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2015年以后,中國的錢將存在四個地方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來源: 高層內參

今天看到的國家大部分景象都跟1978年以后的改革有很大的關系。1978年的時候我們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這個國家建政以后,很長時間出一個自我毀滅狀態。所以78年以前認認真真搞經濟建設就是三到四年。我們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36年。

到今天為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體制在理論上還沒有被解釋清楚,在經濟指導思想上面,并不是在一套理論思想、一套意識形態思想的支持下走到今天的,36年來我們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

鄧小平改革時期: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

現在大概處在第四個思想周期中、改革周期中。第一個周期發生在1978—1992年15年左右的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生了幾件事情,第一領導人確定了,第二整個治國方略變化,第二治國方略的主戰場搞定了,進行農村改革。

所以1978年以后很長時間里面在小平同志的指導思想下進行了改革,這場改革小平同志沒有非常完整的一套理論思路。他是幾句話,他說第一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是打破毛澤東提出來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第二要摸著石頭過河,但是這條河也多寬,哪個地方有險灘,小平同志說不知道,所以很長時間里面是放縱民間、允許試錯。

開完三中全會以后,1979年1月份當時就提出了城市體制改革的第一個方案,在1978年我國所有的經濟總量存量部分100%是國家和集體企業。當年毛澤東提出跑步進入社會主義,所有的私營企業全部捐給了國家,民營企業家在1956年一季度徹底斷掉。國有企業進行放權讓利改革,但是這個改革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失敗的。今天中國所有的改革里面,國有企業改革是難度非常大的改革命題,幾乎36年來在靜態狀態下的國有企業改革,沒有一個國有企業改革是成功的。要么是自我瓦解,要么被市場給打垮的。

但是在國有企業改革非常困難的前提下,在1980年代國有企業實現了非常快速的發展,主要的來源就是民間,民間來自于兩部分力量,一部分是來自于鄉鎮企業,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珠三角模式為代表,我們開放了四大地區,南部地區香港大量的資金引進到內地來。所以1978年以后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變成了經濟增長的主力。在1988年工業領域的雇工人數,鄉鎮企業的雇工第一次超過了國有企業,1987年鄉鎮企業的利潤超過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進入到了半壁江山。

49年以后東南沿海地區國有企業比較弱小,然后外來的思想和外來的資金比較多,這一地帶的土地比較貧乏、稀少,老百姓迅速從土地中溢出來,進行了村村點煙、鄉鄉冒火。所以前14年的改革是東南沿海地區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重新回到了國家歷史舞臺這樣的一個過程。

(這時候)如果再往前走的話,這個國家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但80年代末的時候,這樣一個改革路徑自身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第一個是全國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主要的原因是毛澤東時期搞的票據經濟,物價上漲非常快。

第二個問題,是中央財政長期處于赤字狀態。地區發展不均衡性非常明顯,特別是1984年開始搞城市體制改革以后,中央和地方搞的是財稅包干制,上海和中央都是以1983年財政收入作為基數,每年保持一定的遞增,增長的部分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財政包干制造成了地方政府形成了很多財政的小口袋,中央財政長期拿不到錢,地方財政很富有。所以1988年中央政府趙紫陽(執政)想要進行一個堅決的改革,第一個是經濟改革,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把市場的物價權還給民間,當時有計劃內的價格,計劃外的價格,進行物價闖關。第二是政治改革,就是選舉。

朱镕基改革時期:房地產、外貿、城建三駕馬車格局形成

1988年,我們的物價闖關運動最后以失敗而告終,這是中國改革史上一個非常悲劇性的事情。進入到1990年代,89、90、91這三年的經濟非常差,當時出現了三角債,因為經濟實在搞不下去了,鄧小平就把朱镕基調任北京,出任主管經濟的常務副總理。1991年以后,可以說是經歷了長達11到12年的朱镕基改革時期,朱镕基到北京以后,意味著中國一輪放任自由的市場化改革運動落幕了。

他到北京以后首先把三角債解掉,而且是非常行政化的方式,企業與企業之間面對面坐下來,地方政府坐在邊上,銀行注入資金,進行強制性的解套。然后在1992年初又把活躍民間的金融信貸通過非常殘酷的方式壓下去。然后把民間的金融活動定義為金融的投機倒把。

