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馬來西亞經濟在過去的8 年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和國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按可比價格計算,從1988年到1995年8年時間, 馬來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就增長了126%,實現了年均GNP遞增8.8%的高速增長。這一增長速度基本上相當于被譽為經濟發展最快的亞洲“四小龍”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水平。
  然而,持續8 年的高速增長也導致了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的日益擴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馬幣疲軟以及勞工短缺日益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已引起了馬來西亞國內外各階層人士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成了馬來西亞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快速的經濟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問題,也引發了馬來西亞經濟是否已經過熱的爭論。
      一、馬來西亞經濟是否過熱
  經濟是否過熱是當前馬來西亞國內爭論最多的一個熱點問題。一種觀點認為,馬來西亞經濟已經過熱,他們的根據是:1 )馬來西亞存在著較強的潛伏通脹趨勢。盡管官方消費價格指數保持溫和,但在土地及房屋價格方面卻存在較嚴重的升漲。勞動力成本過去幾年來的常年增長率大約達10%,比經濟增長率高。而且,有形資產及工資增長以及普通通脹之間的聯系仍未浮現。這些都說明,馬來西亞存在著非常大的潛伏通脹趨勢;2)貿易和經濟賬收支赤字惡化。 盡管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的擴大主要是由于大量進口機械設備導致的,然而,大部分的進口機械設備卻并非供以出口為主工業的使用,對未來的出口沒有多少積極的影響。如建辦公樓、購物中心等等,對增加出口是沒有多少積極作用的;3)外資的流入大為放慢。 馬來西亞大部分出口制成品是跨國公司遷馬工廠的貢獻。因此,出口的增加與外資的流入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然而1993年后,流入馬來西亞的外資卻大為減少。1992年,流入馬來西亞的外資達177.72億林吉特,而1993年卻劇降至62.87億林吉特;4)資金被投放到非生產性部門的情況越來越多,導致資金的利用已越來越無效率。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馬來西亞經濟并未過熱。他們指出,馬來西亞1995年的通脹率只達大約3.5%, 這是不足為慮的。而且,通脹趨勢平低,并未加劇。由于通脹率低,勞動力的大量使用是不重要的。至于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擴大只不過是工業化過程中一種無法避免的短暫現象,對此不應消極地看待。他們強調說:“對于剛起飛的亞太國家如我國經濟來說,繼續保持超過8%的高度成長是很正常的事,并不會過熱,但對處于成熟階段的歐美經濟卻不同,我們必須認清這點。”〔1〕
  馬來西亞政府似乎傾向于馬來西亞經濟并未過熱的說法,馬哈蒂爾和安瓦爾就多次否定經濟已過熱的說法。1995年9月26日, 馬哈蒂爾在倫敦與基金經理對話時就否定了馬來西亞經濟已經過熱的說法。他說:“大馬進展一切良好,但是仍然有人認為它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經濟成長過后隨之而來的是過熱,接下來就很快走下坡”。“我的估計可能會有差錯,但我認為我們會比其他人更懂得管理自己的經濟,在大馬并不是每一樣東西都是幸運所帶來的。”〔2 〕安瓦爾在紐約會見美國投資者時,也否認了馬來西亞經濟已經過熱的說法。他指出,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雖然擴大,卻是由投資帶動,而非消費形成的,一旦馬來西亞大量進口的資本財化為生產力時,問題就得以解決。〔3〕
  不過,有趣的是,盡管馬哈蒂爾和安瓦爾多次強調馬來西亞經濟并未過熱,然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10月16日召開的高層緊急會議上,端莊的主要議題正是經濟過熱問題。這次會后,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發布新措施,緊縮汽車及房地產貸款,規定,汽車的貸款不得超過車價的75%(原為80%),房屋及店鋪的貸款不得超過房價的60%(原可貸款90%),調整幅度如此之大,顯示國家銀行重視經濟過熱問題。在10月27日公布的199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安瓦爾表示將推行強制措施鼓勵人民儲蓄,而在抑制消費及房地產投機方面也作了新的規定。政府顯然有意借財政預算案來抑制過熱的經濟。盡管如此,外國投資者仍然認為,財政預算案采取的種種措施并不足以降溫。因此,對投資馬來西亞,他們仍然躊躇不前。
