳絮隨風舞”,那就是另一種感覺了。同時這里的“展盡”也用的精確,“展盡”不僅體現出了春風的細膩與柔和,也將楊柳的繁茂與楊柳枝的柔美表現出來了。這幾句寫的是闌外景,緊接著下句,“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鈿箏,即用羅鈿裝飾的箏。玉柱,即玉制的弦柱,弦樂器上用來固定弦的柱子。移玉柱,就是彈奏鈿箏的意思。也有種解釋說玉柱是中指的別稱,移玉柱就是移動手指,也是指彈奏的意思,也能講通。這是寫室內的人。外面是無限的春光,屋子里又有人彈奏著鈿箏。鈿箏,玉柱,這都是多么精美的詞,一起安排在這里,那彈箏的一定是個美女無疑。“穿簾海燕雙飛去”,穿簾,這個安排很有意思。海燕飛來飛去,本來不關人什么事的,但是這海燕偏偏穿簾飛去,且還是雙飛去,這不免要引發人的某種情緒了。像溫飛卿的“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馮延巳的《鵲踏枝》里也有類似的句子)也是表達的這么一個意思。可以說,整個上片,在于營造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而感情也是含而不露的,啟而未發,也不是一下說破的,而是層層疊疊,極盡曲折盤旋。先是寫了闌外楊柳,再寫了室內彈箏,後寫了海燕穿簾雙飛,是一步步引出來的。
“滿眼游絲兼落絮”,是寫的在室外所看到的,看到的是游絲和落絮。游絲是容易引發愁緒的,落絮更是容易引發感傷。“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前面說的杏花雨,正是這清明雨。清明時節雨紛紛,一霎,形容雨極快就過去了。能夠想象,仿佛一個仙子,從空中飄過,向人間灑下無邊絲雨,然后就慢慢遠去了。一霎清明雨,空空蒙蒙,真是好意境!而詞人偏偏又說是紅杏開時,前面說到了落絮,這里卻是紅杏開。滿眼落絮,卻發現了紅杏的開放,正欲驚喜,卻又是一霎清明雨來,紅杏便也不復存在了,可謂層層曲折。一般人寫落花,便直接寫花落了,而這首詞在這里卻先說花開,再說花落,更加倍了傷感情緒。這也就是感情深摯,盤旋沉郁的體現了。“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本來,春天是容易困倦的季節,但在這里,詞中所寫的人濃睡卻不單單是因為困倦,那是為什么呢?后面有提示,是為了好夢。到底什么好夢?詞人沒有明指,留給讀者去想象了。
人是先濃睡醒來,然后依偎闌干,滿眼盡是游絲落絮,再注意到有紅杏開,接著卻是一霎清明雨。這引發了她的愁緒,不忍再看,便回到屋里彈箏,卻不料,驚飛了海燕,穿簾雙雙飛去,更增了一層傷感。而室外,則是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春和景明。詞中整個貫穿的是一種莫名的傷感,讀者讀完后也是長久沉浸其中。這就是馮延巳的最大特點,執著的感情。要傷感便一直傷感,固執而寂寞。譚獻評此詞:“金碧山水,一片空蒙,此正周氏(周濟)所謂有寄托入,無寄托出也。”是抓到了此詞的精神的。有寄托入,無寄托出。周濟本是常州詞派作家,提倡“寄托”,所謂寄托,也就是說詞人應該將自己的真感情情融入到作品里,反對空泛模擬,徒具規模。那么,這首詞的作者是有寄托的,因為讀完,能讓讀者感受到那種莫名的傷感。雖然不能確知是一種什么哀愁,但卻能感受到詞人的內心深處有一些難以排解的愁緒。這就是有寄托入,而無寄托出,就正是說詞人雖然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詞里,但是讀者通過讀詞,卻是體會不出詞人本來的情感的。這正是馮詞的特點。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看似都是泛泛寫一些閑愁,實則里面隱含著曲折深摯的感情和一種執著的憂傷,并且,是一直沉浸在那種感傷之中,不像晏殊那樣能找到解脫的方法或是來點自我安慰等等;也不像歐陽修,能夠瀟瀟灑灑地生活,盡情品味生活的樂趣。
讀《陽春集》中馮延巳的《鵲踏枝》諸作,會發現和此詞有很明顯的同一種風格。像“香印成灰,起坐渾無緒。庭際高桐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滿眼新愁無問處,珠簾錦帳相思否”、“瘦葉和風,惆悵芳時換。懊恨年年秋不管,朦朧如夢空腸斷”、“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樓上重檐山隱隱,東風盡日吹蟬鬢”等等。這就是盤旋而沉郁的馮詞,不僅將個人的感情寄托于詞,而且著意創造意境,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使讀者既能領會到那種感情,又無法確定是什么,這種若即若離的感覺,確實高妙。
