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院長說:好東西還在故宮里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 編者按:游覽北京故宮時,多數人只走中軸線,看建筑宏大,嘆歷史滄桑,對于故宮文物,關懷者寥寥,甚至諸多誤解。比如文物藏品都是清朝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逛故宮為什么看不到很多文物?故宮為何沒有“鎮館之寶”?書評君在此截取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近日針對公眾的疑惑做出的解答,另列相關書籍5部,冀各微友對故宮文物重新認識。|



“讓深藏在禁宮里的文物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談公眾對故宮文物四大誤解


文/璩靜


文物藏品都是清朝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逛故宮為什么看不到很多文物?故宮為何沒有“鎮館之寶”?……近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采訪時首次解答這些公眾疑問。他認為,造成誤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今后將在文物普查清理、保障文物安全、科學策展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放故宮,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數量和展覽水平,讓深藏在禁宮里的文物活起來,讓公眾更加理解和支持文物保護事業。


誤解一:故宮文物基本為清朝文物


單霽翔:這是概念上的誤解,紫禁城雖是明清兩朝的宮殿,但是其文物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論時代,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論范圍,囊括了古代中國各地域文明精華,包容了漢族和古代許多少數民族藝術精粹;論類別,包含了中國古代藝術品所有門類;論國別,包含了科技儀器、西洋鐘表等外國文物。


截至2010年底,故宮博物院共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漆器、琺瑯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織繡、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表儀器、珍寶、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帝后璽冊、銘刻、外國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獻、古建藏品共25大類,文物藏品不僅數量大,品類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


誤解二: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


單霽翔:1993年,第一批南遷的218箱文物大部分確系精品,為古物館藏各類瓷銅玉器,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所存《古今圖書集成》以及文獻館檔案、冊寶、輿圖、圖像、樂器、服飾等。但是隨后因時間緊迫,箱數又多,事實上未能做到擇精品文物裝箱。還有受包裝及運輸條件的限制,大件的物品都未運走。


檔案記載,遷運至臺灣的故宮文物共計2972箱,占故宮南遷文物總箱數13491箱的22%。


誤解三:逛故宮看不到文物


單霽翔:目前紫禁城開放面積為52%,主要包括前三殿、后三宮、文華殿、武英殿、養心殿、東西六宮以及御花園等,構成了以中軸線為主的紫禁城宮殿建筑參觀路線,沿線上設置了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養心殿、太極殿、長春宮、翊坤宮、儲秀宮等原狀陳列,共計展出清宮陳設及文物4306件。但是受限于參觀條件,前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所陳列的各類家具陳設和文物,觀眾僅能從遠處觀望,無法近距離端詳,因此給人造成到故宮主要是看古建筑的印象。


還有一個原因是,紫禁城內設有鐘表館等常設專館9處和清代官窯瓷器展等專題展覽10個。這些專館及專展較為分散,相隔甚遠。參觀中軸線建筑需占據大部分時間,多數觀眾僅能選擇一二處專館參觀瀏覽,無法仔細觀摩,致使留下展陳文物數量較少的印象。未來,我們將不斷開辟新展廳,大幅增加展示文物數量。在故宮南部區域,形成以午門及東西雁翅樓、武英殿、文華殿為主體的“金三角”博物館展覽群。2015年,還將開放西部區域的慈寧宮、壽康宮等宮殿,從而使紫禁城開放區域從目前的52%增至65%。


誤解四:故宮缺乏“鎮館之寶”


單霽翔:故宮文物藏品規模龐大、種類繁多,并且形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物體系,以供欣賞和研究,使得單件藏品不可孤立而存。因此故宮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對故宮來說,密不可分的文物藏品體系和紫禁城古建筑群體,都是無價珍寶。如果觀眾過多關注“明星文物”“鎮館之寶”,對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視無睹、忽略不計,就不能全面、系統、真實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元性,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


以下是書評君為您推薦的五本相關書籍:



