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圣人不積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第八十一章

【參考譯文】

得道的人從不積累,他越為別人付出,自己越富有,他越給予別人,自己越充足。
天道的原則是,讓萬物受益而不傷害,得道的人原則是,只是去做,而不爭奪。

大約在一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重點解讀最后四個字“為而不爭”,今天要談的是前面的內容:圣人不積。

看經典,不能只是聚焦于文字,就像看寓言一樣,不能只是去想故事本身。《老子》八十一章,很多句子看上去似是而非。看到這一章,有朋友就跟我爭論:“我覺得‘老子’邏輯太混亂了,什么給的越多,自己就越充足。”我說:“你要看背后的意思而不是吹毛求疵。” 朋友說:“你不是說老子很牛逼么?這么淺顯的邏輯錯誤居然還說是經典!”我聽了苦笑不得,于是給他講了一個我聽過的故事:

有一個煙民叫小明,有一次小明去樓道抽煙,沒帶火,于是找邊上一個哥們兒借火。點著煙后,小明問:“哇,不錯啊,zippo火機啊,防風的吧?”

“嗯,zippo火機都防風。”

“真的啊,我試試。”小明深吸一口氣,吹向火機,火一下子就滅了,“這不防風啊!”

“防風,但不防傻逼。”哥們兒淡淡的說。

關于別人怎么看經典,老子也寫過一段話來描述: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意思就是,根基不好的人聽了,會哈哈大笑,如果他們不笑,不足以說明這是道。國內的經典如此,國外的經典也是如此。就像圣經上說:

別人打你的左臉你把右臉給他打,用愛來征服自己的私心,用愛來感化世界。

—— “馬太福音”第五段

如果你生活中有這么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很傻?我聽說一個故事:

有個人長得高大威猛,是個十分虔誠的基督教徒,一言一行都按照《圣經》上說的來做。

有個小地痞就欺負他,無故給了他左臉一耳光。這個人很惱火,但是他想:耶穌說了,有人打我左臉,要把右臉也給他打。

于是他對小地痞說,你打了我的左臉,這里是我的右臉。于是小地痞很開心地又是一個耳光打他右臉。這個人更惱火,但是自己送上去的啊,于是他忍了。這時小地痞又打了他左臉一耳光!

這個人忍不住了,三下兩下把地痞放倒了,鮮血直流。小地痞很不服說,你為什么不聽圣經的了?!

那個人說:我已經是按照圣經的做了,但圣經上沒有告訴我你再次打我左臉,我應該怎么辦。這時我就按照我自己的來,揍你一頓!

接著講老子智慧。

圣人看上去都是矛盾的,老子也不例外。說的話也這么矛盾,怎么可能給別人越多,自己擁有越多呢?這個和我們理解的經濟學原理不一樣。我有10塊錢,給出去5塊了,就少5塊,而不是越多。這么明顯的問題老子當然知道,但物質不是老子要講的內容,老子講精神世界,講內在世界。如果你從內在世界看,就很有道理了。

如果你是個鋼琴家,你練習得越多,演奏的越多,你技巧越高,你對鋼琴掌握就越多;如果你是舞蹈家,你跳得越多,也就會跳得越美;如果你是畫家,你練習得越多,也會畫得越好。我聽說了個故事:

有人問正在畫畫的梵高:您畫了那么多畫,您覺得哪一副作品最好?

