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陳久忠)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溫州城市發展的黃金地段,鹿城、龍港、甌海三區交界之處,總面積5.11平方公里。開發區西接溫州新城,南依金溫鐵路,北靠機場大道,東臨甌江二橋,距市中心6公里,溫州機場11公里、龍灣萬噸級碼頭3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投資環境較佳,發展前景廣闊。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2年3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是浙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國務院規定的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所有優惠政策。四年多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把加快利用外資、完善投資環境、大力發展經濟作為工作的重點,堅持唯實、創新的開發建設思路,探索出一條切合實際的發展路子,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借貸開發,滾動發展,基礎設施漸趨完善
開發區認真做好“借地生財”這篇文章,堅持“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投產一片、收益一片”的滾動開發原則,在利用銀行貸款初步完善起步區域的給水、排水、供電、通訊等大配套的前提下,將東片工業區劃分為幾個小區,循序漸進地開發建設,實現了把前一片的土地開發收益用于后一片的開發投資和基礎設施配套上,使開發建設的資金和運轉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四年多來,僅僅依靠有限的地方銀行貸款和土地開發資金的滾動,累計完成基本建設投資8億元,先后建成了3萬噸/日狀元水廠擴建工程、11萬伏變電所、1.5萬門程控電話交換局、36米寬的疏港公路和50米寬的機場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開發區東片1.88平方公里已開發完畢,西片2.1平方公里開發正全面展開,截止1996年6月底,累計建成各類建筑物71萬平方米,鋪設給排水管74公里,建成區間混凝土干道16公里。已開發土地完全具備“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供水供電基本保證,交通通訊暢行無阻,投資硬環境日趨完善。大量的工業廠房和一批為完善城區功能或配套服務的居住、商業、辦公、餐飲、娛樂等設施逐步建成,一個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已見雛形。
二、堅持“三為主”的方針,引資成果不斷擴大
在堅持“以工業為主,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出口創匯為主”建區方針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切合實際的招商引資新路。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過程中,始終把軟環境的建設與改善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強化管委會機關的服務職能。一是實行“六局兩室”一幢樓聯合辦公,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并建立了“兩公開,一監督”制度,即公開辦事程序,公開辦事結果,隨時接受監督。二是建立客商投資咨詢服務中心,為內外客商洽談、投資提供方便,一般項目一星期內就可辦理審批手續。三是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對各部門和各個崗位的工作實行量化考核。四是提出“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做開發區的主人”的要求,使每個工作人員以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精神狀態、新的工作作風和新的工作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開發區的投資軟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以引進外資為主,內外并舉。堅持“以利用外資為主”的辦區宗旨,并根據溫州開發區的實際提出“內聯打基礎,外引上水平”的招商思路,做到內外并舉、以內引外。首先引進皮件、箱包、制衣、低壓電器等“短平快”項目作為起步工業,并設法幫助其同外資嫁接。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完善和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又把重點放在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產品外銷能力強的外資項目和國內大中型骨干企業上,以外為主,逐步提高區內企業的整體素質。到目前為止,已有香港、臺灣、日本、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區投資辦廠,外商投資占總投資額的40%以上。
——以發展工業項目、基礎設施為主,適當發展第三產業。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規劃,既突出了開發區以發展工業和引進高新技術為主的基本方向,又結合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特點和優勢。開發區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引進三產項目146個,投資額9.11億元。1995年三產營銷額達12億元。但開發區發展現代工業為主的宗旨不變,引進的工業項目占總數的70%左右,用地面積占90%以上。
——在招商過程中,開發區采取了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招商形式。一是“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擴大對外宣傳和聯絡,熱情接待內外客商的同時,主動出擊,先后赴香港、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新加坡等地招商,取得了較好的引資成果。二是在招商力量上,不反開發區的干部職工“人人都是招商窗口”,而且發動全市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招商,形成全社會招商的大局面。三是“以外引外”,充分利用現有外商的力量,以他們自身投資成功的范例,為開發區引來更多的外資。
幾年來,開發區利用其獨特的招商思路,招商工作取得較大成績,引資成果不斷拓展,主要表現在:
⒈引資規模不斷擴大。到1996年8月底為止,開發區共引進項目464個,總投資33.91億元,其中三資企業109家,總投資1.71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9025萬美元,內資企業355家,投資19.12億元。