7、溫飛卿詞推為“花間之冠”,實不為過。其詞境多被后人翻用。以這一闋為例:“愁聞一霎清明雨”在南唐馮延巳筆下,融成“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宋代時,秦少游更以出塵之才,將結句“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化為“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以六七句式替代了五五的句式,音節更顯柔婉,情感也更為錯落有致。《人間詞話》中認為其實有“出藍之妙”。
8、“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清明節是春耕春播的最佳時節,民諺云:“清明前后,點瓜種豆。”人們可以踏青游春,擁抱自然,以此作為催護新生、天人合一、天人相親的演繹儀式和交流載體。同時又祭祀先輩,寄托情思,表達精神上的尋根親祖和血脈上的認宗歸族,使之成為維系族群心理的紐帶和傳承文明倫理的中介。然而在清明的節氣和節日的雙重人文形態中,隱蔽著更深層的歷史愿望和政治企盼,即希望、訴求國家和社會天清地明。于是“清明”一詞就成為褒獎、贊譽國家政治的最高用語,使我們窺見了其社會愿景和政治內蘊。
9、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不為別的,只為這含蓄蘊藉之風,只為這初春之景的描寫,只為這語言明麗,用意婉曲就已深深的打動了我!如果說蝶戀花都是哀愁的,那么這首蝶戀花,卻在哀中,寄托了多少美好的愿望呀!
10、“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春天是蓬勃的,萬物復蘇,百業待興;春天是美麗的,如紅杏般艷;春天是幸福的,因為紅杏帶來了清明雨;春天是富有的,清明雨來了,什么都有了。
11、清明雨,纏纏綿綿,潤開了雪梨紅杏黃花丹桃,濡濕了綠樹幽黃,疏村春煙,嵌入詩家朦朧的雙眼便成了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誰賦予杜牧生花妙筆,給后世留下這首膾灸人口的詩篇?它好似一壺玉露瓊漿,醉倒一代又一代讀書人,千百年回味無窮。“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落花門巷家家雨,新火樓臺處處煙”。“夜雨輕寒拂曉晴,牡丹開盡過清明”,“小樓忽灑夜窗聲,臥聽瀟瀟還淅淅,濕了清明”。清明雨,濃濃淡淡,“畫出清明二月天”。面對絲絲雨簾,籟籟落花,茵茵芳草,剪剪飛燕……,步杜牧后塵,無數鴻儒雅士感慨萬千,歌以詠之,不僅孕育出醇厚雋永的“清明詩”,也釀就瑰麗多彩的“清明文化”。
清明雨浸透著清明節,使天涯浪客想到了家,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漂泊的孤寂。清明節,又讓活著的人想到了生命的終結,嘆息人生苦短。悲歡離合實為春夢,榮辱得失終化虛無。清明的細雨中,清明的陽光下,清明的荒野上,人們焚香燃紙虔誠地祭祀逝去的親人,祭死的同時也在祭生。今日我祭不言人,他日別人來祭我。生生死死,來來往往,延續著人類的歷史,同時也演繹著世世代代的人生悲歌。
12、楊花已將飛盡,所以有種訣別枝頭的傷感。春意漸濃,如絹如練的杏花開了,恰逢一場短暫的清明雨,不覺讓人想起那潮濕卻飄滿酒香的杏花村。“紅杏”與“清明雨”更是為這幅水墨畫點上色彩,添上流動感。“一霎”二字,又讓人對雨后天空的潔凈晴朗有所向往。
13、杏花·雨
自從“杏花春雨江南”一句,嬌艷的杏花與滋潤的春雨,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客于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含楊柳風。”“春風裊裊穿楊柳,小雨冥冥度杏花。”“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以至于我都有點懷疑,這綿綿的春雨匆匆地從山野間走來,從牧笛里走來,從琴弦里走來,從牧童的蓑衣里走來,從漁人的小舟上走來,是不是就為了擁抱這一樹艷艷的杏花?
