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睡眠比擇校更重要?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方柏林 筆名南橋,安徽桐城人,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外語系,現居美國,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工作,業余從事文學翻譯。曾譯有《河灣》《一個唯美主義者的遺言》 《老謀深算》《萬靈節》《布魯克林有棵樹》《地之國》《兩個世界之間:賽珍珠傳》《另類的英雄:薩特傳》 《地之國》《轉吧,這偉大的世界》等。他還是多家報刊的撰稿人或專欄作者。】


如果好的學校不在住家附近,你會選擇讓孩子就近入學,還是寧可遠一點,也要讓孩子進入所謂的好學校就讀呢?很顯然,上學路遠,會擠占孩子的睡眠時間。


《赫芬頓郵報》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在2013年的一次TED演講中,告訴全場觀眾要多睡,尤其要擁有高質量的睡眠。不論男女,成年人缺睡,都會影響注意力和精力,導致工作低效或失誤。


而良好的睡眠對于未成年人更關鍵。在出生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睡眠是否充足,直接影響到兒童的身體發育,尤其是大腦的發育。上了中小學后,孩子如果缺乏足夠的睡眠,會影響到學習。


《時代周刊》教育專欄作者Annie Murphy Paul撰文稱,睡眠本身就是學習過程,要像嬰兒那樣睡眠和學習。她的說法多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心理學家Alison Gopnik,Gopnik對于睡眠等非典型手段實現成功的學習很有研究,著述頗豐。


睡眠和學習的相關性,腦科學和心理學領域有不少實證研究,從中我們發現,睡眠對于記憶影響非常大。睡前看的東西,不少會被大腦“鎖定”,對于長期記憶效果更佳。


除了記憶之外,睡眠和創意等“高端技能”的關系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時候對于一個事情關注過久,答案會藏起來,讓腦子放松一下,去入睡,反而能“妙手偶得”地得到一些答案。


元素周期表來自門捷列夫在夢中得到的啟發,谷歌的發明,創意最初也來自夢境。夢里啟發的科學發明還有縫紉機、胰島素、X光等。


缺少睡眠使人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和學習效率低下。缺睡導致的疲倦,也讓人脾氣急躁,影響和周圍人的關系和整體生活質量。


因此,良好睡眠的好習慣,再強調也不過。問題是對家長來說,怎樣才能夠養成比較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孩子好好學習呢?



打破忙碌的體面幻覺


改變的第一步,是打破一些關于成功和重要的陳腐觀念。不要以為忙忙碌碌就是成功和體面。用更少的時間,做同樣的事,或更多的事,還能留出些時間休息、玩耍,這才是真功夫。


怎樣改進這種效率呢?睿智的取舍至關重要。不要給小孩一天規劃太多“課外”的事情,他們學校的功課已經夠忙的了。


另外,小孩貪玩是天性。安排給他們的“功課”太多,沒時間玩耍,怎么辦?他們就盡量減少睡眠。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學著規劃,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這種好習慣將會受用終生。


為休息做預算


俄克拉荷馬州在20世紀30年代頻刮沙塵暴,因為一直用重型農業機械連年耕作,土地沒有休息,土質疏松,風一吹就成了沙塵暴天氣。無數中部大平原的人因此遷移。羅斯福政府后來通過法律手段,讓農民改變耕作習慣,包括讓土地“休耕”,此后沙塵暴問題得到了解決。


缺乏休息而使用過度的大腦,會和缺少休耕的大地一樣,產生頭腦的“沙塵暴”,讓人昏聵,成效低下。


很多宗教都有守“安息日”的規定,比如在星期天的時候不去工作。美國很多商家星期天不營業,目的是讓員工能守安息日規定。


但是有很多人不能閑下來,他們閑下來會覺得內疚,或是怕人笑話自己是個“閑人”。


其實人應該享受勞作之余充分休息(包括睡眠)的樂趣。當然,這種休息的時間應該有所規劃,比如星期天不讓孩子做任何事,讓他們盡量休息,或是玩耍。玩得不痛快,歇得不充分,恐怕學得也不會踏實。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每天八小時的常規說法還是可以奉行的。需要指出的是,睡眠更重要的是規律性,而不是時間總量。比如一周每天都缺睡,靠周末來補,一周的總量貌似是達到了,但是這樣也會把生物鐘打亂,反而有害。


國內小孩晚上通常要做很多作業,十一二點才睡覺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美國稍好一些,但是家長抱怨也很多。大部分公立學校小孩上學有校車接送,為了把高中、初中和小學校車錯開,且避開上班高峰期,一些學生上學時間非常早。


