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是軟硬件的協同建設,缺少軟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簡單的擺設,不可能發揮出對教學的強大支持作用;軟件建設特別是網絡教育資源庫建設可為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必將成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支柱點之一。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過于注重現代化的硬件建設,較少關注軟件層面的建設和應用,導致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有路無車,有車無貨,貨無精品”的尷尬狀況,直至現在,也很難說有質的改觀。網絡技術及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們改變現狀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當前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現狀分析
  當前,國內外大批學校和商業機構涉足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開發出了眾多規模不一的資源庫,其系統架構大多基于網絡B/S結構,也有少部分基于C/S結構或B/S+C/S的混合結構。國外的如:EdNA(http://www.edna.edu.au/index.html),Gateway(http://www.thegateway.org/),ERIC(教育)資源信息中心http://www.ericsp.org/),GTMedia公司的AllFreeClipArt(http://www.allfreeclipart.com/),Ross Computer Solutions LLC公司的ABCGIANT(http://www.abcgiant.com/);國內的如:國之源(http://61.177.60.18/),校際通教育資源庫(http://www.etc.edu.cn/ET-Application/xjtziyuanku.htm),蕭山教育信息網資源庫(http://www.xsedu.zj.cn/Source/),湖北省教育信息網資源庫(http://www.e21.edu.cn/resource/sucai/sucai/),廣東省教育廳電化教育館教育教學資源庫(http://iai.edu123.com/zyk.htm/),以及TCL,科利華,K12等公司開發的教育資源庫等等。由此可見,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是,振奮之余,我們不難發現許多致命的問題。總體而言,當前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開發處于一種無序的低水平重復開發狀態:其一,教育資源泛濫。各種各樣所謂的資源不管是否有教育價值都添加到資源庫中來,良莠不分,使資源庫容量暴增;而且,軟件開發公司也樂于以此作為其產品的賣點,號稱自己的資源庫容量達到多少多少個G,從而吸引客戶的眼球和支票;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入庫后的資源沒有進行相應地評價管理和維護,致使資源內容跟不上形勢的變化特別是課程改革的變化,無效資源增多,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庫”。因此,用戶在使用資源庫時必然會搜索出大量的無關信息劣質資源,陷入信息的海洋而不知所措。其二,資源信息重復率高。如果說不同公司開發的資源庫在內容上相互重復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同一個資源庫內信息重復率高、冗余多就是不可饒恕的了,而現狀恰恰如此。這歸咎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因為系統本身存在缺陷,缺乏完整性和統一性;另一方面在于資源管理員沒有把好資源的入庫關,沒有經常性地對資源做重復性檢查,沒有調動和利用廣大用戶的積極性,缺乏一種開放的資源評價和管理觀。其三,搜索引擎的智能化程度不高,搜索條件有限或不合理,無法根據用戶需要精確定位資源。換句話說,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路、車、貨”都有了,但是使用者沒有辦法分出哪條“路”上跑了什么樣的“車”,哪輛“車”上載了什么樣的“貨”,所以當海量資源涌來時,使用者反倒無處下手、無所適從。其四,資源庫建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大多數教育軟件企業是在自定義的基礎上進行教育資源的建設與開發,極力突出技術的先進性。但是各個企業相互之間底層技術不統一、兼容性差,資源分類不規范。造成資源沒有充分有效的元數據信息,無法科學合理地描繪資源,導致資源檢索困難和呈現簡單,不僅不適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還造成資源建設的重復與浪費;同時導致資源庫之間無法做到系統級的資源共享和互操作。
  慶幸的是,2000年5月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頒布了《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試行)》,2000年11月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成立并制定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2002年4月教育部發布《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征求意見稿)》,這給我們下了場及時雨,但據我們所知,目前只有少數公司公開宣稱支持這些標準,如K12、TCL和校際通等。
  實踐證明,商品化的教育資源庫并沒有得到廣大中小學校的熱情追捧,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資源庫本身存在諸多的問題和缺陷。由此可見,對資源庫建設問題需要我們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有價值的實踐探索,而不是對現有產品的直接購買和被動利用。