進入90年代以后中國的經濟改革要重新檢討,提出兩個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是改革的主戰場要從體制外回到體制內,改革的主戰場不再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外資企業的引進,而是需要以國有企業的壯大和發展為主軸;第二是政府要重新掌握改革的主導權。第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的整體配套體制改革。朱镕基提出來財稅從國有企業、從金融體系從社會保障體制等等的一系列的進行改革。在1993年以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整體改革。當時的一些改革措施一直影響到了今天。比如財稅體制改革,就是由把這種財政大包干制度的改革變成了分稅制改革,第二進行了金融體制改革,把中國人民銀行由商業銀行中剝離出來,變成一個政策性銀行,貨幣發行者,中工農建成立了五大行,把呆壞帳進行了剝離,引進外資進入到五大銀行,到海外去上市,把整個金融體系的體制進行了大規模的變化。

然后進行了以抓大放小,國退民進為主題的改革,國有企業從一些競爭性的行業中退出,2003年成立了國資委,進行了國有企業的改革,通過上市公司,通過深滬兩市的資本市場,為國有企業進行背書,所以很長時間里面,我們的資本市場主要的任務是為國有企業解困服務的。所以資本市場很多的題材性問題,包括到今天很多的遺留癥都是當年所帶來的。

到了1997、1998年的時候,發生了東亞金融風暴。索羅斯首先打亞洲貨幣,泰國打完以后打印度尼西亞,然后打韓國,韓國打完以后再打中國及中國的人民幣是一個孤島,只能打港幣。在香港舉辦世界銀行年會的時候請了索羅斯來演講。他第一講人民幣有泡沫,必須要貶值。第二天同樣的講臺上,朱镕基代表中國政府進行了演講,朱镕基說中國要承担捍衛亞洲貨幣穩定的責任。什么叫大國崛起,大國崛起就是朱镕基講這句話的時候。然后美國的對沖基金和香港政府在聯交所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對賭,我們動用了1600多億人民幣通過上市集團,上海實業管道出去的在香港有一場非常重要的關于港值的對賭,最終把索羅斯趕走,東亞經濟落幕。

在這一場過程中,中國捍衛了亞洲經濟的穩定,但是同時在1998年中國國內經濟也非常的蕭條。1978年以后民營企業家第一次感覺到宏觀經濟的變化,第一次發生大的倒逼歇業,蕭條是在1998年經濟危機,我寫了一本書叫《大敗局》,那本書里面寫到在1998年的國內金融危機里十個企業有七家死。當年出現的景象第一個是銀根緊縮地第二是內需蕭條,第三是所有的銀行對民營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惜貸和銀根縮進。

當時為了把中國經濟重新拉出泥潭,朱镕基說要抬著棺材搞改革,不管前面是萬丈深淵,我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講那句話的時候也是中國經濟最危險的時候。1998年進行了非常重大的三個產業改革。第一個是取消福利分房,正式把商品房的制度推向全中國。第二開始引進了香港的按揭制度,銀行大規模的進行商品房按揭,我們把房地產老虎從籠子里放出來,之后房地產成為老百姓居民的最大的消費。

第二是在1998年開放了民營企業的外貿進出口自主權,從1978年到1999年,民營企業老板賺到絕大部分錢都是內貿市場,當時外貿被管控,所以1978年到1998年20年,民營企業通過進口替代的方式,從國外引進生產線,在國內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所以1978到1998年是內貿極度繁榮的時期,然后出現了產品大規模的過剩,1998年85%的產品大量的過剩。到這個時候朱镕基開始了外貿民營企業的自主權,所以madein China是從1998年k開始的,朱镕基把國內20年所形成的產能向全世界進行釋放。阿里巴巴是1999年創辦的,馬云如果早半年來辦阿里巴巴,可能也沒有今天阿里巴巴什么事了,晚半年也沒有阿里巴巴什么事了,剛剛在那個時間點做了一個跟國際貿易相關的信息交易平臺。