      二、如何看待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擴大
  1995年是馬來西亞貿易和經常帳收支赤字迅速擴大的一年。1993年,馬來西亞僅有64億林吉特的赤字;1994年,增加到116億林吉特。 據馬來西亞經濟研究院分析,1995年馬來西亞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估計會突破200億林吉特,其中,經常賬收支赤字估計會達到148億林吉特,貿易赤字達59億林吉特。實際上,這可能還屬比較保守的估計。在經常賬收支赤字方面,馬來西亞政府估計會達到181億林吉特。〔4〕至于易赤字,1995年頭6個月就高達55億林吉特,比1994年同期的7.214億林吉特銳增近8倍。到7月,馬來西亞貿易赤字高達68億林吉特,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此前貿易赤字最高的是1991年,可是1991年全年赤字也只有63億林吉特。有的分析家指出,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馬來西亞1995年全年的貿易赤字很可能會沖破100億林吉特大關。
  龐大的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引起了不少人特別是外國投資者的憂慮,他們認為,這顯示馬來西亞經濟已明顯過熱,并已開始亮起紅燈。有的甚至担心馬來西亞將成為第二個墨西哥。因為1995年馬來西亞赤字惡化與80年代中期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一些人又担心馬來西亞經濟也可能像80年代中期一樣,陷入蕭條。
  一些經濟學家和股市分析家則認為,雖然,1995年馬來西亞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有了擴大,但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期問題。“這種短暫的過渡期問題產生,是因為投資者具有信心以及國家致力鞏固長期經濟結構和加強經濟回彈力,建立了龐大資金所致”。具體來講,赤字惡化是因為資金明顯增加導致投資貨物的入口提高所造成。在1995年,投資入口及半制成品的入口分別增長了27%及29%,占總人口的86%,而消費品只增長17%,占總人口的13.5%。因此,“日益增加的赤字反映我國現有的工業化循環及成長程序”,更何況,經常賬收支赤字大部分是通過不斷增長的長期外來直接投資入流融資。1995年流入馬來西亞的外國投資總額估計大約200億林吉特,比1994年的160億林吉特顯著提高,因此,在來往及長期資金賬項方面,將出現盈余。他們甚至作出樂觀的估計,“當進口增長放慢、儲蓄率進一步提高時,1996年的國際收支及資源狀況將得到改進”。〔5〕
  他們認為,馬來西亞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雖然創新高,但如果考慮到經濟發展狀況,可以說當前的赤字并不比1991年糟。“1991年的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主要是因為1990年與1991年,外資進入大馬時所作下的投資承諾,因而入口了龐大的供制造業用途的資本材所致。1995年的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則很大部分是因為一次性的入口大型資本材,如飛機等所致。在扣除這些一次性的龐大入口后,1995年的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其實并不比1991年嚴重”。因此,赤字的擴大是不足為慮的。
  他們指出,馬來西亞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并不可與墨西哥的情況同日而語,因為馬來西亞的國民儲蓄率高(達34%,墨西哥只達15%),外資也多是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投機資金, 出口增長率也高達20.2%,因此, 馬來西亞經濟是充滿活力的,不會出現金融危機,也不會陷入蕭條。
  馬來西亞政府雖然多次強調,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僅屬過渡問題。赤字的擴大主要是因為外來資金及必需品的增加所導致。而當這些投資轉化為生產力時,將會加快馬來西亞的發展速度。與墨西哥入口的全是消費品和日常用品,在結構上根本不同。不過,政府也不否認龐大的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對馬來西亞經濟造成威脅。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瓦爾10月初在紐約會見美國投資界人士時就承認,馬來西亞的赤字已達到令人担心的地步,并表示,政府會采取步驟克服這個問題。〔6 〕10月中旬,馬來西亞國家銀行便宣布房屋和汽車貸款緊縮政策,以控制投機和奢侈活動。在1996年度預算案中,又宣布把房地產業盈利稅從20%提高到30%,對外國人在馬來西亞購置房產實施更嚴厲的管制,規定外國人在馬購買房產須繳10萬林吉特稅捐。對排氣量在2000CC以上的車輛,課以比現在高25%的路稅。〔7 〕事實上,許多超過2000CC的豪華汽車,都是進口貨,增課路稅之舉,相信對降低赤字會有幫助。預算案也大大加強對服務行業發展的鼓勵。這對減少服務賬項赤字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與此同時,馬哈蒂爾總理和安瓦爾副總理也多次吁請商家“以本地產品取代進口產品”,協助減少赤字。