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像那位齊人與介子推,究竟是誰賢誰愚,千百年后又有誰知道呢?如今一眼看過去,滿地都是蓬蒿,同樣不過是一堆土丘而已!
[出典] 北宋 黃庭堅 《清明》
注:
1、《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2、注釋:
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開。
冢:墳墓。
蟄:動物冬眠。
人乞祭余驕妾婦:這句詩用的是《孟子》中的一個寓言,講的是齊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饑,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請他喝酒。
士甘焚死不公候:這句詩用的是春秋時的一個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是:對,正確。
蓬蒿:“茼蒿”的俗稱。此指雜草。
3、譯文1:
清明時節,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凄涼,另人哀愁的景象。唇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饑,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與此相反,晉國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載,賢愚混雜,誰是誰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
譯文2:
清明時節,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里感到難過。一聲春雷驚天動地,加上如油的春雨滋潤萬物,郊原桃紅李白,綠草如絲遍地,萬木爭榮競秀,清明佳節時的春氣給宇宙帶來了無限生機。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里,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像那位齊人與介子推,究竟是誰賢誰愚,千百年后又有誰知道呢?如今一眼看過去,滿地都是蓬蒿,同樣不過是一堆土丘而已!
譯文3:
清明節時桃李綻包吐艷,而野外田間的荒冢卻一片凄涼。雷聲驚天動地,驚醒了冬眠的龍蛇百蟲,春雨充沛郊外原野上草木發芽嫩綠。想當年那齊國人乞食于墳墓之間,還向妻妾夸耀;更有那介子推寧死不貪圖公侯的富貴。像齊人那樣貧賤愚蠢或像介子推那樣賢能清廉的往事,至今還有多少人知道呢?眼前只見滿目蒿草的荒冢而已。
4、黃庭堅生平見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正如當代人所說,無論你作官還是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個點:老去。只是生命的過程并不一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5、該詩寫于宋徽宗崇寧二年,時黃庭堅因新舊黨爭被羅織罪名,再貶廣西宜州,十個月后,詩人溘然長逝。
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蘇的景象,正與后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煙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于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丑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6、一九七五年四月初的一個下午,八十九歲高齡的蔣介石斜倚在士林官邸臥室的電動升降病床上。蔣介石這天的精神不錯,他呼喚值班的臺北榮民醫院護士羅小姐。蔣說,過兩三天就清明了,你替我念幾首描寫清明節的古詩吧!羅小姐翻開蔣介石常看的那部《唐詩三百首》,她起先念的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蔣介石對這首熟悉的詩沒有特別的感覺,只讓羅小姐念了一遍,就轉念別的詩句了。羅小姐接下來念的是宋朝詩人黃庭堅寫的《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當念到最后一句時,蔣介石臉上肌肉突然略微抽搐了一兩次,他說,這首詩寫得好,你多念幾遍。羅小姐起先還不太懂詩里的意思,一邊念,一邊看書里的語譯,她才曉得這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意思是說,人活著的時候,不論你是圣賢還是平庸之輩,生命結束的時候,留在人間的不過是長滿野草的小土堆。
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斷魂之一半原因是悼念親人,另一半卻是哀嘆人生之不易。功名利祿,有時幾乎唾手可得,卻最終擦肩而去,花落別處。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占了十之八九。雅的用信佛誦經或督信上帝來逃避,俗的就打麻將坐酒吧以麻醉。
考查清明的起源, 古諺就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可見古之清明節只是植樹節,后來出了一個割肉奉君卻又不求封賞的名士介子推,恰好,他被焚死之日與清明接近,于是才有了清明節祭祀掃墓的習俗。看如今,有錢的可以為寵物造幾十萬的墓,沒錢的卻連住房都買不起,難怪黃庭堅會發那樣的感慨了:“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8、黃庭堅的這句詩: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把它作為當今社會的坦實寫照,完全不為過。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4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