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洵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南院),北京,100032)
1994年8月1日是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甲午中日戰爭開始的紀念日。1994年10月22日也是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100年前晚清年輕的光緒皇帝大婚已經三四年,并親自臨朝執政。是時雖然中國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光緒皇帝面對群敵卻也想力挽狂瀾,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遂對日宣戰,出兵朝鮮。當時光緒皇帝名為臨朝親政,但實際上實權仍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況且甲午年正值慈禧太后60大壽,以慈禧為首的朝中重臣對光緒皇帝宣戰出兵朝鮮實為不滿,怕戰事擴大攪擾她的60大壽慶典,故暗中令恭親王奕xīn①奔走于各國公使之間以達乞和之目的。朝廷內部對與日作戰爭議不休、看法不一,前方將士出師不利、士氣甚低。黃海之役后平壤失守,貪生怕死的主帥葉志超在大敵當前之際竟棄城而逃,一口氣越過鴨綠江,跑回國內。不料此舉正中日軍之意,為日本侵略中國,擴大朝鮮戰爭提供了一個機會。葉志超率清軍在前邊奔逃,日軍在后面疾追,甲午戰火就這樣由朝鮮燒到了中國。從10月下旬開始,一路日軍占領了九連城、安東,攻向奉天;一路日軍占旅順、大連;一路日軍向山海關殺來,揚言要攻入北京。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后黨官僚一味乞和,置國家、人民的利益不顧,極力封鎖前方戰敗的消息,排斥光緒皇帝,不許言戰,烏云籠罩著北京城。
清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十四日(1894年10月22日),在日軍兵分三路向中國大舉進攻之際,梅蘭芳先生出生于北京李鐵拐斜街內的京劇世家中。梅蘭芳先生真可謂生不逢時!在國運日衰的中日甲午戰爭之際他來到這個凄苦的世界上,首先看到的就是國家、民族的危難,首先聽到的是中國人民悲憤的呼聲!國恨家仇的種子深深埋藏于他那幼小心靈中。在那個風風雨雨的社會中,梅蘭芳先生一家以從藝為生,歷經艱難困苦。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京劇演員,其京昆俱佳,扮相俏麗,是“同、光二朝十三絕”之一,也是我國第一代京劇旦角演員。父親梅竹芬自幼隨父從藝,當梅蘭芳出世時他已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京劇旦角演員了。梅蘭芳的母親楊長玉是當時著名的京劇武生演員楊隆壽之女。伯父梅雨田是當時號稱“三絕”之一的琴師,常為譚鑫培伴奏。全家對梅蘭芳的到來感到欣慰,希望他能成為梅派旦角第三代傳人。梅蘭芳先生的父母對他的希望更大,希望他將來能像他的祖父與外祖父一樣享有盛名。梅蘭芳先生沒有辜負父母對他期望,偉大、卓越的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主義藝術家、著名的京劇大師的稱號可慰他的雙親在天之靈。
梅蘭芳先生之所以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他生活的時代分不開,也與他坎坷的經歷分不開。國恨家仇使他從小就具有愛憎分明的愛國感情。梅蘭芳先生的一生十分坎坷,年僅4歲時,父親梅竹芬因過度勞累而病故,是年僅26歲,全家生活的重担全壓在了伯父梅雨田的身上。梅蘭芳先生懂事早,歷世更早,為早日替伯父分憂,梅蘭芳先生8歲就開始學戲。梅先生不是神童,也不具有異秉天賦,開始學戲時竟曾氣走了他的老師。《梅蘭芳藝術評論集》一書中這樣記載著:梅先生8歲那年,伯父梅雨田請來老師教他唱戲,居然因久學不會而氣走了老師,老師嫌他這個學生貌不驚人,語不壓眾,兩眼又無神,還說祖師爺沒賞他這碗飯。這位老師的一番話對當時年僅8歲的梅蘭芳先生來說有如殘酷一擊。不過老師的話不但沒有把梅蘭芳先生擊倒,反而成為鞭笞他發奮圖強的動力。梅蘭芳先生回憶道:“聽了老師的話,當時咬著牙,強忍著淚,為了替伯父分憂,硬要吃戲劇這碗飯。”從此他發憤苦學,終于闖出了新天地。幼年的梅蘭芳性格倔強,卻沒有記恨和怪罪老師,認為老師說他兩眼無神是實情。他知道做為京劇演員,兩眼無神是不能把戲演好的。為了使自己的雙眼能像別人一樣有神韻,幼年的梅蘭芳就開始養鴿子、放鴿子,利用每開放鴿子的時候鍛煉自己的眼神,雙眼追隨著鴿子飛向高空,又隨著鴿子俯沖地面,漸漸地兩眼靈活起來而且有了神韻。為了使自己有一副好嗓音,他8歲時開始天天堅持早起吊嗓子,漸漸成為一種習慣,無論酷暑嚴冬從不間斷。據梅先生之子梅紹武介紹,梅先生這一習慣一直堅持到梅先生60多歲時。