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中的中國當代股評寫作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關于股市
  要談股評就不能不先談到股市,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象《紅樓夢》里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一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關于股市在中國有無生存必要的討論幾年前就已塵埃落定。經濟學博士丁寧寧在《'96回眸證券市場》中指出:中國股市已經獲得了生存權。他還驚嘆地寫道:中國股市在十年間走完了西方國家股市上百年走的路程,看來中國的老百姓學習新東西并不慢。在中國是否需要成立股票市場的大討論中,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是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他曾寫過一篇專論《我為什么主張成立股票市場》,闡明股票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動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近年來,研究股份制的專著很多,例如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的《股份制——現代企業的重要形式》(趙濤著),新華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的《股份制:全球企業發展大趨勢》(李長久、錢文榮主編)等,從這些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代社會不可能沒有股份制和股票市場。不過,直到現在,仍然有不少人一說到股市就面露鄙夷之色,認為那是賭博、投機、冒險、低級的地方。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也是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相抵觸的。如果看不到股票市場對融資、資本配置、產權約束、宏觀調控、國企改革中的巨大作用,看不到股票交易給國家創造的巨額稅收收入,看不到由股市所帶來的新行業如證券投資業的崛起和許多相關行業,如聲迅業、出版業的興盛,看不到股票交易對國民投資理念、金融意識的培養,看不到適度投機是活躍股票市場的有效機制和必要因素,就無法正確地、理性地認識股市。股市是我們國家歷經挫折重新認識和肯定的東西,股市是香港1998年8月動用千億港元來苦心維護的東西,股市是美國總統克林頓、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小心翼翼呵護的東西,它的存在不是用高級低級之類的詞所能形容的。1998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一個重要的參觀考察點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金融股票市場;1998年,中國為普及證券知識出版了《證券知識讀本》,由江澤民主席親自題寫了書名。這一切都在說明,所有對股市的鄙視都是不合時宜的。
  股票交易是很能培養一個人投資意識和金融意識的途徑和方式。在美國,無論是家庭、社會還是學校,都很重視對下一代的股票教育。據英國《金融時報》報載:美國的孩子從5歲開始就明白持有股票的基本概念;許多父母把股票作為給孩子的生日圣誕禮物,以引導他們對證券投資產生興趣;學校把股票市場指導課納入課程表中;美國金融新聞頻道CNBC舉辦的全國性學校證券投資大獎賽,就是旨在確保美國孩子在長大成人后成為精明過人的投資者。該報道說,在1998年的CNBC股票交易大獎賽中;奪魁的是威斯康星洲巴拉布16歲的少女卡西·福克斯,獎品是200股通用電氣公司的股票(約合2.5萬美元),卡西并因此獲得非正式的家庭投資顧問的地位。會不會買股票也是美國人衡量一個人投資理財本領的重要標準。《網絡雜志》的“政壇掃描”欄里曾刊登過一篇譯文,題為《白宮新主的理財本領》。該文開列了聲稱要參加美國2000年總統競選的4名侯選人小布什、多爾夫人、福布斯、戈爾的財產清單。