好在很多美國家長很注重兒童的充足睡眠。我去過一些美國家庭作客,發現家長對兒童睡眠非常關注,把孩子早點入睡當很大的事情來抓。


如果孩子們早睡,家長自己還沒睡,他們在屋子里走動會輕手輕腳,關門的時候小心翼翼,不出一點聲音,以免吵醒剛剛入睡的孩子。


這種安靜的環境,可以說是越來越難找。環境喧囂更是讓人心情煩躁。去年跳廣場舞的大媽噪音擾民,就成了一個“公害”。高考期間,甚至有家長下毒殺死附近池塘的青蛙。這種做法頗為極端。


家長更應關注孩子們平時有沒有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其學習卓有成效,而不是臨時抱佛腳,考試的時候才來找靜。


協調好全家作息規律


讓孩子多睡一點,不僅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大人也多出一兩個小時時間,看看電影電視,看看書,放松放松,這也有利于我們的心理健康。


一個家庭有著良好的作息習慣,會讓全家人身心健康。家長需要制定睡覺的時間,并嚴格執行。


我發現,如果家里有兩個以上孩子,一個早點睡,一個遲點睡,遲睡的孩子開門關門、放水洗澡等各種聲音,都會影響早點睡覺的孩子,使其不能沉睡。


最好一個家庭能把需要全家互動,或者產生噪音源、影響他人休息的活動安排在早些時候,把可以安靜做的事情,比如讀書,放在睡覺之前。


另外家庭活動處所也應有所區分,減少不必要的互相干擾。若房子大一些,可安排在不同的房間從事不同活動,比如在臥室看電視,不要影響孩子。


讓孩子休息好,未必意味著大人就一定要犧牲自己必要的消遣,但是一些小小的辦法,可以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比如家里空間有限,孩子在睡覺,大人在看電視,可考慮買一個無線的耳機,自己能享受,又不影響他人。


恢復午睡的習慣


美國有研究證明,幼年和童年期間,午睡習慣能提高學習效果。我們小時候午睡可是學校里面要求的。


在西弗吉尼亞的時候,我兒子上的是私立托兒所,每天午飯之后也有一段午睡時間。但是有這種做法的學校不多,至少在美國,它是例外而非常規。


去年,我為了撰寫一篇關于學習時間的文章查閱文獻,發現很多相關文章來自西班牙的學者。這也不是湊巧——西班牙仍保存有午睡(Siesta)。


復古分段睡覺的方法(segmented sleep)


現在這種八小時睡覺的習慣,是因為我們晚間有便利且便宜的照明,可以人為控制什么時候睡覺。這種作息,是工業革命之后才有的。


在中世紀,電燈還沒有發明,很多地方睡覺是分段的:晚上天黑之后就睡覺,半夜或者一點的時候起床一兩個小時。這一兩個小時,有的人用來串門,有的人祈禱,也有學者和詩人這個時間創作。


我現在自己也考慮使用這種方法。過去我晚上十二點睡覺,現在嘗試八九點睡一下,十一點醒來,利用這個時間寫點東西,或者看看書,到一點鐘再去睡覺直到第二天早晨。



需要指出的是,我自己在睡眠方面并沒有處理好,甚至說教訓很多,非常苦惱。以上想法,是“吃一塹長一智”。


我做過不少翻譯,一向“五行缺睡”。迫于生計,白天要上班,回到家里,得等孩子入睡后或起床前起早摸黑。開夜車做事,難免最后昏昏欲睡,翻譯出錯。若校對不小心,編輯也沒注意,就可能成問題了。


同時,家庭里面,不良作息讓我們所有人都疲憊不堪,可是我的一些想法也因種種原因無法落實,只能慢慢來,同時指望“易子相教”。


現在睡眠成為了熱門話題,為什么?我想是因為大家太“忙”了,都缺睡。可是這種忙,如Huffington所言,未必都是真忙,而是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太多:社交網絡、手機、電腦。人們貌似從事“多項任務”,每一項任務都不能認真完成,結果時間耗掉,效率低下,只能向睡眠要時間。


工業革命之后,隨手開啟的電燈蠶食了一些睡眠。在網絡時代,無處不在的網絡又蠶食了一些,使得這些平常的習慣,成了全社會的問題。


過去我們說“夜長夢多”是貶義詞。可是,我已經很長時間,沒聽兩個孩子說過自己的任何夢了。


夜不夠長,覺不夠足,哪里還有夢?夢被瞎忙的現代人拆了。我們應行動起來,把美好的夢鄉還給他們。


本文轉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文匯教育 2015-08-23 08:50:59

[新一篇] 要求孩子考100分,不如要求他做到這10點!

[舊一篇] 學術掮客的論文生意:浮出水面的“論文中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