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21世紀中國職業教育的新特色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江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要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就會發揮更大作用。”這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對學校教育培養目標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對教育的社會功能提出的一個新的擴展。如何理解和貫徹江總書記這一指示,如何開展創業教育,是整個教育界特別是職業教育界面向新世紀的重大課題
  一、職業教育學生的創業實踐
  創業是指創設新的職業、創辦新的企業。創業能力是指工資形式就業以外的“自我就業”能力,這種能力與市場行為相結合。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國家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職業教育通過招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培養了一大批立業創業的實用人才。農業部在農業中專開展了培養不端“鐵飯碗”,以家庭經營專業戶為目標的招生就業改革。通過改革,絕大部分畢業生走上了自我創業的致富之路。1988年湖南針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創辦了農村家庭經營專業,培養專業農戶和獨立經營的技術服務人才。1994年青島市政府提出富民工程,培養一批專業戶和科技示范戶,其中大部分是職業學校的優秀畢業生。青島平度服裝職業高中畢業生,有1000多人走上創辦個體服裝店的道路。廣西博白縣截至1997年,所培養的畢業生20OO多人中,已有816人成為萬元戶,150人年收入超過10萬元。據湖南農大對38個縣的40所職業學校1990-1993屆2838名畢業生就業去向所作調查,成為專業經營戶的農業專業畢業生為20.1%,非農業專業畢業生為15.5%。事實顯示農村職業教育是培養農村創業者的搖籃。在城市職業教育畢業生創辦小餐館、小維修部、小服裝店、小美容美發店、小文印店的也逐漸增多,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未經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人員。事實證明職業教育應當而且能夠培養有一定文化基礎,有較強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高尚的城市個體經營者、小企業主。
  二、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探索
  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與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就業方式的轉變息息相關。改革既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又給職業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計劃經濟體制下,學校為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培養干部、工人、員工的渠道,隨著改革的深入已逐漸縮小甚至消失,培養的人向何處去,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校如何在新形勢下融入社會、融入經濟、融入市場,現實決定職業教育必須使我們的畢業生能夠順利走向社會,在勞動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面對嚴重的就業壓力,不少職業學校不斷開拓新的就業渠道:新產業、新行業的職業崗位,非公有制就業崗位,非正規就業崗位,勞動密集型手工業崗位。在這一演進過程中,學生創業和學校創業教育起了先導作用。什么樣的學生是有出息的好學生,到大飯店當服務員還是開個小餐館,當個建筑公司的技術工人還是當個小包工頭,當個服裝公司班組長還是開個裁縫店,什么樣的畢業生才能在市場經濟中有更強的生存能力、更大的發展前途?這一系列問題使我們對人才觀、教育觀開始嚴肅的反思。隨著市場的開拓,職業教育離城鄉人民的生存發展之路、就業的現狀、各種企業的用人需求逐漸貼近。
  江蘇泰州職業高中在進行了兩年創業教育后,對學生擇業觀再次問卷調查。當問及“你喜歡包分配還是自謀出路”時,兩年前只有1%學生填自謀出路,創業教育后上升為52%;問及畢業后“找工作還是自己創業”時,選擇“自己創業”者由原來的23%上升到92%;問及經營管理知識對你今后事業是否重要時,回答“重要”的由原來的12%上升為75%。北京農業學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后,畜牧專業學生打算畢業后自辦小畜牧場的由 7%增加到 16.7%;打算畢業后工作一段,積累經驗、資金后再自辦小畜牧場的占 76.2%。江總書記講,“不是只有上了大學才能成為人才”,“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創業教育就是要培養一批各行各業的創業“狀元”,當然職業教育更強調培養中低技術領域的小企業主。盡管不是人人可以成為創業者,但人人都應具有創業精神,有創業能力。根據世界職教大會的觀點,創業能力無論對工資形式就業還是自我謀職都同等重要。經過教育,創業者和潛在創業者的比例會有明顯的提高,全體學生的創業素質會有顯著增強。
  開展創業教育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方法無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之更加貼近實踐、更加貼近市場。湖南邵陽市與農村經濟“十百千萬工程”相給合,實行“邊學習、邊實踐、邊致富”,使校內外生產實習落到實處,學校服務農村經濟有了新模式,學生長了真本領。平度服裝學校學生畢業后主要去干個體服裝店,他們在校內服裝加工廠頂崗操作,學習服裝設計、制作;在校辦服裝商店頂崗營業,學習服裝銷售;學校小買部、學生食堂一律由學生以班級輪流承包,鍛煉吃苦耐勞精神和經營管理能力。無錫商校裝潢專業畢業實習,三個學生覺得打工式實習收獲不大,決定合作辦個小公司,自己聯系業務、設計、買材料,承包工程。在校長支持下,小公司成立運轉起來,使學生得到全面鍛煉,在校實現創業。
  職業學校一般具有社會實踐環節、生產實習基地,有的還有校辦企業,因此具有較好的創業教育資源與環境。充分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可以事半功倍地搞好創業教育。同時將創業教育滲透到各門課程和各個教育環節之中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例如,蘇州農校將大棚鮮花和盆景批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去市場銷售。叫賣的辛苦和回答不出買花人問題的尷尬,不但培養了學生吃苦精神,而且使他們真正懂得了學好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三、創業教育的國際潮流