1998年中央政府發行了6千億中長期國債,開發了基建、交通軌道的建設,高速公路、城市擴容、高架橋等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把錢砸下去。三架馬車,以房地產為主的居民消費,第二是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的外貿經濟,第三是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城市化建設。1998年以后很長的時間里面,這個國家經濟好不好,這個區域經濟好不好主要是看這三架馬車好不好。1998年形成三駕馬車格局形成以后對產業經濟造成重大的沖擊。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崛起,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套利群體,獲得了大量的暴利。隨著房地產和城市化發展以后,這個國家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有大規模的增加,需要水泥、需要煤。1998年以后能源價格開始大規模上漲。1998年中國整個經濟面貌由一個輕型化的產業格局進入到了一個重型化的過程。

2003—2012年中國第三改革階段:所有社會矛盾都靠擴大投資來掩蓋掉

朱熔基執政是到2002年底,2003年開始進入新的時期,中國當時的經濟面貌非常好,2001年加入了WTO,東亞金融危機以后經歷了五年的一個復蘇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那個時間段的中國民企信心極端爆膨,那個時候認為改革差不多該過的關都過完了。提出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當年提出來要改憲法的第一條,因為憲法第一條是什么呢?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現在說這句話不對了,我們現在不再是工人階級領導的,整個利益集團也不再是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企業家在哪里?知識分子在哪里?當時中央政府也提出來了要進行大規模的市場化經濟改革。所以胡溫上任的時候給人一個非常大的信心,整個國內環境和經濟改革的面貌也是處在一個蒸蒸日上、信心爆膨的時期,現在回過頭來看最好的時間是那個時間。

但是很可惜2003—2012年中國第三改革階段,經濟改革基本上都在仰望星空中完成的。這個時間里面中國的經濟仍然進行了外延式的發展,經濟規模不斷的擴大。

這十年也是貨幣泡沫化的十年,這十年整個貨幣總量增加了5倍,這5倍如果用很戲劇化的方式來對比,基本上相當于中國前70大城市商品房交易價格上漲的幅度,這十年里面商品房價格上漲了大概5倍左右。所以很多老百姓抱怨房價不斷的上漲,如果從貨幣角度來看,人民幣的角度來看,這十年的商品房價格的上漲,基本上是一個貨幣現象。所有社會矛盾都靠擴大投資來掩蓋掉。這一屆政府執政結束的時候,第一中國經濟規模非常龐大。貧富差距的問題變得非常嚴重、區域不均衡的問題非常嚴重,民營資本在2009年以后出現了大規模的出逃。也在這個十年里面中國形成了幾個權貴家族,他們像一層油一樣的盤旋在國民經濟的上游,幾大家族控制幾個大的產業。

習李執政時期:新實業、新消費、新金融、新城鎮化

所以會發覺到,到了2013年,習李政權上任的時候拿了一手更大的牌,但是體制角度跟十年前相比已經變的很差了。整個國民經濟從經濟角度來講,陷入到一個矛盾重重的狀況,社會層面也是矛盾重重。2013年12月份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是78年以后一個比較重要的會議,我認為大概是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后,第三個重要的歷史性的中共全會,當這個全會召開的時候,會發覺經濟發展整個基本面發生了大的變化,社會的基本面發生了大的變化。然后在經濟上必須要繼續推動市場化改革。2015年的景象。如果把它放到改革史上來看完全有必然性。

前面講了政策,講了整個宏觀36年的經濟變革,我們現在回到產業層面來看問題。從78年為了走出整個東亞金融危機的壓力,朱熔基政府進行了三個大的產業改革,房地產消費、居民消費、大規模的進出口和政府性投資,形成了三架馬車。

如果你問我,中國2015年的經濟看這三架馬車,還能不能表達中國產業經濟的一個基本面,如果問錢還在不在房地產里面,還在不在進出口里面,還在不在政府投資里面?已經不在了。今天的錢我們認為存在于四個地方:一是新實業,第二新消費,第三新金融,第四新城鎮化。2015年以后,中國的整個產業經濟由三架馬車的狀態出現新的四個動力,這是1998年以后最大的變化。

