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 簡體 傳統 |
《經世奇謀》明 俞琳
胡笳退兵
西晉將軍劉琨,有一次在晉陽城被胡人圍城困住,城里的糧、箭不足,形勢危急。
劉琨于是乘著明月高懸的夜晚,登上城樓,高聲嘯吟。胡兵聽了之后,內心都感到十分凄然。
到了深夜,劉琨又命令善奏者,彈奏胡笳,胡兵情不自禁欷歔懷念起自己的故鄉。
將近破曉時分,胡笳聲再度響起,聲聲直擊離鄉背井的胡兵心弦,終于迫使圍城之兵,自動解圍而去。
草人欺敵
唐朝時,李克用派人到藩鎮魏博去刺探軍情,探子回報說:看旗幟在城上來來往往,還駐有部隊。
晉王說:劉尋做事每個步驟都有謀略。
于是再派人去探查,果然發現捆草為人,將旗子綁在上面,用驢載著,沿著城上矮墻走來走去,而劉尋的部隊已經離開兩天了。
失信亡國
武王消滅殷商之后,聽說殷商有位長者,就前去拜見,并且問他殷商亡國的原因。
殷商的長老回答說:大王如果想知道,那么我們就等明日當午的時候,見面再說。
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準時去赴約,卻找不到人了。
武王感到不解,周公說:我已經了解了。他是一位君子,情理上不愿批評他的國君,所以不忍心拿他國君的過失告誡大王。
至于約定日期而不見,表示說話不守信,這就是殷商亡國的原因。他拿這點來提示大王。
禍出口出
申屠蟠,東漢人。當時游學京師的士人,如汝南范滂等人,經常批評攻擊朝廷的政治措施,從公卿大夫以下各階層的人,都奉他們為上賓,
太學生紛紛推崇欽慕他們的風范,認為這是學術文風鼎盛,讀書人被重用的時候。
申屠蟠卻慨嘆說:以前的戰國時代,讀書人放言批評,各國諸侯,甚至做到持帚掃門來迎接他們,最后卻有坑殺讀書人、焚燒書籍的災難。
今天的狀況和當日可以說差不多。
于是就隱居有梁國碭山縣的地方,靠著樹干搭蓋一間屋子,日子過得像仆役一般。
過了三年,范滂等人受“黨錮之禍”牽連,有的死了,有的被處罰,只申屠蟠一人幸免于難。
華歆遠見
東漢末年,陶丘洪與華歆同郡,自認為眼光見識高于華歆。當時王芬等人企圖廢了靈帝。
王芬叫華歆、陶丘洪來共同策定大計。
陶丘洪準備前去,華歆制止他說:廢立君主是非常的大事,伊尹、霍光都覺得艱難而不輕易為之。
王芬才性疏略且不夠武勇,一定不會成功。
王芬后來果然失敗,陶丘洪這才對他心服。
知敗思歸
晉朝張翰(字季鷹)辭去齊王同大司馬東曹椽的職務,對同郡的顧榮說:天下紛亂不安,擁有盛名的人,想要退隱都艱難。我本來就是鄉野之人,性好閑適,早已不求一時的名望。
你要好好的以你的聰明防患未然,以你的智慧預留退路。
顧榮拉著季鷹的手說:我也很想和你一起退隱,自在地去采拾山間的野菜,喝江河中的清水。
有一天季鷹看到秋風吹起,想起吳中的莼菜羹、鱸魚膾,自言自語地說:人生的可貴,在于能夠適情適性罷了。
怎能因當官而被羈留在離故鄉數千里外的地方,為的只是虛名爵位?
于是就叫人駕車趕回故鄉。不久,齊王同敗亡,許多人都說季鷹能料事如神。
散盡家財
北齊神武帝高歡,從洛陽回鄉之后,散盡家產來結交四方的朋友。
親戚故舊很驚訝地問他緣故。
他說:我到了洛陽,看到京師的侍衛軍士,成群結隊地去焚燒將軍張彝的住宅,朝廷害怕動亂,竟然不聞不問。
國家政事到了如此的地步,未來的情勢可想而知,錢財怎么可能永遠保得住呢?
逃避為相
韓熙載在南唐的時候,家里找來許多侍妾女仆,日日夜夜聽歌賞舞。
他告訴家人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避免被任命為宰相。
家人問為何要逃避?
他說:中原的那些帝位爭逐者,對江南一直虎視眈眈,早有并吞之意。
如果有一日真命天子出現,江南棄械投降都來不及,我不愿成為后代千古取笑的對象。
聞鵑知亂
宋朝治平年間,邵雍和他的朋友在天津橋上散步,聽到杜鵑的叫聲,神色憂傷地說:洛陽以前沒杜鵑,現在有杜鵑來這。
天下將要大治的時候,地氣會從北向南移動;將要動亂的時候,地氣會從南向北移動。現在南方的地氣已經來到了。
飛禽鳥類,是最感受到地氣移動的。不出二十年,皇上會起用南方人為宰相,并且會援引許多南方人入朝,一意地更張舊有的典章制度,從此以后,天下會有很多事端了。
到了任命王安石被命為宰相之后,邵雍的話果然應驗了。
避免受害
宋朝時,有一位非常兇猛的人,他的鄰居想賣掉屋子,搬到別處好避開這位惡人。
別人對這位鄰居說:那個惡人罪惡快滿了,你不妨緩一緩看看。
鄰居回答說:我就是怕被他當成作惡的最后一個對象。
于是就搬到別處去了。
沒多久,那位惡人果然因為殺人而被處死。
筑沙為城
曹操與馬超的軍隊,隔著渭水對陣。曹操的軍隊一再被馬超的軍隊擊退,而且天氣嚴寒,想把沙子堆起來作為城墻,一筑好卻馬上瓦解,營陣一直建不成,情況很不妙。
婁子伯就向曹操建議說:可以連夜趕工建造,并用水澆灌。如今天寒,沙水一凍結,營城自然就建好了。
曹操于是依婁子伯的法子建造,到了天快亮時,營城果然建好了。
山雞鳴舞
魏武帝時,南方進獻山雞,想要它叫一叫,舞一舞,卻想不出好辦法。
公子倉舒(曹沖)就叫人搬一面大鏡子擺在它前面,山雞從鏡中看見自己的影像,就一直舞叫個不停。
目識刺客
曹操派刺客去見劉備,準備行刺。刺客見到劉備之后,先與劉備討論如何攻擊曹操,極合劉備的意思。
不久諸葛亮進來,刺客突然不知如何處置,趕忙起來上廁所。
劉備就對諸葛亮說:方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幫你的忙。
諸葛亮慢慢地嘆道:看來客的臉色變了,神情有些驚懼,視線低而時時露出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來,他一定是個刺客。
于是很快地派人追出去,刺客卻已經跳墻離去了。
曹操稱象
魏武帝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沒有辦法稱。
他的小兒子倉舒(曹操)建議說:將它載上船中,然后在船邊刻下水痕所到的地方,以了解船載入大象入水的深淺,而后再以其他便于量稱的東西,來查驗一次,就可以知道了。
魏武帝聽了以后,非常高興。
巧辨國君
南唐時李德誠受封為趙王。鎮守江西的時候,有位命相師稱:世人的富貴貧賤,只要一眼就能分辨判斷。
趙王就叫幾位女妓和他的妻子滕國君,都按國樣的打扮和穿著,一齊站在大廳中,請命相師分辨他們的貴賤。
這位相師低著身子進來,說到:國君頭上有黃云。
所有的女妓不自覺的都抬起頭。
相師就指著沒有抬頭的女子說:這就是國君了。
趙王很高興,并且送給他厚禮。
大國風范
宋朝南唐的君主李璟,拿五萬兩的銀子贈送趙普。
趙普將此事報告宋太祖,宋太祖說:這不能不接受,只要寫封書信答謝他,并送一些財物給使者就可以了。
趙普一再辭謝,宋太祖說:大國的風范,不可以自己削弱,應該讓對象無法測度。
到了南唐君主的弟弟李從善來朝貢,除給一般正常的賞賜之外,又暗中送他白金,數量和他們送趙普的一樣多。
南唐君臣因此都非常驚駭,也佩服宋主的器量。
傷胸摸腳
項羽對劉邦說:喧擾爭斗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的關系,不要為了我們,苦了天下的父子百姓,希望和你決一勝負。
劉邦說:我寧可斗智,不愿斗力。
于是就數說項羽的十條大罪。
項羽大怒,此時,弓隊的伏兵放冷箭射劉邦,傷了劉邦胸部,劉邦卻摸著腳說:敵人射中我的腳趾。
當時楚兵強大,漢軍勢弱,如果直接說傷到胸部,恐怕軍隊士氣會受到影響。
開國的帝王,雖然在倉卒緊急的情況下遇到危難,他們的智慧也表現得跟平常人不同。
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曾在行軍中,因為天氣炎熱,所以,全軍士兵都口渴異常。
曹操于是下令說:前頭有座大梅林,梅子很多很大,而且甘甘酸酸的,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之后,都流口水了,借著這樣的引誘,使得軍隊再找到水源。
以靜制擾
三國時張遼曾駐兵長社,當時軍中有人準備造反,趁夜里制造驚慌混亂,一起火,全軍為之紛擾。
張遼對左右的人問:不要妄動,不會全營的人都造反,而且只有少數要作亂的人想借此擾亂人心罷了。
于是下令說:不造反的人安靜地坐下。
張遼就帶領親信兵士數十人,站在營陣當中。過一段時間,就抓到首謀的人,把他們殺了,全軍將士都安定了下來。
壽比南山
南朝齊武帝蕭道成曾對群臣說:我以后應該加什么樣的謚號?