在他們的財產清單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他們持有的股票,如小布什持的股票是微軟、MCI等幾只“績優股”;多爾夫人持的股票是微軟、可口可樂、戴爾等大型“績優股”;最富有的福布斯有800萬美元投資在股票上,他買的股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金融股,一類是外國電信股。文中特別寫到小布什有次英明賣掉80萬能源股,大賺一筆,賣完后該股連跌6個月,由此顯示小布什精明的理財本領。文中對多爾夫人的評價則是說她投資理財極端保守,因為她持有的股票幾乎與美國每個家庭持有的保本股票沒有兩樣。文中對戈爾的評價最低,因為戈爾自出任副總統以來,個人財產由1992年的160萬美元縮減到120萬美元。“如果戈爾真的當選為美國總統,你如何指望這個理財上的‘木頭人’帶領美國人民奔向更富裕的未來呢?”這是該文的結束語。目前,由于中國股市還處于不成熟階段,我國中紀委明確規定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不許炒股,這對股市的健康發展和干部的廉潔自律都是有好處的。如果把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不準炒股理解為股市是個低級、骯臟的逐利場所,高層人物不要沾,這是極為庸俗和淺薄的。
  當然,股市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華爾街股市預言家格連威爾說的那樣:“股票市場服從地球引力定律,從地面拾級而上要用兩個半鐘頭才能夠到達紐約帝國大廈頂層,但如果你從頂層跳下來,8秒半就會到達地面。這個原理適用于股票市場。”但是,如果連“科學”這面高揚了幾個世紀的理性大旗到20世紀也被證明是一把雙面刃,你如何能要求股市做到只有收益而沒有風險呢?沒有風險,就不會有競爭,股市就會僵化和僵死;沒有風險,人的智慧無以體現,股市就會缺少魅力。絕對完美、絕對公平、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東西只能存在于人們的思想當中,而不可能存在于現實當中。如果我們硬要人為地把它們拖進現實生活中,到頭來只能造成一種新的更大的不完美、不公平、無利益。否則,上帝怎么不把人間設計成只有一個季節溫暖的春天和沒有黑夜只有光明燦爛的白晝呢?我想,上帝一定怕挨更多的罵。在認識和評價股市上,我們特別需要有一點辯證思維。
  正確認識和評價股市是正確看待股評的基礎。我們不可能指望一個對股市滿臉鄙夷之色的人會對股評有客觀的評價。
  二、關于股評
  股評是分析評論股市行情、走勢及其成因的議論性文章,是伴隨著股市而生的實用性文體。它的作用一般是經濟學家、證券分析師、操盤高手和有感而發的普通股民。近年來,有兩類文章在報刊上呈明顯的增量上升之勢:一是股評,二是體育評論。有人說,這兩年許多報刊的體育版面激增,都是因為足球:一下子是世界足球賽,一下子是中國女足與美國人爭峰,一下子是中國隊敗給韓國、痛失出線機會,這么多激動人心的重大的事件,不給球迷們發言的機會怎么行?那么,股評的繁榮是因為什么呢?當然是因為股市——一個迅速成長著的、牽動著幾千萬投資者利之所在股市。股市的瞬息萬變,股市與投資者利益的息息相關,極大地刺激了股評的發展。股評是投資者了解國家經濟形勢,了解股市行情和個股信息以便確定投資方向和操作策略的窗口,股評也是行家們指點江山縱橫評說的園地。股市是股評得以產生的地壤和溫床,但同時,股評的宣傳作用也增進了人們對股市的了解,促進了股市的繁榮和發展。以股市對一個國家經濟生活的影響論,如果沒有股評的配合是不可思議的。如果我們把股市比成一個正在上演精彩劇目的大劇場,那么股評就是觀眾和觀眾所給予的掌聲。如果沒有股評,就象是沒有觀眾的和掌聲的劇場,必定是寂寞、冷清和蕭條的,同時也是不正常的。
  股評與股市一樣經歷了初生時代令人側目的痛苦。新中國第一批股評家都走過一段非常艱難的路程。被稱為“都市大隱”的黎東明,是最早涉及股市評論的新中國第一代股評家,是新中國第一份股評雜志《股市動態分析》(1990年7月創刊)最早的主要專欄作家之一。1990年11月到1991年9月,剛剛起步的深圳股市出現了長達10個月的“熊市”,股民們人心惶惶,不知所終,黎東明發表《從歷史看熊市》一文,用世界各國股市動蕩的資料,提醒股民“不是一般的回蕩落差”,暗示股民及早抽身。當時股民心理素質脆弱,聽不得逆耳忠言,聚眾包圍了編輯部,高喊“砸爛”的口號,可笑地把股價下跌歸咎于“熊市”分析文章。事實應驗了黎東明的分析是正確的。然而,那時,每每寫出股市下跌的文章,都有人在電話中威脅要“割舌頭”、“碎尸萬段”,有一回一個大戶還揚言“要用幾萬元買黎東明的人頭”。現在,幾年過去,年輕一代的股評家再也不會有那樣尷尬的處境了。中國的股市在走向成熟,中國的股民也在走向成熟。