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腳七:每個人的另一面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我和不少名人一起同臺參加過活動,但跟郎朗好像比較投緣,有一次一起參加活動,后來一直保持著聯系。昨天下午和郎朗、郎媽,還有郎朗的幾個小伙伴在西湖邊吃飯喝茶。

郎朗82年出生,獲得的榮譽就不用講了,在音樂、教育、慈善等方面有太多的光環,現在很多人直接稱郎朗為大師。

“大師每次上臺,跟打了雞血似的,老興奮了!”郎朗團隊的小伙伴也是東北人。

“什么時候開始叫大師的啊?”我想起昨天晚上郎朗音樂會主持人就直接稱呼郎朗為大師,今天又聽見了,我覺得別扭,自己人也叫大師,少年得志,太張揚了吧,于是我委婉的說:“這么年輕,叫大師傅好了,更親切,哈哈!”

“七哥,你知道為什么他們叫大師不?”郎朗一點也不介意,笑著問我。

我還沒說話,郎媽很快接著說:“郎朗要是兩天不彈琴,渾身都難受,還煩躁,滿屋子轉啊。后來人家叫他大癡,我們東北人說普通話不好,慢慢就叫成大師了。”

當然,就算沒有這個解釋,人家郎朗本來已經是鋼琴大師,叫大師也并不為過。除了鋼琴,很少人知道郎朗的另外一面。喝茶期間,郎朗模仿韓國人、日本人說英語,模仿不同樂器的聲音,表情十分夸張,逗大家笑得前合后仰,接著給大家講恐怖分子的笑話,講阿拉丁神燈和美女的故事,講郎爸做飯有多難吃,還有他一個特別胖的做化肥的小伙伴的經歷,郎媽就在旁時而笑罵時而補充,時而講郎朗小時候的糗事,儼然一臺德云社的相聲節目。

“你們適合演相聲啊,一個捧哏,一個逗哏。”我眼淚都笑出來了,這比聽音樂會有意思。

“三分逗,七分捧!”那個小伙伴冷冷的插了一句,大家都看著郎媽,哈哈大笑。

晚上回來,我忽然思考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另外一面

大家看見的朗朗,只知道他的鋼琴,他的音樂,但絕對想不到郎朗的這一面。我以前了解的郎朗,不抽煙、不喝酒、不泡妞、不鬧緋聞、不混夜總會,每天練琴,然后就是到處演出、錄節目,他還做慈善基金,做音樂教育,每天忙得跟機器人一樣!我想,這樣的人生活得多無聊啊。但昨天下午認識的郎朗,卻是一個很簡單好玩兒而且孝順的大男生!這是他的另外一面。

對于“名人”是這樣,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會不會也是如此?

我以前很不喜歡一個同事,因為他非常精明,很少吃虧,工作上斤斤計較,不肯加班,還愛占點小便宜(好像跟我剛上大學那會兒很像)。周圍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但這個同事工作能力還不錯,所以大家也就相安無事,只是我們聚會搞活動很少帶他玩了。后來有一次偶然機會,我了解了這個同事更多的事情。他出生農村,家境不算太好,高中時和同班同學談戀愛,后來他女朋友因病癱瘓臥床,但后來他們還是結婚了。小伙子一直拼命工作養家糊口,掙錢給老婆治病,每天還要早早回家照顧躺在床上的老婆。從那以后,每次看到這個同事,發自內心的佩服。他比鬼腳七厲害多了,那是他的另外一面。

鬼腳七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樣。大家看見鬼腳七,想到的是他的自媒體,他的文章,他的演講,但絕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生活中的鬼腳七是什么樣子;我父母知道我生活中是什么樣子,但他們不知道我在自媒體上到底干什么,那是我的另外一面。電商人只知道鬼腳七負責過大淘寶搜索,以為他知道很多秘密;禪修的人只知道鬼腳七喜歡老子、佛陀,還經常討論開悟;做新媒體的人只知道鬼腳七會做微營銷還做過培訓…….這些都只是一面。可能誰也不知道,這么光鮮亮麗的鬼腳七,有時候也會自卑。

說到自卑,我想起生活中有一位做電商的朋友。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參加私董會,他的一段話讓我很吃驚。他說:我不善于做規劃,不善于言辭,我經常為此很自卑。天啊,他一直是我們眼中的電商專家,自己白手起家,單店每年都能做幾個億的人,也會自卑?他的坦承,讓我驚訝的同時,也非常敬佩。這是他的另外一面。

后來我想,每個人都自卑過,每個人都還會自卑。只是有人表現出來,有人不表現出來,有人敢于承認,有人從不承認。在一個強者才會得到尊重的社會,誰會愿意承認自己的脆弱

當我們評價一個人,都是基于自己看見的某一面,但我們通常會堅信自己的判斷,就像我之前對郎朗的判斷一樣。但這種判斷,通常都是不正確的。我們經常會看不慣很多事情,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但這些看不慣的背后,都是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另外一面。任何人的決定,都是當下最適合他的決定。如果我們覺得他的決定錯了,一定是我們不了解他的另外一面。

晚上回來,郎朗給我發了個微信:

“七哥,謝謝你,今天下午很開心。”

“開心就好,也謝謝你,讓我看到你的另外一面。”我說。


鬼腳七 2015-08-23 08:44:55

[新一篇] 嘗一口“再見”做的漢堡包

[舊一篇] 李銀河“出柜”為什么令人困惑? 頭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