他們說,盡管馬來西亞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并不是十分嚴重,但是若不想辦法制止,情況惡化后,可能便就難以收拾了。政府自然要采取應對措施,不過,若沒有商家的配合,一切方案也將徒勞無功。他們希望馬來西亞商家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使用外國入口的組件,而多采用本地貨。有關商家不要“走捷徑”,他們應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為己任。“假若這些公司目前無法在國內找到替代品,它們應進行研究與開發,進而在國內生產,減少龐大外匯流失”。他們也提請馬來西亞商家多使用本國的港口,盡可能使用本國的貨船運載貨物,這樣就可以節省回付給外國公司的傭金,從而有利于減少服務賬項赤字。〔8〕
  他們認為,馬來西亞人毫無節制地購買進口貨及一窩蜂出國旅游是造成赤字擴大的一個原因,因此,他們也提請馬來西亞人購買國貨及在國內旅游。為此,1996年度財政預算案也建議提高機場稅,目的正是要減少馬來西亞人出國旅游所造成的外匯流失。
      三、如何看待通貨膨脹
  持續的高速增長也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從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的最近幾個財政預算案可以看出,抑制通貨膨脹與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一直是馬來西亞政府的兩大策略方向。在1991年的財政預算案里把“持續經濟成長動力”列為首要策略,緊接就是“抑制物價上漲”。1992年財政預算案則把“確保經濟持續成長且物價特定”列為首要策略。1993年、1994年,1995年財政預算案也都把“控制通貨膨脹”列為第二重要策略。在前不久才公布的199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則把“通過低通脹來維護經濟成長”列為首要策略。由此可以看出,馬來西亞經濟一直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盡管政府采取多種措施來控制通貨膨脹,但馬來西亞的物價仍在不停地上漲,特別是食品消費指數騰升更快。據馬來西亞貿易及消費者事務部的統計,食品價格從1991年以來已經連續4年不斷的持續增長,其中新鮮魚類價格漲幅最大,從1991年以來增漲了59.5%,水果、蔬菜增漲了37%,油脂及肉類共增漲20.7%和16.4%。通貨膨脹率在1994年2月甚至上升到5%,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在1995年,馬來西亞政府繼續通過緊縮貨幣及謹慎的財政政策來進行反通脹運動,同時還通過降低進口稅來降低國內價格壓力,此外,政府也采取行政措施來控制物價,如,把米、牛奶、糖、汽油、雞等生活必需品列為統制品;在各州設價格資訊中心,以便讓消費者了解各類物價。與此同時,政府還在1995年開展了一項全國性的“零通脹運動”,這是政府致力使通脹降到最低點的一項努力。零通脹的目標并非針對所有商品,而只是一些必需品。該運動從7月1日開始實行,列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零通脹日,讓商家以低價格出售必需品。
  由于上述措施的成功實施,1995年馬來西亞的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并不大。據政府公布的數字,1995年頭9個月的消費價格指數增漲3.4%,比1994年同期的3.7%低,估計1995年消費價格指數增幅為3.5%,也比1994年的3.7%低。〔9〕盡管如此,馬來西亞各階層人士還是強烈感受到了通貨膨脹的壓力。雖然,從總體上講,1995年馬來西亞的通脹率并不為高,但各種商品上漲的幅度并不一樣。在1995年,上漲幅度較大的是食品、房屋、紙張等生活必需品和建筑材料。據分析,1995年超過50%的通脹率是由于糧食價格上漲引起的。〔10〕暴露出馬來西亞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業已被嚴重削弱。如何采取措施改善農業生產狀況,從而提高有效供給,是擺在馬來西亞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龐大的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以及勞工短缺導致工資上升、成本上漲,也引起了人們對物價上漲的憂慮。
  一些經濟學家,甚至有的政府官員則對官方公布的消費價格指數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官方公布的消費價格指數反映的主要是統制品的價格,而且,又不把房屋價格計算在內,因此,官方的消費價格指數要比實際的低得多。據有的傳媒披露,馬來西亞原產部長林敬益就曾公開質疑過官方的消費價格指數,并說,1995年馬來西亞的通脹率其實已達10%。〔11〕
  對上述質疑,官方未作出正面答復。不過,馬來西亞國內貿易及消費者事務部則在著手草擬兩份消費價格指數,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城市和鄉村的物價上漲情況。官方在新近公布的1996年財政預算案中,也把“通過低通脹來維持經濟成長”列為首要策略。并公布了一些控制通脹的政策措施。如,通過提高雇員公積金繳納額,增加國內儲蓄;通過國家銀行發出價值10億林吉特的政府公債;豁免個人存款利息抽稅;建立宏愿信托基金;降低所得稅;提高信用卡的最低償還額;抑制房地產投機活動,減低公司運作成本及減少入口等等。〔12〕相信這些措施對政府控制通脹會有積極的影響。