四個新的變化和三架馬車最大的區別是三架馬車時期,所謂的消費、出口和投資,全部都是從無到有的。原來沒有商品房制度,進行了商品房建設,原來沒有民營企業的進出口的景象,后來有了made in china,所以過去的三架馬車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未來的新實業、新金融、新消費、新城鎮化,不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一個優質的過程。今天的實體經濟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國。無非怎么把舊實業變成一個新實業的問題。我今年寫過一篇文章,關于馬桶蓋的事情。每一件商品的全球制造第一全部在中國,日本的這些商品都賣的非常貴,一個電飯煲最貴的是一萬塊,一個馬桶蓋是兩千塊錢。為什么中國的消費者千里迢迢著飛機跑到日本買回來。說明中國的中產階級已經出現了,他對商品的需求開始有品質和性能上的需求。

從今以后有四個字在中國不再存在了,叫“價廉物美”,這四個字害了中國制造很長時間,一直到今天很多IT業人,在臺上做喬布斯演講一樣的,我這臺手機用全世界最好的鋼板、全世界最好的攝像頭,全世界最好的面板、最好的芯片,最好的零部件,講到最后告訴你說這個手機的價格是蘋果的1/3。告訴各位,到今天這個理念一定是錯因為不可能那么便宜,你一定在講假話,全世界好的東西一定需要好的價格,只有好的價格以后才有好的利潤,有了好的利潤以后才有好的創新,有了好的創新以后才可以推動這個產業的進步。歷史上每一個產業的進步,沒有一個產業是被價廉物美所推動的。所以中國很長時間里面的實業經濟規模,所謂的舊實業就是這個過程。就是進入到這個領域里,通過價廉物美的方式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然后繼續通過規模經營的方式把規模擴大,然后產生邊際效應。當最終規模擴大到非常大的時候,利潤就像刀片一樣的薄,中國每一個企業從冰箱、空調、洗衣機到衣服、到飲料,最終做到最后面的飲料一定是全球第一,第二利潤是全球最薄的,這就是所謂的舊實業,今天已經吃很大的苦頭了。

第二是消費部分,現在需要新消費。

第三金融行業,現在全世界十大銀行里面中國占了四家。金融服務在中國現在還是個非常弱的部分。

第四是新城鎮化。

所以未來的在產業經濟層面發生的變化,是一個從一個非常大規模的基礎下怎么樣變得更好的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過往36年很多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多的管理思想、很多成功的經濟、企業運營理念都可能會發生變化。所以從今往后一段時間里面,很可能是一次非常大規模的品牌、人才和企業的一個淘汰期。

先來看看制造業的變化。

制造業在過去的36年里,由一個制造能力非常差的一個國家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汽車制造業大國。當我們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的時候,今天所有制造業的朋友們都覺得日子很難過。我認識很多的實業界的朋友們。第一次說我這個行業做不下去了,很多人開始歇業,有的人當投資人去了,搞風投了。

制造業最大的問題,我認為是成本問題,還是被價廉物美給害的。我們在過去30多年里面,中國制造業的成長,大概是依賴于這四個狀況,第一土地很便宜,第二勞動力很便宜,第三政府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稅收減免,我們還非常勇敢的偷漏稅收。第四我們對環境保護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責任。在很長時間里面中國制造就是這么帶來的,完全靠四個成本優勢。

但是在今天,產業經濟層面這四個優勢至少在東南沿海地區基本上都喪失掉了,土地成本不再便宜,勞動力成本不再便宜。第三稅收,第四是環境保護,從中國每一個公民開始,到政府,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這四個過去所謂中國制造的成本性優勢,在今天,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可以講已經徹底喪失完了。所以這也是我們制造業企業現在面臨困難的一個時期。過去的很多成功的模式,生產的模式,我們的營銷模式,品牌模式,對人力資本的認知模式,資本的認知模式,都發生了變化。從今往后的未來幾年里,從今年開始會進入到大企業危機年,前幾年中小企業日子很難過,2015年開始大企業會日子很難過,而且會越來越難過。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中國的快銷品在歐美市場上獲得過成功,這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制造業的問題,是整個中國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的問題。現在到歐美主流市場上說,你跟他說中國人的形象是什么?能夠想的起來第一個是李小龍,第二是大紅燈籠。他想不出任何新的東西出來。你是一個野蠻成長的過程。當一個國家是這樣的話,一個企業是非常無能為力的。所以在過去的十年里面,這個企業就突然間發生了很多的一些衰敗性的變化,品牌老化、渠道老化,國際化戰略失控。在中國區市場里面,當你成一個排名第一、第二名領先者企業的時候,由追趕者變成領先者的時候,你的行動開始失控了。這樣的景象幾乎發生在中國很多的大型企業中。