  從世界范圍看,創業教育歷史還比較短。70年代末,一些西方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同時關注著經濟社會中的兩個熱點問題,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和就業問題。研究表明,中小企業的發展不但是繁榮經濟的靈丹妙藥,也是解決失業和再就業問題的法寶。作為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職業教育必須對這一社會需求作出反映,于是創業教育應運而生。
  創業教育按目的可分為三種:為開辦經營小企業作準備;小企業經營者繼續教育;小企業經營知識普及教育。創業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創業意識與態度的培養;創業知識的學習,創業技能的訓練。不少國家創業教育很發達,比如美國、法國都有比較系統的創業教育培訓系統;澳大利亞有專門“小企業創業培訓中心”,他們開發了大量課程和各種媒體的系列教材,有的專家去東歐巡回講學很有市場;德國自60年代開展小企業教育培訓,不但在國內廣泛開展還作為國際合作項目進行智力輸出。
  八十年代末,創業教育實踐被柯林博爾博士總結并推而廣之,提出了未來的人應獲得三本護照,一本是學術性(基礎文化知識)的,第二本是職業性的,第三本是證明個人事業心與開拓技能的。1989年“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報告中正式提出了“要求將事業心與開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性教育護照享有的同等地位”。
  創業教育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勞工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教育署等國際組織一貫支持與倡導的。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舉辦了“提高青少年創業能力的教育改革合作”的實驗項目。我國由原國家教委基礎司牽頭,北京、江蘇、湖北、遼寧、河北、四川五省一市參加了這一創業教育的國際合作項目。項目主要在農村地區普通中學開展,取得一定成果,其中江蘇省在實驗的基礎上還編寫《創業教育系列叢書》傳播了實驗成果。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合作項目,三個合作內容之一就是創業教育。1994年在澳大利亞、印度相繼召開亞太地區該項目課程研究開發會議,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代表中國出席了該會議。我們參與了課程大綱和教學指導書的編寫以及2000年行動計劃的制定工作。1996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小企業創業技能課程開發核心小組會議,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研究了教材編寫和開展教學實驗的工作。1997年9月,在西安召開了“小企業創業技能課程開發”國際研討會。會議總結交流了各地創業教育經驗,結合國際項目提出了在國內開展創業教育實驗的計劃。這一項目得到職業教育領域的積極響應,山東青島、江蘇蘇北地區、湖南邵陽以及陜西、河北、四川、廣西等地都取得一定的實效。
  四、創業教育的政策指導
  國家和各地教育部門歷來關注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積極引導職業教育與新的就業方式相適應。在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中,招生就業制度改革是一項重要內容。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引導學生自謀職業、自我創業,引導學校通過培養創業人才服務農村經濟、致富廣大農民。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多次接見和鼓勵創業有成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城市職業高中發展中開始就堅持不走“包分配”的老路,按“政府指導下,國家、集體和個人自謀職業”的多種就業形式,鼓勵畢業生創業。在職業教育的改革中,引導和支持學校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
  九十年代以來,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開始有系統地在職業教育領域開展創業教育。山東省青島市積極總結創業教育經驗,表彰職教畢業生創業典型,組織編寫創業教材;湖南省在許多地區積極開展農村創業教育;陜西省副省長親自參加教科文支持的創業教育國際研討會,并支持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實驗;北京市也制定了創業教育大綱和教材,并要求學校普遍開設創業選修課;創業教育開展比較早的江蘇省,1998年制定了《職業學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學大綱》,編寫了教材,規定全省中等職業學校都要開設這門課程,并列入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系列,作為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在充分研究實驗的基礎上,1999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指出:“21世紀,我國既需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也仍然需要發展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創新的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和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提出:“貫徹產教結合原則,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和立業創業本領。”在這里,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本領”作為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
  面對新世紀經濟全球化浪潮、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隨著加入WTO的臨近,職業教育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機遇。加強創業教育培養一代有創業精神和創業本領的高素質勞動者,不失為一具有前瞻性的對策。
職教論壇南昌4~6G53職業技術教育余祖光20002000余祖光 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 作者:職教論壇南昌4~6G53職業技術教育余祖光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34:08

[新一篇] 列寧兩種資本主義觀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

[舊一篇] 創建與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庫的新突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