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文明的痼疾——讀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札記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趙園先生的專著,發表于1999年元月。此后十多年,每遇“戾氣”字眼,或類似情景,首先想到的就是趙園有關“戾氣”的研究。專著的開編(“明清之際士大夫話題研究”),第一章(易代之際士人經驗反省),第一節,以“戾氣”為題,說明“戾氣”在全部“話題研究”中的分量。(在2006年年底出版的《制度·言論·心態》中,“話題研究”有了“續編”。作者說,雖然對該話題還有很多的“不自信”,但基本工作可告一段落。)
對戾氣的討論,是明清易代之際,明“遺民”對易代“經驗反省”的一部分,刻骨銘心,因而深邃有力。王夫之和錢謙益是批評者的代表人物,批評主要體現在王的隱喻之作《讀通鑒論》和《宋論》,和錢的《牧齋有學記》里。趙園在注意到王夫之反復批評士的戾氣各種表現情狀后,總結道:“以‘戾氣’概括明代尤其明末的時代氣氛,有它異常的準確性。”
有明二百七十多年歷史,政治暴虐,直接表現為殺人——非一般可想象地殺人,十足地虐殺,用趙園的話說,是“一個常識性話題”。構成她本節論述主干的,恰是“暴政—對抗”小節——對“暴政所造成的精神后果的分析”。分析引人矚目之處,不在于對“戾氣”各種形式的描述,而是鮮明指出戾氣彌漫的政治根源——明代“民情士風”,是“整個明代政治的結果”。
“明太祖的殺戮士人,對于有明二百余年間‘人主’與士的關系,是含義嚴重的象征”。作者的指控與其分析結果,有著嚴密邏輯關系。但凡對明史稍有所知之人,無不對始自太祖朱元璋大規模虐殺士人(首先是進入仕途的讀書人),而感到驚駭、不可理喻。太祖、成祖一路殺來,不是一個個殺,而是成千上萬地殺,不是一次性地殺,而是殺人如家常便飯——將明代政治稱作殺人政治,不為過也。
問題是,這種由朝廷組織的對士人的虐殺,是怎么來的呢?任何一個朝代,其維系統治的重要力量,正是儒士。有明一代,他們怎么成了當權者樂此不疲、隨意誅殺的對象?王夫之有解釋,趙園稱為“怪論”:正是士的隱忍偷生,鼓勵了暴政。黃宗羲的分析或許更接近真相:明代皇帝視士如所“蓄之”的“奴婢”,想殺便殺,想砍就砍。問題又來了:何以明代士人面對暴政寧取隱忍,皇家待之如奴婢,寧可偷生被屠,而對其不加反抗?趙園引王夫之分析道:主上刻核而臣下苛察,浮躁激切,少雍容,少坦易,少宏遠規模恢宏氣度,君臣相激,士民相激,鼓勵對抗,鼓勵輕生,鼓勵奇節,鼓勵激烈之言伉直之論,輕視常度恒性,以致“天地之和氣銷爍”,更由習氣之熏染,“天下相殺于無已”。——上下相激相爭,是有明一代特有的現象么?王夫之以宋代為例——據說宋代“人主”寬仁,“以寬大養士人之正氣”。實情是與不是,暫且放下。
且看作者歸納王夫之總結的有關明代“君臣上下,莫非乖戾之氣”的原因。“‘戾氣’,不止由人主的暴虐,也由‘爭’之不已的士民所造成。”除此,作者引王夫之強調“爭”這一行為的破壞性,以及士風民俗浸染上的“兇險且不易救治的精神疾患”——“普遍的殘忍與刻核”,對士階層精神品質的損害,使得王朝政治的苛酷性格,猶如傳染病一樣,在斫傷士人的同時,也葬送了王朝自身。在作者看來,王夫之更犀利的洞見,是對弱者“隱蔽的暴力傾向”的察知,以及士民“嗜殺”品性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正應了顧炎武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的“亡天下”之論,是“較之亡國更為絕望的情景”。如此,明代戾氣盛行的歷史結構,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這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作者引魯迅,這歷史并未結束。魯迅在《忽然想到》中說:“試將記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現今的狀況一比較,就當驚心動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時間的流駛,獨與我們中國無關。”人們有理由追問,上下相激相爭,朝野充塞戾氣,僅僅是明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現象么?魯迅回答了這個問題。作者對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也給出答案。但我以為,作者還未挖出原因背后的原因,魯迅也未給出答案的答案。
我們不僅要從王朝的政治性格中找原因,從朝廷與士民的關系中找原因,更要從人性進化與統治意識形態教化的關系中找原因,甚至要從中國自然地域特點及其對外交往的模式中找原因。總之,筆者模模糊糊的感覺是,歷史以來國人上下“戾氣”、“嗜殺”性格,是這個文明“獨特性”的一部分——特別予以注意的是,境外文明亦嗜殺成性,但里外世界的明顯區別,是外部那個世界,以殺“外敵”為主,即使內部殺戮,也是當對方成為絕對意義上的敵人時(尤其異教徒),才大開殺戒;而本邦文明的殺人特點,是刀鋒朝內,異常殘酷。
當一種對內力量無以約束,領頭殺人,不講理由時,沒有什么力量可以制止這一現象的四處泛濫,過程的不斷延續。或曰,吊詭的是,這一文明并未因此而自我毀滅。我以為,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前,吊詭之論或許成立,此后如何,還真不那么容易說清。要避免最壞結局,重溫有明戾氣、嗜殺的發生學研究,特別必要,由此順藤摸瓜,上下摸底,或能找出解藥。

(作者單位:萬圣書園) 
    


劉蘇里 2011-10-11 02:58:51

[新一篇] 世間已無黃仁宇——契入歷史,財政經濟是一把鑰匙

[舊一篇] 干亞群:文明與不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