當時眾人不知怎么回答。王凌儉因此示意庾杲之答話。
廋杲之說:陛下壽比南山,可與日月爭輝。千年以后,哪里是臣下能夠輕易度量的呢?
當時在場的人無不稱贊他的應答。
好話救命
秦王和中期爭論,辯不過中期,秦王非常生氣,中期則緩步地走開了。
有人為中期向秦王開脫說:多么強悍啊!中期也幸好遇到明君,否則剛才的行為,遇到桀紂一般的君王,一定要被殺了。
秦王因此不再記恨中期。
盛怒藥方
三國時華佗,是著名的神醫。當時有一位郡守得重病已經很久了,華佗認為只要生很大的氣病就會好,于是拿他許多錢財,而不為他醫治,沒多久又放下他不管,并且留下一封信罵他。
太守果然非常生氣,派人追殺華佗,可是卻追不上,因此憤怒到極點,口吐幾升黑血,病就好了。
言多必失
齊桓公為大臣準備酒席,約定中午開席。管仲遲到了,桓公舉起酒杯罰管仲喝酒。管仲卻倒掉半杯的酒。
桓公說:約好時間,卻遲到了。該喝罰酒,又倒掉半杯。算是合乎禮法嗎?
管仲答說:臣聽說,酒一喝下去,舌頭就出來了。舌頭出來,就是失言,失言的人一定招禍喪身,我想與其酒禍喪身,不如倒掉酒。
桓公笑著說:仲父請起,請就坐。
得心臣民
齊桓公打獵,到了麥丘,看見一位老先生,問他說:你多大年紀?
答說:八十三了。
公說:很好啊!這樣的長壽。你愿意用長壽的福運祝福寡人嗎?
答說:祝福君王能看重百姓,輕賤金玉。
桓公說:很好,你再祝福別的。
答說:祝福君王不恥于學習,喜歡向下人請教,身旁有賢能的人,也有敢直言進諫的人。
桓公說:很好,你再祝福別的。
答說:祝福君王能不得罪群臣、百姓。
桓公聽了,氣得變臉說:我只聽說兒子得罪父親,臣下得罪君王,沒聽說君王得罪臣子的。這句話與前兩句不相當,你換一句吧!
麥丘縣的老先生說:這句話比前兩句更受用、更好。兒子如果得罪父親,可以請姑姑叔父來幫忙消解罪過。
臣得罪君王,可以通過親近的左右,請求謝罪。反過來說,以前桀得罪湯,紂得罪武王,這就是君王得罪臣下的例子,根本無法謝罪,到現在都無法挽救。
桓公聽了說:很好。回朝之后,就封麥丘給他,讓他處理政事。
巧救馬夫
齊景公有匹馬,養馬的人照顧不周,那匹馬就死了,景公很氣,拿起戈要親自殺了他。
晏子說:他不知道自己的罪不這樣被處死,與理不合,讓臣下替君王來責備他,好讓他知罪。
景公說:好。
晏子拿起戈對著養馬的人說:你替我們君王養馬而馬卻死了,罪該死;你讓我們君王因為馬的緣故,而殺掉養馬人,罪又該死;
你使我們君王因為看重牲畜、輕賤百姓,而讓鄰國的人知道,罪更該死。
景公聽了說:你放了他吧!不要傷害了我的仁德。
寬大仁惠
齊景公種竹子,派官吏看守。景公外出,經過竹林附近,發現有人砍伐竹子,于是把伐竹的人拘押起來,準備處刑。
晏子就說:君王聽過先君丁公的行事嗎?
公說:怎樣呢?
答說:丁公打曲沃,攻下曲沃時,下令不得運財物出城,百姓可以自由進出。一天,有人抬著死人出城,丁公覺得怪異,叫人開棺檢驗,發現里面全是金玉。
官吏建議殺了他們。丁公卻說:用軍隊攻占別人的城池,借著人多勢眾來取得別人的財物,是不仁道的。況且治理百姓的人,應該要寬大仁惠,慈愛眾人,自己不能隨便殺人。
于是命令官吏放了他們。
景公聽了說:很好!很好!就令人放了砍伐竹子的囚犯。
旁敲側擊
魯哀公想向西邊擴建家宅,史官一直勸阻說向西邊擴建家宅不吉祥。
哀公臉色大變,非常的憤怒,左右的人勸了好多次也不聽,于是問他的傅宰折睢。
折睢答說:天下有三件不吉祥的事,但是家宅向西擴建不算在里面。
哀公很高興。隨后又問:什么是三件不吉祥的事?
回答說:不篤行義禮,是第一件不吉祥的事;嗜欲永不知足,是第二件;不聽臣下左右強烈的諫阻,是第三件。
哀公默默的深思,猛然醒悟,雖然心里大不高興,但也不再想擴建家宅了。
螳螂捕蟬
吳王想去攻伐荊國,告訴他左右的人說:誰敢來勸諫,處死。
舍人(掌宮中之政)有一個年輕的孩子,想進諫,卻不敢,于是帶著彈丸到宮里的園中去守候,身上的衣服都被露水沾濕了,連續三個早上都這樣。
吳王對他說:你何必要把衣服都弄得這樣呢?
舍人之子說:后園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樹上悲凄的鳴叫著,飲著露水,而不曉得捕它的螳螂正在后面呢?螳螂正低下身子想去抓蟬,而不知道黃雀正在旁邊等它呢?
黃雀拉長脖子,想去啄螳螂,卻不曉得彈丸正在它的下方呢!這三個都是想要得到它眼前的利益,而沒有顧慮到它后面的災患。
吳王說:很有道理。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荊國的計劃。
葉公好龍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經過七天,哀公卻不見他,子張決定離開,并托哀公仆人轉告哀公說:我聽說君王愛好賢士,所以不遠千里而來,沿途歷盡風霜雨露,不顧塵沙土垢,走過好幾百里,手腳生繭起泡,一路不敢休息地跑來拜見。
但過了七天,君王卻不肯見我,君王這種愛好賢士的態度,就好像葉公子高愛好龍一樣。
葉公子高愛好龍,蚊帳的帶鉤上雕著龍,鑿子也畫上龍,連房子臥室都雕繪上龍。
天上的龍聽到這件事之后,就飛下來,把頭伸進窗子里偷看,無意中把尾巴露出在廳堂上。
葉公子高看到,掉頭不跑,嚇得魂飛魄散,臉色蒼白。這樣看來,葉公子高實在不是真愛龍,他只喜歡像龍而不是真龍的東西。
現在臣聽說君王愛好賢士,所以千里迢迢的來拜見君王,等了七天,君王不肯接見,可見君王并非真正愛好賢士,只是愛好像是賢士、卻不是賢士的人。
所以,特別把這一番話托人轉告君王。
沼澤受教
晉文公外出打獵,因為追逐野獸,誤入沼澤地區而迷失方向,一直找不到出路。
后來遇到一個漁夫,文公對他說:我是你的君王,如果你肯帶我出去,我一定重賞你。
漁夫說:我只想對君上說幾句話而已。
晉文公說:先帶我出去再說吧!
漁夫就帶著晉文公出了沼澤。
文公說:不知道你有什么指教?我很愿意接受。
漁夫說:鴻鵠之類的大鳥,住在大海大河之中,生命很安全;日久生厭,而想遷徒到小的沼澤里,就會有被人用彈丸射殺的危險。黿鼉住在深淵里,生命很安全;
日久生厭,而想游到淺水的池塘,就會有遭人用網、用鉤捕捉的憂慮。現在君上打獵,追逐野獸,竟然深入到這個地步,未免走得太遠了。
文公聽了說:很好,很好。于是吩咐隨從記下漁夫的名字。
漁夫說:要我的名字做什么呢?君上只要尊事天地,敬仰社稷,鞏固四境,愛護百姓,減輕賦斂,降低稅租,我也會身受其福。
如果君上不敬社稷,不固四境,在外對其他諸侯失禮,在內失去民心,使國人流離失所,我即使得了重賞,最后也保不住的。
就辭謝賞賜,又說:君上趕快回朝廷去吧!我也要回到打漁的地方。
鄰居之妻
晉文公準備與諸侯會商,計劃討伐衛國。公子鉏仰天而笑。文公問他笑什么?
