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方心理學的價值取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84;B0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 —4608(2000)03—0087—07
    波林曾將心理學劃分為生物取向(biotropic )和社會取向(sociotropic)對立的兩極,[1](p.41)意指科學主義價值取向與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對立。科學主義價值取向主張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來規范心理學,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局限于心理現象的自然特征方面,采用自然科學的經驗歸納和描述性方法,重視實驗、數據以及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精確性;而人文主義價值取向則主張以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模式來塑造心理學,突出了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社會性和主觀性特征,強調采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解、解釋等方法,重視人的主觀體驗。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價值取向通貫整個西方心理學史,因此通過對西方心理學史的考察,就能為我們探討兩種價值取向的成因及其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打開思路,同時也為我們思考西方心理學的應然性價值取向提供史學鋪墊。
      一、西方心理學兩種價值取向的成因
  從最原始的意義上說,西方心理學的兩種價值取向源于科學心理學誕生前哲學家與科學家的有關心理學思想。
  科學心理學誕生前,很多哲學家和科學家在對宇宙進行研究時,就發現和探討了很多心理學問題,如從笛卡爾的“人是機器”,洛克、霍布斯、哈特萊等的“聯想主義”到赫爾姆霍茲的“生理心理學”、韋伯的“感官生理學”以及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等,這些學者對心理學問題的探討無一不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原則之上的,其共同特點是采用系統的觀察法和實驗法。這種研究傾向啟示了心理學家并成為現代西方心理學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的最初來源。
  與此同時,也有哲學家結合著對人性問題的研究,思考了心理學的有關問題。如普羅泰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及“好的個人存在于好的社會”、達·芬奇的“我們的全部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的”、帕斯卡爾的“心靈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那是理智所不能把握的”等。赫爾德也曾說過“人性不是一個給定數據而是一個問題:不是到處都一致的某種東西,它的基本特征可以一勞永逸地被人發現;而是可變的東西,它的特征要求在特殊的事例中進行單獨的調查研究”。[2](p.77) 這些思想家的共同特點是認為人生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這是科學所無能為力的。這種研究傾向也對心理學家有所啟示并成為現代西方心理學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最初來源。
  就其現代意義而言,心理學中科學主義價值取向與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形成與實證主義、現象學和釋義學等哲學思想的出現是分不開的。
  實證主義把自己的理論看成是統攝一切科學的“科學哲學”,主張用實證方法取代抽象思辨,認為一切知識均來自經驗,只有能被經驗證實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為貫徹實證性這一根本原則,實證主義還極力主張還原論。實證主義的這些主張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心理學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的形成。
  心理學從其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致力于追求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盡管“心理學之父”馮特在建構其心理學理論框架時曾試圖以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研究個體心理和以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研究社會心理,但由于受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特別是想使心理學成為人們殷羨的自然科學的強烈愿望,驅使他不得不將研究的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可進行實證研究的個體心理上,以心理物理學的方法和生理學的模式來建構其實驗心理學體系。為了準確地貫徹實證主義的主張,馮特將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限定為可內部觀察的直接經驗,主張運用實驗內省法來研究心理現象,并極力推崇提倡還原論和元素主義,他說:“既然一切科學始于分析,那么心理學家的首要任務是將復雜的過程簡化為基本感覺要素”。[3](p. 194)鐵欽納繼承了馮特實驗心理學的科學主義研究傳統, 對實驗內省法施以種種嚴格規定并對被試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致使實驗內省法脫離心理生活的實際而更趨近于自然科學。