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拓寬就業門路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近幾年,高邑縣委、縣政府把拓寬就業門路、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形勢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根本任務來抓,實現了農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長。1995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901元,1998年為2800元,三年時間全縣農民人均增收899元,年均增收300元。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調整一個思路
  現今,農村經濟已進入了一個由市場決定產量,由多樣化、優質化的需求決定品種結構和質量檔次的嶄新階段,農業順應市場化、產業化、工業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現實要求我們必須用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的全新工作思路來抓農村工作。
  為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由以建設“噸糧田”為標志的產量、數量農業向以建設“萬元田”為標志的質量、效益農業的跨越,達到農民增收的目標,縣委、縣政府果斷調整工作思路,圍繞產量、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及時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著力點轉移到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為全縣農民增收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概括起來即“四個轉變”:一是由注重單純抓生產向生產、流通并重轉變;二是由注重單純抓數量向數量、質量并重轉變;三是由單純注重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轉變;四是工作方法由注重行政命令向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強化服務和信息引導轉變,使農民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二、抓住兩個關鍵
  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由以“噸糧田”為標志的產量、數量型農業向以“萬元田”為標志的質量、效益型農業的轉變,一靠科技支撐,二靠投入支撐。
  (一)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份額。在科技方面,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常規技術抓普及。大力實施“電波入戶”工程,在縣電視臺專門開設了《高邑農業》欄目,把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錄制成科教片,向全縣廣大農民播放。同時,還通過印發材料、組織培訓、現場指導等形式大力推廣農業常規技術。二是關鍵技術抓突破。緊緊抓住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全力攻關和突破,1998年先后在大田噴灌、大棚滴微灌、小麥穴播、測土配方施肥、二氧化碳氣肥增施、梨棗早豐、綠色食品蔬菜生產等16項關鍵技術上實現新突破。三是高新技術抓引進。先后在無土栽培、大棚梨棗種植、大棚油桃種植、彩色農業、工廠化育苗等方面作了有效探索。
  (二)加大農業投入,為農民增收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條件。一是加大農業開發力度。總計投入360萬元,對萬城鄉的1.3萬畝中低產田實施深層次開發改造,使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二是加強水利建設。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抓。1998年共推廣大田噴灌5000畝,大棚微灌1000畝,鋪設地下管道4.5萬米,修建地上防滲淋溝5萬米,打井300多眼;同時,重點解決了10個水利落后村的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難的問題。三是推動設施農業上檔次、上水平。目前,全縣日光溫室面積達到3萬畝,中小棚面積達到4萬畝,1998年投資100多萬元,建成50座高效示范棚。同時,大拱棚西瓜種植也實現新跨越,全縣達到550多畝。
      三、突出三個重點
  縣委、縣政府把抓市場、抓基地、抓服務作為工作的三個重點,使廣大農民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的每個環節上實現增收。
  1.抓市場。先后建成了蔬菜、花卉、禽蛋三大主要市場。(1)蔬菜批發大市場。總占地達到400畝,累計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目前,市場日上市攤位5000多個,日上市蔬菜100多萬公斤,日成交額100多萬元,輻射北京、天津、山西、東三省、內蒙等23個省市和地區。(2)北方花木交易中心。總占地300畝的北方花木交易中心擁有一萬平米的高標準展銷棚2個,花木溫室20座,花木品種300多個,遠銷東三省、河南、內蒙、新疆等十幾個省市,還出口俄羅斯,年交易額達5000萬元,成為華北地區有較大影響的花木集散中心。(3)東城禽蛋批發市場。一期工程占地50畝,投資450萬元。禽蛋市場建成后,可容納攤點2000多個,吸引從業人員近3000人,為農民增收開辟一條新路子。