    二、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的理論框架
  廣義上講,完整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包括三個層面:資源庫系統的建設,資源庫的管理,資源庫的教學運用。其中資源庫系統建設涉及到物的建設,而資源庫的管理和教學運用則與人的建設密切相關。三者從低到高組成一個金字塔形(見圖1),其中資源庫系統建設是基礎,資源庫管理是保障,教學應用是目的。
  資源庫系統建設同樣包含三個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部分,其中媒體資源的制作和采集處于最底層,是整個資源庫的物質基礎,是生命線,包括利用各種資源創作和加工工具制作有教育價值的媒體資源,或者通過實體資源介質(如CDROM)和互聯網等渠道采集教育資源;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主要是使系統具備資源的添加、修改、刪除、復制、移動、上傳、下載、檢索、權限管理、遠程控制等諸多功能;資源整合平臺的建設則應使系統無縫整合各種著作平臺,使平臺具有編輯、整合和發布資源的功能,實現電子教材、演示文稿、網絡課件等的制作。
  附圖G3N307.JPG
    圖1 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的理論框架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以上理論框架的貫徹策略:
    (一)教學應用
  教學應用涉及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研究,包括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作為長期的工作展開研究和實踐。
    (二)資源庫管理
  資源庫管理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需要明確有關人員的職責任務,需要有一定物質條件做保障。前面說到資源庫的管理是資源庫正常運作的有力保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希望這一思想不僅在系統設計書和系統建設中得到體現,更重要的是在系統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得到有力的貫徹。管理出效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三)資源庫系統
  資源庫系統建設是整個資源建設的基礎。關于資源的制作和采集,一個重要思想是:資源建設的主動權在教師和學生手里,因此,可以不將主要視角放在成品資源的制作上,而注重資源的制作和采集標準(實質就是規定資源內容和技術的質量要求以及所需資源元數據),資源的制作和采集必須以此為依據,以求形成良性的、自我生存的并且有著強勁生命力的資源建設環境。資源管理平臺則是當前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系統建設的重點之一,這與資源制作和采集標準密切相關。資源整合平臺也是教育資源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我們注入更多的精力。
    三、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的核心目標及實現思路
  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應力圖避免當前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業已存在的種種問題,遵循和參考國內外有關標準和規范,并體現知識管理的思想,結合實際構建一個標準化的、科學合理的、滿足教育教學需求的資源庫應用系統,這就是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的真正價值所在。要實現這種價值,必須實現兩個核心目標:
    (一)確保資源有效
  資源必須有效,這是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生命線。筆者從資源建設的生態觀出發,提出確保資源有效的三層設計(見圖2),包括教師和學生層(用戶層)、資源入庫時的審核層、經常性地評價、修改和更新層。有一點需要說明:從降低工作量的角度來說,應該盡量減少學生和教師的初始建設負担,但是,起始工作的細致,正好可以帶來使用中的方便。因此,整個操作思路是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一個可以預計的好處是,當通過各個方面合作,度過一個原始建設期以后,建設任務也將輕松許多,資源庫也會越來越豐富,用起來會越來越方便。可以采用一個簡單思路指導初始建設:大部分資源由教師和學生制作或收集;另一部分資源可由軟件公司直接提供。但不管通過何種方式獲得資源,首先應給教師和學生“過目”,讓他們對資源進行過濾和加工,資源是否有價值他們才最有發言權,理論上講,他們挑選的資源是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因此,只有他們認為好的資源且經系統檢測無重復后(如對資源文件大小及其它元數據進行組合檢驗,這種方法只能減少重復但無法保證絕對的無重復)才能進入資源庫,即由教師和學生選擇后通過手工方式上傳至資源庫,并等待下一步的審核。注意,對于當前流行的城域網教育資源庫建設,教師和學生都是相對于整個城域網覆蓋范圍而言的,而不局限于某個學校。資源審核員担當了第二層過濾的重要職責,只有通過審核,資源方可正式發布(可批量發布);資源的審核員可以有多個,由各學科的優秀教師担任,負責審核本學科有關的資源。正式發布后的資源還需要進行經常性地評價、修改和更新,對陳舊過期的資源、不適合教育教學的資源、重復的資源、分類有誤的資源都要及時注銷、刪除或調整,對優秀的資源則要及時補充;而且,這種經常性地評價、修改和更新又總是在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完成的,由此體現一種開放的、生態化的資源管理觀。簡言之,資源必須良性循環,如此,資源庫就是有生命力的,常青的!