為了更嚴格地貫徹實證主義的主張,鐵欽納極力主張對意識進行更徹底的元素分析、完全排除解釋法在心理學中的使用。在《系統心理學:緒論》中他說:“科學不過是觀察的精致產物。科學問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描述……與解釋為什么和因果性無關。我不去解釋或論述因果關系,決不!在科學中,一切解釋對我來說,都是依存變量與獨立變量的相關性”。[4](p.15)難怪斯金納認為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體系是實證主義的。這種對自然科學的頂禮膜拜到行為主義時代發展到了極端。華生明確主張心理學是純粹自然科學的一個客觀的實驗分支,認為心理學的“理論目標就是對行為進行預測和控制”。[5](p.152)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更堅決地貫徹實證主義的主張,華生不惜“削足適履”,把心理學的合法對象——意識擠到后臺,以嚴格控制的實驗法和操作策略對行為進行研究,使心理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更接近自然科學。現代先進的運算工具和技術手段的運用也使認知心理學研究的定量性和精確性達到了心理學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度。
  實證主義理論和方法的滲入,促成了心理學中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的形成,使心理學家意識到科學的心理學必須是精確的、嚴密的和清晰的,必須使用測量、實驗、觀察等自然科學方法。
  心理學中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形成與現象學和釋義學等哲學思想的加盟是分不開的。
  作為一種哲學方法論,現象學主要影響了格式塔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現象學的創始人胡塞爾極力反對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反對研究人的科學的自然科學化,認為以實證的方法研究社會和人是一種還原論的科學觀,而主張把意識作為考察一切認識的起點,要求對意識進行整體地理解和描述,堅持把人的主體性問題作為現象學研究的中心并把直覺看作是獲得知識的可靠方法。希望能通過對意識的考察建立一門可獲得絕對真理的“真正的科學”。
  與馮特同時代的心理學家布倫塔諾明確主張以“內部知覺”的方法而非實驗法來研究意識的活動,從相反的一極開創了與科學主義價值取向抗衡的先河。胡塞爾的“意向性”理論即來源于布倫塔諾。受現象學方法論的影響,格式塔心理學主張以整體解釋取代元素分析,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出現則是心理學家對極端霸權的科學主義價值取向心理學的直接反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不同于機器或動物,人有其自身的性質、特征和價值,不能以研究機器或動物的模式來研究人。他們主張應把心理學研究的重心放在整體的人、人的本性、潛能、價值和意義上,這樣就把心理學從實驗室拉回到了現實生活,使心理學真正成為一門“人學”。
  釋義學作為一種哲學方法論,主要影響了精神分析學派。釋義學是一種解釋文本(text)意義的理論和方法,其核心是“理解”問題,而理解是一種對“意義”的追求。但文本并不直接顯示其意義,要理解文本就必須探討文本背后所隱藏的意義。精神分析學派對無意識現象和夢的分析,無不體現出釋義學的精神實質。雖然釋義的主觀性使精神分析學派內部充滿了分歧和矛盾,但它畢竟從人文主義的視閾開發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心理領域。
  現象學和釋義學的滲入,促成了心理學中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形成,使心理學家認識到,要真正把握人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就必須把人作為心理學關注的焦點,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對人的心理進行具體的研究,真正從精神和社會文化方面去理解人的心理。
      二、兩種價值取向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
  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種價值取向的長期對立和沖撞,既為西方心理學的繁榮和理論興盛提供了契機,也為西方心理學的分裂和學派林立孕育了溫床。
  (一)科學主義價值取向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
  在實證主義哲學觀和方法論的強力影響下,經過近代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天文學家等自然科學家的前期研究和理論鋪墊,到19世紀末,馮特終于使心理學從哲學的附庸中解放出來。從此,科學主義價值取向就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流并為促使心理學成為一門像物理學和生理學那樣的標準學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促進了心理學的獨立和發展。馮特正是在19世紀重科學、 重實證的時代精神感召下,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使心理學最終脫離哲學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初生的心理學也正是沿著自然科學的研究模式而不斷發展、強大并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流。行為主義統治西方心理學長達半個世紀就說明了這種情況。
