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泰斗湯一介去世,享年87歲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文/新京報記者 吳亞順


9月9日晚8時56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湯一介在北醫三院逝世,享年87歲。湯一介是當代中國哲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哲學研究、文化推廣,在中國文化書院、《儒藏》工程中都投入了大量心力。


 

習近平贊其“作出了很大貢獻”


湯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黃梅縣,父親湯用彤是享有盛名的國學大師。19歲前后,寫下《論善》、《論人為什么活著》等文章,顯露哲學才華。20歲,發表《月亮的頌歌》一文,他說:“去看那些看不見的事物,去聽那些聽不到的聲音,把靈魂呈現給不存在的東西吧。”1950年代,湯一介開始學術研究。


學術生涯中,湯一介出版有《郭象與魏晉玄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儒道釋與內在超越問題》、《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等著作,從傳統文化研究走向古今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主編《20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叢書,被張岱年稱為是“一項貫通中西哲學視野的難得的學術工程”。今年1月,他還出版新書《矚望新軸心時代》,提出“中國哲學正處在這一中西融合、古今交會的轉型期”,必將反本開新。


2003年,湯一介發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組織數百位學者投入進來。工程浩大,前所未有,第一部分包括500本1.5億字儒家典籍的《儒藏》精華本,第二部分《儒藏》大全本將收入5000部10億字儒家典籍。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做成電子版進行全文檢索,便于使用。湯一介形容自己做《儒藏》時“非常小心,戰戰兢兢”。作為《儒藏》工程的首席專家,他將這一工程的編纂計劃延續到2025年。


今年5月4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向湯一介“了解《儒藏》編纂情況”,“贊揚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



中國文化書院推動“文化熱”


除了《儒藏》項目,中國文化書院也和湯一介密切相關。1984年,湯一介和學者馮友蘭、張岱年等共同發起創建中國文化書院,曾任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書院創院院長。1994年,書院十周年時,湯一介說:“自一九四九年后,民辦的書院在中國大陸逐漸消失了,在一九八四年中國文化書院的建立也可以算是一件新事物。”


中國文化書院曾舉辦“文化系列講習班”,反響巨大;還舉辦了數萬學員參加的“中外文化比較研究”函授班,教師陣容“豪華”,受到熱捧,被認為是1980年代推動“文化熱”的一支代表性力量。


書院的宗旨包括“通過對海外文化的研究、介紹和學術交流,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水平,促進中國文化的現代化。”因此,該書院多次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探討過中日問題、中國宗教、東亞地區經濟文化等,還舉辦過梁漱溟、馮友蘭國際學術討論會等。在湯一介看來,“在全球意識觀照下來宏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書院同仁的“共同的認識”。


2011年12月,談到中國文化書院時,湯一介認為它是一個“能容納不同學術觀點,無門戶之見,有良好風氣的團體”。“在中國文化書院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取激進批判態度的青年學者,也有被視為致力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師,還有努力尋求使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接軌的中堅力量。”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0:18

[新一篇] 口述 湯一介:自由的思想最重要

[舊一篇] 選讀 湯一介憶父親湯用彤:“大學”應是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的地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