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沒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烏合之眾》這本專門解析群體心理的書,它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

01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誘惑,也很容易抵制。但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并且會立刻屈從于這種誘惑。

02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03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04

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責任,群體就是道德,群體就是法律,群體的行為自然是合理的。

05

群體不善推理,卻又急于行動。群體只會干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群體的權力令人生畏,然而有身份團體的權力更讓人害怕。

06

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07

群體因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夸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復、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08

夸大其詞,不斷重復,言之鑿鑿,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是說服群眾的不二法門。

09

不斷重復的說法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的深層區域,而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復的主張的作者,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移。

10

做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群眾頭腦最可靠的辦法之一。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了,證據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時代的宗教書和各種法典,總是訴諸簡單的斷言。號召人們起來捍衛某項政治事業的政客,利用廣告手段推銷產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斷言的價值。

11

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不會記得那個不斷被重復的主張的人是誰,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疑,廣告能有令人吃驚的威力,這就是原因。

12

群體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從。他們如此甘愿聽從別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稱是它們的主人,他們就會本能地聽命于他。

13

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沒。

對群體來說,也許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14

我們可曾了解在人類歷史上起重大作用的偉人們的真實生活?比如赫拉克利特、佛陀、耶穌或穆罕默德很可能不知道。其實,他們的真實生活如何,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我們想了解的,是民間傳說所創造的偉人。群體感到激動人心的,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而不是真正的英雄本人。打動群體心靈的是神話中的英雄,而不是現實中的真實英雄。

15

一件事情,最能打動群體的總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那部分。在歷史上,表面上的東西比實際的東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實的東西總是壓倒真實。但如果對文明作一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最美好、最有傳奇色彩的東西正是文明的真正支柱。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的苦痛往往源于

自身是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而其卻毫不知情。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于孤立的個人,

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的行動這個角度看,

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

這全看環境如何。

一切取決于群體

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質。

回首兩百年來的中國歷史,

所有群眾運動,

白蓮教、義和團、太平天國

……

以及某文化運動等等天災人禍,

群眾在中間都充當了烏合之眾的角色。


2022-12-08 18:51:37

[新一篇] 蘇起:“和”才是兩岸最好的方向

[舊一篇] 文心雕龍·原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