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口史研究新進展述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C9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83-0214(2000)05-0113-05
  人口問題是一個全球普遍關心的問題,考察歷史上復雜的人口資料,闡明歷史上的人口升降、分布和遷移概況,揭示人口發展規律,是歷史學和人口學的重要課題。本世紀中葉以來,西方在人口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本文試圖就現代西方人口史的產生、研究的方法和新進展作一評介。
  一 歷史人口學的產生
  人口史誕生于17世紀的英國。但早期的人口史研究只滿足于用集合方法對數百年來所保存的出生、結婚和死亡檔案進行分析計算,粗略地計算出生和死亡的數字以及全國的人口規模。這樣一些數字不僅缺乏準確性,而且說明不了人口增長的原因。二戰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學者們開始關注社會發展的研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模式。在歷史學家或經濟學家的著作中,人口已不再是已知的條件或參數,而是批判分析的對象(注:參見[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楊豫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頁。)。1958年,法國著名人口史家埃田納·高蒂厄和路易·亨利合著的《諾曼底教區克盧萊的人口》的出版,標志著現代人口史的誕生。
  現代人口史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在30年代人口大幅度下降,人們需要了解人口下降的原因及歷程;另一方面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發展中國家人口的高速增長引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極大關注,使西方人口史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人口史的締造者既有歷史學家,也有專業人口學家和統計學家。歐內斯特·拉布魯斯、皮埃爾·古貝爾等歷史學家希望把經濟問題與人口問題聯系起來,借助于人口環境解釋經濟增長。阿爾弗雷·索維、路易·亨利等人口學家和統計學家則看到有必要擴大統計資料使用的時間范圍,從橫向分析轉向縱向分析(注:參見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前引書,第121頁。)。
  現代人口史的出現,反映了人口史趨勢的新變化,即從歷史上純人口學現象的孤立研究轉向一定社會—經濟背景下的人口行為的研究。前者被學者稱為“歷史人口學”,后者則被稱之為“人口歷史學”。人口歷史學通過“對各個時代的社會人口狀況進行的計量研究”,重現有關人口數量、出生情況、婚姻狀況和死亡人數等方面的變化趨勢,揭示諸如家庭、村莊、城鎮、地區和各個階級的人口數量分布等變動情況,構建一幅社會結構的解剖圖式。正如拉斯勒特所指出的,通過這些事實的綜合,可以顯示前工業社會中人口狀況的特征,從而說明前工業社會停滯的社會原因和工業開始發展的社會原因(注:參見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前引書,第123頁。)。
  法國是現代人口史及其新方法的發源地。法國的人口史家在國家人口研究所的組織和策劃下,以《人口》雜志為陣地,對人口史進行了有系統、有組織的研究。1965年法國歷史人口學會出版了《歷史人口學年鑒》,隨后又出版了《17世紀與18世紀共公檔案中有關法國歷史人口學的資料》等工具書。重要學術著作有路易·亨利著的《古代日內瓦家庭》、亨利和高蒂厄合著的《諾曼底教區克盧萊的人口》以及賴因哈德·阿芒戈和迪帕基埃合著的《人口通史》等。
  英國也不甘示弱。1964年,劍橋大學成立了專門研究歷史人口的機構——人口史和社會結構研究所(the Cambridge Group for the History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很快涌現出了一大批歷史人口學家和眾多的學術成果。
  以拉斯勒特(Laslett,p.)為首的人口史和社會結構研究所,對英國近代早期的婚姻和家庭狀況進行了深入研究,沖擊了長期形成、幾乎被奉為經典的關于家庭的傳統觀點。主要著作有:《我們失去的世界》、《早期世代的家庭生活和婚外戀》和《歷史上的家室與家庭》等。以里格利(Wrigley, E.A.)為首的小組,主要從事人口史方面的專門研究。主要著作有:格拉斯(Glass,D.V.)和埃維斯利(Evervsley,D.C)主編的《歷史學中的人口》、豪斯頓(Houston,R.A.)的《不列顛和愛爾蘭人口史》、里格利主編的《歷史與人口》和里格利和斯科菲爾德(Schofield,R.S.)主編的《英格蘭人口史》。研究人口與經濟方面的著作有:錢伯斯(Chambers,J.D.)的《前工業英格蘭的人口、經濟與社會》、格拉斯的《人口與社會變遷》、格里格(Grigg,D)的《人口增長與農業發展》、里格利的《人民、城市和財富》等。
  美國在1964年建立了“計量社會科學委員會”(簡稱MSSB)。它定期舉辦學術討論會,出版了蒂利(Tilly,C.)主編的《出生率變遷的歷史研究》和李(Lee,R.)主編的《歷史上的人口模式》等論文集。
  在德國和荷蘭等國,人口史研究也倍受人口學界和史學界的重視。1978年法國出版的《歷史人口年鑒》成為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國際人口科學研究聯合會與歷史人口學學會的共同刊物。人口史研究日趨國際化。
  二 現代西方人口史研究的新方法
