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終南隱士(中國隱文化揭秘之旅,《空谷幽蘭》作者比爾波特作序推薦)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中國版《空谷幽蘭》

   比爾·波特作序推薦
   《新周刊》總主筆肖鋒、《華夏地理》主編葉南、禪學家吳言生聯袂推薦
   在白云深處參禪悟道,獲得功法秘傳;在白云之上俯覽塵世,煉魂洗魄,重塑靈魂,體驗別樣的生命境界。
 
跨過渭河,穿過能生長麥子、玉米和水稻的田地,向南很容易找到一個個山丘,那里長滿蒲公英和何首烏,那里鳥兒在山谷中對唱,從這座山梁繞到那座山梁。偶爾從山谷深處升起一縷青色的炊煙,炊煙下幾間茅屋、一籬菊花,竹窗內幾頁經書,隱士坐在泉水邊的石頭上笑談著松風下山色的變化,松針一樣碧綠的泉水上,幾卷云升起來……
 
 跨過渭河,穿過能生長麥子、玉米和水稻的田地,向南很容易找到一個個山丘,那里長滿蒲公英和何首烏,那里鳥兒在山谷中對唱,從這座山梁繞到那座山梁。偶爾從山谷深處升起一縷青色的炊煙,炊煙下幾間茅屋、一籬菊花,竹窗內幾頁經書,隱士坐在泉水邊的石頭上笑談著松風下山色的變化,松針一樣碧綠的泉水上,幾卷云升起來……
 
 張劍峰,終南文化行者,2008年于終南山下創辦《問道》叢書并發起創建傳統文化傳習基地——終南草堂。
 
前言 月亮下一座隱士的山
第一章 一襲蓑衣上終南
第二章 云起山林
第三章 結廬終南
第四章 簞瓢之士
第五章 松風
第六章 封神榜上的山河
第七章 烏有之鄉
后記 染衣做白云,渾然忘歸期
 
  第一章 一襲蓑衣上終南
   南五臺,古代的時候它在朱雀門外的正南方。現在曾經的朱雀門已經不在了,但南五臺依舊沒有改變。對于很多人來說,要進入終南山第一腳是從南五臺開始,二十年前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來到這里,在他之前還有很多行者,民國時的高鶴年居士也曾經在這里停留過一段時間。
   我走過游客眾多的前山,那里有幾座寺院。據說20世紀50年代以前,那里有大小幾百座寺院,從山上一直到山下。現在山上最大的寺院是紫竹林,靠近山腳下的地方是圣壽寺和彌陀寺。
   因為前山面對著山下的紅塵,所以顯得有些媚俗。站在頂峰上,岔路開始向后山延伸。那里有老翁在賣竹子做的手杖,很多人從這里路過后,手里都多了一根青青的手杖。
   山岔口左邊是五臺最高的清涼臺,再往東邊是觀音臺,站在那里可以看見翠華山的西峰。山岔口立著一塊石碑,字跡已經斑駁了,上面記載了山上那些古剎的過去。當年虛云、來果、印光大師都曾在山岔口南面往下不到兩百米的西林寺住錫。后山隱士們的茅屋像雨后的蘑菇一樣,散落在密林或者山崖下,那里是隱士們的天堂。
   在南五臺的后山,面對南方連綿的群山,大茅篷藏在一個懸崖上,它的門常年關閉著。在比它海拔低一些的地方是湘子洞,民國的時候來果禪師曾經兩次在那里隱居,同樣那里也不歡迎陌生的造訪者。在距離大茅篷大約一頓飯的路程是小茅篷,我幾次在山路上遇見一位居±帶著食物往返在這兩個茅篷之間。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它幾乎是大茅篷的姊妹茅篷。
   小茅篷的山門藏在花樹中間,石頭堆砌的山門下是一塊很高的大石頭。當我們站在門前吋,我呆立在那里像被人點了穴。石頭山門外是一棵樹,上面有一個鳥巢,一只喜鵲站在那里唱歌。四月的天氣,花開得像集市,在正午的太陽下草木的清香比花香提前進入鼻孔。以前我曾經兩次路過這個地方,那都是在夏季或者秋季,當時只能聽見狗叫,看不見這座小茅篷。
   有進茅篷山門的經驗,我念了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試圖敲開山門。一會兒一位居士來開門,我們說明來意,她拉住狗,讓我們進入院子。茅篷的主人不在,居士在這里照看著這個地方。住在這里的是乘波尼師和妙悅尼師,她們都去了熊溝的普善茅篷,那里是這個小茅篷的下院。
 

張劍鋒 2012-03-08 01:13:51

[新一篇] 學術史叢書—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舊一篇] 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