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校園暴力,該如何吃藥?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撰文|賈也

來源|天涯博客


導語:校園暴力頻發,孩子究竟怎么了?


近日,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施虐事件面臨美國法律嚴重制裁引發國內廣泛關注,同時,浙江慶元、江西永新等地連續發生多起學生間毆打侮辱事件引發眾多網民關注和極度憤慨。幾乎每起都讓人震驚:不論是肉體折磨還是精神侮辱,手段都那么殘忍惡毒,令人難以將其和本應是“天真無邪”、“花樣年華”的未成年人聯系起來。


一、現象之憂


“校園暴力”事件,一件件,一樁樁,目不暇接,觸目驚心,盡毀三觀。反觀各類校園暴力事件,筆者初初梳理,認為有五大特點:


一是施暴年齡低齡化,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不乏小學生;二是施暴主體群體化,拉幫結派,以多欺少,屬于集體作惡;三是施暴手段非人化,情節極其惡劣,從肉體折磨和人格侮辱進行雙重傷害;四是施暴過程網絡化,往往會傳發到新媒體上“炫耀”。五是女生成為主要施暴群體。據統計,2015年3月至今,媒體公開報道或通過網絡傳播的校園暴力欺凌事件已達20起。系列案件中,女性學生既是主要施暴群體,也是主要受傷害群體,76%的事件有女性參與。


不同的施暴女生,相同的施暴手段。我們總能看到一群女生圍毆一名文弱的女學生,扒衣、下跪、拍裸照、扇耳光、煙頭燙、踢下體、逼吃屎喝尿等等行為,盡顯“小婊渣”之本色,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道德和良知可言。


更令人氣憤的是,這些施暴女生不僅只是想讓對方承受皮肉之苦,還習慣于由一個人負責手機拍攝,并傳發到網絡媒體來炫耀“戰果”,仿佛對方越痛苦越“出丑”他們就越有快感。如此邪惡的小女生,不免讓人內心異常凝重。


雖然人渣不分男女,更不分老幼,但是難免耿耿于懷,他們小小年紀,為何一身戾氣?本該親密無間,何以拳腳相加?


一個寧靜的校園,竟然如同我們這個鬼蜮般的社會,充塞暴力思維,爆滿江湖之氣。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二、暴力之因


研究各個校園暴力事件,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深層次的原因:


一是社會的原因。


社會暴力思想的泛濫是引發校園暴力的土壤。


我們當下這個社會,正處于加速轉型期,社會矛盾激化,吏治腐敗,強權作祟,官商勾結,根本不是一個法治社會,活脫脫的“叢林社會”。國家崇尚“槍桿子里出政權”,政府管理社會又是“城管思維”,得勢者缺乏寬容的胸襟,一副非要將異己踩死在腳下的做派。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民間對官方極度不信任,敢怒不敢言,稍有不慎,就會擦槍起火,引發民眾聚集對政府發難。顯然,中國已進入了高風險社會狀態,整個社會彌漫戾氣。這種惡性的社會情緒不可能不影響我們的孩子們。同時,一些影視作品都在宣揚暴力,不講道理只講拳腳,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都是這種思維,對孩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是以為暴力和強權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事實上,許多孩子很多人自身并未意識自己的所作所作為是暴力事件,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有的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模仿。


二是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不當是引發校園暴力的源頭。


現在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身份。“獨生子女”式的社會結構、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極易導致孩子們很自我,遇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一旦感覺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侵犯,就立刻會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進行反擊,其中包括通過傷害對方身體甚至性命來發泄自身的憤怒。同時,有很大部分家長因忙于工作生計,而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管教孩子,缺乏與孩子的溝通,也難以發現孩子的暴力傾向并予以制止,幾乎到了聽之任之的狀態。正因為如此,有很多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追逐青春叛逆題材電影,而這些游戲和電影恰恰宣揚暴力,耳濡目染,他們就認為暴力就是“酷”,就是“厲害”,利用,自然也可以埋下拉幫結派、血腥暴力的伏筆。


當然,還有些家長性格屬于“攻擊性人格”,夫妻關系不睦,動輒為小事拳腳相加,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家庭矛盾,對于孩子不聽話,也同樣采用暴力方式加以解決,久而久之,在孩子們的心里形成一種認知上的誤區,認為這些暴力場面都是合理的,進而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模仿。


三是學校的原因。


學校教育的失敗是引發校園暴力的關鍵。


中國的教育最讓人詬病的,只管教書,不管育人,只抓成績,不抓素質。教育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這樣并不適合人格的塑造。老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考試上,很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根本沒有法制教育這么一說。大家都知道校園暴力是違法的,但要讓人去守法,前提就要知法。然而,從目前中小學課程設置分析,法制知識僅出現在《思想和品德》的單一章節里,沒有形成教材系統,更沒有滲透到所有學科的課程之中,這使得學校在開設法制教育課時,找不到教材依據和教案范本,法制教育被學科教學掩蓋、綁架就在所難免,因此,許多學校根本就沒有給學生講過法律知識,孩子個個都法盲。頭腦中沒有一點法律常識。


正因為如此,當孩子們的人身權利受到侵犯時,學生們想不到尋求法律途徑來解決,只會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加以解決。這樣一來,校園暴力事件就顯然會增加。


四是法律的原因。


法律缺失的現狀是引發校園暴力的誘因。


在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懲戒手段方面,目前法律規定存在一定的缺失。《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校園暴力的制約和打擊過于落后和偏輕,從美國的經驗來看,校園暴力重到可以判終身監禁。而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是14周歲以下完全不負刑事責任,16歲才開始負刑事責任。依據現行法律,此類暴力事件最多以嚴肅批評教育、責成家長嚴加管教結束,這恰恰是也是很多未成年人膽大包天去對其他孩子動輒暴力的主要原因。因為施暴者既沒有被法律所懾服,也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他們看來,他們沒滿歲,即使殺人都不用償命,自己的這種行為在法律定性上不過“一件小事。”