⒉項目質量不斷提高。一是單個項目的投資額不斷增加。頭兩年平均每個外商投資項目的投資額均在100萬美元以下,1994年升至198.5萬美元,1995年達到294萬美元,今年上半年又增加到467萬美元。二是項目的技術含量持續提高,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在招商中的比例增加,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已在開發區開工投產,三是投資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趨向合理,逐步形成以現代新興工業為先導,以經過技術改造后的傳統工業為基礎的工業基地。
三、開發區經濟全面發展,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四年多來,開發區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已有123家工業企業開工投產,工業總產值從1992年的1.81億元增加到1995年的10.99億元,年均遞增82.43%,國內生產總值從4920萬元增加到4.87億元,年均遞增114.71%,創稅收3169萬元。1992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2家,1995年達到33家,其中5000萬元以上3家,1億元以上1家。溫州開發區正在迅速成長,已成為母城溫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逐步發揮其“窗口、示范、龍頭”的作用。
開發區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高速增長,其原因有二:
一是充分發揮溫州企業機制靈活的特點,邊引進、邊建設、邊生產,爭取早出產品、早出效益。一般來說,一個項目從立項、征地、廠房建設、設備安裝到正式投產出效益,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但開發區打破了這種框框。在這里,一切都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為了促使企業早投產、早見效,管委會采取各種措施支持企業盡快組織生產。企業可以在區外租借廠房,可以在區內搭建簡易廠房先行生產,做到了引進、建設、生產三同步。據統計,開發區35%以上的企業是當年引進、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有的企業廠房還未蓋好,產值就達上千萬元,做到了早出效益,多出效益。
二是從溫州經濟格局的實際出發,從小到大、從低到高,通過技改、嫁接等手段,走規模經濟和集團化發展道路。在開發區起步階段,開發區著力引進一些量大面廣的溫州傳統產業,通過開發區這個窗口,進行嫁接改造,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并逐步向技術型、創匯型和效益型轉化。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0多家內資企業在開發區管委會的幫助下引進外資“嫁接”,提高了檔次,擴大了規模,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也大大加強。四年多來,共批準技改項目46項,總投資5.01億元,實際已投入3.03億元。不少企業組建了集團公司,成為溫州經濟界的“小型巨人”。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逐步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出口創匯的基地和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強烈的輻射和良好的推動作用。
四、堅持“兩手抓”,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取得長足進取
開發區處于中外兩種意識形態、兩種文化體系交匯處,從創辦伊始就注意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兩手抓”。一是把黨的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和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特別是加強了外商投資企業的黨建工作。經過幾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闖出了路子。目前,開發區外資企業黨員人數在三人以上的全部成立了黨支部,廣大黨員在開發建設與社會穩定工作中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工會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三資企業工會組建率達到82.5%,被評為全省工會工作先進單位。三是加強勞動管理,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穩定勞資關系。開發區企業用工全部簽定了勞動合同,企業為職工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職工的勞動報酬和生產生活條件都比較好,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勞資關系比較融洽。開發區還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用工檢查,發現勞資糾紛的苗頭,即由調解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因而尚未出現過一次大的勞資糾紛。
開發區為了更好地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開展了“創建文明小區”和“平安社區”活動,通過美化區容區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企業和職工創建一個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未來五年是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發展、大提高的重要時期。“九五”期間,一要保持全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初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體的現代工業格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二要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拓展進出口業務;三要保持適度的建設投資規模;四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屆時,開發區的城市化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并融入大溫州的城區格局之中,初步建成一個綜合開發有序、功能配套齊全、經濟技術協調發展、生產生活環境舒適的綜合性、開放性、現代化的新城區,為溫州的二次創業和經濟騰飛作出更大的貢獻。
浙江經濟杭州22-24F14特區與開發區經濟陳久忠19971997 作者:浙江經濟杭州22-24F14特區與開發區經濟陳久忠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