“我正在畫的這一副畫,因為我現在比以前懂得了更多。”梵高說,“我的下一副畫會比這一副更好,你知道為什么。”

如果你給予得越少,得到的也越少。如果你不演奏鋼琴,你就失去了所有音樂。

得道的人是不積累的,這個很形象。我們都要賺錢存錢,最好能存成億萬富翁,這是在積累;我們買房子,買車子,買很多的家居,買很多的衣服,這些都是在積累。這些積累看上去是歸我們所有,但實際上呢?實際上很多人被這些物質所束縛。我們說佛陀、耶穌是得道的人,你看看他們從來不積累,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自己的積蓄,但他們也就從來不用為這些發愁。有增就有減,有減就有窮盡的一天,沒有積累,就沒有消減,也就沒有窮盡的一天。沒有,不代表他缺,反而是擁有了所有。說得有點矛盾吧。給你講兩個例子。

上次加措活佛來到杭州,很多信徒請他吃飯,還有個信徒把自己的別墅安排給他住。我當時就在想,一個僧人,沒有自己的住所,所以他可以住任何地方。如果他有一套房子,這套房子反而束縛住了他,什么物業費,水電費,家具裝修等很麻煩。佛陀就是這樣教導其弟子的:圣人不積。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說有個小姑娘,成績一般,經過調查發現班上所有同學都很喜歡她:

媽媽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媽媽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不是說這個姑娘就是圣人,但她的心態就很有圣人的心態。她不積累,也不爭,但她獲得了更多。這不正是:既以為人己愈有么?

現在很多人創業,我也在創業。創過業的人都知道,最關鍵的不是商業模式或戰略,而是團隊。有了好的團隊,再爛的商業模式,都會被摸索出一條可行的路。但好的團隊如何建立起來?財聚人才,財散人聚。就像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自己只留有8%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全部分出去了。到了現在,雖然只有8%,但馬云已經成為了中國首富。這不正是既以與人己愈多么?

中國漢字有很多詞值得琢磨,“舍得”就是如此。舍得,基本意思是:愿意付出,不吝嗇,形容一個人比較大方。如果你更深一層理解: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無論你想獲得什么,你想想你要付出什么。上次看見星云大師解讀“舍得”,讓我很認同!星云大師說:舍得,以舍為得。這種以舍為得舍就是得,正是“圣人不積”的意思。讓我想起我老爸經常跟我說的:“吃虧是福。”

想起一句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多人的理解是,做了好事的人,以后會有好報,做了壞事的人,以后會有惡報。但現實生活中好像不是如此,有不少做善事的人,好像越來越苦,有不少做壞事的人,好像越來越逍遙。其實,從修行的角度看,善報惡報,不是在以后,而是在當下。做善事,本身就是善報。作惡事,本身就是惡報。并不是以后再報,當下即是。當下的情緒,當下的感受,當下造成的結果,已經是善報或者惡報了。這部分不理解沒關系,也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內容。

有人問:講了這么多,道理是明白了,有哪些是可以指導我們的?

每次想到這樣的問題,我都很無奈地搖頭。現在大部分人習慣了簡單,直接,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如果說《老子》是一個蘋果,我寫《老子智慧》只是把蘋果切兩刀,方便大家看見果肉,然后自己吃。不同的人切的刀法不一樣,所以會有不同的解讀。如果希望品嘗蘋果的滋味,還是需要自己吃。但很多人習慣吃別人嚼碎了的蘋果,也正是因為如此,道理懂了一大籮筐,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若真想增長智慧,必須要有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圣人不積,可以如何指導我們?生活,情緒,工作,管理,創業,社會…….我不說了,自己想吧。


【七哥閑談】

文章中提到的《老子智慧-為而不爭》你可以在微信【taobaoguijiaoqi】后臺回復224查看,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老子智慧》系列文章,可以在微信taobaoguijiaoqi后臺直接回復“老子智慧”查看。

昨天張德芬老師的微信公眾號【tefenchangpublic】推薦了我之前寫的文章《耍猴》,有不少張德芬老師的粉絲過來了,向大家問聲好:)。“張德芬”的公眾號上,每天都會推送一兩篇心靈治愈系的文章,我也經常看,鬼友們如果感興趣也可以關注啊。



鬼腳七 2015-08-23 08:48:35

[新一篇] 拉里·佩奇的偉大歸來,一篇兩萬字長文講述谷歌史詩

[舊一篇] 【思享】儒臣張之洞為什么看不起袁世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