  (2)注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確性。 受實證主義影響至深的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的心理學極力推崇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認為只有借助于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才能對心理現象進行客觀的精確的研究,使研究結果達到高度的有效性和精確性并因此而鞏固心理學的科學地位。行為主義、現代認知心理學都曾作過這方面的嘗試和努力且成效顯著,特別是行為主義,其科學觀曾一度成為心理學家內隱的科學觀。
  以科學主義為價值取向的心理學在顯示其對西方心理學的發展所作的重大貢獻時,也暴露了其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具體而言有:
  (1)忽視了人的主觀價值,否定了心理的主觀屬性。 受實證主義可觀察證實和客觀性原則的影響,以科學主義為價值取向的心理學家,只重視可外部觀察的客觀心理現象,而忽視了人的內部心理生活和主觀體驗,使心理學的研究脫離了現實人的實際需要。科學屬性最強的行為主義在此方面的表現也最為強烈。
  (2)研究的表面化、低級化現象嚴重。 科學主義心理學重視研究方法的客觀性和精確性,只對能被觀察證實的心理現象進行研究,必然導致研究的表面化現象;馮特認為客觀的實證方法只能研究諸如感覺、知覺等類的低級心理現象而不能用以研究高級的心理現象如思維;行為主義雖然強調研究方法的客觀性,但卻只是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研究來類比人類心理,斯金納就曾被譽為“白鴿心理學家”;現代認知心理學雖然重視了人的高級心理過程的研究,但卻把人的認知過程與計算機類比,也難逃低級化之怪圈,以至于到目前為止,人的認知過程仍是認知心理學家的難解之迷。
  (3)視野狹窄。科學主義心理學家視自然科學楷模, 就必然要把研究的視閾局限到自然科學所限定的范圍內,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到研究過程的控制、研究結果的分析,莫不以自然科學的要求為準繩。馮特就把心理學的對象規定為“可內部觀察的直接經驗”;為了迎合實證科學的要求,行為主義竟置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于不顧,而將目光局限于可外部觀察的行為研究等等。研究方法的單一性也是造成科學主義心理學視閾狹窄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實證方法在促使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并非心理學的唯一合法方法。長期以來,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的心理學家卻把實證方法奉為至尊,唯恐研究結果或研究報告中缺少實驗數據而被人恥笑。這種導向必然會把心理學帶入死胡同。
  (二)人文主義價值取向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
  20世紀發展起來的現象學以更為嚴格的方式給心理學提供了對人的更恰當的理解,引起了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心理學家的深刻反思。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堅決反對科學主義心理學按照自然科學的模式規范心理學的企圖,主張應根據心理現象的自身特點從事心理現象的研究,而不是盲目仿效自然科學。他們在現象學的指導下,沿著人文主義的道路,為豐富和發展心理學做了頗多實質性工作。
  (1)恢復了人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地位。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強調以人為研究的中心,充分認識和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馬斯洛認為,心理學是人的科學,它不同于自然科學,具有自己的特點。他說:“人類的心理規律與非人類的自然規律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但在某些方面又完全不同”。[6](p.544)“假如我想知道人類精神成長、價值成長或道德發展的可能性,那么我們要堅持,只有研究我們最有德性、最懂倫理或最圣潔的人,才能有最好的收獲”。[6](p.545)這種把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重視人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地位,才更符合心理學的精神實質。
  (2)擴大了心理學的研究范圍。 受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的“反對方法”、“怎么都行”觀點的影響,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堅決主張以問題中心代替方法中心,認為方法中心是心理學一味追求客觀性、使心理學遠離人類生活實際的重要原因,而且方法中心也必然會把心理學局限在某一方法所許可的范圍內,限制了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以問題為中心,就必然會擴大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因為凡是對個人或社會有意義的問題都可以成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這樣就使心理學的研究視閾更為寬廣,也更貼近人的現實生活。
  (3)重視社會文化歷史條件對人的心理的影響。 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心理學家認為,必須把對人的心理的研究置于特定的社會文化情境中。人們不可能脫離社會文化觀念、價值觀念而對心理學進行純客觀的研究,社會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不可能不在人的心理的形成過程中留下印跡,因為任何人的心理都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這對于全面準確地把握人的心理是十分有利的。精神分析學派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和分析時,就特別注重把握病人過去的經驗及文化背景。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在構筑其理論體系時也暴露了受其價值取向所限的一些弊端。