失去必要的懲戒功能的校園,催動了施暴者畸形心理的萌發,狂妄自大,藐視人權,無知無畏,性格中的致命的弱點非但沒有因為懲戒而消失,反而因得到縱容而放大,最終釀成校園悲劇。


三、破解之道


既然找到病因,就得對癥下藥。因為校園暴力頻發是由于社會、家庭、學校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就得多方發力。


一是強化家庭教育。


孩子有病,家長得先吃藥。作為家長,要明白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家長有不可推卸的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筆者認為: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從源頭預防未成年人暴力行為產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文明的延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文明的承繼。家庭文明的承繼,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做父母的言傳身教。因此,家長應當從我做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養,為預防孩子的暴力行為把好第一關;其次,要堅決杜絕家庭暴力,盡量給家庭注重愛和寬容的氣氛,以免孩子走極端;最后,要早發現早制止孩子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及時查找原因,并對此進行說服教育,必要時帶孩子進行心理咨詢等,做到把暴力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


我們做父母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吃好、穿好、住好的活著,更要讓孩子能夠學習獨立、適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多與孩子溝通、走近孩子的心靈;注重孩子良好的人格、良好的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學會愛與奉獻,學會感恩,學會與別人相處,從而有效地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讓孩子在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是強化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從本性上看,始終是存在著對法律的畏懼心理的。他們之所以敢于實施暴力,多數情況下是并未意識到他們的所作所為是一種違法犯罪,而是看成一種個體間的普通糾紛,說白了,就是一個小法盲而已,正因為如此,強化法制教育尤為重要。


對一個正常國家而言,其國民講法治比講政治更有素質,至少能知法守法,守住底線。孩子就是祖國的未來,學校如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法盲,使他們走向社會,那么不僅僅是教育失敗的問題,更是我們社會的巨大失敗。要知道小時候不處理,長大了會更糟糕。為了對未來和孩子負責,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們應該積極行動來,補法制教育課缺失的漏洞,使法制教育常態化。


這就需要進行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盡快組織專家、學者和教師進行法制課程開發,規定中小學校法制課課時數,并將其列入中小學畢業會考考查科目。教育行政部門應鼓勵各學校積極創新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層次,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與公檢法司部門聯動,以法制講座和案件點評相結合的教育形式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遵紀守法的觀念入腦入心。


當然,學校在強化法制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人格的塑造,要加強生命的教育和心理教育,讓學生珍惜生命,不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要珍惜別人的生命。同時,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控制具有暴力傾向的不良情緒,避免產生負面心理。


三是強化司法懲戒。


人渣不分地域,也不分男女,更不分老幼,千萬不要讓未成年人保護法變成未成年人渣保護法!


鏟除校園暴力,不能光靠講道理,做思想工作,我們必須依靠法治發力,要有所懲戒。前不久,一群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群毆同學而面臨最高終身監禁的新聞被廣泛傳播,為何會如此廣泛傳播?因為體現了法治管教的力量,法治是鏟除校園暴力的最重要辦法。現在我國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校必須是重要內容之一。所以,針對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我們必須修改和補位相關的法律,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起對法治的敬畏感。法治在校園決不以缺,也不能軟,這個軟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的害,是對教育的害。教育之教的本意就是拿起皮鞭教育人。當然,現在要將皮鞭的體罚要轉化為法治的懲戒。


為了將司法懲戒作用落到實處,一則可設立專門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庭,對其暴力行為進行司法審判;二則設立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學校,將一些有違法犯罪行為,但被暫緩起訴的未成年人送到該基地觀察教育,再視其行為作下一步對策,如果怙惡不悛,那么就繼續懲戒,直到其徹底悔悟,在他們頭頂從小高懸起法律的“達摩克里斯利劍”。


四是強化社會反思。


校園暴力是一個社會大問題。為什么校園里有些學生班干部充滿官僚之氣,會發生索賄不成逼人吃屎喝尿的事件?為什么校園里有些學生謀得班干部一職,會去賄賂學生和班主任?歸根結底,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成人們的社會扭曲了孩子們的校園,也是成人們的行為異化了孩子們的行為。


因此,校園暴力頻發,我們所有人都有難辭其咎。甚至可以這么說,我們對當下這么一個矛盾激化、吏治腐敗、道德淪喪、環境污染的高風險社會負總責。正是我們沒有一直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顧社會公平正義,任強權胡作非為,只想著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總覺得只管好自己莫管他人,只要悶聲發大財就可以了;總覺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以極盡各種手段……結果我們得到了是這樣的一個社會,并且試圖將這個社會交給我們的孩子。


更重要的,習慣作惡的我們,已經將惡深入到骨髓,像遺傳基因一樣傳給了我們的孩子,于是,我們的孩子上演了校園暴力,將來他們走向社會,則會上演社會暴力……


如果說孩子有病,家長要吃藥的話,那么社會有病,人人就要吃藥。為了我們的孩子,大人們更應該反思,檢討自己的行為!


結語


當孩子的眼里有傷疤,看世界才會殘缺,諸多校園暴力事件發生,歸根到底必須先從反思和檢討成人社會的缺失開始!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56:14

[新一篇] 這才叫教育! 兒子和母親的經典對話,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舊一篇] 一定要傳承給孩子的中華禮儀用語!快失傳了,收藏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