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3年的刻苦鍛煉和學戲,梅蘭芳先生11歲時便開始登臺演出,養家hú①口了,全家人勤儉度日。光緒二十六(1900年),八國連軍攻占了北京城,到處燒、殺、掠、搶,無惡不作,整個北京城陷入苦海,店鋪被砸,戲院、茶園被燒,無辜的中國百姓被槍殺,洋人卻在街上肆意橫行。慈禧太后攜持著光緒皇帝在八國聯軍尚未入城之時早就逃出了北京,他們把戰爭和災難一骨腦兒地拋給了人民。戲院、茶園被砸被燒后,梅蘭芳一家無處唱戲,就是有處唱戲,誰有心思去聽戲呢?此時梅蘭芳一家與北京城的中國人一樣無以為生。這一切都使剛剛涉世的梅蘭芳對外國侵略者無比仇恨,他知道正是由于這些列強的入侵,使他的國家國土淪亡,人民流離失所,使他全家饑寒度日。為了養家hú②口,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改行以修理鐘表為業。梅蘭芳除堅持練功外,時常幫伯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國恨家仇在幼小的梅蘭芳心中扎了根,他痛恨這些像豺狼一樣的外國侵略者,他痛恨他們使他的國家不像個國,使他的家也不像個家。他更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不惜出賣人民與國家的利益,起用了甲午戰爭的敗將李鴻章與洋人議和,與英、美、法、德、意、日、俄、奧等11個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條款震動了全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后的賣國之言,使全國人民萬分憤概。國恨未平,家愁又添。梅蘭芳先生15歲那年,他的母親楊長玉又因病去世了,這一打擊使梅蘭芳先生痛不欲生。國事家事的不幸使梅蘭芳過早地成熟了,他立志要干一番事業來,要為中國人爭氣,他母親去世的那年,光緒與慈禧也相繼去世,按封建社會歷朝的規定:國喪期間停止娛樂。梅蘭芳一家的生活更為拮據了。伯父梅雨田只好仍為別人修理鐘表,梅蘭芳先生自己只好找點零活兒干。嚴酷的時代,坎坷的經歷,塑就了梅蘭芳先生自立、倔強的性格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
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瀾中驚醒。不甘當亡國奴的無數愛國人士為挽救中國的命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進行了前赴后繼的斗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失敗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在武昌起義的推動下,革命烈火很快燃遍了全國各地,武昌起義后僅50天內,全國就有15個省先后脫離清府而宣告獨立,形成了全國規模的革命高嘲,連清王朝統治的中心北京也響起了革命的槍聲。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宣告了統治中國長達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滅亡。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不僅僅在于它推翻了清王朝,摧毀了封建制度,而且在于它喚起了千百萬中國人民的民主思想的覺悟。這場革命也喚醒了年輕的梅蘭芳。梅蘭芳先生所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藝術的發展不能不順應時代潮流,時代的審美觀念不能不左右著藝術的發展。梅蘭芳先生像當時所有愛國的青年人一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時代的變革中。他從1913年開始編演時裝新戲,先后排演了《孽海波瀾》、《宦海潮》、《一縷麻》,《鄧霞姑》等劇目,在劇中揭露官場黑暗,反對封建婚姻,歌頌勞動人民……。梅蘭芳先生通過藝術實踐宣傳民主思想,試圖把文藝同改革社會、開發民智結合起來。梅蘭芳先生在辛亥革命時期編演的時裝新戲多以現實生活為體裁,寓社會改革的進步思想于劇中,宣傳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時裝新戲的出現在當時是具有革命意義的進步,梅蘭芳先生出生于對帝國主義和賣國賊的痛恨,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以極大的政治熱情響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號召,不顧劇壇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積極倡導京劇改革,并身體力行投入到時裝新戲的編演中。梅蘭芳的時裝新戲在當時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與歡迎,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對此就有記載,如傅斯年在《戲劇改良面面觀》一文中說:“有一天在三慶園聽梅蘭芳的《一縷麻》,幾乎擠壞了。出來見大柵欄一帶,人山人海,交通斷絕了……。”時裝新戲,轟動一時,并群起仿效,蔚為一時風氣。梅蘭芳也成為當時京劇在北方的革新者的代表人物。
