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優雅:任志強回憶錄》首次披露與政府高層過招細節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基本信息】

  作 者:任志強 著

  出 版 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0-1

  【作者簡介】

  任志強,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出身紅二代,入伍九年,最后以地產商為人所知。愛較真,以敢于直言批評政府聞名,潘石屹評價他“干著開發商的事,操著國家總理的心”。人稱“大炮”的任志強有個口出狂言愛“放炮”的嗜好,每遇出頭露臉的機會,都放出一段驚人的語錄,大樹“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狂妄品牌。他直言不諱,“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他坦言,“30年來房子沒漲價”;他好像就是要和窮人過不去。

  他在中國房地產界里頗有“任我行”的味道,年過半百仍展示強悍的“憤青”作風。2001年歲末,任志強一句“我不玩了”,就從京城最大的地產公司華遠集團掛冠而走,除了“華遠”品牌之外一無所有,曾經的“地產航母”瞬時間淪為“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小舢板”,曾經的江湖大佬成為“遲暮英雄”。

  他,干著開發商的活,操著總理的心。

  他已經過了六十歲,但勁頭十足,他真正生命似乎剛剛開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任志強目前唯一一本自傳體回憶錄,區別于以往媒體或者著作的片面解讀,該書由任志強親自執筆,幾易其稿,回憶了任志強60年的成長歷程。

  任志強的故事充滿勵志色彩,又極富傳奇。以販賣兔皮的小商販起家,蒙冤入獄,最后又在大時代下創立華遠地產。幾度沉浮傳遞出自強奮斗的正能量。此外,任志強也是改革開放30年的觀察者,其成長又交織著歷史變遷,描繪“文革”“上山下鄉”以及改革開放后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軌跡。

  從家世,到參軍,販賣兔皮起家!官與商,紅與黑,坎坷六十年,50萬字全部寫盡!起訴政府,狀告銀行,被窮人扔鞋,被國家暗查,此書大曝內幕細節。

  退休后,任志強更是敢說,堪稱厚重而真實的一部跌宕歷史回憶錄。

  【書摘】

  自序

  六十歲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道人生中的坎,到了退休的年齡時,大多數人同時也就退出了工作的崗位,大多數也同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因此許多人都想將自己的經歷留給下一代,讓他們了解這個社會的同時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家庭和父輩的一生。不管他們留下什么,那都是一種思考、一種無奈、一種心情的陳述。

  我與許多人不同的是六十歲退出了國企的工作崗位,但并沒有徹底的退出在社會中的活動,也沒有退休而盡享天倫之樂的機會。更不同的是我在社會上曾有過各種各樣的爭議,成了一個社會輿論的焦點,成了許多人愛與恨的靶子,各種各樣的媒體報道將一個人像揉面團一樣按媒體吸引眼球的需要塑造成了不同的形象。

  有人會把這種被塑造的形象當成神話,有人將這種形象當成小鬼,也有人更想了解真實的面貌,而無論這個真實是否讓自己失望。

  歷史的舞臺就像演出的舞臺一樣,通常讓人們看到的只是舞臺的正面,而大幕之后的化妝之前的原貌卻是大多數人無法觀察到的真實。有話語權的媒體就像演出中的導演,會選擇性的告訴演員們如何在舞臺和燈光下告訴觀眾一些什么,和不能告訴觀眾一些什么。他們只是在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愿表現給社會,而不管這是否是真實的。

  但網絡時代讓這個隔離前臺與后臺的大幕千瘡百孔了,于是臺前的人們常常可以透過這些窗孔發現許多背后的東西與幕前不同,繼而就開始好奇、開始挖掘、開始懷疑,很想撕開這張大幕,看看后臺發生了什么。

  因此也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故事,甚至是各種各樣的謠言,也因此更加吸引了人們的關注。與其讓這種猜測長期存在,還不如干脆撕掉這個大幕,讓世界恢復其本來面目。其實所有的人都同時站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只是有時你在扮演著觀眾的角色,有時你站在了臺上,有時你在幫助演員們化妝、有的在導演、有的在指揮、有的在寫劇本。

  前幾天看了《又見平遙》的演出,最讓人震撼的恰恰是印象藝術原來是將大自然作為舞臺和背景,讓觀眾參與到大自然無邊界的生活中去體驗現實。而這次王潮歌則創造或說還原了生活,讓所有的觀眾都融入于舞臺之中、融入于故事的情節之中、融入于劇情之中,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用主人翁的眼睛和心靈共同觀察和思考,以讓觀眾身歷其境而產生共鳴。

  沒有了大幕將演員與觀眾隔離,這種感覺改變了觀眾的位置,不再是局外人,這樣才能讓那個場景、音樂都恢復到平常的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感受沖擊。

  我寫這部回憶錄也恰恰是想撕開這張大幕,告訴大家那些并不被人知的故事,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故事,也是這一代人的許多共同經歷,盡管每個人走過的路各有不同,但思想的認識與變化、對社會的認識與探索中卻有著許多的共同點。與其讓社會充滿著好奇,不如打開這扇窗、打開這道門,讓人的心靈回歸于自然、回歸于腳踏實地、回歸于真實生活。

  我力爭還原于自己真實的想法,讓社會去重新判斷。

  這一代人經歷了許多至今尚無法解密的事情,盡管我像是在自言自語的講述自己的故事,但卻可以用自己的事情讓更多人知道社會變革的過程,知道今天是在昨天的基礎上建立的,知道明天會跨越那個曾經的時代。

  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責任感,是每個人都不再將自己當做旁觀者,而共同投身于爭取社會進步的潮流之中的時代。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財富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想有所收獲必須努力的耕耘,從播下理想的種子開始,辛勤的澆水施肥,這個社會才會在共同的奮斗之中有所變化。

  幼兒時的教育讓我們只知道有國而不知道有家。文革與插隊讓我們真的失去了家時,才知道家比國更重要。如果沒有了家,又哪里會有國呢?國只有在對外抵抗侵略時才是第一位的。于是從國家到社會到家到個人,形成了一種人性的回歸。當有了個人、家的初步安定之后,又發現如果要爭取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權利時,僅僅有個人和家的安定是不夠的,還要從家中走出來融入到社會之中,推動整個社會制度的變革。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輪回,而是這個小家的暫時安定卻沒有一個最終的權利保護,必須讓整個國家的制度發生根本的改變。

  前者小家的安定追求的也許更多是利益,而后者社會的進步更多追求的權利。

  原以為人民當家作主人的社會,我已經是主人了,后來發現當主人要有當主人的權利,要有說話的權利、有決定納稅的權利、決定委托管理國家的權利等等。更要有強大的法律來保護公民的這些權利,更加關注與國家的命運就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方向。

  也許我們并未做出什么,但至少我們在這條向前的路上努力的留下了一些痕跡,因此要將這些記錄下了,讓更多的人都記錄下過去的努力,就是一種努力。


2022-12-08 19:07:10

[新一篇] 《軟埋》,怎么埋?

[舊一篇] 「精簡結論」《商戰》——艾.里斯、杰克.特勞特(198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