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的幾點想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建立學界與業界的互動關系,實現學科建設發展的前瞻性
  現在,有些新聞出版單位主管認為,非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對于編輯出版業務,最多一年就可以熟悉了,因此在人才招聘時錄用其他專業人才而拒絕錄用編輯出版學專業畢業生。這對于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建設產生了極大沖擊,在課程設置上也出現了跟著市場轉的局面,有些院校根據畢業生在尋找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需求來改動課程。這無形中貶低并且動搖了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的地位。
  當然,目前高校教育過程中存在著“只教書本不問媒介”的弊端,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受歡迎。問題在于,我們的高等院校現行管理體制很難實現與業界的有效溝通,具體說來就是條塊分割管理體制割裂了學界與業界本應有的聯系。因此,制約編輯出版學學科健康發展的瓶頸是學界與業界聯系不深不廣。怎樣擺正學界與業界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學界與業界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一方面,學界從業界汲取經驗教訓加以總結提高,適時更新教學內容,為業界輸送專門人才;另一方面,業界要有長遠的發展,也離不開學界在學理上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高等院校編輯出版學專業對于出版業來講,既有滯后性又有前瞻性。正因為有滯后性,就要求學界必須適應業界的發展狀況;前瞻性就不僅僅是對業界的被動適應和遷就,而是對業界的要求保持謹慎的距離,重視那些符合業界長遠發展的需求,在理性層面主動引導業界的健康發展。學界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學科建設結合編輯出版實踐并不意味著取消對編輯出版活動在理性層面進行學、術、史的深入研究。在學界與業界之間建立行之有效的互動關系,最好的辦法是學界與業界在學科上進行共建,具體說就是高校與出版單位共建一個編輯出版學專業,從而形成互惠互利、共建雙贏的局面。
  二、克服學科建設遠離業界弊端的有效途徑是讓師生直接參與媒介工作
  目前,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確實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并且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高等院校的專業教育本來是引導學生進入業界的導航船,然而,我們的編輯出版教育卻遠離行業。這是因為,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與出版體制條塊分割,高校擴招后導致新聞傳播類專業設置急劇膨脹,編輯出版學專業師資隊伍中有出版實踐經驗的專職教師為數不多,實習單位無法保證實習的質量,等等。編輯出版學專業與其他學科相比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界一旦脫離業界,會導致專業教學索然無味,從而扼殺學生入學初期對業界的好奇心。良好的專業教育不僅出自于行業的專業需求,還要充分利用、發揮學生對行業的好奇心等天然興趣,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能夠使學生堅定對專業的認同感。因此,要珍惜和保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專業建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心理,尤其是要防止出現只說不做“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提倡邊學邊做、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在行動中認識。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模仿演練業界的運作過程。學生只有進入角色,才能用心揣摩角色,這樣不僅從中獲得了印象深刻的專業技術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職業道德精神。
  顯然,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不是靠書本知識的堆積,關鍵在于能夠把書本學習與專業演練融為一體,比如通過自辦或聯辦報刊和網站,讓學生早日進入編輯出版實踐工作,這樣,學生可以在媒介產品制作生產工作中,體會專業工作方法,提高專業工作能力。因為,學生參與編輯出版業務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在動作中把主觀意圖與媒介制作連接起來的過程,而多次參與或長期參與的結果則會形成學生的專業習慣。對于編輯出版專業學生來說,編輯出版工作不是畢業后才開始的,而是進入學校時就開始了,也就是說現在就工作、現在就參與編輯出版工作。有些院校為了實現“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上是前兩年只上基礎課,兩年后再分專業。這對建立專業認同感是非常不利的。本科教育的最后兩年,學生開始準備考研或找工作,這時才開始專業教育為時已晚。
  三、正確認識共建實習基地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編輯出版教育模式落后于出版業的發展,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多局限于課堂講授,有的高校也建立了編輯出版教育實習基地,但流于形式,甚至個別的實習基地只是為了應付教育部的評估,根本沒有學生進入實習基地;與此同時,有些出版單位也把實習基地看作額外負担。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建立編輯出版學專業實習基地的目的和意義,并且把實習真正納入教學環節。
