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如果你想真正讀懂歷史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近期,“學界奇人”劉仲敬在長沙演講,縱論“歷史格局的認知、節點、路徑與命運”。劉先生著有《民國紀事本末》、《從華夏到中國》,其視野開闊,觀察有穿透力,觀點獨到。

劉仲敬愿意通過“觀察中國”向讀者推薦和分享他對歷史的思考。

感謝劉仲敬對“觀察中國”的支持。




一問:您能否對未來二十年做出更具體的預測?


劉仲敬答:


這個不能具體。因為你只能夠預測格局和趨勢。下棋的時候只有兩個玩家,但是你仍然只能從布局中間看出下一步要怎么樣,而不能看出他的某一個具體步驟,因為他也是有靈魂的,他可以改變他的某一個具體步驟。


但是趨勢一旦建立以后,具體的步驟不大能夠影響基本的格局。所以如果你關心抗戰的歷史,那么你去研究一下到底是KMT貢獻大還是(嗶-)貢獻大,這有意義嗎?研究半天冷戰中間到底死了多少人,晉西北戰役中間到底有沒有一個少將被俘,這些事情有意義么?沒有意義。


在整個國際格局上面,你已經可以看出,蔣介石只要采取了拖死日本的政策,也就會拖死他自己。而日本人只要采取了深入亞洲大陸的政策,自己也要處在被拖垮的境地。


至于歷史上具體是怎么被拖垮,哪一場戰役上多殺了他幾個人,哪一場戰役上少殺了他幾個人,某一個將領是大笨蛋,另一個將領則是聰明絕頂,對于他們本人來說是有意義的,你可以去討論,如果你想給他們做家譜的話。


但是如果你想要理解世界歷史,這些其實都是不必要的,這是多余的,你根本不需要搞清楚這些東西。在迦太基戰爭結束以后,你很難預測,在埃及、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當中,到底誰的命運會比較好,誰會首先倒下,誰會最后倒下,誰會在對抗羅馬的時候首先被消滅,誰會投降羅馬,或者在羅馬世界內獲得較好的待遇,但是這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了。


格局發展到這一步以后,將來一定會是這樣的。你知道湯因比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對遠東格局做了一個預測,他說,日本人在這種局面下一定會忍受不住白人對于遠東的統治而發動挑戰。它的挑戰一定是失敗的。失敗的結果一定會是美國的軍事基地進入日本。這個預言是不是完全應驗了。


但是如果你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前問他,請問,橫須賀會不會變成美軍基地,或者美國基地會設在長崎,是設在沖繩島呢,還是在四國島呢?他一定會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而且你根本就不應該問。



(注:歷史學家湯因比)


二問:在中國現在這樣復雜的情形下,知識界如果有共識的話,在您看來應當是什么樣的?知識界的出路何在?

rrrrr

劉仲敬答:


我認為知識界不應該有共識。別的什么人可以有共識,唯獨知識界不應該有共識。知識界對公眾有什么用處呢?就是百家爭鳴,這樣做可以深化各方的理論體系,把盡可能多的意見提供給公眾,這樣的話公眾才能有足夠多的選擇。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你有不同的意見,你代替公眾思考,替公眾想到他們原來想不到的各種奇奇怪怪的點子,所以你才有存在價值。


如果一個面包師不想著推陳出新,把我的面包做的跟其他人的面包做的不一樣,而想著跟別的面包師達成共識,今后大家都做一模一樣的面包,讓公眾都吃一模一樣的面包,你覺得這個面包會不會是很好?我覺得他是很糟的。


任何人都可以達成共識,唯獨知識界不要有什么共識。知識界就是應該意見分歧,盡可能地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哪怕這些不同的意見中間絕大部分是荒謬的。一百萬個荒謬的意見中有一個新奇的不荒謬的意見,那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因為這就是你的使命。背棄這種使命,去搞什么共識,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三問:我就奇怪蔣介石這么聰明的人怎么會看錯形勢?你的評論是不是事后諸葛亮?你不能說自己全對或全不對,你這只是一種方案而已,為什么你敢肯定你說的一定是對的?