答說:笑臣的鄰居。臣的鄰居送他的妻子回娘家,在路上看見一個采桑的婦女,很喜歡她,就和她說話,可是回頭一看,他的妻子也有別人在招引。
臣就為這個而笑。
文公了解他的意思,就作罷了。
貴馬賤人
楚莊王(公元前 613 左右)有一匹愛馬,給它穿五彩鮮麗的錦衣,給它住漂亮的房屋,給它睡沒有帷幕的床,給它吃切好的棗干。馬卻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莊王派群臣為它辦喪事,想用棺郭裝襝,用大夫的札儀來埋葬它。
左右的人紛紛勸阻,認為行不得。
莊王全不理會,又下令說:“有人再敢以葬馬的事走進諫,就殺了他!”
優孟聽到了,走進殿門,仰頭大哭。
莊王很驚奇的問他為什么哭。
優孟回答說:“這匹馬,是大王所喜愛的。憑著楚國這樣偉大的國家,有什么事辦不到的呢?卻只用大夫一般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輕了。”
楚莊王問說:“那要怎么辦呢?”
優孟說:“臣建議用雕花的玉做棺,文梓的木做,用、楠、豫、章等做題湊(堆在棺郭外的木頭),派甲士挖掘擴穴,叫老人和兒童來背土,齊、趙陪待在前面,韓、魏在后面護衛,用太牢之禮來祭祀,封給它萬戶大的地方做為奉邑。但如此一來,諸侯聽到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貴重馬。”
莊王說:“寡人的過錯,竟到了這種地步?”
優孟說:“請大王就以六畜來埋葬它,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用姜棗作調理,下面鋪上木蘭樹的皮,用粳米為祭品,用大火燉煮,埋葬在人的肚腸中。”
于是莊王就派人把馬交給主管膳食的太官,吩咐說:“不要讓天下人聽到貴馬賤人的事。”
棄妻追婦
趙簡子(趙鞅)起兵攻打齊國,有位戴著盔甲的戰士申護在笑,簡子說:“你笑什么呢?”
答說:“臣因以前一件可笑的事情在笑。以前在采桑的時候,臣鄰居一對夫婦一起到田里工作,丈夫看見桑田中一位女子,就追去了,迫不上,又回來了。他的妻子看在眼里,很生氣,也就離他而去。臣是笑那位丈夫放著妻子不照顧。”
簡子說:“現在我攻打別的國家,而不顧自己的國家,是我廢弛國事啊!”
于是退兵而回。
一鳴驚人
楚莊王主政三年了(公元前 611 年),不理國政,只是喜歡一些隱語玩樂,社稷瀕于危險,國家已將滅亡。
士莊問左右的人說:“為何不去進諫呢?”
左右的人說:“你是最適當的入選。”
士慶于是進朝,一拜再拜之后,進言說:“有一則隱語(謎語)說:有只大鳥,棲息在南山的南面,三年不飛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莊王說:“你可以走了,我自己很清楚原因。”
士慶說:“臣說也死,不說也死,希望能聽一聽原因所在。”
莊王說:“此鳥不飛,在半沛他的羽翼;不叫,在于觀察群臣的是非對錯。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
士慶叩頭拜說:“所期望的已經聽到了。”
莊王非常高興士慶提出的問題,于是就任士慶為令尹,授給他相印。
君少一愛
齊宣王對淳于髡說:“先生談一談寡人喜歡的是什么?”
淳于機說:“古代王者所喜歡的有四,而大王喜歡的有三。”
宣王說:“這話怎么說呢?”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愛馬,大王也愛馬。古代王者愛美味,大王也愛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大王卻不尊崇才德之士。”
宣王說:“國中沒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則我也會尊崇他們,喜歡他們。”
淳于髡說:
“古時有驊騮等好馬,現在沒有,大王就從所有的馬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馬。古時有豹象等動物的腸肚或嫩脆可口的肉,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眾多美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愛好美食。古時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眾美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喜歡美女。至于木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堯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出現,然后才去尊崇他們、喜歡他們;那么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也不會喜歡大王的。”
宣王聽了靜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話。
不死之藥
楚荊王時,有人獻不死之藥給荊王,謁者(負責接待賓客之官)拿著進朝。
官中的宿衛問說:“可以吃嗎?”
回答:“可。”
宿衛于是搶過來就吃下。
荊王很生氣,叫人要殺宿衛。
宿衛請人說服荊王說:“臣問謁者,謁者說:可以吃,臣就將它吃了,所以臣是無罪的,有罪的是謁者。況且客人獻的是不死之藥,臣吃了它卻被王殺了,這就是死藥了。王殺了無罪的臣,同時也表示別人全是詐欺的。”
荊王因此不殺他。
三大死罪
漢武帝(公元前 140~前 87 年)時,有人殺了上林苑的鹿,武帝于是下令負責的官吏將他抓來處死。
東方朔在旁邊說道:“這個人真該殺,何況有三大該殺的理由呢:讓陛下因為鹿而殺人,是第一件該死的理由;天下人從此知道陛下看重鹿而輕賤百姓,是第二件該死的理由。匈奴一旦來犯,要用鹿來對付他們,是第三個理由。”
武帝聽了,默不作聲放了那個人。
身有淫具
蜀先主劉備時(公元 221~223 年),天候干旱,禁止百姓私下釀酒。有官吏在民家搜到釀酒的工具,準備要定罪處罰。
簡雍與先主出游,看見一對男女走在路上,于是對劉備說:“他們準備通奸,為什么不拘押起來?”
劉備說:“為什么知道他們會如此?”
簡雍回答說:“他們各有可以通奸的器官,與要釀酒的人情形相同。”
劉備聽了大笑,就釋放因有釀具而被捕的人。
遣鹿作戰
魏文帝曹丕青龍年間(公元 233~237 年),禁地養了許多鹿,規定捕殺鹿的人要處死,并將家產充公;知情不報的人與捕鹿者同罪。由于禁地方圓有千余里,鹿只日漸繁衍,越來越多,百姓深受其苦。
此時蜀國的軍隊多次侵襲邊境,文帝問高柔說:“如何找到英勇的將士,派他去守西邊疆界呢?”
高柔回答說:“臣聽說,圣王用兵,百獸都可以驅使,如今禁地有鹿大約一萬頭,陛下為什么不派它們去作戰呢?”
文帝笑說:“只聽說驅趕虎豹當軍隊作戰,沒有聽說過趕鹿的。”
高柔說:“以前衛懿公養鶴,還讓鶴乘軒車,而老百姓卻沒有多余的梗稻可以食用。后來戎人來襲,懿公派國人去抵抗,國人不愿前往,都說:派鶴去打。現在天下尚未統一。軍馬在郊野備戰,正該積儲糧食供養百姓,以便能完成大業;而今竟然禁獵,使得大群的野鹿到處沖撞,吃食生苗。”
“百姓雖然設障防患,逼于禁令,卻不敢過于防范,以致滎陽附近方圓百里的地方,稅收很少。當今天下生產的人少,而鹿所造成的損害卻很大;如果突然有敵人來犯,或水旱天災,要如何應付呢?”
文帝因此警醒,解除禁令,讓百姓可以捕鹿,不要使野鹿傷了農作物。
禁了月光
五代時李茂貞,自號岐王,開府第設官吏,占有岐州(今河南境內),仁愛寬厚,善待百姓。
李茂貞曾經因土地大小稅收太少,下令油歸政府專賣,以增加稅收,并禁止砍柴的人進城,因為木柴可以當火炬。
有一個徘優就說:“臣下建議將月光也一起禁了。”
茂貞聽了,大笑,卻也不生氣。
君王有禮
宋太祖時,寶儀為翰林學士。皇上曾召請他草擬詔令,他到了御苑的門口,看見國君頭巾戴得高高的,露出額頭,赤著腳坐著,于是退后,站著不肯前進。
太祖馬上叫人拿走帽子衣帶,穿著整齊之后,才召請他進來。
寶儀于是進言說:“陛下創建基業,永傳正統于后代,應該以禮來教化天下。”
太祖于是很誠懇嚴肅的向他表示謝意與接受。從此以后,接見近臣都穿戴整齊。
題詩戒酒
宋朝蔡襄(文忠公,公元 1012~1067 年)性好喝酒,酒量超乎常人。考中進士之后,日夜沉溺于酒中,也不聽別人的勸說,沒有人能制止他。當時,太夫人年歲已高,很為他擔憂。
有一天,山東賈存道拜訪他,剛好蔡襄前夜酒醉尚未醒來,賈先生提起筆來,在墻上題詩:“圣君寵重龍頭選,慈母深恩鶴發垂;君寵母恩俱報,酒如為患悔何遲?”
蔡襄醒來看到之后,徹底覺悟,當天就痛下決心改正,一生都不曾再醉過。
婢女試夫
宋朝潼州人王藻當獄官,每晚都拿不少銀錢回家。他的太太有些疑心,但不知如何諫止。
有一天,夫人派婢女送點心去,等王藻回來,妻子就問說:“剛才送去十三塊豬蹄膀肉,吃了嗎?”