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與妥協,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所竊取,“中華民國”只剩下了一塊招牌。直到孫中山先生發動和領導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全國人民的反袁斗爭日益高漲,袁世凱眾叛親離,在人民的唾罵聲中絕望地死去,但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實權又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軍閥手中。這些軍閥在不同的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自成派系,割據稱雄,中國再次陷入苦難的軍閥混戰的局面,祖國和人民處于更加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帝國主義各國仍盤踞在中國,以不平等條約為名肆無忌憚地掠奪著中國的財富,欺壓奴役著中國人民。日本帝國主義趁中國內優外患之際,一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再次侵占了我國的東北,在我國國土上建立了“偽滿州國”,并向東北移民,對中國人民實行殖民統治,并伺機入侵關內。此時,梅蘭芳先生在京劇界已經享有盛譽,成為著名的京劇旦角演員。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成為中國的國粹精品。國難當頭,梅蘭芳實不愿意在侵略者的刀槍下媚仇事敵,于是攜全家悲憤地離京南遷,移居上海。但是家破國亡的慘劇時時使他焦慮焚心、熱血沸騰。他恨自己不能上前線與敵人拚殺,便以京劇藝術為武器,以上海舞臺為陣地,編演抗敵愛國的新戲,以達喚起民眾,借古鑒今的目的。從1933年至1936年,梅蘭芳先生先后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部新的古裝歷史戲。在《抗金兵》中,梅蘭芳先生成功地塑造了力主抗敵,怒斥以金錢土地向金人屈辱求和的妥協的女英雄梁紅玉。梅蘭芳先生以歷史為鑒告誡全國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中國唯一的出路就是奮起抵抗,別無選擇。梅蘭芳先生以編演新戲的形式喚起民眾的覺醒,是通過戲劇激勵人民對敵斗爭的精神,是通過舞臺表現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真摯情感。
日本帝主義妄想獨霸中國,于1937年7月7日一手挑起了蘆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淪陷。梅蘭芳先生一家身陷敵人占領的上海,處于敵人的魔掌之中。為了劇團的生存,1938年初,梅蘭芳先生率團到香港演出,演出后決定留居香港,從此蓄須明志,停止了舞臺演出。梅蘭芳先生自己曾經說起他蓄須之緣由:“抗日戰爭爆發了,我仇恨敵人,但自己只是一個戲曲演員,沒有什么力量貢獻國家,只有用消極抵抗的方法和日偽劃清界線,因此就千方百計躲避演戲,決不登臺。”日本侵華、國土淪喪期間,梅蘭芳先生蓄須明志,高風亮節,表現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梅先生舞臺上演抗金女英雄,生活中做不屈好男兒!梅蘭芳先生浩氣凜然,猶如長虹貫日。抗戰期間梅蘭芳先生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做為一個已經聞名世界的藝術家,他不能失去舞臺,他不能丟掉京劇藝術;為了生活,為了全團演員的生活與出路,他也不能不登臺演出……。但是他要繼續唱戲、演出,就無異于與敵人同流合污,無異于為敵人涂脂抹粉,粉飾太平。在這關鍵時刻,梅蘭芳先生毅然選擇了前者,他認為:大敵當前,氣節為重;寧為玉碎,決不瓦全。中斷舞臺生活就意味著梅蘭芳先生決定犧牲個人的事業以守國。梅蘭芳先生這一行動可謂亙古一人!正如著名畫家豐子愷感嘆地說:“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飯碗的‘優伶’有幾人?”他說:“假如當時有個未卜先知的仙人事先通知梅先生,說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寇一定投降,于是梅先生蓄須抗戰,忍受暫時困苦,以博愛國榮名,那當然很容易。