  附圖G3N308.JPG
    圖2.生態觀——資源庫的三層設計
    (二)準確定位需要的資源
  準確定位用戶需要的資源,可以通過合理的資源元數據和強大的資源檢索機制來實現。資源元數據的設置一方面要依據國內外的有關標準和規范,同時必需考慮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和使用習慣,以及系統建設的工作強度和建設后使用的方便程度,形成一套合理、豐富和有效的資源元數據體系。同時還要保持動態性,對于系統提供的各種屬性標注,若教師和學生認為還有其他可用屬性未包括在內,可以向系統維護人員提出申請,在批準后可將該屬性添加到系統中,系統應提供這種擴展接口。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對資源類別屬性的正確區分,特別是對無明確歸屬和多重歸屬資源的控制。在某一資源分類中,有些資源可能根本不屬于任何分類,如一段背景音樂并不歸屬于任何知識單元;而另外一些資源則可能具有多個類別屬性,如某些資源可以適用于高一、高二甚至高三學生。因此,對這些無明確類別和有橫向聯系的資源進行合理控制是必要的,否則將降低檢索的準確率,一般可以在數據庫采用字符串來存儲多個屬性,在檢索時采用模糊配匹。
  資源的檢索正是基于制定的元數據體系,實現形式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關鍵字檢索(如利用SQLSERVER全文檢索功能),另一種是目錄樹查找。前者需要用戶輸入檢索條件,輸入特定的關鍵字以查詢相應的資源,可分簡單檢索(并提供二級檢索-在查詢結果中的檢索)和復雜檢索(全面的組合查詢)兩類;后者是根據主題目錄樹分類查找,可以根據需要提供多種目錄樹搜索的資源組織方式,例:(1)媒體類型>>內容類別>>學科分類>>年級分類>>知識單元>>知識類型>>情感類型;(2)學科分類>>年級分類>>媒體類型>>內容類別》知識單元>>知識類型>>情感類型,等等。
    四、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的原則
  1.方便性原則。(1)界面友好。從美學的角度出發,以人為本,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友好愜意的用戶環境,努力達到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效果。(2)功能集成。使用戶登錄一次后便可以使用他應該使用的所有功能,而不需重復登錄。像資源上傳下載、資源評論、資源征求、留言板之類的功能應始終出現在用戶界面上并與當前主頁面顯示的功能保持緊密性,不需要在幾個界面之間來回切換,降低操作的復雜度。(3)支持多種搜索策略。
  2.分清角色原則。總體而言,中小學教育資源庫面對的用戶有四類:學生,普通教師,資源評價和管理員,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開發的資源庫要緊緊圍繞這四類用戶的需求提供最好最方便的支持和服務。對學生來講,要給他提供友好的用戶界面,能瀏覽和下載信息,能提交自己發現的優秀資源,能夠對資源發表評論。對普通教師來講,除擁有學生的一切權限外,還具有發表資源征求告示等其他權限。對資源評價和管理員來講,擁有普通教師的一切權限,更重要的是能夠評價和管理資源:各學科的資源評價和管理員能夠對其他用戶上載的本學科資源進行審核并最終入庫,能動態監視資源的利用情況,能根據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使用情況調整、注銷、修改和刪除本學科有關資源。對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來講,擁有普通教師的一切權限,負責對無學科屬性資源的審核,具有調整、注銷、修改和刪除所有資源的權限,能夠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備份和管理,對整個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并能做權限控制和用戶注冊認證(即對其他用戶的管理),能夠受理用戶的資源定制申請,能對系統的安全情況進行監測和控制。當然這四類人員間是有聯系的,系統應給他們提供足夠多的聯系方式,如E-mail、留言板、聊天室等。
  3.開放性原則。(1)資源庫本身的開放性:資源庫不是封閉的信息倉庫,而是動態開放的信息匯集中心,任何有助于學校教育教學的資源都應能方便及時地放入到資源庫中;只要教學需要,任何在庫中的資源都能被教師簡單方便地獲取和加工。這就要求系統具有充分的開放性,能夠容納各種形態的教育資源,不局限于僅僅支持某些專用工具開發的教育資源或特定的文件格式。系統應采用開放的文件存儲格式,支持所有在《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規定的資源類型和文件格式,只要符合規范的都可以添加入庫。(2)資源建設的開放性:不僅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生成為教育資源的使用者,而且讓他們成為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和評價者,用戶、資源評價和管理員、系統管理和維護人員共同參與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這就是一種開放的資源建設觀,體現了知識型社會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思想。黎加厚教授認為,資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要從傳統的資源“庫”的思路(存放已開發好的資源、課件、網上課程、試題、案例、論文、文獻等產品),發展到動態的資源“流”觀(黎加厚,2001)。即在教育資源網站建立動態的、有生命力的資源流動系統,通過各類用戶的注意力和使用效果合理引導信息流、知識流和資源流的走向;不僅讓每一個用戶成為信息、知識和教育資源的使用者,而且更要使他們成為信息、知識和教育資源的建設者,使人力資源開發與信息資源開發有機結合起來;用戶不僅要獲取和共享資源,還要處理和創新資源,使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并得到增值。