1.《故宮退食錄》


作者:朱家溍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朱家溍先生是宋代理學大家朱熹的二十五世孫。上個世紀初,朱家溍的父親朱翼庵先生自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回國后,節衣縮食,朝夕訪求,至30余歲時,已藏書萬卷,其中不乏罕見的善本漢唐碑帖。而那名為“六唐人齋”的五間書房,更使朱家溍自幼便能享有“坐擁書城,足恣探討的幸福”之感。后遵父母之命,朱家兄弟四人將家中全部藏品,包括700余種珍貴的碑帖捐贈了國家。


有人說《故宮退食錄》是本閑書,因為書中涉及的門類很多:書法、名畫、碑帖、琺瑯、瓷器、掐絲琺瑯、漆器、木器、圖書、古硯、古建筑、明清室內裝修陳設、園治、明清歷史、戲曲史、飲食等等,但是篇篇開卷有益,非常耐讀。



2.《國寶沉浮錄》


作者:楊仁愷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標題: 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


楊仁愷先生是我國國寶級的古書畫鑒定大師。自20世紀50年代始,他親歷了搜求清宮散佚書畫國寶的過程,接觸了大批當事人,留下了翔實的記錄。楊先生雖然不是故宮人,但他一生與國寶打交道。他是全國書畫巡回鑒定專家組成員、遼寧省博物館名譽館長。在楊仁愷傳奇般的經歷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正是由于他的慧眼識寶和不懈努力,才使得《清明上河圖》真跡被發現,《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百余件歷代書畫珍品重新被國家文博單位收藏。


《國寶沉浮錄》是一本極富價值的人文圖書,集中關注書法及繪畫作品。它的前半部分梳理歷史,回憶了世傳國寶在歷代所經歷的劫難。



3.《我與故宮五十年》


作者:那志良

出版社: 黃山書社


那志良歷經了故宮博物院成立、文物南遷、文物精品運臺等各個重要的歷史時期, 一生與故宮及其文物結緣,是故宮歷史和故宮文物的重要見證人和守護人。


書中所敘,皆為作者的親歷親聞,展示的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部分在時代大背景下的遭際。所引資料,所談往事,彌足珍貴。其中尤以抗戰中文物南遷著墨最多,敘述最為詳盡。近兩萬箱計百萬件文物,長達十多年,行程數萬公里,卻無一受損,堪稱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跡。除本書外,那先生還有《玉器通釋》、《鉥印通釋》、《石鼓通考》、《故宮博物院三十年之經過》、《故宮四十年》、《中國古物通鑒》等著作。



4.《守望經典》


作者:紫禁城出版社 編


《守望經典鄭欣淼談故宮》一書,是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就故宮相關問題,接受海內外媒體記者采訪時的談話記錄選編。本書共收錄了2002年至 2008年間的40余篇文章,內容涉及故宮與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及現狀、故宮大修、文物清理 、故宮學與故宮文化、兩岸故宮的關系與合作以及文物與文化遺產等諸多方面。

  

書中內容涉及故宮的方方面面,又是率意而談,事涉巨細,人們可從中獲得很多信息,或者說可感受到一個生動鮮活的故宮,甚至約略看到這些年中國文化建設,特別是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狀況。



5.《故宮日歷》


作者:故宮博物院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故宮日歷》曾出版于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六年間的故宮博物院。翻開日歷,正面是年、月、周、日及每日相關之節日、節氣等內容,每日一頁,共三百六十五頁,可供查閱;背面圖集名家墨寶、金石珠玉等珍貴的宮廷古玩,可供欣賞。


這套叢書還有 《故宮日歷(2013年)》,《故宮日歷(2014年)》,《故宮日歷(2012年)》,《故宮日曆》,《故宮日歷·鑒賞版 (2014年)》。


————新京報書評周刊————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39:21

[新一篇] 故宮文物復活:雍正萌萌噠 康熙你造嗎

[舊一篇] 《天朝落日:中國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仓皇北顾:元朝覆亡真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