王藻說:“只有十塊。”
妻子說,“一定是婢女偷吃了,或與別人有私情。”
王藻于是拷打責問婢女,婢女受不住,只好沒做也招認了。
妻子這時從容的對王藻說:“你每天拿錢回來,我懷疑你在牢里收錢,不免做出冤枉人的壞事,所以用婢女的事來試試你罷了,實際上她根本沒有偷肉。從此以后,不要再做不義的事情,而加重神明的懲罰。”
王藻因此徹底醒悟,當天就辭去工作。
沃土養禍
明朝正德年間(公元 1506~1521 年),秦王請求將陜西(關中)邊界之地的閑田歸他管轄。朱寧(錢寧)、江彬等人都收了他的賄賂,大力幫他請求。
武宗也答應了,就催促大學士草擬詔書。都察院各監察使進諫勸止都不被接受,楊廷和、蔣冕私下認為如草擬詔書,恐怕會留下后患;不草擬則忤逆皇上的心意,所以都以疾病為由辭退。
只有梁儲(字叔厚,謚文康,公元 1451~1527 年)接受命令,草擬詔令,說:
“以前,太祖立下命令,說:這片土地不可封給藩王。不是慳吝,而是顧慮這片土地又大又肥沃,藩王得了它,多養一些門客兵馬,必會因富庶而驕縱,加上好邪之人一誘導,難免做出一些不合正道的事,對于天下有所不利。”
“現在王(秦王)懇求賜予,朕顧念親愛之情,將土地給王,王得到這片土地,不要去收留聚集一些不法的奸人,不要多養門客兵馬,不要聽信狂妄者的引誘去做不法的事,而驚擾邊境,危害我大明的天下。如果這樣,到那時雖然一心想維護自己的親人,也做不到了。王千萬小心,不要疏忽了。”
武宗看了詔令,驚駭的說:“如果這樣值得憂慮,還是不能給。”
這件事終于擱下。
河伯娶婦
魏文侯(公元前 424~387 年)時,西門豹當鄴令(鄴的行政首長),先召集當地的長者們,探求民間疾苦。
長老們說:“本地受害于為河伯(河神)娶媳婦的事,也因此而,貧困不堪。”
西門豹追問緣由,長者們回答說:
“本地的三老、廷掾(都是地方官)每年時黨征收稅金,征得數百萬之后,為河伯娶媳婦,剩余的錢,就跟巫祝(即靈媒)共分。每當要為河伯娶親的時候,巫祝就先去深視民家,看是否有漂亮的女孩,如果找到了,就下聘,為她沐浴,準備齋房,張掛紅色的帳幕,讓這女孩待在里頭,然后放在河面上,漂流數十里之后就沉沒了。民家要是有漂亮女兒的,怕大巫祝來替河伯娶走,多半帶著女兒逃亡,這種現象已經延續很久了。俗話說:‘如果不替河伯娶媳婦,河伯會興風作浪,淹死人民。’”
西門豹說:“到了娶親的時候,希望能告訴我,我也好去送一程。”
長老們都答應了。
到河伯娶親的時候,西門豹也來到河邊。那個老巫祝,是女子,已經七十多歲了,有十個女弟子跟著她,都穿繒綾單衣,站在大巫祝的身后。
西門豹說:“叫河伯的媳婦來!讓我看看美不美。”
手下就將那個女孩帶去帳幕,西門豹一看,回頭對三老及巫祝說:“這女孩長得丑,拜托大巫祝去告訴河伯,說要再找一位好女孩送過去。”
說完,就派手下抱住大巫祝,將她丟入河中。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巫婆怎么去那么久?叫她的弟子去催促一下吧!”
又再投下了一個女弟子。
過了一會兒,說道:“女弟子怎么去那么久呢?”
又再投下一名女弟子去催促。
總共投了三名女之后,西門豹說:“巫婆及她的弟子,都是女性,不會說話,拜托三老向河伯說明。”
說明,又把三老投入河中。
西門豹神情嚴肅地面向河水站立著,等了很久,說:“巫婆、三老都不回來,怎么辦呢?”
又想讓遷掾以及當地較有勢力的人下水去催促,結果這些人都跑下叩頭,叩得流血不止,嚇得面如死灰。
不久,西門豹說:“河伯留客留得久,你們都回去吧!”
當地的官員、百姓都極端恐懼,但從此之后,沒有人敢再說要為河伯娶媳婦了。
狐貍捕雉
吳國孫綝迎立瑯琊王(孫休)為皇帝之后,更是放肆,一家五位侯爵,都帶領禁軍,權力足以傾壓國君。
有一次孫綝獻牛、酒給皇帝,皇帝不接受,孫綝就去找左將軍張布,酒得半醉時,對張布說:“當初廢掉少主(孫亮)時,許多人勸我自己登基為王。而我認為當今陛下圣明,所以就迎立他登基,當今皇上如果不是我,就登不上王位。如今我獻上禮物去被拒絕,將我看得跟一般臣子一樣,我要慢慢想法子了(國謀王位)。”
張布將這番話向皇帝稟告,皇帝記在心里,擔心政事發生變化,就時常對孫綝大加賞賜,暗中對張布說:
“狐貍捕雉的時候一定先伏下身體,垂下耳朵,等著雉來,雉一看就相信狐貍沒有企圖,所以狐貍能抓到雉,假使狐貍瞪眼睛看著對方,露出一副要撲殺獵物的樣子,雉也曉得要飛走,以逃避狐貍的氣勢。現在孫綝比雉還狡猾,而我沒狐鋰聰明,不知怎么辦才好?”
張布點點頭說:“事情實在如陛下所說的一般,如果一定要辦,非丁奉不可。”
皇帝于是召見丁奉,告訴他說:“孫綝仗著威權,想圖謀不軌,我希望與丁將軍一起除掉他,如何?”
丁奉說:“孫丞相兄弟朋黨很多,怕到時大家想法不同,不能完全制服。但是可以借聚在一起打獵的時機,用陛下的武土殺掉他。”
皇帝接納了他的計策,就舉辦獵會,邀請孫綝,孫綝假裝生病,皇帝硬要他起身,連續派了十幾個個使者去催促,孫綝不得已,只好去了。
孫綝一到,張布用眼色示意武士將孫綝捆起,殺了,張布拿著孫綝的首級,對眾人說:“與孫綝同謀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孫綝威權盛大,皇帝竟然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殺了他,臣子們稱贊他比漢靈帝賢明得多。
智殺三士
齊景公(公元前 547~前 488 年)手下有三個勇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仗著功勞大,胡作非為,景公引以為患。
晏子就勸景公說:“送他們兩個桃子,要他們論功,誰功大就可以吃桃子。”
公孫捷說:“我曾拿著盾牌,再捕殺小虎,我的功勞可以吃桃子。”
田開疆說:“我拿兵器,一再與敵軍對抗,我有資格吃桃子。”
古冶子說:“我曾在渡河時,遇到大龜,咬住馬卒左邊的馬,游人急流之中;我逆流百步,再順流九里,斬了大龜的頭,然后象鶴一般躍出,我才有資格吃桃子。”
其他二人一聽,自覺慚愧,都放回桃子,刎頸自殺。
古冶子說:“你們兩位都死了,只有我活著,實在不仁”
說完,也刎頸自殺了。
維護軍法
齊景公召見馬司穰苴,與他談論軍事,談得非常愉快,于是要他當將軍。
司馬穰苴說:“希望能派國君的寵臣、而且是在國內受大家尊重的人到部隊幫忙才好。”
于是齊景公就派莊賈前去,司馬穰苴與他約定正午在軍營大門見面。
約定后,司馬穰苴先趕回部隊,看著時間待候莊賈。一直到傍晚,莊賈才趕到。
司馬穰苴召集部隊,嚴肅地問:“依軍法,約定之后,遲到的,要如何處置?”
部隊答:“當斬。”
于是司馬穰苴就斬了莊賈以維護軍法,三軍將士都十分震驚。
嚴守軍令
吳王闔廬(公元前 514~前 496 年)對孫武說:“你定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完了,你可以教婦人嗎?”
孫武說:“可以。”
于是派出宮女三千人,分成二隊,再派兩名寵妃為隊長。
孫子講解兵法之后,又再三告誡,擊鼓下令左轉,結果這些婦人都笑了出來。孫子于是又三申五令,擊鼓下令右轉,婦人笑得更厲害了。
孫子回頭對掌管軍法的人說:“我對她們的約定已經很嚴厲,法令也說明白了。你認為隊長故意違背法令,應當依何置處置?”
掌軍法的人說:一應斬。”
孫子就喝令斬兩名隊長,吳玉趕緊派人去救隊長,隊長的頭卻已落地。
孫子接著派兩名排頭的宮女作隊長,這時宮女們早嚇得雙腿發抖,孫子下令向前、退后、左轉、右轉,宮女們都作得中規中矩。
后來孫子帶兵攻打楚國,將士都嚴守軍令。
焚燒宮室
越王勾踐問大夫文種說:“我想攻打吳國,可以嗎?”