  2.抓基地。圍繞蔬菜、花卉、禽蛋三大市場,重點抓了三大基地建設。一是蔬菜基地。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日光溫室3萬畝,中小棚4萬畝,露地菜3萬畝,建成了30個蔬菜專業村,建成了一批高投入高產出的高標準高效示范棚,蔬菜種植品種達到近百個,年產各類鮮菜60多萬噸,蔬菜產業覆蓋全縣60%以上的農戶,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僅蔬菜一項去年全縣農民人均增收600多元。二是花木基地。到1998年底,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計劃1999年新發展3000畝,2000年新發展6000畝。萬畝花卉基地建成后,全縣農民僅花卉一項可增收1億多元。三是禽蛋基地。計劃1999年全縣雞存欄達到500萬只,2000年達到800萬只,2001年達到1000萬只,目標實現后僅養雞一項全縣農民人均增收可達到600多元。
  3.抓服務。政府在服務中,為農民增收創造好的環境;農民在服務中,可以實現服務增收。(1)政府服務,就是引導調、指導種、幫助賣。具體手段:一是行政推動,二是政策調動,三是服務促動。為農民增收創造一個好的軟、硬件條件。(2)農民服務,就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政府的組織引導下,鄉村自發地成立了一批如蔬菜協會、養雞協會、種花協會、養豬協會等社會化服務組織,他們為基地建設提供種子、化肥、農藥、棚膜等物資服務,在服務中實現增收。據初步統計,全縣此類從業人員有2000多人,年可創收4000多萬元。
      四、走好四條路子
  1.農業產業化增收的路子。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農民在建市場、建基地、強服務中實現增收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增收。如在發展蔬菜產業化過程中,瞄準市場,適應城市生活的需求,給蔬菜上包裝,開發精菜、凈菜上市,實現增值增收。1998年共銷售凈菜3萬多箱,實現增收50多萬元。在花木產業化上,在抓好盆花、盆景、花卉苗木生產的同時,進一步在花卉基地建設上擴展延伸,大力發展鮮切花生產,在花卉的包裝、加工上下功夫。1998年共向石家莊、邢臺、邯鄲、太原銷售鮮切花300萬支,實際收入500多萬元。在禽蛋產業化上,大力發展以雞蛋為原料的食品加工,目前全縣此類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0多家,年消耗鮮蛋3萬多噸,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糧棉油等基本農產品也由單一生產向生產、加工、銷售轉變,糧油加工企業達到120多家,年創產值6000多萬元。
  2.調整農業結構增收的路子。我們把產業結構調整貫穿農民增收的全過程。在抓好蔬菜、花卉、禽蛋三大基地建設的同時,還重點抓了3萬畝西瓜、萬畝梨棗、萬畝香椿、3萬畝制種和畜牧養殖五大基地建設。一是3萬畝西瓜基地,1998年全縣西瓜種植面積6000多畝,1999年達到1.3萬畝,全縣農民可實現收入4000萬元。二是萬畝梨棗基地。1998年全縣梨棗種植面積為1000畝,1999年新發展3000畝,僅梨棗一項全縣農民可實現收入3000多萬元。三是萬畝香椿基地,1998年全縣香椿種植面積為1000畝,1999年新發展7000畝,可實現收入2400萬元。四是3萬畝制種基地,1998年全縣制種面積為1.5萬畝,1999年新發展1.5萬畝,可實現收入7500萬元。五是畜牧養殖基地。1999年要建成存欄10萬只以上的養雞專業村20個,全縣雞存欄達到500萬只;建成存欄1000頭以上的養牛專業村10個,全縣牛存欄達到2萬頭;建成存欄2萬頭以上的養豬場5個,全縣豬存欄達到5萬頭。完成以上目標,全縣畜牧業可實現產值1.6億元。
  3.立體種植增收的路子。先后推廣了林糧間作、果糧間作、菜糧間作、果菜間作、菜菜間作、棉菜間作、瓜菜間作、糧棉間作等十幾種高效種植模式,1998年全縣立體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實現高效增收6000多萬元。
  4.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增收的路子。1998年全縣鄉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利稅和上繳稅金比上年分別增長54.6%、60%和42%。全縣2.7萬鄉鎮企業從業人員,年人均創收5萬元,實現收入5000多元。1999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年內要新建和續建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投資50~100萬元的項目100個,這些項目建成后可吸納農村剩余勞力2100多人。
  隨著市場的發展繁榮,三產從業人數明顯增加,全縣達到3.2萬人。1999年要繼續大力推進三產發展,大興市場,要新建農資市場、煤炭市場、建材市場、舊貨市場、糧油市場、酒類批發市場等六大專業市場,為農民從事第三產業增加收入創造更多機會。
  
  
  
經濟工作導刊石家莊13~14F2農業經濟馮立業20002000馮立業 高邑縣副縣長 作者:經濟工作導刊石家莊13~14F2農業經濟馮立業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1:37:39

[新一篇] 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

[舊一篇] 立憲主義憲法規范的法理詮釋  ——兼論中國憲法規范的特殊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