  其實,在出版單位建立實習基地是為了滿足我國培養出版人才的需要。現在我國出版單位急需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但目前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模式與出版行業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如果高等院校和出版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就能夠改善人才培養方式,縮小高校培養模式與出版單位人才需求的差距,滿足迅猛發展的新聞出版單位的人才需求。例如武漢大學與新華書店總店聯合創辦發行管理專業,就開創了我國編輯出版專業與業界結合的成功辦學模式。建立實習基地,實現學界與業界的密切合作,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為我國新聞出版事業的快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關于課程設置和培養目標的改革
  從編輯出版學專業的歷史淵源來看,1869年華盛頓-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舉辦的印刷工兼編輯培訓班是編輯出版專業教育的雛形,到了20世紀初,美國開辦的新聞院系教學的重點是報學,課程側重于職業訓練,20年代起開始轉向人文科學,所以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不能脫離編輯出版專業技術教育,課程安排不能局限于空對空的理論概論。尤其是本科教學既要考慮到理論知識層面為將來碩士教育打基礎,又要顧及到多數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媒介行業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操作能力。因此,在低年級課程設置上,可以開設“校對業務”、“印刷流程工藝”和“計算機排版”等技術類課程,讓學生盡早熟悉編務技能,鍛煉上手能力。可以把課程設置與編輯出版初級職業資格考試相銜接,使學生畢業時就能順利通過全國編輯出版初級資格考試。
  從各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課程設置來看,存在著編輯出版專業教育脫離新聞傳播教育的現象,有些院校根本不開設新聞類課程,理由是教育部專業目錄主干課程并沒有新聞類課程。問題是現在的新聞單位工作流程多數是采編合一,如果對新聞采訪寫作一竅不通,這樣的編輯專業畢業生恐怕是不能被新聞單位錄用的。因此,有必要把新聞學、新聞寫作和新聞采編三門課程安排到編輯出版類課程之前,實現“先新聞、后編輯、再出版”這樣一個課程流程,以便克服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脫離新聞業務的弊端。還可以把新聞學概論與傳播學概論合并為“新聞傳播入門”,并且在一年級入學第一學期開設。這樣能夠避免由于單純的傳播學理論過于抽象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與新聞學結合就會“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學生樹立專業理念,堅定專業認同感。
  在培養目標上,各個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師資狀況和院校特點來設定。例如法國巴黎大學的“表達與傳播科技系”,其辦學宗旨是對新聞傳播問題進行社會學的考察與研究,課程設置為三類:報道的語言應用、報道表現法和報道的狀況分析。中國人民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本科學科基礎課共設置13門課,除文學類、新聞類、出版類8門課程之外,還設置了社會學概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原理、社會調查方法、政治學概論等課程。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設置也比較重視傳授社會科學基礎知識。現在編輯出版學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已不再是以培養文字編輯為主,隨著行業需求的變動,各高校普遍重視媒介經營管理類課程,忽視了對社會有敏銳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有必要側重社會科學及其研究方法類課程。當然,這并不是盲目加大人文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那樣會漫無邊際、過于龐雜,從而失去主要培養目標。筆者以為,主要還是突出提高學生的社會科學研究素養,特別是使其掌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調查方法,這也是新聞傳播類專業都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在一些綜合性大學或者設有社會學專業和統計學專業的院校,可以考慮在編輯出版學專業設置這樣的課程流程:社會學原理——社會研究方法——統計學原理——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其中社會學原理和統計學原理歸屬學科基礎課,社會研究方法和社會調查與統計分析歸屬限制性選修課。

出版發行研究京16~18Z1出版工作張子中20072007
張子中,山東工商學院。
作者:出版發行研究京16~18Z1出版工作張子中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1:33:59

[新一篇] 關于管理科學的幾點思考

[舊一篇] 關于語義范疇的理論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