      四、馬幣疲軟
  由于投資者担心馬來西亞經濟連續8年來取得超過8%的高速增長,可能會導致產生經濟過熱后開始拋售馬幣,造成馬幣兌換率在1995年面對強大拋售的壓力。盡管馬來西亞國家銀行采取措施積極扶持馬幣,但在1995年,馬幣仍然沒有逃脫疲軟的命運。據馬來西亞官方公布的數字,1995年上半年,馬幣兌美元匯率下跌5.5%,并在1995年6月至11月間再跌3.9%, 同期,馬幣兌英鎊下降2.1%、兌新幣跌退2.3%、兌德國馬克跌降2.9%。 從總體上講,除了兌日元外,馬幣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都下跌。〔13〕據馬來西亞經濟研究院預測,在1996年首季馬幣仍將處于疲軟趨勢。馬幣兌美元匯率預計將介于2.55至2.6林吉特之間。
  馬幣疲軟的原因,有國際因素,如,最近一年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幣的匯率,但主要是受馬來西亞國內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從根本上講,一國貨幣比價的長期走勢,取決于該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但是,貨幣比價的短期走勢則取決于該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馬來西亞近年來貿易和經常財收支赤字的擴大和惡化,正是馬幣走勢疲軟的決定因素。
  馬幣疲軟固然有利于增加出口,但是,卻使一些投資者對馬幣失去信心,較謹慎的投資者則持觀望態度。為了重建馬來西亞經濟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從1995年8月開始(當時馬幣兌美元已跌破2.5的水平)馬來西亞國家銀行便動用國際儲備金扶持馬幣,以免其進一步惡化,這項措施顯然奏效,但也因此導致馬來西亞國際儲備金的大量流失。截至1995年10月底,馬來西亞的國際儲備已降至639.5億林吉特, 創下兩年來的最低水平。〔14〕1994年10月底, 馬來西亞的國際儲備還高達804億林吉特,這意味著在12個月內,國際儲備已流失約165億林吉特, 數額相當驚人。經濟學家指出,馬來西亞國際儲備金的銳減,將給馬來西亞的貨幣匯率和利率帶來壓力,低落的國際儲備金會促使馬幣在外匯市場面對拋售壓力,如果無法引進更多的外資,最終將導致必須進一步緊縮銀根來減緩經濟發展。
  馬來西亞國家銀行也通過提高利率來扶持馬幣。1995年,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多次調高利率。如3個月的銀行同業拆息率從1994年9月的4.5%劇升至1995年3月的6.2%,10月升至6.46%,在1995年11月又被提高到6.8%。〔15〕據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研究院預測,在1996年頭3個月,3個月的銀行同業拆息率估計將調高到6.9%至7.2%。 年內,馬來西亞國內各主要銀行也都紛紛調高利率。馬來亞銀行在年內甚至10次調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促進了儲蓄,吸引了外資,因此,就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馬幣。
  問題是,利率過高也會導致經濟發展減緩和短期投機資金的大量涌入,進而影響國內經濟的平衡。特別是在1995年底,歐美國家紛紛調低利率后,如果馬來西來繼續保持較高的利率,勢必會導致大量投機資金的流入,這就很可能要重演1993年的歷史。因此,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的扶盤工作實際上已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
  經濟學家認為,“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貿易和經常賬收支赤字惡化是導致馬幣疲軟的決定因素,因此,如果馬來西亞政府克服赤字問題,馬幣將會趨于穩定,外資信心也將重現而返回馬來西亞市場。相反,如果無法實現縮減赤字的目標,那么,馬幣匯率將繼續下滑。
      五、勞工短缺
  勞工短缺問題困擾馬來西亞已有多年,可以說,從80年代中期以來就已存在,至今不僅未緩解,而且日益嚴重。1995年的失業率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反映了馬來西亞對勞工需求增加。1995年,在馬來西亞,熟練及半熟練勞工短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較發達的州內就更顯嚴重。為了爭聘工人,雇主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工資,結果導致工人跳槽及雇主搶工人的現象常有發生。使雇主面對的工資壓力增加。而工資上漲就增加了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競爭能力,不利于出口,也不利于吸引外資。由于長期以來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又加上忽視中等技術教育,因此,馬來西亞也面臨著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這就影響了馬來西亞對外來技術的吸收和消化,不利于技術升級換代。