  (1)忽視了人的自然屬性。 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心理學家對科學主義心理學重“物”輕人的極端客觀化傾向極為反感,但在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時卻走向了科學主義的反面,極力強調人的價值、尊嚴以及人的主觀體驗,從根本上忽視了人的自然物質屬性,更因其公開對抗人類的邏輯和公認的可能性標準,而陷入“無法考證”的尷尬境地。
  (2)研究中的神秘色彩濃厚。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堅決排斥在心理學研究中使用客觀的實驗方法和精致的測量手段,而主張以理解、直覺和信仰主義取而代之,過分夸大了情緒、需要等非理性的主觀體驗,這不僅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也使整個研究過程充滿了神秘色彩。
  (三)兩種價值取向的沖撞對西方心理學的影響
  科學主義價值取向與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對立、沖撞既促進了心理學的理論繁榮,也造成了心理學的長期分裂。
  (1)促進了心理學的理論繁榮。兩種價值取向的長期對立和沖撞,使心理學家得以從不同的側面對心理學進行多維度的研究,為新的理論和概念的出現提供了契機,繁榮和發展了心理學。據統計,僅80年代,西方心理學中就有一百多種心理治療理論,而到了90年代,這個數字就翻了一番。[6](p.629)心理學的其他領域也莫不如此。但這些理論均為曇花一現,難以對心理學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
  (2)導致了心理學的分裂。 心理學自誕生起就處于科學主義價值取向與人文主義價值取向的爭論之中。爭論雖然促使了心理學的理論繁榮,但表面的理論繁榮掩蓋不了心理學分裂的實質。誠如斯塔茨所言:“心理學正遭受著分裂的危機。這種危機并非突然產生的,因為心理學從來都不是統合的科學。但是這種分裂變得更為嚴重……其結果是巨大的日益增加的多樣化——許多無關的方法、發現、問題、理論語言、分裂性的項目和哲學觀點”。[7]這已成為心理學家所面臨的嚴肅問題。
      三、西方心理學的應然性價值取向
  通過對西方心理學發展脈絡的梳理,我們發現,整個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實質上就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價值取向相互沖撞的過程,其中科學主義價值取向作為西方心理學的主流文化促成了心理學的獨立,但卻無力統一心理學;作為非主流文化的人文主義價值取向恢復了人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卻陷入了“神秘的無法考證”之境地,也難担統一心理學之重任。作為兩種對立的價值取向,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繁榮和發展了心理學,但在統一問題上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學史已證明了這一點。1979年,在心理學誕生百年之際,J.R.Kantor在題為《心理學:科學還是非科學》一文中寫道:“盡管歷史上曾努力使心理學成為科學,心理學家也有信心使心理學成為科學,但顯然這門學科不能完全符合自然科學的要求”。[8](p.47)如果說在心理學脫離哲學母體成為獨立學科之際,人們對它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使Lewes 得出“普遍的意見是認為,不論是對待事實還是在方法要求方面,心理學都應是道德科學的一個特殊的分支”[8](p.48)的結論的話,那么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經過近百年的使心理學成為自然科學的努力并未真正湊效,1975年,英國心理學家John Shotter出版了一本書,再次為“心理學應該是一門道德科學”進行辯護。[8](p.48)
  心理學有無統一的必要?其統一的基礎是什么?
  馬克思曾經指出:“自然科學往后應包括人的科學,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9](p.128)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也說過:“科學乃統一的整體。將科學劃分為不同領域,這與其說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還不如說是由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10](p.183)后現代哲學家羅蒂也認為“一直被人們所堅持的‘軟’人文科學與‘硬’自然科學之間的區分崩潰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只能是功能上的差異而不是本體論或方法論上的差異”。[11](p.67)盡管人們對后現代主義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后現代主義均主張消解科學,消解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對立傾向以謀求二者的融合。這些學者的大科學觀論斷為我們思考謀求心理學統一的應然性價值取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我們認為,心理學的統一只有在大人文主義科學觀的統攝之下才能完成。這種大人文主義科學觀是一種超越狹隘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科學觀,它不是哪一群體的專利品,而是人類共有的利益。每一種沿著正確方向開展的創造性活動或增強生命的智力價值的所有努力及其結果都是對它的一種貢獻,它不僅不排除科學,相反卻最大限度地開發科學并贊美科學所含有的人性意義以達到對科學的人文理解。在這種大人文主義科學觀的統攝之下,心理學如何才能真正統一呢?