今天,人們再也不會誤以為股市的漲落是因為股評說漲就漲說落就落了。股評不過是股市的反映,它不可能操縱股市。股評也只是一家之言,作為投資者,你覺得分析得有理你就聽,沒理就當沒看過。1990年,當黎東明創辦新中國第一個“股民沙龍”評股論市激揚文字時,他們是偷偷摸摸心吊膽戰戰兢兢的;而現在,股評不僅可以光明正大地發布,而且發布的渠道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電視臺、電臺、報紙、期刊、雜志,還有聲訊臺、INTERNET網等,遍及各類傳媒;許多專業性的證券報刊應運而生,并成為發行量扶搖直上的出版物,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亞太金融時報》、《證券市場周刊》、《證券投資》等;股評作家的隊伍也空前壯大,經濟學家、專業證券分析師的加入,使股評作者隊伍的素質明顯提高。可以說,股評從當初的星星之火,已壯大成今天的燎原之勢。
  盡管股評已成為席卷所有媒體、擁有眾多讀者的文章種類,股評寫作也是一種有意味的寫作。但是,當我把它作為我的碩士論文的研究對象時,我還是遇到了許多懷疑的眼光,就是:股評有研究價值嗎?這種懷疑與看待股市的觀念有關,也與看待寫作的觀念有關。馬克思說:“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馬克思的這段話對我們選擇研究對象和評價研究對象很有指導意義。“辨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當然辨證法也不輕易把任何東西貶得一文不值。股評是一種處于尷尬境地中的現存事物。我們通常把買了股票的人叫做“股民”,那么,沒有買股票的人可稱為“非股民”。在“非股民”眼里,特別是在一些品位甚高的“非股民”眼里,股評是一種不入流的、低級的、散發著銅臭味的文章,股評寫作是一種簡單的、毫無藝術趣味的寫作,沒什么研究價值。在他們的觀念里,只有文學寫作才是寫作,才是藝術,才是文化,才有研究價值。在股民眼里,股評也是令人又恨又離不開的東西——恨的是有時照股評說的去操作,卻沒有賺到錢;離不開是因為沒股評看就得不到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總結起來說,股評是兩頭不討好的東西。這就是股評的尷尬。其實,這兩種對待股評的觀點都是有失公允的。前一種是對股評缺乏了解,后一種是純粹以個人利益得失來評判的。如果我們知道不止是文學,所有好的文字表達都是語言的藝術,都是研究的價值,我們就不會把欣賞的目光僅僅局限于文學;如果我們知道老莊哲學的許多概念范疇變成了股評術語,我們就可以窺見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中的生命力,窺見股評中包含的辯證思維;如果我們知道中國的股評與日本的股評都喜歡用軍事術語來描述股市的漲落,我們就可以窺見這兩個民族共同的想象——股市就象兩軍對壘的戰場;如果我們知道有一種現今廣泛運用于股市技術分析的圖形,在日本叫做“陰陽線”或“蠟燭線”而在西方則叫做“K線”和“熱狗線”,我們就可以窺見隱藏在概念下的民族文化的底色;如果我們知道股市一邊在制造預言家一邊又在扼殺預言家,如果我們知道一個繁榮的市場總是要伴隨繁榮的言論,如果我們知道眾說紛紜的評說正符合市場要求多向思維、反對同一操作的需要,我們就不會抱怨股評家的預測常常有誤,我們就會寬容那些即使是最荒謬的瞎說?……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客觀地看待和評價股評。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股評繁榮是股市繁榮的回聲。但是,股評記錄的,不僅是股市的風云變幻,而且也記錄著變革時代中國股市的成長史,中國投資者的成長,記錄著20世紀最后10年間社會主義中國所經歷的新舊觀念的大撞擊。股評無疑也是一種文化,一種誕生和崛起于中國經濟大轉型時期的文化,一種文人氣質和商人理念共同演繹的文化。對股評和股評寫作的歷史性研究,可以讓我們看到一種文體和文化生成的歷史,一種觀念演進的歷史,一種寫作空間不斷拓展的歷史。
  股市是西方文明的產物,當它重新扎根于中國的土壤里時,中國的股評家們就遇到了兩個難題:如何化用西方的股市分析理論來研究中國的股市?如何使股評少一些洋味而成為讓中國人讀起來更親切些的東西?事實證明,中國當代股評家們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今天,我們縱觀股評,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一種交匯著東西方智慧和品格的文化,一種可以將經濟學、哲學、美學、心理學、文學等融為一體的文化。對股評和股評寫作的共時性研究,可以讓我們看到道氏理論與老莊哲學和孫子兵法的相互輝映,看到想象與形象在演繹、歸納和推理之中穿梭,看到文學與美學對銅臭味的消解,看到寫作被經濟發展賦予的更多規定與價值。
