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會議的歷史意義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3月初在曼谷舉行的有10個亞洲國家和15 個歐洲國家領導人參加的亞歐會議,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會議不但對促進兩大洲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有著積極作用,而且反映了歐洲人第一次認真地把亞洲作為合作伙伴的競爭對手看待,從而建立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平等關系。它是亞洲國家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個標志。
  自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亞洲一直是歐洲人擴張和爭奪的對象。500年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 法國人紛至沓來,無論是血漬斑斑的征服戰爭,還是臭名昭彰的鴉片貿易,歐洲人給亞洲帶來的是深重的苦難。在一個世紀以前,亞洲除日本以外,幾乎都是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為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體系的附屬部分。
  半個世紀以前,二次大戰結束后,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亞洲大多數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者的桎梏,走上了獨立的道路。但是當時許多國家仍是滿目瘡痍,廣大人民仍處在貧困之中,被一些西方記者形容為“充滿苦力和黃包車”的愚昧落后地區。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亞洲人民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70年代起“四小龍”的經濟開始起飛;80年代以后,東亞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在世界貿易進出口總額中,東亞的出口已占25%,進口占27%;東亞國家(地區)的外匯儲備已超過西方最富的“七國集團”。而且經濟發展的勢頭方興未艾。根據瑞士一家研究機構的報告,20年前,亞洲的太平洋地區(主要指東亞)的生產總值可能比現在增加170%,南亞(包括印度)增加150%,而美洲只有80%,歐盟則不會超過65%。
  亞洲這個龐大新興市場對于經濟增長緩慢、失業問題嚴重的歐洲來說,當然極富誘惑力。因此,當一個亞洲的“小國寡民”新加坡倡議召開亞歐會議時,就獲得歐洲各國的響應。這說明亞洲國家以其強勁的經濟發展為后盾,已可以與歐洲國家平起平坐了。《南德意志報》說得更坦率:“歐盟所有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前往曼谷朝拜,表明老殖民主義終于認真對待世界上這個最具活力的地區,……人們要用亞洲的經濟奇跡治療歐洲的僵化癥。”說成“朝拜”,似乎有點挖苦,但是歐洲人確實謀求與亞洲建立新的平等關系以共同面對未來。可以說,亞歐會議召開的本身,就是歐洲人對亞洲經濟成就和亞洲在全球地位的肯定與認同。也預示亞洲有可能在今后的國際經濟貿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會議取得了重大成果,由于歷史原因也存在一些問題與分歧,這是不奇怪的。會議的《主席聲明》指出:“亞歐會議進程必須是開放和逐步發展的。”這就意味著會議已為兩大洲的多個領域的合作打開了大門。因此,一家西方通訊社認為:“亞歐會議開始時,亞洲人渴望表明他們與歐洲人是平等的。會議結束時,許多人顯然認為,他們不僅是平等的,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亞洲人占了上風。”這確實是一次大長亞洲人志氣的會議。當然,歐洲人也不是空手而歸的,他們“終于獲得了進入經濟持續增長的亞洲的立足點”。*
  
  
  
經濟參考報0京⑶F8國際經濟陸亨俊19961996 作者:經濟參考報0京⑶F8國際經濟陸亨俊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41:14

[新一篇] 五十年來中國大陸有關《白虎通義》的研究狀況述評

[舊一篇] 亞洲音樂文化的多元性    ——印度、中國、菲律賓音樂現狀的比較研究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