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博士:新常態下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定調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來源:民生宏觀微信公眾賬號

習大大提出“新常態”以來的第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結束,2015年中國經濟和政策將如何演進?12月11日晚8:30,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宏觀管清友博士第一時間邀請權威專家“清友會”的朋友們解讀,以下為會議紀要及民生宏觀團隊的逐條解讀報告。

一、管博士解讀:增長目標大概率下調到7%

管博:這是習總書記提出“新常態”之后的第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長、涉面廣、亮點多,文風飄逸,讓人耳目一新,新一代智囊團已然成形。談幾點看法:

1、“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意味著增長目標大概率下調到7%,一是明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二是增長的就業彈性明顯提高,今年提前完成就業任務;三是完成2020年目標未來6年只需年均增長6.6%。目標將更強調“左右”的彈性,但目前看還不會定為區間。

2、最大亮點是首次提出了經濟發展的九大新常態,投資含義:第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空間很大;第二,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第三,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第四,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養老、健康產業;第五,市場逐步走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品牌和體驗將成為優勝劣汰的核心標準;第六,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給環保、新能源行業發展打開空間;

3、“藍天凈水”,“立竿見影”“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對環保的新提法,意味著節能降耗減排環保的力度空前加大,明年環保產業將獲得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自下而上的需求支持

4、過去積極的財政實際上偏穩健,“財政政策會要有力度”意味著財政將更加積極,赤字率可能擴大至2.5%。財政主導和參與(PPP)的公共投資仍是穩增長的核心手段。

5、貨幣政策料繼續寬松,外占下滑大趨勢下,降準降息SLF、MLF可能輪番上陣,但強調“松緊適度”意味著貨幣寬松節奏將有起伏,尤其是下半年政策可能邊際收緊,不像今年這樣。

6、三駕馬車會更加均衡,消費出口增量上升,但投資存量依然很大。尤其是基建投資仍有很大空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明年有望繼續維持20%以上增速,對沖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下滑。高鐵、核電、環保領域投資力度。

7、在工作重點中刪除了“產業結構調整”,把穩增長重新列入重點任務,并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這是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反映出當前產能過剩、房地產下行、潛在增速下滑趨勢下,穩增長的力度會繼續加大,財政赤字率大概率提高,貨幣政策的寬松周期也還沒走完,降準降息定向投放可能輪番上陣。

8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列入六大工作重點,區域主題將維持熱度,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大浪淘沙之后的重中之重,層級遠高于其他區域規劃。尤其是一帶一路和京津冀,都是習總書記親自主抓的工作。前者關系到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外交等重大問題,后者則關系到北京城市病、霧霾、京津冀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明年將加快落實,京津冀規劃將會出臺,一帶一路也有望出臺相關指導意見。

9、“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2013是改革開局年,2014年是改革籌劃年,2015是改革落實年。“自身革命”,改革力度值得期待。

10、為什么又沒提房地產?十八大以來一直如此。不表明態度就是最大的態度,也就是說,交給市場。政府只負責保低端,搞棚改、保障房,其他的都由市場的供求自發決定,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總體上看,2015年經濟將繼續增速換擋,改革和轉型將繼續加快步伐。市場在走完估值修復、居民資產重配的邏輯之后,可能逐漸過渡到結構性行情,沿著改革、轉型的邏輯去走。這是我們對此次會議和明年經濟的一些基本看法。

二、專家解讀:財政要更積極,貨幣要更精準。

專家:今年五個任務與去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把經濟的穩定增長放在第一條。在這種條件下,也是比較務實的。預計經濟增長目標會下調到7%左右,不太可能定一個區間,沒有必要,“左右”本身就是一個區間概念。下調的原因是明年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很大:

第一,從生產法的角度去看。雖然從全國來看第三產業超過了第二產業,但如果分解到地區層面,今年全國大約有15-16個省份二產超過50%,有的甚至超過70%;有10-12個省市,二產和三產基本相當。服務經濟比重比較高的只有5個左右的省份。所以工業不行,整體經濟不會太好。

第二,從需求法的三大需求去看。預計明年外需不會太好,出口缺乏穩定性。消費本身比較慢,當前增速并不低,明年能夠穩住就很好了。最終著力點還是要穩住投資。投資中1/5的基建,1/4的房地產,1/3的制造業。當前制造業不是沒有錢,而是缺乏信心、產能過剩的問題。房地產也不會很好,可能會走向個位數的投資增速。所以最后還要靠基建。但畢竟基建只占比17%-18%,它的帶動作用以及資金都確實有不確定性。