  現代西方人口史研究新方法的創立者是路易·亨利(Louis Heny),1956年他在《歷史人口學中的教區登記》一書中正式提出“家庭重建法”(Family Reconstruction)。1958年亨利和高蒂厄合作,首次使用這種研究方法進行具體研究,出版了專著《諾曼底教區克盧萊的人口》(La Population de Crulai, Paroisse Normande)。
  “家庭重建法”是一種微觀的分析方法,同傳統人口學的根本差別在于,它依賴于對單個個人的識別,是“具名式”的,而不是“總體式”的。也就是說,人口史家利用計算機對教區登記冊中的洗禮、結婚和喪葬記錄數據進行處理,排除以上三項登記中殘缺不全的記錄,提取登記完整、連貫的單個人的出生、婚姻和死亡記錄,建立起一個個具體人的生命史檔案,進而復原一個家庭的檔案資料,建立一個家庭的人口變動史。在對一個個有名有姓的家庭進行重建的基礎上,計算出人口的結婚年齡、再婚情況、生育間隔、女性生育年齡、孩子數目和預期壽命等,最后確定該教區歷史上某一時期的人口狀況,進而估算出一個國家的相當精確的人口模式(注:Oeppen,"Back Projection and Generalized I. vere Projection", in Population Studies,47(1993).)。
  家庭重建法在人口史研究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它第一次使歐洲很多地區分析歷史上人口變動模式成為可能。但家庭重建法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第一,對檔案資料的要求極為苛刻,沒有較完整、系統的教區登記冊,研究就無從談起,而且它一般只能提供50年為一時間段的平均比率;第二,工作復雜,費時又費錢,如對英格蘭考利村1538-1837年的研究,就包括3萬件抽樣(每件抽樣涉及教區300年的記載),這些資料要轉換為5000多個家庭重現表,然后才能進行人口和社會分析。因此,該方法只適用于對個別區域、特定時間范圍的人口研究,不能用于大范圍、長時段的研究;第三,由于重建技術方面的原因,遷移的個人和家庭、終生未婚的獨身者往往不能被觀察。因此重建法所得出的結論是否具有代表性就引起了人們的爭議。
  若想得到完備的人口統計數據和全國性的數字資料需要一項更為完善的技術。這樣,在70年代劍橋大學人口史家里格利和斯科菲爾德創立了“逆向推導法(back projection)”。這種方法溯源于美國經濟學、人口學家羅納德·李(Ronald Lee)的“反向推算法”(Inverse Projection)。
  通常的人口預測是從已知的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出發,對生育和死亡的變化情況作一基本估計,得出未來某一時點出生、死亡數目,以及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的結論。假定目前的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已知,對出生預期壽命和總和生育率變化作出假設,就能估算出將來某年的出生、死亡人口數和總人口數。
  李的反向推算法則相反,預測所用的基本材料是教區登記冊提供的以往一段時間連續的洗禮和喪葬記錄,根據這些數據,推斷出生育和死亡人數,以及基本的生育和死亡率,進而推算出人口總量和年齡結構等人口變動情況(注:Population Studies, Vol.28(1974),pp.495-512.)。反向推算法在操作程序上與一般預測法相反,一般預測法中的最終結果,反向推算法卻成了原始材料;一般預測法的原始材料,在反向推算法中成了最終結果。
  反向推算法是使用教區登記冊記載的洗禮、結婚和葬禮等生命事件推算人口總數的一種有效方法。其缺陷,一是推算僅適用于一個封閉的,或至少純移民微不足道的人口體系,它不能對純移民人數作出估計(注:Wrigley, W. A., "Population history in the 1980s", in 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Vol. 12(1981).)。二是該方法的推算在時間上是從過去某一時點往現今推,這意味著必須對推算起點的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作出正確估計。這起點的人口規模作為一個已知數,是從一個晚近的人口普查所提供的可靠資料中,增加中間年份的所有死亡人數和減去所有出生人數(這些出生和死亡人數是通過教區登記冊中生命事件推算)得出的。最初的年齡結構則依靠于對那時死亡和生育普遍水平的估計。
  里格利和斯科菲爾德的逆向推導法,也稱“集合逆向推導法”,正如名稱所表明的那樣,它在時間上是從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已知的某個時點往回追溯,估算出5年一間隔的年齡結構、總人口數和純移民人數。開始點選在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已知年份,然后5年一間隔往回推算,使現今人口普查的每個年齡組年輕5歲,也就是減去現今人口普查中5歲以下兒童(5年前尚未出生),加上死亡人口數,并考慮5年時間內作為移民進入或離開的人口,這樣,便可以得出該年的人口規模。
  每個年齡組的死亡數可以通過把死亡統計表中5年間死亡總數分成相應的死亡年齡組,然后推算出來。移民數的估計要復雜和間接一些。首先估算出每個年齡組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純移民數。方法是通過估計該年齡組的死亡總人數,再比較該年齡組出生時的人口規模與現行人口普查時尚存的人口數與死亡數之和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兩個數字間的差額一定代表了該年齡組生命周期中的純移民數。然后制定一個分年齡段的計劃表,計算出各年齡組5年一間隔的移民數。