文種回答說:“可以!我平常訓練時,獎賞豐厚,刑罰嚴厲,而且令出必行,大王如想了解情況不妨試著焚燒宮室。”
越王就焚宮室,此時,沒有人來救火。
于是下令:“因救火而死者,比照陣亡撫恤;救火而沒有死的,比照殺敵獎賞;不救火的,比照降敵刑罰。”
于是大家就在身上抹藥,披上濕衣服,趕緊去救火,左邊三千人,右邊三千人。由此可以看出越國有必勝的氣勢。
徙木立信
秦國商鞅想變法強,法令已經準備好,尚未公布,因為怕民眾不相信新的法令,于是先在京城南門樹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能將木頭搬到北門的民眾懸賞十兩黃金,結果沒有人敢搬。
商鞅又下令說:“能搬的,獎賞五十黃金。”
有一個民眾搬遷了木頭,商鞅就了五十兩黃金給他。從此以后,新法公布,民眾沒有人敢違抗。
顛倒豪杰
漢王劉邦派蕭何去游說九江王英布投靠漢王。漢王正坐在椅上洗腳,召見英布,英布一進來,看到這情形,非常憤怒,后悔來投靠,想自殺。等出去之后,回到住處,發現帳幕、飲食、隨從都比照漢王的住所,英布又大為高興。
這就是呂東萊所謂的“連用令人意外的侮辱與恩寵,使英雄豪杰為之顛倒,而不知所措”,而這也是漢高祖之所以能在當世稱雄的原因。
假王變真
韓信平定齊國之后,派了報告漢王劉邦說:“齊國人浮夸詭詐,是反覆不定的國家,希望讓我做假王(代理國君)來鎮守此處。”
當時,劉邦被楚霸王圍困在滎陽,情況緊急。韓信的使者一來,劉邦看到信大怒,罵著說:“我正困在此處,從早到晚盼望你來幫我,卻不料你要自立為王。”
正說著,張良陳平已來到他身后,伏著身、踩一踩劉邦的腳,貼著耳說:“漢軍正處于不利的狀態,怎么可能禁止韓信自立為王?這時候不如冊主他為王,好好對待他,讓他好好守在齊國,否則,事情會變卦的。”
劉邦領會過來,就繼續罵說:“大丈夫平定諸侯,就是真主了,還當什么假王?”
于是派張良冊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去攻擊楚霸王。
兔死狗烹
韓信被封為楚王,剛就任時,陳地的士兵來往于楚,其中有人向劉邦報告,說韓信造反。
劉邦當時想出兵攻韓信,先問陳平,陳平說:“陛下的部隊比起韓信的楚兵,誰比較精良?陛下的將領,比起韓信,哪方面比較會用兵?”
劉邦說:“我都比不上韓信。”
陳平說:“既然如此,陛下出兵攻他,等于是逼迫他作戰,陛下有把握獲得全勝嗎?我聽說古代的天子,常巡視天下,會見諸侯。陛下只要出巡,假裝游覽云夢大澤,在陳召集諸侯,韓信一定來迎接、拜見,借這個機會擒他,只需一個大力士就能辦成了。”
劉邦聽了,覺得可行,于是在陳會合諸侯,韓信果然來晉見,劉邦就下令武士抓韓信,放在后面的車子上。
韓信說:“果然像人家說的:‘狡兔死了,走狗自然被烹殺;高空的飛鳥沒有了,良弓自然被收起來,敵國已破,平時出主意的臣子就得死。’如今天已經平定,我當然得被烹殺了。”
劉邦說:“有人告你造反。”
于是將韓信戴上鐐梏帶了回去。
割發警眾
曹操有一次出兵,經過麥田,下令部隊不可破壞莊稼,觸犯的人將被處死,于是騎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穗走過。
就在此時,曹操的馬卻突然跳到麥田里,曹操于是下令掌法的官員討如何刑罰。
掌法的官員說:“依《春秋》的案例,刑罰不能上推到元首。”
曹操說:“我自己訂下法令,卻又犯法,如何能率領部屬?”
說著,拔下佩劍,割下頭發,放在地上,說:“就權充是我的首級吧!”
整個部隊都為之震驚。
假假真真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 471~499 年)因首都平城太冷,想遷都洛陽,擔心群臣不肯,于是交議,準備大舉伐南方的北齊。命令王湛卜筮,結果出現“革”卦。
孝文帝說:“湯、武革命,是順應天命和人心的事,沒有比卦更吉利的了。”
于是發布戒嚴令,九月的時候,來到洛陽。
當時洛陽雨下個不停,國君下令部隊前進,自己也穿著軍服,拿著馬鞭,騎馬正要前進。
臣子們卻跑在馬前叩頭說:“今天的事,天下的人都不愿做,臣子實在不知道為何只有陛下堅持要如此?”
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也積極地邊哭邊勸諫。
于是孝文帝下令說:“今天我們已經大舉行動,如果沒有成果,往后怎么辦事?如果不想南討伐,也必須將首都遷移到這里。”
當時一些舊部屬雖然不愿遷到內地,卻怕真的要往南討伐,也不敢再反對。
計奪兵權
宋大祖(公元 960~976 年)問趙普說:“天下自唐朝末以來,婁數十年之間,換了十個姓帝王,爭戰不停,是什么緣故呢?”
趙普說:“沒別的緣故,只是因為各地節度使、藩鎮的勢力太大,國君
弱而臣子強。現在想改變,也不必什么奇妙的方法,只要略微削弱他們的權力,控制他們的財源和糧食,收編他們的精兵,天下就可以長治久安了。”
話未說完,太祖就說:“你不必再說,我已經懂了。”
不久,太祖與老朋友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一起喝酒,半醉時,叫侍從退下,說:“我如果沒有你們的扶助,就沒有今天,這個寶座,有誰不想要?你們雖沒有二心,但部下要是貪求富貴,你們能怎么樣?一旦黃袍加在你身上,即使你們不愿意也沒辦法。”
石守信等聽了,都鞠躬、哭泣地說:“我們實在笨得想不到這些,請陛下同情,指示一條可以讓我們活下去的明路。”
太祖說:“人生很短,像白駒過隙一般。想追求富貴的人,只是希望多積蓄一些多錢,好好享受,讓子孫不要貧困罷了。你們何不解除兵權,挑一些好的田產、房地,為子孫建立永久的基業,多找一些歌妓、舞女,天天飲酒作樂,享盡天年呢?君臣之間,彼此不會猜忌對方,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一再拜謝,說:“陛下為我們想到這些,真是讓我們起死回生。”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假托生病,請求解除兵權,太祖也核準了。
殺娼免罪
明鎬,宋仁宗(公元 1023~106 年)時被提拔為龍圖閣直學士,主管并州,巡視邊境以防備盜賊,當時擔任邊境事務的人,多半是紈绔子弟。明鎬就找出最不稱職的人,加以杖罰,一些較軟弱的人,就自動辭職離開了,于是明鎬就奏,挑選有經驗的人來防守邊境的堡寨。
當時部隊行動時,娼妓多半會隨著行動,明鎬想驅逐她們,又怕傷了士兵的心。剛好有士兵因為爭風吃醋,殺了一個娼妓,被官吏抓來向明鎬報告。
明鎬說:“那些人來軍中做什么?”
當場釋放士兵,不加懲治,那些娼妓知道后,都走了。
豬吃老虎
明朝時,況鐘以小吏的身份追隨尚書呂震,呂震欣賞他的才華,推薦他當主管,升為郎中,出掌蘇州府。
況鐘剛到蘇州府時,假裝不懂政務,府里的小吏們抱著公文,圍著況鐘,請他批示。況鐘故作不知,瞻左顧右地問小吏,小吏說可行就批準,小吏說不行就批不準,一切都聽部屬的。這些小吏都很高興,說況鐘是個笨蛋。
過了三天,況鐘召集部屬,責罵:“某某事可地,你卻阻止我;某某事不可行,你卻要我批準。可惡!”
就將這些小吏捆綁,拷打之后,丟在庭院里,結果死了好幾個人。這此部屬又變得十分恐懼,認為況鐘十分神明。之后,況鐘對這些小吏全部加經考核,辭退五個貪污的小吏,及十幾個愚笨、懦弱的人。蘇州從此大治。
孔子像天
齊景公對子貢說:“你拜誰為師?”
子貢說:“我拜孔子仲尼為師。”
景公說:“仲尼賢能嗎?”
子貢說:“賢能。”
景公說:“多賢能呢?”
子貢說:“我不知道。”
景公說:“你知道他賢能,卻不知道他多賢能,怎么可能呢?”