  (1)謀求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統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原本是統一的,但長期以來,由于科學觀的不同導致了原本統一的心理學研究對象的人為分裂。科學主義心理學以實證外觀的方式對獨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心理現象進行研究,而人文主義心理學則以內省內觀的方式對依賴于研究者的內部心理生活進行研究,二者均看到了人的心理的一個側面而忽視了另一側面。心理現象是心理生活的外在表現,心理生活是心理現象的潛伏狀態,二者實質上是一體的。在大人文主義科學觀的規范之下,心理學家不僅要研究具有自然屬性的心理現象,還必須透過心理現象以揭示其所體現的深層心理意義;不僅要研究心理生活,還要研究其提升狀態——具有自然屬性的心理現象。這樣才能使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真正復歸到其應然的統一狀態。
  (2)謀求研究方法的互惠。研究方法的互補互惠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應該的。我們看到人文科學已越來越多地運用統計法、概率法以及在自然科學領域里發展起來的抽象模式,而很多專門用于人文科學的技術和方法也已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得到應用并在自然科學技術一直不能徹底解決的問題上提供了意外的解決辦法。比如信息論從熱力學得到了它的形式啟示之后,反過來又影響到熱力學的解釋;再如被紐曼和莫爾根斯坦按經濟計量學的需要而調整的“博奕”或決策論,不僅對研究人類的行為作用很大,而且在自然科學中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些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研究方法互惠互補的成功例證說明,任何科學的研究,其方法都應是多樣化的,單一的研究方法必然會限制科學的發展。華生如果不對“口頭語言報告法”進行歪曲的解釋和極力貶低,行為主義或許早已統一了心理學。
  (3)謀求研究者之間的互諒互動。 斯諾在題為《兩種文化》的著名演講中對自然科學家和人文科學家對立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認為由于自然科學家對人文科學的輕視而造成的人文知識欠缺以及人文科學家對自然科學的淡漠而造成的科學知識的無知必然導致其相互攻擊和分裂,而這種分裂必然使其無法在同一水平上對同一問題進行共同的探討并因此而加劇其分裂。心理學與此何其相似!長期以來,科學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心理學各自懷抱其自以為是的科學觀、固守其特有的研究領域,進行著“井水不犯河水”的研究,雖然研究成果豐碩卻無濟于心理學的統一。若以其原有的價值取向為標準,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心理學均無法實現其“探求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共同目的。在大人文主義科學觀統攝下,科學主義心理學家關注人文主義心理學就是在拯救其自身,而出于同樣的目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也不得不涉足科學主義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因為科學的終極關懷是人文的,而真正的人文精神也必定是科學的。
  (4)謀求心理學的科學定性。傳統上, 人們習慣于以能否“精確量化”作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定性標準。以此為標準來衡量,則心理學既不屬于自然科學又不屬于人文科學但同時又既具有科學屬性又具有人文屬性。這也是心理學長期不為自然科學接納又不愿依附于人文科學以致不得不淪為“準社會科學”(Semi—Social science)的一個重要原因。心理學與其追求本不屬于自己的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地位不如立足于自己的科學人文屬性以謀求其自身應然的學科定性。我們認為把心理學定性為科學人文學科才是對心理學學科性質的完整、準確把握。
  心理學長期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準確公認的學科定性、缺乏統一的共同基礎。而在大人文主義科學觀之下對心理學所作的科學人文定性,必然會使心理學統一其科學主義價值取向與人文主義價值取向這兩翼,真正實現“身披彩霞雙翼飛”。
  收稿日期:1999—11—08
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87~93B4心理學賈林祥20002000通過對西方心理學史的考察,心理學的兩種價值取向主要是不同的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兩種價值取向的對立既促進了心理學的理論興盛又導致了心理學的長期分裂。要統一心理學,就必須在大人文主義科學觀的統攝下謀求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統一、研究方法的互惠、研究者的互動以及學科的科學定性。科學主義價值取向/人文主義價值取向/應然性價值取向/ 科學人文學科  value  orientation  of  scientist/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ism/value orientation of nesessity/scientific—humanic subject.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Western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 ,Nanjing 210097,ChinaBy inspecting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sychology,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two value orientations of western psychology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psychology.On the basis of that,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necessary value orientation of psychology.  It belie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two orientations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s.The conflict of the two orientations not only enhancedthe glorious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but also caused the long—period fragmentation of psychology. At last,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way to unify psychology should be under the lead of wide—humanism.南京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賈林祥(1966—),男,南京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 作者: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87~93B4心理學賈林祥20002000通過對西方心理學史的考察,心理學的兩種價值取向主要是不同的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兩種價值取向的對立既促進了心理學的理論興盛又導致了心理學的長期分裂。要統一心理學,就必須在大人文主義科學觀的統攝下謀求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統一、研究方法的互惠、研究者的互動以及學科的科學定性。科學主義價值取向/人文主義價值取向/應然性價值取向/ 科學人文學科  value  orientation  of  scientist/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ism/value orientation of nesessity/scientific—humanic subject.

網載 2013-09-10 21:39:00

[新一篇] 論荒誕心理小說的創作及其價值取向

[舊一篇] 論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轉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