  股評的蔚為壯觀也是實用寫作隨著經濟發展而日趨繁榮的表征。實用寫作是寫作活動中極為活躍的一個分支,它與文學寫作共同構成了寫作的整體。我國古代寫作理論很重視對實用文體寫作的研究。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文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這里曹丕用雅、理、實、麗概括了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八類四科文體的主要特征,其中除了詩賦屬于文學寫作外,其他均為實用寫作。劉勰的《文心雕龍》論述的文體共59類,其中實用性文體占了44類之多。還還對實用文體祝盟、誄碑、昭策、檄文、章表、奏啟等做了專章論述。現當代寫作學曾長期忽視對實用寫作的研究,但自80年代后期起,情況有了很大改觀。1989年,《應用寫作》創刊,標志著對實用寫作的研究重新步入學術研究的殿堂。90年代,由于實用寫作在經濟活動中的廣泛運用和巨大需求,寫作學界關于要重視和加強實用寫作理論研究的呼聲更高。《寫作》雜志登載的許多論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這一呼聲。如張文若的《中西寫作理論主要差異淺說》從揭示中西方寫作理論的差異,即:西方寫作學更重視實用寫作,中國寫作學更重視文學寫作;西方的基礎寫作理論主要來源于實用寫作,中國的基礎寫作理論則純粹是文學創作理論;西方的寫作學旨在培養千千萬萬的各行各業的寫作者,而中國的寫作學則旨在培養千千萬萬的文學家,以此來闡明中國寫作學的缺陷和研究實用寫作的重要性。文中說:“西方寫作學極其注重實用寫作。在西方人的直覺里,寫作=實用寫作。一談起寫作,學生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一則幽默新聞:為研制新型直升飛機,軍隊向社會公開招標。某公司為此制作文書的總重量超過了直升飛機的重量;……他們壓根兒不認為律師、醫師、經理、公務員的事務寫作比文學寫作低人一等。在西方,實用寫作為主的觀念早已形成傳統,深入人心。……西方重視實用寫作的觀念在寫作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首先,實用寫作在他們的寫作書體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次,西方基礎寫作教材很少用引文,更罕見文學家論寫作的引文。……最后,西方對實用寫作的重視還表現在:設定基礎寫作的讀者是一切專業的大中專學生和社會廣大的自學者,而不僅僅限于語言文學系的學生和文學愛好者。”該文最后說:“應該承認:文學寫作在生活中的比重很小,實用寫作則是一種廣泛、頻繁、量大的直接推動社會運轉的最重要的辦事工具。所以文學理論不能代替基礎寫作理論,基礎寫作理論應該主要來源于實用寫作。……中國寫作學面臨的是一個經濟騰飛的偉大時代。我們理應把寫作學的重點擺到實用寫作上來。”高世平的《創造:寫作的生命》則以揭示實用文體寫作中的創造性來闡明實用寫作的價值。中國寫作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裴顯生說:“長期以來,在寫作學的研究上,重文學輕實用的觀念很嚴重,從80年代以后,這種重文學輕實用的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實用寫作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九十年代將是實用寫作大發展的年代。九十年代實用寫作學的發展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裴老的預見是準確的,股評的繁榮就是90年代實用寫作大發展的一道宏偉的景觀,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事實。如果我們的寫作學研究仍然無視股評的存在,無視這種具有深厚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的寫作現象,就意味著我們的寫作學研究不夠關注現實,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