子貢說:“現在要是說天高,那么不論是老是少,是聰明是愚笨都知道;但如果問天有多高,大家都會說不知道。所以我只知老師賢能,卻不知道他有多賢能。”
不計小節
楊朱晉見梁王,向梁王表示治理天下易如反掌。
梁王說:“先生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有三畝田地都種不來,卻表示治理天下很容易,為什么呢?”
楊朱說:“這是真的。陛下應看過羊呢!百來只羊聚在一塊兒,要一個牧童肩上挑根木杖跟著,想要羊群向東,羊群就向東,要向西就向西。而如果要舜牽只羊,要舜肩上挑根木杖跟著,那天下就開始混亂了。
“我中說:‘大得可以吞船的魚,不會游到溪谷里;能高飛的在鴻鳥,不會在臟地方休息。’為什么?因為心志遠大的緣故啊!黃鐘、大呂這種音律,不能配合節奏復雜的舞曲,為什么?因為黃鐘、大呂的音律十分單調啊!所以說處理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要成就大功,小的地方就不能斤斤計較。”
無路運鼎
秦國帶兵逼近周國,想要九鼎(天子權威的象征)。周王很擔心,顏率說:“大王不必提心,我到齊國討救兵。”
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秦國暴虐無道,想帶兵逼迫周國以取得九鼎。我們周國的君臣商議過了,都認為把九鼎交給秦國,不如交給貴國。再說,救助即將危亡的國家可以獲得美名,擁有九鼎又是貴重的寶物呢!請大王考慮吧!”
齊王于是出動五萬名部隊援救周國,秦兵也因而退兵。
齊國事后向周國要求九鼎,周王又提心了,顏率說:“大王不必擔心,讓我到齊國解決。”
顏率到了齊國,對齊王說:“周國因貴國仗義相救,君臣、你子才能保住性命,愿獻上九鼎。請問要從哪條路將九鼎送到齊國呢?”
齊王說:“寡人將借道梁國。”
顏率說:“不行。梁國君臣想得到九鼎,計劃放在暉臺和沙海,圖謀很久了,如果九鼎經過梁國,就出不來了。”
齊王說:“那么寡就借道楚國。”
顏率說:“不行。楚國君臣想得到九鼎,計劃放在葉庭,已經圖謀很久了,進了楚國。九鼎就出不來了。當初周伐商,取得九鼎,一鼎就須九萬人拉挽。現在大王即使有那么多人,但是想由哪條路途回齊國呢?我實在為大王擔心。”
齊國生氣說:“你來了那么多次,還不是不給?”
顏率說:“我不敢期騙貴國,請趕快決定走哪條路,我國會搬九鼎等著。”
齊王無法可想,只好放棄。
日薦七士
齊國大夫淳于宰,在一天之內就推薦七位賢士給齊宣王(公元前 455~前 405 年)。
齊宣王說:“你來!我聽說:‘千里之內要是有一位賢士,距離就算很近,百代之間要是出一位圣人,時間就算很短了。”而你竟然在一天之內就
推薦七位賢士給我,那賢士未免太多了吧!”
淳于宰說:“不會吧!鳥嘛!羽翼相同的就住在一起;獸嘛!腳相同的就住在一塊兒,一起行動。
如果要到沼澤去找柴胡、桔梗(中藥),幾輩子也找不到;但要是到髡、黍、梁父等山的南邊坡地去找,隨便也可以滿載而歸。
事物都各有同伴,像我淳于宰,就是賢士的同伴。大王若是從我這兒征求賢士,就像是到河里舀水,用燧石取火一般容易。
我還想繼續推薦賢士給大王,哪里只是七位呢?”
漁翁得利
趙國即半出兵攻打燕國。
蘇代為燕國游說趙惠王(公元前 298~前 266 年),說:“今天早上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圳正出來曬太陽,突然飛來一只鷸鳥啄著蚌肉,蚌也不某示弱,箝住鷸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羅!”蚌也逞強他說:“我今天不松口,明天不松口,就有死鷸了。”鷸、蚌相爭,都不肯放棄,就都被漁夫抓去了。現在趙國想攻燕國,一旦燕、趙長久對抗,國力疲敝,我怕強大的秦國就可以扮演漁夫了。希望大王能深思熟慮一番。”
趙惠王說:“好。”
于是放棄攻打燕國的計劃。
少年辯才
漢朝時東元方,十一歲時,伺候袁公,袁公問他:“令尊在太丘施政時,不論遠近,都受贊揚,他是怎么做的呢?”
元方說:“先你在太丘時,用道德來安撫強者,用仁義來照顧弱者,民眾安居,久而久之,就更尊敬行父了。”
袁公說:“我當年當鄴令時,做法也是如此。到底是令尊學我呢?還是我學令尊呢?”
元方:“周公、孔子,不同時代,卻同受贊揚,舉止動作,不論在何處,都是一致的;而周公不是學孔子,孔子也不是學周公。”
先找鸚父
三國時東吳,有一次,一群白頭鳥聚集在宮殿。
孫權問臣子說:“這是什么鳥?”
諸葛元遜(名恪)回答說:“這是白頭翁”
當時張輔自認為是在座資格最老的人,懷疑諸葛元遜在開玩笑,于是說:“諸葛恪在欺騙陛下,我沒聽說有白頭翁這種鳥名。如果有白頭翁就有白頭母,陛下不仿要他去找白頭母。”
諸葛元遜說:“有一種鳥叫鸚母,卻不見得有鸚父,陛下也不妨要張輔去找鸚父。”
張輔聽了,啞口無言。
天子威嚴
晉朝時,鐘毓、鐘會兄弟,少年時即有美名,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此事,對他們父親鐘繇說:“帶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吧!”
于是下令召見。
召見時,鐘毓臉出汗,文帝問他:“臉上為什么出汗呢?”
鐘毓說:“天子威嚴,心中緊張,所以汗如水出。”
文帝又問鐘會:“你為什么沒有流汗呢?”
鐘會說:“天子威嚴,心中緊張,汗流不出來。”
天下安定
晉武帝(公元 265~290 年)剛登基時,卜筮,想問晉朝能傳多少世代,卜這的結果是“一”武帝很不高興,臣子他們也大驚失色,沒人講得出話來。
侍中裴楷就說了:“我聽古人這么說:‘天得到一就清,地得到一就寧,諸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安定。’”
武帝很高興,臣子們嘆為觀止。
亡國之悲
晉朝王渾帶兵滅了東吳。(公元 280 年)當天在建業宮祭天地,以酒灑地,后來喝醉了,問吳國人說:“各位在亡國之后,會不悲傷嗎?”
當時周子隱回答說:“漢朝末年天下分裂,三國鼎立,魏國先滅亡,吳國后滅亡,亡國的悲慟,恐怕不只吳國人才有吧!”
王渾聽了,露出慚愧的臉色。(王渾以前是魏人)
美不知名
晉朝時郭洗馬來到洛陽,聽歌妓唱歌,說:“很好聽。”
石季倫就問他是什么曲子。
郭洗馬回答說:“不知道。”
石季倫笑著說:“您不知道曲子,怎么能說好呢?”
郭洗馬回答說:“這就好比見到西施,何必知道姓名,才能說她美呢?”
圣賢產地
晉朝蔡洪到洛陽就任,當地人間道:“先生剛來洛陽府施政,達官顯要們受命,希望能在各地網羅人才,不論是否偏僻。先生是吳、楚一帶的南方人,剛剛亡國,請間這種地方有人才可以響應這次的施政措施嗎?”
蔡洪回答說:“夜光寶珠不一定出產在孟津河,手掌大的壁玉也不一定出產在昆侖山,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所以圣賢出生的地方,不見得是固定的。以前武王推翻商朝時,曾經將頑民遷到洛陽一帶,各位先生難保不是商朝頑民的后裔啊!”
不捕不放
北朝使者李諧來到南朝,梁武帝(公元 50~549 年)陪他到處游歷,有一次來到放生動物的地方。
梁武帝問他說:“你們國家是否也放生呢?”
李諧回答說:“我們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
梁武帝聽了,十分慚愧。
帝王之命
南齊(公元 479~502 年)時魏寧因為擅長算命,被請去當宮廷的上賓。有一次國君將自己蛇年生的生辰年月日,假裝是別人的生辰八字,拿去問魏寧。
魏寧說:“此人大富大貴,但今年必死。”
國君聽了,大吃一驚,說:“這是我的八字。”
魏寧才轉口慢慢地說:“如果是帝王的生辰八字,自然與臣子不同。”
孔子功過
唐朝時張后裔,本業住在并州,唐太宗(公元 627~649 年)曾經向他學過《春秋》。
后來太宗召見,請他吃飯,談到以住求學的事,很悠閑地問道:“你看現在我這個當學生的怎樣?”
張后裔回答說:“古時候孔子帶了三千個學生,沒有一個當上子、男的爵位。而我輔佐一個人,就當上萬乘之主,我想我的功勞,比至圣先師孔子還高呢!”