去年前年兩年時間里,海爾裁員裁了2.6萬人。娃哈哈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經營業績的下滑,下滑了6%,宗慶后已經70歲了,去年今年中國有一些老一輩的企業家都邁到了70歲這個檻,一個70歲的老人確實很難理解一個孩子要喝的飲料,到底喜歡喝什么飲料。所以過去五年里面這家企業沒有研發出一款年輕人喜歡的飲料。雖然銷售額有五六百億,五年里面沒有研制過一款。波士登中國最大的羽絨衫企業,去年關了6000家企業,各位想一下一家企業兩班倒,中國很多的服飾企業陷入危機,中國很多的產業企業陷入到了危機。

今天的中國制造業正在發生一個很大的變化,未來的中國地區值得投資的,或者說制造業轉型的一個方向,是由三個關鍵詞所構成的。第一叫做專業公司,他在一個專業領域里面扎根的非常深,我這次去沖繩買了一個日本的保溫杯,去網上查了一下,這家保溫杯公司做了多少年?做了82年。就這么一個看上去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公司,做了82年。未來一定是像這樣一些專業性的公司。第二無論你是哪一個行業的制造型企業,必須要完成信息化改造。運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企業內部所有的流程,供應鏈、生產線、OA、財務流程、學習流程進行改造。同時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你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由此形成第三個關鍵詞就是小制造。由中國madein china的模型變成小制造。

未來新增長的動力是新實業,新實業和舊實業的區別在哪里?第一個終端商品的定價必須要跟成本脫鉤。這是新舊實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第二個重要的特點新實業是一個由制造到消費的一個供應過程,變成由消費者到制造商的一個反向過程。有兩家企業都有這個特點,一個是家居企業,一個是服裝企業,他們通過定制化,消費者信息改造的關系,成為了這個行業中利潤率最高、成長最快的企業。

我們在順德采訪過一個企業,叫尚品宅配,順德是做辦公家居和民用家居最大的集散地。我們去的時候發覺幾乎都是哀鴻一片,但是這家企業在順德每年都保持30%幾的增長,以前順德的家居公司就是把全中國的大木材買過來,然后分銷,分銷到各個家居市場去賣。以后有家居賣不掉就打折賣。尚品宅配給每個銷售員買一個ipad,到這個店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堆拿了ipad的年輕人,問你家有多大?打算花多少錢買家居?風格是什么樣的?把這些信息輸入到電腦里面會出現一系列的家居,通過訂單式的方式,最終形成訂單組合。顧客確定之后付訂金進行生產。

第二是新消費,未來有一個錢沒有得賺,就是信息不對稱的錢。很長時間靠信息不對稱賺錢,未來就很麻煩,未來所有的銷售額和制造平臺之間的,原來有總批商、零售商、零售服務商,所有的這些生意未來大概都沒有了,直接由制造到平臺。

第二個變化未來零售,現在的年輕人對商品的購買認知不再通過廣告模型了,現在如果問一個90后、00后的小孩,我跟他講,上海現在有一個地方吃蛇很好吃你可以去吃,他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到大眾點評去看評論,那種從上往下這種硬廣模型都失效了。

大家看到這個洗衣店的老板叫張榮耀,1995年開始洗衣店,暗無天日不賺錢,結果兩年多年前他開發了一個產品,去年這個產品估值為2個億,叫一袋洗,如果住在這個店的附近,可以到上面去提出需求,說我有衣服要洗,這個店的店員跑到你家里來,給你一個布袋子,你可以塞進足夠的東西,99塊錢,48小時之內給你洗好送到你家。