劉仲敬答:


首先,蔣介石并不聰明,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蔣介石這個人一生,給我們留下的資料非常的多。很顯然,他就是一個中級干部的材料,對大格局沒有什么判斷能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快,謹慎,肯負責。在別人不負責任的時候,他肯負責任。而且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韌性強,無論遭受多大的失敗,他都會繼續堅持到底。


他是當中級干部的好材料,但是視野不夠,因為他從來不能理解格局,他的格局觀跟現在的民族主義憤青差不多。你從他自己[做的事]就能看出來,你看他一輩子都在想,打倒英美,打倒日本,打倒這個,打倒那個,打倒帝國主義,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根本不知道廢除條約體系能帶來什么東西。


這些事情,有很多人,沒有等到事態惡化就跟他提出過了,這些人包括:章太炎、顧維鈞、蔣廷黻、汪兆銘、胡適之,每一個人都是生龍活虎的重要人物,每一個人都對蔣介石本人做過各種勸言,他全都沒有聽。最后,他即使到了臺灣也沒有認清格局。


他始終是在,冷戰的時候仍然在說,我現在是在廣州革命政府時期,以前我們KMT曾經打到南京,后來被北洋政府打回了廣州,但是我們在廣州勵精圖治,終于北伐成功了。現在我們再一次打回到南京,再一次被(嗶-)趕回到臺灣,我們要重現歷史。他一再號召大家,要重新喚醒廣州政府革命精神,再來第二次。


請問如果他是一個聰明人,是一個認得清國際格局的人,他會在冷戰時期說出這樣的話么?在美國一再告誡他,不能發展核武器,不能反攻大陸,不能留在浙江沿海島嶼,在這一切事情發生以后,他居然還是覺得他還是在廣州革命政府,還希望部下跟著他學習廣州革命政府精神。難道一個聰明人或者是一個有格局感的人會做出這種事么?


毛跟他相反。毛是有格局感的人。他不僅在40年代判斷格局正確,在60年代以及1972年的時候判斷事件的格局都判斷得很準,但是他完全是一個文人的性格,要他當風紀干部,做一個任勞任怨,負責任的人,他是做不到的,他是文人的性格,只要稍微厭倦,他就翻臉,不干了,而且嫉賢妒能。


如果別人干的比他好的話,他的文人脾氣就會發作。像他這樣的人,從事具體事務是非常危險的,但他確實很適于充當智囊團的顧問和政治分析家。而蔣介石呢,他最適合的任務就是在企業或者政府部門當風紀干部,但是不要超過這個限度。




四問:我覺得您的觀點如果維尼能夠聽懂的話,那固然是一件令大家驚喜的事情。但是我覺得能接受您的觀點的更多的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人,而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是無能為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究竟是歷史的悲哀,還是歷史研究者的悲哀?


劉仲敬答


歷史研究者是一幫混飯吃的技術員,跟其他各行各業的技術員沒有任何區別的。所以他們無所謂悲哀不悲哀,而且當代史跟他們之間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只有跟我這樣的人有關系。而我不是真正的歷史技術員。歷史對于我來說只是我關心個人命運的一件事情。所以跟技術員恰好相反。


你問技術員他也會說,這件事情是別人的事情,是蔣介石的事情,或者是奧蘭治親王威廉的事情,而不是我老人家的事情,這樣做我才能研究歷史。


但是,真正的歷史是司馬遷那種意義上的歷史,是跟你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情。你研究歷史是可以決定你是不是會死于非命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這完全不是研究者的局外人立場。


至于說是歷史路徑能不能夠改變,或者說是通過領導人來改變歷史,那一般來說都是不容易的。領導人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也是有他內在的一個約束,基本上沒有什么行動或者選擇的自由。


你如果要理解歷史的格局,真正的歷史的話,那就是說你最好不要把它局限在歷史思路或政治思路上,你要把這種格局感用到對自己一生的規劃上,這樣對你自己才能有真正的好處。




五問:如果歷史格局研究僅僅落到個人的意義層面上,我個人認為,偏低。


劉仲敬答:


格局偏低不偏低,是不是有用處的事情,這關鍵就在于你的價值觀是怎么樣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自己不做好只去追求格局的話,一般來說走這條路的人個人生活總是不幸的。哪怕在格局上很高明,寫出很重要的著作,名氣很大,但是十之八九,他已經注定要是一個不幸的人了。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那種虛榮心太強的人,覺得自己有一點發現就要到處吹噓,向全世界宣布我比你們要聰明得多。這種人一般都活不了。


所以我建議你們不要做這種人,虛榮心不要太強。特別是我再說一句話,《罪與罚》那位主人公,他覺得他可以像拿破侖一樣不擇手段,但是很可惜,他雖然像拿破侖一樣不擇手段,卻不像拿破侖一樣的有才智。


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可以像別人一樣有虛榮心,但是他又不一定像別人那樣有才能。這才是真正最糟糕的事情。


所以首先要考慮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做到這一點以后我們才可以去討論什么事關格局的問題。而且我再補充一點,真正了解格局最深的人是那種悶聲發大財,連說都不說的人。張開嘴說出來的人,就已經屬于虛榮心太重,因此一定是不夠聰明的。




觀察中國 2015-08-23 08:50:14

[新一篇] 干貨 為什么中國航空發動機這么落后,看完后沉默了!

[舊一篇] 一張圖看懂臺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名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