太宗聽了,很高興。
無道昏君
唐朝高崔鬼,是客雜樂的樂官,有一次唐太宗叫人把他的頭按在水里,過了一陣子,才讓他探出頭來。
太宗問他說:“在水里看到什么了?”
高崔嵬回答說:“看到三閭大夫屈原對我說:‘我是遇到無道昏君楚懷王,才跳汩羅江自殺,而你遇到的是圣明君主,怎么也來了?’”
太宗聽了大笑。
佛不拜佛
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剛到相國寺時,來到佛像前燒香,問說要不要拜佛?
廟里負責招待的僧人說:“不必拜。”
太祖問為什么。
這僧人說:“現在的佛不必拜過去的佛。”
這位負責招待的憎人讀過不少書,口才很好,講起話雖然像是民間雜劇演員,但恰能迎合皇帝的心意,所以太祖也就含笑點頭。
而往后皇帝入廟不必拜佛也就成為固定的制度,一般的文化也認為相當得體。
何書可讀
宋朝王安石剛當宰相時,表現得十分驕傲,在廟廷上目中無人。有一天,實施新法,生氣地看著其他官員,說:“這些人都不讀書。
這時,只有副宰相趙請簡反駁說:“先生失言了,像上古時的皋、夔、稷、契這些賢人,又有什么書可以讀?”
王安石聽了,啞口無言。
灌醉重耳
晉公子重耳(即后來的晉文公)逃亡到齊國,齊桓公(公元前 685~前643 年)十分禮遇他,將同宗之女許配給他,并給他二十輛馬車,公子重耳生活頗感安定,一待將近五年,沒有離開的意思。
趙衰、舅犯在桑樹下謀劃離開的計策,恰巧被采桑養蠶的妾婦聽見,妾婦就去告知姜氏(重耳之妻),姜氏卻殺了她,告訴公子重耳說:“公子志在四方,知道這秘密的人已經被我殺了。”
公子說:“沒有這么回事。”
姜氏說:“走罷!茍且偷安會壞了名聲。”
公子卻不同意。
姜氏只好與舅犯等人商議,將公子灌醉,用車載著走。
走遠之后,公子醒來,非常生氣,拿起戈,追著舅犯說:“如果事辦不成(回晉國登基),我會吃舅犯的肉。”
舅犯邊跑邊說:“如果事辦不成,我恐怕死無葬身之地;如果辦成了,擁有晉國,好處不盡。我的肉又腥又臊,哪用得著呢?”
于是就出發了。
國君露宿
齊國久旱不雨,齊景公(公元前 547~前 490 年)召集群臣,問道:“天下干旱很久了,人民面有饑色,我派人卜筮,發現是高山作祟,寡人希望稍為收些稅來祭祀靈山,可不可以呢?”
群臣無法回答。
晏子卻回答說:“不可以!靈山是以石塊為身體,以草木為毛發,如果長久大旱不雨,毛發將會焦枯,身體將感懊熱,他怎么會不希望下雨,祭祀靈山沒有用的。”
景公又說:“不然我祭祀水神河伯,可以嗎?”
晏子說:“不行,河伯以水為國家,以魚鱉為人民,長久不下雨,水源將減少,百川將枯竭,國家將滅亡,它怎會不希望下雨呢?”
景公說:“那怎么辦呢?”
晏子說道:“國君如果能夠離開宮殿,露宿野外,與靈山、河伯共憂患,就有希望下雨!”
于是景公來到野外,露宿三天,天果然下起大雨,老百姓都能夠栽種莊稼了。
景公說:“妙啊!晏子的話豈可不用呢?真是位有德之啊!”
背道而馳
魏王想攻擊邯鄲,季梁一聽到消息,在外出途中,急忙情趕回,風塵仆仆的晉見魏王說:“今天我來的時候,看到有人會在向北行的馬車上,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
我說:‘先生要到楚國,應朝向南方,為什么鄧朝向北方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到楚國路啊!’
他說:‘我的錢多。’我說:‘錢雖然多,但這條路不能到楚國。’他又說:‘我的車夫技術很好。’但我知道這些條件愈好,離楚國將越遠。
現在大王想稱王稱霸,想在天下之中取得威信,地憑恃著國大兵精而去攻打邯鄲,希望開疆拓土,提高威望。
大王愈是如此做,離稱霸天下的目的就愈遠,就像要到楚國卻往北走一般。”
不聽人勸
魏國龐涓攻擊韓國,齊王下令孫臏帶兵援救韓國,孫臏經由渤海,直攻魏國首都大梁。龐涓一知道消息,教魏國太子申帶兵先回大梁對抗齊國的部隊。
在經過外黃城的時候,當地父老擁向馬前說:“我們有百勝的計策,想獻給太子。”
太子說:“我想聽聽。”
父老說:“殿下貴為東宮太子,享有整個魏國,已是富貴之極。而竟然想在刀劍之下計功勞,如果勝了,并不會提升富貴;敗了,那么殿下永遠不能享有魏國了,何必冒險呢?希望太子仔細考慮。”
太子卻不聽從,最后還是被孫臏俘虜了。
借箸代籌
酈食其勸漢劉邦冊立六國諸侯的后代為王,用來阻撓楚霸王項羽建立強權,于是漢王劉邦急忙下令刻印。
恰巧張良晉見,漢王正在用餐,就把這計劃詳細地告訴張良。
張良說:“大王請借我筷子,為您籌劃一下。目前天下的游士,遠離自己的親戚,拋棄自己的故土,而追隨大王,都是希望大王成就帝王之業后,能分封一點土地以傳給后代子孫。現在如果再冊立六國諸侯的后代,那各國的游士就又各自回頭擁護他們自己的主人了,到時有誰幫您爭天下呢?如果您采用祁其食的謀略,大事就完了。”
漢王聽了,吃不下飯,吐出口里咬食的東西,罵著說:“不成材的儒生(酈食其)!幾乎破壞了你爺爺的好事。”
急忙下令銷毀印鑒。
商山四皓
漢高祖劉邦想改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當太子,呂后就派呂澤強求張良想辦法。
張良說:“這件事光憑口舌爭取是沒有用的。商山有四位賢人,皇上一直網羅不到,太子務必要請到他們,如果能讓皇上看到,大有幫助。”
呂澤于是派人拿了太子的信函,帶著厚禮,恭敬客氣地迎接商山四皓來到宮廷。接著設宴置酒招待,太子陪侍。這四位賢人年紀都已八十好幾,胡須眉毛是銀白色的,儀態雍容尊貴。高祖很驚訝地請問姓名,這四位各自做了介紹。
高祖吃驚地說,“我招聘各位,各位都逃避我,現在卻怎么跟我兒子在一起呢?”
四皓回答說:“陛下看輕士人,又喜歡謾罵,我們不愿受辱,所以我們心懷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慈孝順,待人恭敬,又重視士人,天下人都盼望能為太子奉獻,所以我們就來了,”
高祖說:“請各位多調教太子吧!”
高祖召見戚夫人,指著商山四皓給夫人看,并且說道:“我想撤換太子,這四位賢人卻輔佐他,看來羽翼已成,難以動搖了。”
最后還是沒有撤換太子,這是張良的功勞。
尋找敗因
漢朝時吳王劉鼻造反,吳國一位年輕的桓將軍建議吳王說:“吳國多步兵,在地形險惡的地方作戰比較有利,而漢朝王室較多戰車和騎兵,在地勢平坦的地方作戰比較有利。希望大王一路上經過城鎮的時候,如攻不下,就直接放棄,趕緊往西占據錐陽儲備物資的武庫,用敖倉的糧食作軍糧,隔著山,占據險要的地勢,來號令諸侯;如此雖沒有入關;天下大局卻定下了。大王如果慢慢行軍,滯留部隊,攻打城鎮,一旦漢軍戰車、騎兵到來,長驅直入梁、楚的郊野,大事就不妙了。”
吳王于是征詢其他老將領的意見,老將領都說:“這位將軍年紀輕,對敵時能挫殺敵人的銳氣,卻怎么會有什么大謀略呢?”
吳王因此不用桓將軍的計策,最后失敗了。
廢除連保
曹操任命高柔為理曹掾。依照舊有法令,軍中士兵逃亡,妻、子要受連坐處分,然而士兵還是不斷逃亡。
曹操于是想再加刑罰,讓逃亡者的父母兄弟也受連坐處分。高柔報告說:“士兵逃亡,實在可恨,然而我聽說當中常有人后悔。所以我認為應當饒赦逃亡的妻、子,希望藉此能誘導他們有回到軍中的意愿。我很擔心現在軍中的人,一看有人逃亡,怕會連累自己,于是也跟著逃亡,這樣一來,即使判了死也殺不到人。這種重刑,沒有辦法阻止逃亡,甚至會促使士兵逃亡。”
曹操說:“說得好!”