2014、2015年在消費領域還發生了消費世代的突變。在改革開放中,最大的獲益人群是1962年到1975年之間出生的人。我們這一代人享受了這一輪改革上半場幾乎所有的福利。然后我們就用我們的審美和價值觀制造了中國當今的商業世界。我們現在最有錢,我們無比的有錢。但是問題是當我們這一代人成為最大主力的時候,突然發現流行消費跟我們沒有關系了。這里給大家看兩部電影,一部叫《歸來》,我覺得很好看,但票房只有一億多,我問90后為什么不看這個電影呢?他們說看不懂。一個女的舉了一個牌子火車站門口,天下男人都死光了。還有一部電影叫《小時代3》,我被我女兒拖著去看的,我實在很難忍受這種片子,但是它賣了6個多億。

這說明什么呢?這兩年發生的事在突變,第一個80后和90后,開始主導了中國的消費潮流,原來都是我們干的事,我們說喜歡什么樣車的款式,這個車就包賣,我們說喜歡什么樣的電影、什么樣的歌星,都包賣,現在我們說了不算了,我們的孩子們說的算,他們花著我們的錢,搶走我們的話語權。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這個世界出現了圈層,我們為什么不知道鹿晗,為什么不知道天殘土豆,因為出現了圈層消費,我喜歡高爾夫,在高爾夫圈層,我喜歡旅游、喜歡攝影、喜歡理財,都有各自的全層,鹿晗不做大眾傳播,在幾百萬的粉絲里面已經非常有名了,他在粉絲里面造成一種傳播以后,反向造成公眾傳播,公眾傳播是被動的傳播他,就像我今天在這里被動的傳播鹿晗一樣的。所以這是一個消費領域里面正在發生的一個事情,80后90后掌握消費的主導權。

當終端消費的話語權被逐漸突變型轉移的我們有沒有可能理解這些80后、90后呢?當我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一件事,我有沒有理解過我的父親呢?我此生沒有理解過我的父親,所以我大概不能理解我的女兒。怎么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世界交給他們。

所以我最近在一些場合和企業家交流的時候,我說回到你的公司里面,看看80后的比例有多少,低于30%的你就是一個老企業。我去年做了一個自媒體,現在跟著我做自媒體的有7個小孩。最大年紀1987年,最小的1991年,三個應屆畢業生,我跟他們有巨大的代溝。我有一個木偶叫巴九靈,這個木偶講的每一句話我不能修改的。剛剛開始做的時候就發生了兩件事,這個小孩講了一句話,花澤類。我說這是誰呀是一朵花還是品牌?還有一句話“吳老師你造嗎”,我是當總編輯出生的人,就怕了,說“吳老師你造嗎?后來去查百度,就知道了“你造嗎?就是你知道嗎?巴九靈所有的話,所有的文章跟我都沒有關系,完全不理解那些事,我是搞財經的。但是如果沒有那個東西的話,我們的點擊率就不會那么高。我們就在妥協。所以未來在座的60后、70后朋友們,跟你們公司的80、90后一定有一次痛苦的妥協。

銀行是由哪些業務構成的,負債業務、終端業務、網點業務、銀聯等等,這些東西在未來幾年會被一一消解掉。金融業正在面臨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銀行的市場化革命開始了。去年四家民資銀行已經審批過關了,這次兩會,銀監會主席說,民資銀行的數量不予限制。那就是未來的市場化力量會進入到銀行系統來。我們的利率和匯率的改革會大幅度的推進。第二是互聯網力量對傳統銀行模式的沖擊現在已經是革命性的。

十多年前的時候我跟一些銀行界的朋友討論過一個事,說外資銀行、民資銀行對我們這些人中農工建五大行的沖擊,哪個點上發生這個戰爭?大家當時討論比較多的是網點服務、私人銀行業務,信托產品,混業經營。討論比較多的是每一個點大家都像打仗一樣在這些點上形成一些防御體系,我們中農工建交五大行的收益、江山就千秋萬代了。但是問題是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未來消滅你的人永遠不在你現在的名單上,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年時間里面,當年就根本不在名單上的這些互聯網公司,那么小的P2P企業,通過支付這個環節開始切入。