  寫作學是很注重文體寫作研究的學科。《寫作學概論》中說:“寫作文體是寫作學的重要內容。文體具有某些規范性,有實際運用價值,文體掌握得愈好,寫作效率就愈高,寫作教學必須重視文體教學和文體意識的培養。”故此,一種新文體的誕生對寫作學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意味著文體大家族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寫作學又有了一個新的研究對象,寫作理論也會因之而有新的拓展。股評的獨立成體給寫作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對象。對股評的文體特征和寫作規則的分析研究,無疑是對寫作文體學的進一步充實和豐富。股評寫作屬于實用寫作。實用寫作理論是寫作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以具體的實用文體寫作實踐的研究為基礎,否則,它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用寫作理論研究還必須有更強的時代性,必須更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新的寫作現象,否則它就是落伍的、殘缺的和不實用的。因此,對股評寫作的研究,既是對實用寫作理論研究的豐富,也是實用寫作研究面向時代、面向現實、面向社會生活的具體體現。寫作學自90年代以來,一直在倡導建立一門寫作文化學,以“全面闡釋寫作學包含的文化內容和文化特征,所體現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范疇,全面揭示寫作過程中的文化動因和文化軌跡,進一步明確寫作在整體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明確寫作者所應具備的文化修養與品格,從而賦予寫作學以更廣博、更強大的理論天地和理論風采”。對股評這一經濟實用文體及其寫作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可以給寫作文化學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材料。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35-37F63投資與證券范秀娟20002000股評是分析評論股市走勢及其成因的議論性文章,是伴隨著股市而生的一種實用性文體。作為股市的衍生物,股評身上的“銅臭味”是不言而喻的;股市及其分析理論是西方引入的,股評身上的“洋味”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我們肯穿越印象化的表層,對股評及其寫作作一番深層次的、整體性和比較性的考察,我們就會驚奇地看到:在中國當代股評及其寫作活動里,跳動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脈搏,彌漫著古老東方哲學與藝術的芬芳。在文化層面上透視中國當代股評寫作和在中國當代股評寫作中透視中國的文化傳統,這是本文作者力圖運用的雙重視角。范秀娟 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廣西桂林 541004 作者:東北財經大學學報35-37F63投資與證券范秀娟20002000股評是分析評論股市走勢及其成因的議論性文章,是伴隨著股市而生的一種實用性文體。作為股市的衍生物,股評身上的“銅臭味”是不言而喻的;股市及其分析理論是西方引入的,股評身上的“洋味”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我們肯穿越印象化的表層,對股評及其寫作作一番深層次的、整體性和比較性的考察,我們就會驚奇地看到:在中國當代股評及其寫作活動里,跳動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脈搏,彌漫著古老東方哲學與藝術的芬芳。在文化層面上透視中國當代股評寫作和在中國當代股評寫作中透視中國的文化傳統,這是本文作者力圖運用的雙重視角。

網載 2013-09-10 21:57:46

[新一篇] 文化素質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起點

[舊一篇] 文化,要不要走向市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