  5年一間隔的人口普查數(被分成年齡組的人口總數)和純移民人數推算出來以后,與相應時間段的教區登記冊中的生命事件相對照,就可以計算出5年內的總生育率、出生預期壽命和其他生命比率,如生育率和撫養比等(注:Wrigley, E.A.& Schofield, R.S.,OP.Cit., P.194.)。
  這種推算方法要求:一、把推算起點時的總人口分成以5年為一間隔的年齡組;二、知道推算起點時的純移民水平;三、已知人口普查前5年的出生和死亡人口總數。1981年,里格利和斯科菲爾德利用匯集起來的英格蘭404個教區的登記冊,重建英格蘭人口史,出版了《英格蘭人口史,1541-1871》,使逆向推導法得到了成功的運用。用這種方法推算出來的結果,與其他方法(如人口普查的資料)相比較,發現竟相差無幾。可見,逆向推導法在人口史研究中是十分有效的。
  三 現代西方人口史研究的成就與局限
  現代西方人口史的發展不僅在具體研究技術方面有創新,使一些過去無人問津的資料,如教區登記冊,被挖掘出來,顯示其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拓寬了歷史學的視野和領域,許多學者開始從人口角度認識和研究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正如英國人口史家里格利所說:現在人們“也越來越難以設想任何社會的完整歷史不包括人口史。”(注:Wrigley, W. A., "Population history in the 1980s", in 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Vol. 12(1981).)
  現代西方人口史學研究“不僅直接有助于經濟發展的理論,而且更為清晰地描述了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注:[美]伊格爾斯:《歐洲史學新方向》,趙世玲、趙世瑜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頁。),使一些重大歷史問題得到了較為科學的解釋。正如巴勒克拉夫所說,“迄今為止,新經濟史學和新人口史學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非常巨大的成就——已經迫使歷史學家去重新思考、修正,甚至往往拋棄那些過去占支配地位的一整套結論和觀點”(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頁。),去“重新撰寫社會史和經濟史”(注:Tilly, C., Historical Studies of Changing Fertility, Princeton, 1978,p.6.)。
  具體地說,現代西方人口史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逆向推導法對西歐近代早期人口數量及增長率作了較詳盡的估算,確立起了這一時期人口發展的總體趨勢;第二,確立了近代早期人口結構的基本模式,其中包括人口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平均預期壽命、地域分布、遷移變動和婚姻家庭狀況。這些具體資料的發掘,為準確認識社會的性質和特征提供了可能;第三,通過對制約人口運動的各種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歷史考察和量化分析,辨析了各種因素的內涵、大小、成因和作用,探索了人口運動的內在機制和運行規律。
  當然,研究中也存在著局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過分強調西歐人口的特殊性,認為西歐人口發展中存在一個“低壓人口平衡結構”,有一個“歐洲婚姻類型”,并強調這是影響西歐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主要影響;第二,在對制約人口運動的各種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歷史考察和量化分析時,缺少階級分析,沒有考慮到經濟的變動對處于不同地位階級的不同影響,也沒有考慮精神、社會因素的影響;第三,只重視研究“結構”、“模式”,忽視了“考慮人類在創造歷史中發揮的作用”(注:[美]伊格斯爾:前引書,第85頁。)。
  無論家庭重建法還是逆向推導法,都需要有基本的人口統計資料。這限制了歷史人口學新方法在研究中的應用。正如巴勒克拉夫所說的,“非常關心工業增長和‘起飛’問題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特別感興趣的那些時期(17世紀和18世紀)和國家(法國和英國)的資料都比較充足,這大概是種幸運的巧合。”(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前引書,第127頁。)但是,其他地區和更早時期(16世紀以前)的必要統計數據通常并不具備,所以,很難使用歷史人口學的方法。另外,家庭重建法偏向從“基層”進行小規模的統計研究或地區性專題研究,注重于微觀分析,這往往會排斥歷史學中一些重大問題的研究,不利于得出普遍性的結論。
  在西方,現代人口史一出現便被力圖探索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批經濟史家所利用。早在1950年的巴黎第9次歷史科學大會上,英國學者波斯坦就發表了《中世紀社會的經濟基礎》一文,強調應將人口作為歷史研究的重要因素考慮。但當時苦于沒有準確的人口數據和缺乏對人口發展特征的認識,歷史人口學的產生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此后,J.N.蒂托、J.哈徹、E.米勒、J.D.錢伯斯等一批史學家同聲呼應,在歷史人口學提供的堅實的人口史資料基礎上,發展了新人口論史學——人口歷史學。