所以這種壓力之下,明年定7%的增長目標,是很合理和務實的,也算是適應新常態的一種選擇。

今年前十個月,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是定向發力。今年11月,突然搞了降息,后續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的項目審批。從財政的角度,似乎全面放松了。但我認為,財政政策要積極,要更有作為,比如中央的負債率可以適度提高,讓地方試點發債擴圍,多出來的錢可以加強環保、民生工程、重大的基礎設施,以及一路一帶、長江經濟帶

貨幣角度來看,我認為是總量穩定、定向精準發力。有人說今年的信貸資金要到10萬個億,這相當于危機后的刺激水平。如果今年能到這個水平,那明年總量基本會穩定在這個水平。現在問題是定向政策出來,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定向不夠精準,例如支農、支小等。因為錢是可以流動的,資金貸了沒有很好的監管,就流到其他地方去了。如果定向可以更加精準,貨幣直接跟著某個項目走的話,如技術改造(這種監管成本是必要付出的),否則定向沒有成本也就沒有效果;另外,為保持定向的精準性,政策性銀行(國開行、農發行)應該支持產業的相關配套建設,確保資金的合理運用。

此外,還可以考慮SLF、MLF,還有降準從短期總量上促進經濟增長。此外,短期還有銀行75%的存貸比。我們在西部地區調研發現,有項目,但銀行受制于75%的存貸比限制,在吸收存款有限的情況下,貸款放不出去,項目溜走了。我認為,存貸比這種不合時宜的限制要逐步放松,可以現在部分地區放松。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強調了一路一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我認為前者是對外,后兩者是對內。一路一帶與長江經濟帶只有一點不同:長江經濟帶依托的是長江的黃金水道,準備加強黃金水道的建設,實現東、中、西的協調發展,實現東、西的雙向對外開放。京津冀是準備搞北京的大都市圈的大協同,

區域協同發展很多問題:協調問題、支柱問題、產業發展問題、交通基礎設施問題、公共服務問題、市場一體化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一樣的,關鍵原因在于區域內部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的差距很大。如上海與貴州同屬長江經濟帶,但上海的人均GDP是9萬多,而貴州只有2萬多,相差三到四倍,這樣不在一個階段上,如何來協同?最近總理講了一個龍頭、龍身、龍尾的如何互動,所以最后還得拆開來看,比如龍頭(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高質量的服務經濟、開放經濟)、龍尾(貴州、云南、四川),比如云南生態相對不錯,可以向西南開放。

管博:明年區域規劃如何落地?從機構上,還是項目上?我們比較關心。

專家:首先,明年會成立一個領導小組;其次,列出幾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其中最好做的是建設,如長江經濟帶通航能力水平不行,設備、港口的吞吐量、信息化水平,這些要改造、要整合。

管博:我們已經提出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個在一帶一路上將會如何體現?

專家:個人認為,傾向于一種專項基金式的,針對項目的配套貸款或專項貸款的形式,否則只中國出資,其他國家態度還不明確。

管博:關于高杠桿的管理,也就是債務風險的管理,您如何看?

專家:我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目前,集中爆發債務風險的時間還遠遠未到,但現在如不加強管控,遲早會要出事的。這兩年卡的比較嚴,雖然我們總的債務率相對來說并不高,相比國外發達國家或同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們并不是很高。

但債務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如何去杠桿,而在于如何轉杠桿。因為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政府的杠桿是最低的。企業看你如何來看,如果把國有企業納入政府來看,那政府的杠桿也會起來;如果把國有企業納入到企業來看,企業也很糟糕。但由于我們不是一種消費經濟,我們當前居民的杠桿率相對比較低。所以去杠桿這個過程就是把企業的高杠桿率,向政府、向居民這兩頭轉,這樣總體杠桿不需要去太多,但系統性風險分担出去了。因為現在我們還處于需要集中建設的階段,當前并沒有從投資經濟轉向消費經濟,高杠桿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我們能夠優化杠桿的結構,一樣可以化解風險。

三、問答環節

Q1:關于國有企業改革,明確強調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回到四條,國企改革怎么看?