  為了解決勞工短缺問題,馬來西亞政府只好允許商家征聘外國工人。于是,許多合法的、非合法的外國勞工便紛紛流入馬來西亞。據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副部長阿都卡·迪法茲最近披露,在馬來西亞的外國勞工已高達200萬。〔16〕外國勞工的大量涌入, 不僅讓馬來西亞蒙受了巨大的外匯流失(據人力資源部估計,馬來西亞的外國勞工一年所帶走的外匯達40多億元,這是導致馬來西亞經濟賬收支赤字擴大的一個主要因素),而且也給馬來西亞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如社會治安及孩子的教育問題。
  為了減少對外國勞工的依賴,人力資源部正在考慮采取幾項應急措施:1)把人力過多和失業率較高的丹、丁、彭、 沙巴等州的人力移往勞工較短缺的柔、檳、雪等州;2)鼓勵更多婦女出來就業。 婦女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近一半,但只有47.77%出來就業, 婦女勞動力尚未充分利用。人力資源部準備通過提供良好宿舍及工廠托兒中心等措施來鼓勵更多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出來就業;3)修改雇傭法令, 讓工人兼職,允許學生做假期工,家庭主婦及自雇者做“鐘點”工作;4 )延長退休年齡,或者重聘已退休的人員,使他們可繼續提供服務。〔17〕
  為了減少對外國勞工的依賴,在199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安瓦爾建議外國勞工的人頭稅增加100%。〔18〕這一建議引起了人們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這一建議將減少外來的工人而使得本地工人在薪金方面更具有競爭性。如馬來西亞勞工組織總秘書三姆干就說,政府這項措施將使得雇主的目標轉移到本地的勞工市場,而為了吸引本地勞工,雇主就必須給予本地工人合理的薪金、利益和訓練。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增加外國勞工人頭稅的建議對本地公司及雇主有很大的不利。如馬來西亞雇主聯合會主席阿末·沙菲安就說:“我們都已經很難找到外國工人,增加客工人頭稅之舉將大大的對本地公司產生不利的影響”。柔佛華人建筑商公會會長陳偉雄也指出,外國勞工人頭稅調高100%, 將給建筑商完成廉價屋計劃帶來負面影響。他說,外國勞工占本地建筑業人力的90%,建筑業的熟練及半熟練工人也多依賴外國勞工,因此,增加客工人頭稅會導致建筑成本增加,勢必影響屋價,“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廣大消費者將直接受影響。堂聯總會長吳德芳也表示,提高外國勞工的人頭稅,將加重建筑成本,影響屋價。〔19〕
  馬來西亞政府意識到,增加外國勞工的人頭稅,減少對外國勞工的依賴,只是解決勞工短缺問題的一項權宜之計,要真正解決勞工短缺問題,必須加速勞動密集工業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工業轉型,實現產業升級。近年來公布的發展計劃中,在強調發展高技術工業的同時,特別指出要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社會經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張通過加強研究與開發來提高本國科技水平,促進工業現代化。在吸引外資方面,優先考慮那些高科技和自動化工業;同時,馬來西亞大學在結構及課程方面也作出重大調整,重視發展以科學及技術為主的學科。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副部長郭沫鎮透露,在即將推出的第二階段的工業大藍圖計劃(1996—2005年)里,著重強調的也將是“如何把大馬的工業轉向資金密集、高附加值與技術密集的方向。〔20〕
  注解:
  〔1〕〔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995年10月30日。
  〔2〕〔8〕《南洋商報》1995年9月27日;9日;29日。
  〔3〕〔6〕〔11〕〔19〕《南洋商報》1995年10月8日;26日;
  〔4〕〔7〕〔10〕〔12〕〔18〕《南洋商報》1995年10月28日。
  〔5〕〔9〕〔14〕《南洋商報》1995年11月24日;25日;25日。
  〔13〕〔15〕《南洋商報》1995年12月6日;2日。
  〔16〕〔17〕《南洋商報》1995年7月19日。
  〔20〕《南洋商報》1995年8月22日。
          (作者單位: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
               〔責任編輯:王文良〕*
  
  
  
東南亞昆明9-15F8國際經濟馬勇19961996 作者:東南亞昆明9-15F8國際經濟馬勇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2:17

[新一篇] 香港的砝碼  ——寫在香港回歸5周年之際

[舊一篇] 高揚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倫理取向  ──讀巖崎允胤主編《人的尊嚴、價值及自我實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