杏花春雨,總會使人想起江南濕漉漉、綠茵茵的春色,濃而淡,淡而深,淡而遠,從而把人帶進一個溫情彌漫、清和滋潤的世界:春雨迷漫,杏花凝香;遠山含黛,煙籠長堤;幽幽青瓦,高高粉墻;江岸橫舟,斜雨紛飛……于是,杏花雨就成為了一種古典的抒情和永遠的美麗。淅淅瀝瀝的春雨,打濕了杏花,撒遍了江南杏花天!也打開了泱泱詩國幾千年的歷史。
14、“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清明節是春耕春播的最佳時節,民諺云:“清明前后,點瓜種豆。”人們可以踏青游春,擁抱自然,以此作為催護新生、天人合一、天人相親的演繹儀式和交流載體。同時又祭祀先輩,寄托情思,表達精神上的尋根親祖和血脈上的認宗歸族,使之成為維系族群心理的紐帶和傳承文明倫理的中介。然而在清明的節氣和節日的雙重人文形態中,隱蔽著更深層的歷史愿望和政治企盼,即希望、訴求國家和社會天清地明。于是“清明”一詞就成為褒獎、贊譽國家政治的最高用語,使我們窺見了其社會愿景和政治內蘊。
15、月兒,靜靜的懸著,寂寞而孤傲;冷凝而莊重。周邊的星星,忽閃、忽現,似在守護、似在玩耍;晚風徐徐的,撩人情懷。都說人間四月芳菲日,在這熏梅染柳的季節,那開合有至的桃花飄香十里,不禁讓人心曠神怡。滿眼的綠色也是踏青的好時節,正所謂: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甜酸苦辣,造就了百味人生,古往今來的文人雅士在抒寫別人的悲歡離合,從來都是淋漓盡致,把他人的隱私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瀉在紙上,張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地步。而自己卻逃不出紅塵的牽掛,很多筆斷意連的往事,也會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輕描淡寫。其實滾滾紅塵中誰沒有過去? 誰沒有墜入情感的苦煩?還有就是物與景的寫照,愛與恨的糾纏 。
16、清明時節的雨寫的人比較多,大致這時候雨比較相與,最有名的當數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馮延巳更是把“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作為寫詩的背景。雨就這樣左右著人們的思緒。
雨的作用更是不小,在詩人的眼里,雨有時候是罪魁禍首,有時候是玩皮精靈。李清照的小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所以亂紅飛過秋千去,無非因為煙橫雨狂三月暮。
我喜歡“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境界。雨中漫步,別有一番情趣,如果“有意中人勘尋訪”,相約漫步雨中,那簡直就是雨中戀,比雨甜了,而不絕如縷的雨絲就是情思,滴滴雨點就是贈言了。
雨過天晴,大氣洗刷一空,陽光格外燦爛,世界仿佛被沖刷過一遍,這時候人的精神仿佛也為之一爽,天邊縱然沒有彩虹,縱然是雨后斜陽,杏花零落,我們臉上還是蕩漾著笑,因為這雨豈止蕩滌了世間萬物,還洗刷了我們的心靈呢。
17、喜歡讀宋詞,因為讀詞就是讀自己。
唐宋文人總能將我或混亂、或憂傷、或微妙的思緒詮釋得如此生動優美。晏殊寫道:“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楊柳風輕,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春天總是一個復雜的季節。閑花淡淡,芳菲點點,飛絮濛濛,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如此良辰美景,喜歡在這樣的季節里,拾起曾經被碰碎的夢想碎片,整理行囊,重新上路。喜歡在這樣的季節里,拉上好友,去野外收集春天的希望,看四月的陽光燦爛在天空,照射到這潮濕的大地上。或是古箏一弄《湘江曲》,對著清新的水面,感受一下宋朝詞人張先“聲聲寫盡湘江綠”的情懷。然而,春天又會令人如此傷感,“惜春更把殘紅折”,這個時代,人們整日忙碌的身影、焦急的眼神。物質、權力充斥著他們的心靈,春天就在他們繁忙的日子里偷偷溜走。流年不回,我們沒有珍惜的,除了春天,還有那些青蔥歲月里的灼熱年華。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濕的回憶,所有的眼淚和擁抱,所有刻骨銘心的灼熱年華,都散落在那個夏至未至的時光里。如不學會珍惜,誰能保證下一個春天,我們還能這樣若無其事的走過?
晨曦陌路,流年不回。在那些父母兩鬢變灰白的日子里,在那些稍縱即逝的青春年華里,回憶什么時候已成彼岸,我站在時光的對岸,隔岸觀花,歲月依舊美麗如初。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1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