我記得去年3月份的時候,招行和阿里、騰訊三家聯合宣布推出虛擬信用卡。48小時以后宣布暫停。如果當年不宣布暫停的話,很可能今天我們坐在這里演講的時候,在國家會計學院演講的時候,我們的口袋已經沒有信用卡了。但是虛擬信用卡在中國遲早會推進,銀聯自己虛擬信用卡體系已經做完了。

在這幾年內金融行業會發生很大的轉型。有三個,第一網絡銀行、第二在線支付,第三大數據管理。網絡銀行、在線支付現在都已經變成事實,接著看大數據管理在多大程度上沖擊我們的傳統業務。

(阿里巴巴)去年推出了一個跟六家銀行聯合發起的無抵押貸款業務,宣布給所有在阿里平臺上做B2B業務的朋友們,你做一美元的外貿生意,可以給你一塊錢人民幣的貸款,最高限額在一千萬人民幣。這是第一次大數據在銀行業務中得到了體現。你不需要任何的貸款。為什么不需要任何貸款呢?因為你所有的外貿生意在我這個平臺上已經跑了5年、10年了,不需要看你有多少廠房、多少設備、多少員工、多少存款,只要看你做多大的生意,這就是所謂的大數據生意。這個大數據生意僅僅在外貿企業進行,如果以后內貿企業、在淘寶的用戶,最終每一個用過支付寶、財富的業務中進行過的人,都可以應用。你們銀行的貸款業務、資產業務還可以做嗎?所以這是金融業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其實這個影響不但影響到金融行業,接著就影響到每一個企業的融資業務、融資成本和融資思路,也影響到每一個個人、每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資產配置和資產流通狀態。所以金融現在很多基礎的知識和基礎的邏輯都可能要被重寫,這是所謂的新金融。

1978年到現在中國革命視角來看,中國現在發生了三次大的產業層面上的轉型,第一次從1978年到1998年從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轉型的過程,在這二十年里面,幾乎所有的生意都在內貿完成。內貿有關的最大的三個生意是吃穿用,所以產業是輕型化,變成了一個初步的商品經濟國家。第二個階段是1998—2004年由輕型化到重型化的轉移,隨著房地產不斷的發展。2015年到未來產業由重型化向消費和金融化轉型。

第四是城鎮化。過去的15年時間里,中國大規模的財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是發生在以前70大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格局里面。上海市在過去的10年里面人口增加了60%。新加坡增加了24%,香港增加了13%。但是在未來我認為會發生很多不確定的情況。第一個是未來的城市化中心一定不是上海。一定不是北京、也不在杭州、不在這些區域,而在全國前核心集鎮和縣城,我想這個也是李克強提出城鎮化主要的宗旨,人口不能再聚集,所以人口要下移。產業要下沉,一些制造業要西遷、要北移。

在未來十年新城鎮化過程中,我認為一定會出現“死城”,出現“空城”,出現失敗的城鎮化建設。一個縣城、一個核心集鎮能不能生根發芽,能不能長成一個真正的集鎮就跟公配有關,跟人口的聚集有關,跟消費有關,跟產業結構有關,跟水土環境有關,跟很多的東西都有關系。所以未來十年城鎮成化的風險比過去15年大很多。

實際上我們在產業層面上看到了很多危機,同時也看到很多新的動力,在實業經濟里面發生很多轉型的變革,在消費領域里發生變化,新的金融、新的城鎮化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機會。中國確實在產業經濟層面,從經濟成長層面有很多的機會,我們仍然是一種以觀察的心態來看面對改革史上的2015,中國改革遠遠沒有走到終點。改革靠誰?靠我們每一個人,這個前提下我們對改革要有充分的耐心。它的長度、時間長度、難度、曲折性、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超出我們每一個人的想象。在今天、在新的技術革命推動下,所有的行業正在發生變化。腦子轉不過來的人都會被淘汰掉,都會離開這個會場,活下來的都擁抱未來的,面對年輕的積極性。我們用一句庸俗的話,2015年的中國仍然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網載 2015-08-23 08:47:14

[新一篇] 少將:老山沒有大紅旗與照片,但有真英雄

[舊一篇] 劉源:使君元是此中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