  歷史人口學和馬爾薩斯人口論是人口歷史學的兩大支柱。在人口歷史學看來,人口發展是通過市場經濟中地租、物價和工資三個要素對社會經濟運行發生決定性作用的。第一個假說是“社會的生活資料需求與土地資源的供給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也就是人口與土地的比例均衡關系。這種關系的變化表現為地租的提高和減少(注:Postan, M.M.,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Cambridge,1996, Vol.1, pp. 560-561.)。第二個假說是“物價根據供求規律發生波動,而這種波動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狀況”(注:Postan, M.M.,The Medieval Economy and society, New York,1972,pp.253.)。盡管貨幣貶值、收成好壞、消費方式等其他因素會引起物價的波動,但人口發展因素在供求規律中占首要地位。第三個假說是“工資依據可就業勞動力數量的變化而波動”(注:Postan, M.M.,The Medieval Economy and society, New York,1972,pp.257.)。人口數量的變化影響社會勞動力的增減,而勞動力供求的不平衡影響著勞動價格的波動。
  人口歷史學在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它把馬爾薩斯人口論奉為至理,撇開社會生產關系,將政治、社會制度和文化等因素置于視野之外,試圖從人口發展的變化中尋求社會經濟發展的條件,這是片面和錯誤的。
  《史學月刊》開封113~117C5人口學與計劃生育江立華20012001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在人口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還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這些成果不僅提供了對近代人口普查前的各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等基本狀況的描述,而且增進了歷史學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理論探討,拓寬了歷史學的視野和領域。歷史人口研究/歷史人口學/家庭重建法/逆向推導法historical population studies/historical demography/family reconstruction/back projectionA Narrative Commentary of the New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Demography in the WestJIANG Li-hua(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Hebei 071002,China.)Since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a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ved in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 studies in the West, and new approaches, such as"family reconstraction" and"back projection", have been adopted as well. Those achivements not only have given us a basic description of the figure and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before the modern census in various Western countries, but also pushed forward historical studies on theoritical exploration of some major issues and widened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study.江立華(1965—),男,安徽歙縣人,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歐洲人口史研究。 (河北大學 人口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2) 作者:《史學月刊》開封113~117C5人口學與計劃生育江立華20012001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在人口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還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這些成果不僅提供了對近代人口普查前的各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等基本狀況的描述,而且增進了歷史學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理論探討,拓寬了歷史學的視野和領域。歷史人口研究/歷史人口學/家庭重建法/逆向推導法historical population studies/historical demography/family reconstruction/back projection

網載 2013-09-10 21:38:04

[新一篇] 西方產業組織理論的演變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舊一篇] 西方古典管理哲學評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