專家:看著這些口號性的,有進有退,習總上來后更加強調國有企業這種主打地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管博:我感覺有點回到九十年代的論調,這樣的話國企改革本質上要提高國企競爭力,這與市場原來的理解不太一樣,有點低于預期。中央也是通盤考慮,統籌兼顧各個方面的意見。這個再討論。

Q2:明年所涉及的改革的東西,能不能梳理一下,哪些改革能落地?

專家:第一,PPP肯定是熱點,現在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主要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用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第二,混合所有制明年肯定會出一些像樣的文件,不是國資委的意見,幾個部委都在聯合搞這個東西。

管博:股權激勵、MBO這種事會大面積推嗎?

專家:可能探索性的搞一下,不會一下子大面積的搞。

Q3:基建需要多少才能拖住GDP增速?

專家:根據我們的研究,把1000億投到環保、教育、基礎設施,發揮的效應是一樣的,都是1000億帶動0.1個GDP,1000億如果放在房地產市場也是0.1個百分點,如果今年房地產如果下滑10個百分點,那么經濟可能就從7.7掉到6.7。

Q4:中央對經濟增長的底限是多少?

專家:從就業的角度來考慮,目前保900-1000萬的就業大概需要6.5%的GDP,因為三產上來了。但從目前大家的預期看,還是7%比較合理。

Q5:現在的區域發展政策和原來有什么不一樣嗎?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力度明年會有多大?有什么可以落地的東西?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環保。怎么治污,生態環境,水問題怎么解決,環境、霧霾怎么治理,這是確實能落地的。

第二,產業轉移升級。因為產業結構不同,北京的產業要轉出去,河北要接受這個產業,或者說現在河北為了治污或者其他借口要淘汰的產業、升級的產業怎么搞好技術改造,今年技術的改造的項目60-70%以上的省都是大投,這種項目很快就能落地的。

第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在京津冀的交通發展很不平衡,河北要加大平衡力度,搞高速、高鐵,路網密度,同時更在意的是斷頭路怎么解決,這種項目是不是能下去。

第四,服務項目,比如說信息平臺建設,現在社保都沒有一體化,北京、天津、河北的醫保沒有連起來,這種社會公共服務的對接項目是不是要盡快推,只有這樣社會人才、要素的流動才能活得起來。

Q6:自貿區會不會加速鋪開?哪些地方值得關注?

專家:天津自貿區這個肯定是要做的,當然天津自貿區不可能跟上海自貿區抗衡。天津要圍繞自貿區搞一些港口建設,搞一些天津相關產業的發展,像租賃業,圍繞渤海灣這幾個能夠做一些相關的,全面鋪開短期不太可能,因為上海現在還沒有探索出一條合適的路,還是一些探索性的。

管博:現在很多覺得天津會批、福建會批,還有很多地方都在爭自貿區,你覺得沒那么快?

專家:天津可能比福建要快一點,但是目前天津能做的東西不是很多,天津這塊貿易并不是特別大。

Q7: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后,人民銀行也在召開黨委會,學習貫徹落實,其中強調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怎么理解更加注重貨幣政策松緊適度?

專家:降息已經發出“松”的強信號,到了不行的時候一年之內頂多再降一次。降準可以多搞幾次,這樣的話就松了。“緊”,意味著要分類指導,對過剩行業搞傳統建設肯定是一刀切的,但如果搞升級的、轉型的、技改的,還是可以搞的。從地區來看,江蘇、浙江一帶并不缺錢,企業家手里有錢,應該是把那里的資金吸引到別的地方去,在那里適度偏緊一些是沒有關系的。

管博:大家對這次松緊適度理解不太一樣。我們總體感覺今年貨幣政策是比較寬松的,現在提松緊適度,資本市場講邊際改善或惡化,我們感覺貨幣政策從邊際上看明年更加強調靈活性,甚至可能在下半年可能會偏緊一點,節奏會有變化