  4.規范性原則。教育資源的建設必須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對學科、年級、資源種類、文件格式等進行定義時要遵循或參考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并結合實際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資源庫體系,實現“車同軌”。可遵循和參考的標準有: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2000年5月頒布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試行)》、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持制定的《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征求意見稿)》,以及國外的有關標準(如IEEE的學習對象模型LOM、都柏林核心元素集DCMES)。
  5.可擴展性原則。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還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它的理論和實踐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對它的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從教育部頒布的《教育技術資源建設規范》等標準還是征求意見稿即可看出,它必然要面臨經常性地修改和擴展,系統設計時要盡可能地留有各種擴展接口,避免將某一功能僵化。同時,要做好文檔資料的整理工作,為以后的擴展和修改做好鋪墊。進行數據交換時采用XML語言描述資源元數據。
  6.動態性原則。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絕非一勞永逸一步到位的事情,而是一個“缺失——供給——平衡——缺失——供給……”不斷循環的動態過程,它和整個教育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功能和內容應該不斷地完善和更新,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特別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保持緊密聯系,反映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五、結語
  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的建設作為一項涉及百年大計的教育活動,對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我國教育跨越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按照一定的理念、方法和原則科學地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庫,有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為之發奮努力。
中國遠程教育京59~63G3中小學教育鐘柏昌20032003當前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存在資源泛濫、重復率高、檢索困難、缺乏標準等諸多缺陷,成為制約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瓶頸。為改變這種現狀,資源庫的建設必須抓住資源有效和準確定位兩個核心目標,從教學應用、資源庫管理和資源庫系統建設三個層面進行統疇和規劃,并遵循方便性、分清角色、開放性、可展性、規范性和動態性等六個原則。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現狀分析/目標/理論框架/原則鐘柏昌 研究生,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系(210097)。 作者:中國遠程教育京59~63G3中小學教育鐘柏昌20032003當前中小學教育資源庫建設存在資源泛濫、重復率高、檢索困難、缺乏標準等諸多缺陷,成為制約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瓶頸。為改變這種現狀,資源庫的建設必須抓住資源有效和準確定位兩個核心目標,從教學應用、資源庫管理和資源庫系統建設三個層面進行統疇和規劃,并遵循方便性、分清角色、開放性、可展性、規范性和動態性等六個原則。中小學教育資源庫/現狀分析/目標/理論框架/原則

網載 2013-09-10 21:38:14

[新一篇] 論中國近代女學的產生和發展

[舊一篇] 論中西科技理論形式的差異及其直接原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