但當時并無仙人通知,中原又是寇焰沖天,梅先生能把國家興亡負之于肩,試問:非有威武不能屈之大無畏精神,曷克臻此?”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也被日寇占領,梅蘭芳先生不得已遷回上海。為了生活,梅蘭芳先生只好靠賣畫為生,全家生活十分清苦。日本人得知梅蘭芳先生回到上海,便立即派人由北平專程到上海接梅蘭芳先生去演戲,并用重金引誘梅先生登臺。梅蘭芳先生在日寇面前大義凜然,死不侍敵。自此梅先生閉門謝客,鬻畫hú②口,極窘困時只好依靠典當度日。日偽和商人一再威逼引誘梅蘭芳先生出來演戲,只要梅先生說個“演”,何愁金錢不來。但梅蘭芳先生答復他們的只是四個字──“絕不登臺”!于是他們惡狠狠地問:“要是日本憲兵拿著槍來請您演戲呢?”梅蘭芳先生果斷地回答:“那我就準備死!”在梅蘭芳先生身上閃耀出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抗日期間梅蘭芳先生雖蓄須罷演,但時刻也沒有放棄他酷愛的京劇藝術,除練功、吊嗓子外,還收徒授戲,對勝利充滿信心。如梅先生在摹姚茫父的《達摩面壁圖》上,就題語意雙關的一偈:“穴居面壁,不畏魍魎。壁破飛去,一葦橫江。”表達了困境中的樂觀情緒。
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8年抗戰取得了勝利。梅蘭芳先生即日剃掉胡須,10月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重返舞臺,3天的戲票剎時間被搶購一空。梅蘭芳是人民的藝術家,人民熱愛梅蘭芳。在解放戰爭期間,梅蘭芳先生為救濟災民、幫助同業而經常參加義演。他“有所為,有所不為”,可以為人民義演,亦可以為抗日而不演。在此期間梅蘭芳曾赴南京為百姓義演,國民黨當局為了招待美國元帥馬歇爾,特派人挽留梅蘭芳先生多演一天戲,許諾重金酬謝。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譽,是求也求不到的機會,但是在梅蘭芳先生來看,此戲是寧死也不能演的。做為一個愛憎分明的愛國主義者,梅蘭芳先生怎么能為這種人演出呢?馬歇爾──美帝國主義的劊子手,他到中國來是幫助國民黨發動內戰,置中國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梅蘭芳先生義正辭嚴,當面拒絕了蔣介石后,連夜離開南京回到上海。回上海后他接連公演了《宇宙鋒》,借劇中人趙艷容之口大罵賣國賊,唱出了心中滿腔的激憤。
愛國主義,是梅蘭芳先生思想的基調,是他行動的準則。梅蘭芳先生始終關懷著祖國的命運,他把祖國的命運與自己的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為了祖國,他寧可舍棄自己的事業,為了反侵略,他寧可砸碎自己的飯碗!歸根結底,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他寧可獻出自己的生命,也不向反動派、侵略者低頭。
1949年,平津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迅速南下,勢如破竹。梅蘭芳先生說:“這時我看清楚了解救中國的真正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他還說:“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我看到蔣介石政權的貪污黑暗日甚一日,認為這個集團必定要倒臺……。”梅蘭芳先生很快地接受了黨的領導,熱情地參加有關的社會活動和國際和平運動,為人民工作,忠心耿耿。在全國解放初期,一些特務分子曾給梅蘭芳先生寫恐嚇信,阻攔他參加國家會議,并聲稱如果他不聽將以子彈“對待”,梅蘭芳先生在敵人面前立場堅定,毫不妥協,以滿腔熱情投入黨和人民的懷抱。
梅蘭芳先生在敵人面前威風凜凜,堅強不屈;在舞臺上他舞姿翩翩,柔情燕語,給人以美的享受;在日常生活中他誠懇待人、嚴于律已。當代著名文學家劉紹棠曾十分感概地說:“梅蘭芳先生戲唱的好,人品更好。不像有的演員,臺上演戲,臺下也在演戲,不愿以真面目做人,甚至連自己的實際年齡都不愿意說出來。梅蘭芳與眾不同,為人正直,稱得起藝術家,也不愧為偉大的藝術家。”
梅蘭芳先生不僅藝術力量震撼寰宇,滋潤后學,他的道德力量也將產生深遠影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日月共存!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讠右加斤
②原字饣右加胡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40~44J5戲劇、戲曲研究佟洵19951995 作者:北京聯合大學學報40~44J5戲劇、戲曲研究佟洵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