四、新常態,新會風——民生宏觀逐條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結2014年經濟工作,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對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總結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有針對性進行預調微調,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全年主要目標和任務可望較好完成,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時,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①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基礎設施投資空間還很大,預計明年基建投資繼續維持20%以上增速,對沖房地產和制造業下滑;②新興產業是新常態之下的系統性投資機會,資本市場的近兩年的追捧不是短期炒作;③投融資改革將加速,PPP、負面清單管理等新模式打開發展空間。)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對外直接投資已逐步過渡到備案制,未來將進入黃金時代,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將脫穎而出。過去中國對外凈資產卻只有負收益主要是因為對外資產收益低,負債成本高。未來扭轉這種處境是大勢所趨,核心就是加快企業走出去,發展直接投資,提高資產收益。而且,對外直接投資也是突破國內資源瓶頸、化解產能過剩的必要選擇。)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①過去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房地產和基建,當地產開工和地方基建投資被抑制,傳統行業產能由不足轉為過剩。在底線思維下,破產去產能受到掣肘,更好的選擇是依托資本市場和并購基金,通過并購重組化解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主要存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服務業和新興高科技產業產能不足,在去化傳統落后產能的同時致力于發展以創新驅動和資本占用少的智能化、專業化的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是未來政策著力點。)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當勞動力供給趨勢性下降,低端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經濟增長必須由要素驅動轉為技術進步,以勞動力生產率的上升消化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通過科技創新促進技術進步、通過高等教育和戶籍改革釋放人口質量紅利,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經濟增速的下降必然伴隨著傳統過剩產能的去化和相應的金融風險釋放,但底線思維下,高杠桿和泡沫等問題宜緩不宜急,治愈高杠桿和泡沫的治本之術在于改善國企盈利能力、約束地方政府無效投資,通過自身造血功能的提高來減輕存量債務依賴,治標之術則是依托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化解存量債務利息負担。)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中央基本認可了經濟潛在增速下移的壓力,致力于通過供給端收縮去化產能,不再依托全面刺激托住產能。中央僅做到穩增長和托住經濟底部,讓經濟在產能去化的過程中平穩下移,中央穩增長項目也將致力于立于當下并惠及長遠,預計明年核電和高鐵項目投資將加速。)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會議要求,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統一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認識和判斷上來,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堅持發展、主動作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正是前文所述的中國經濟增長點暫時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通過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激活創新精神領引技術進步,通過發揮企業家才能提升制度效率,將領引未來經濟新常態。)

會議認為,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要趨利避害、順勢而為,防范各類風險。

(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長期處于去杠桿狀態,新興市場當前面臨加杠桿的后遺癥,這預示未來世界經濟總需求不強,各國也會加大力度爭搶出口份額,貿易保護力度也會增強。因此,中國為了增強出口競爭力,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大趨勢下,應趨利避害,必須依托技術進步和區域拓展。)

會議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要高度關注風險發生發展趨勢,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有序加以化解。

(在工作重點中刪除了“產業結構調整”,把穩增長重新列入重點任務,并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這是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反映出當前產能過剩、房地產下行、潛在增速下滑趨勢下,穩增長的力度會繼續加大,財政赤字率大概率提高,貨幣政策的寬松周期也還沒走完,降準降息定向投放可能輪番上陣。)

二、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創新要實,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

(新經濟增長和新增長點的培育依賴全要素進步,其核心是技術進步和體制創新,前者對應推動全面創新,后者對應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繼續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強化金融服務。要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范的土地流轉市場。要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

四、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各地區要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規劃體制改革,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

(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列入六大工作重點,區域主題將維持熱度,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大浪淘沙之后的重中之重,層級遠高于其他區域規劃。尤其是一帶一路和京津冀,都是習總書記親自主抓的工作。前者關系到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外交等重大問題,后者則關系到北京城市病、霧霾、京津冀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明年將加快落實,京津冀規劃將會出臺,一帶一路也有望出臺相關指導意見。)

五、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做好就業工作,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要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扶貧工作事關全局,全黨必須高度重視。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和扶貧濟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會議要求,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加大協調力度。要強化督促評估,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讓群眾來評價改革成效。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會議要求,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要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制造業,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質量。要努力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和質量,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開展先進技術合作,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我們自己的事辦好。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要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保持區間調控彈性,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要協調拓展內外需,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切實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

(調速不減勢意味著下調增長目標是大概率事件,目前看,依舊強調目標彈性,但不會定區間目標,很可能直接下調到7%,一是明年增長下行壓力較大,二是就業超預期的穩定,三是完成2020年的GDP目標只需要年均增長6.6%)

會議要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要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制度化建設,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強化輿論引導工作。

會議指出,明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入調研,抓緊工作,為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做好準備。

會議號召,全黨要統一思想、奮發有為,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各項部署,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等出席會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政主要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人,軍隊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網載 2015-08-23 08:43:07

[新一篇] 為什么科學新聞經常被夸大?

[舊一篇] 中國經濟35年增長模式到頭,重新站在1978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