就下令廢除逃亡者的死刑。
孫策放餌
廬江太守劉勛在長江、淮河一帶擁有強兵。
孫策很厭惡他,于是派人帶著厚禮及一封信游說他說:“上繚的宗民,常欺侮我們東吳小國,我痛恨以久。想攻找他,路途又不便,希望你們大國能討伐他,上僚相當庶,攻下以后,我痛恨已久。想攻打他,路途又不便,希望你們大國能討伐他。上繚相當富庶,攻下以后可以增強國力,請出兵吧!”
劉勛聽信孫策的話,府內府外的人都來祝賀,只有劉曄不以為然。
劉勛問他緣故,劉曄回答說:“上繚雖然是小地方,但城池堅固,我們攻起來難,他守起卻容易,如果十天攻不下,那我們將兵力疲憊,而國內更是空虛,孫策如果乘虛而入,那將軍必然進則受制于敵人,退卻無路了。”
但劉勛不聽他的話,帶兵攻打上繚,孫策果然襲擊他的后方,劉勛受困,只好投奔曹操。
一言安儲
魏國賈詡服侍曹操時,曹操的兒子曹丕當五官中郎將,另一個兒子曹植身為臨溜侯,才名正盛;他們各有擁護的人。
曹丕派人請教賈詡鞏固自己勢力的計策。
賈詡說:“希望將軍能恢宏度量,尊崇德行,實踐素士之本份,日夜不倦,堅守為人子的道理。”
曹操也曾經摒退左右親信,請教賈詡應當立什么人為太子。
賈詡沉默不語。
曹操就說:“先生為何不回答呢?”
賈詡說:“屬下正想到一些事。”
曹操說:“想什么?”
賈詡說:“想到袁本初(袁紹)及劉景升(劉表)他們你子的關系。”
曹操于是會意而笑,太子入選也就確定了。
免戰招降
唐朝王國良怕被辛京果陷害,就占據縣城造反,朝廷下令各道(行政區)出兵合力討伐,但連著幾年卻無法攻下。
庚申年(公元 900 年)七月,曾王皋當湖南觀察使,上書說:“驅策疲民去討伐反賊,不是辦法。”
于是派人送信寫王國良說:“將軍恐怕不敢叛亂,只是想保住性命罷了。我與將軍一樣,都被辛京杲陷害。而我已承蒙朝廷洗刷冤情,怎么會再出兵討伐將軍呢?但是,將軍如果遇到我不快投降的話,恐怕后悔都會來不及呢!”
國良看了信,一邊高興一邊害怕,雖然先派人求降,心里卻還是猶豫不決。
曾王皋于是偽裝做使者,帶著一個侍從,騎馬橫趙五百里,來到王國良的軍營,敲著門大叫說:“我是曾王皋,來接受投降的。”
王國良整個營區大起恐慌,王國良也出來迎接、跪拜請罪。
曾王皋握著他的手,相約結盟為兄弟,將攻守用的裝備、武器都焚毀,然后遣散所有部下。要他們回去種田。朝廷也頒下詔書,赦免王國良的罪,并賜名維新。
忠言逆耳
五代時晉王(李存勖)因將領們及各地藩鎮勸進,不得已,就下令給官吏去買玉,要刻登基用的玉璽,當時有人找到了傳國之寶,而且也奉獻給朝廷。
張丞業一聽到這件事,急忙趕到魏州,勸諫晉王說:
“大王世世代代忠于唐朝宗室,如今河北剛剛平定,但朱氏還在,而大王就急著登上王位,實在不合向來南征北討的本意,大王何不先消滅朱氏,為唐朝宗室的幾位先帝報仇,然后尋找唐朝宗氏的后代,輔佐他登基。
再南征吳國,西取巴蜀,平定天下。這時,即使唐高祖、太宗復生,又有誰敢占大王上頭的地位?登基的事,只要大王謙讓得愈久,地位自然越鞏固。
老奴沒別的用意,只是因為受了先王的大恩,所以希望為大王建立可以流傳萬代的根基罷了。”
晉王不聽從,張丞業只有大哭而回。
雨中奏樂
趙普與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大開宴席,突然下起大雨,太祖心中很不高興,然而雨又下個不停,左右陪恃的臣子都很擔心。
趙普就說道:“宮外百姓都盼望能下雨,這場及時雨實在難得,陛下不妨讓樂官在雨中奏樂,以示慶祝。”
太祖聽了很高興,宴席才得以圓滿結果。
留母降子
宋朝時西夏李繼遷擾亂西部邊隆,當地保安軍奏報說逮捕到李母,宋太宗(公元 976~997 年)當時想將她殺了以懲誡李繼遷。
呂端聽了,說:“如果一定要這么辦,恐怕不好。”
就入宮奏報說:“以前項羽抓到劉邦的父親,想將他烹煮,劉邦說:“煮后請分我一杯羹湯吧!”創大事業的人,并不會顧及自己的親人,何況像李繼遷這種叛逆?陛下現在殺了李母,是不是馬上就可以抓到李繼遷呢?如果抓不到,殺了李母,只會結下更深的仇恨,更堅定李繼遷叛逆的意圖罷了。”
太宗說:“那如何是好呢?”
呂端說:“依臣的淺見,應當將她拘留在延州,好好對待她,以便招降李繼遷。即使他不會立刻投降,終究可以牽伴他的心,因為他母親的生死還是掌握在我們的手里。
太宗拍著大腿稱贊說:“沒有你的話,幾乎誤了大事。”
后來,李母在延州過世。在李繼遷死后,他的兒子竟然輸誠納獻,這都是呂端的功勞。
婆媳和睦
明朝陳邦佐,因為妻子與母親不和,考慮休妻。找唐一庵商量。
唐一庵:“大孝是愛妻子也愛母親,時下人情喜怒無常,怎可因為妻子一時失去母親的歡心,便認為是妻子的大錯?要是將來母親后悔了,你怎么辦?這時候,只能委曲求全,好好調解,將來才不至于埋怨。”
不久,婆媳果然相處融洽。陳邦佐后來很早過世,他的妻子雖然貧困,卻織布縫衣,侍奉婆婆,堅守貞節。
南橘北枳
齊國派晏嬰(歿于公元前 500 年)出使楚國,到了宮廷求見。
楚王事先派人綁著一個人來到宮廷,報告說:“這個齊國人涉嫌偷盜。”
楚王這時對晏嬰說:“齊國人擅長偷盜嗎?”
晏嬰不甘示弱,說:“我聽說出產在江南的橘,一到了江北就變成枳了;為什么如此呢?是因為環境的關系啊!現在這個人在齊國不偷不盜,來到楚國卻偷盜,豈非環境的關系?”
楚王笑著說:“我想損你,沒想到卻損了自己。”
假稱天子
晏嬰出使吳國。
吳王對外交官員說:“我聽說晏嬰是北方的辯士,熟悉禮節。你讓接待人員接待他的時候,稱我為天子。”
第二天,晏子有事求見吳王。
外交官員說:“天子召見。”
晏嬰感慨再三,說道:“我受敝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不才實在感到迷惑,竟然來到天子的朝廷。請問吳王在哪里?”
外交官員傳報了這番話,吳王才說:“對晏嬰說夫差請他進來。”
晏嬰于是以諸侯之禮晉見。
針鋒相對
晏嬰出使楚國,晏子長得矮小,楚國人作弄他,故意在大門旁開了小門請晏嬰進去。
晏嬰不進去,說:“出使狗國的話從狗門進去,現在出使楚國,不應當從這個門進去。”
接待人員只好讓他從大門進去見楚王。
楚王見到晏嬰,說“齊國沒有人才嗎?”
晏嬰回答說:“齊國光是臨淄城就有三百間(一閭 25 家),大家舉起袖子就連成帷幕,一揮汗像下雨一般;人擠人,肩并肩,腳跟接著腳跟,怎會沒有人才?”
楚王說:“既然如此,怎么會派你這種人來呢?”
晏嬰說:“齊國派遣使者,是依才德做標準的,派賢者出使存賢能君主的國家,派不肖的人出使有不肖國君的國家;因為我最不肖,所以應該出使楚國。”
賢臣已逝
楚莊王想討伐晉國,先派豚尹去探查。
豚尹回來報告說:“不能出兵討伐,晉國的在上位者有憂患意識,在下位者生活和樂,而且有位賢臣名叫沈駒,還活著。”
第二年,又派尹豚去觀測,豚尹回來報告說:“可以出兵討代了。當初的賢臣沈駒已經死了,國君身邊都是一些喜歡奉承、阿諛的人;國君好玩樂而不守節度,百姓生活危苦而且埋怨統治者,上下離心。如果出兵討伐,百姓一定會先造反。”
莊王依從豚尹的話去做,果然像他說的一般。
士人生氣
秦王派人告訴安陵君說:“我想用五百里地交換安陵,安陵群不肯,是為什么呢?再說秦已滅了韓、魏、齊,而安陵不過只有五十里地,能保全下來,是因安陵君是長輩,所以我才不愿強迫。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來擴充安陵君的領土,安陵君卻違背我的意思,難道是瞧我不起嗎?
唐雅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安陵君的土地是先王留下來的,即使有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只有五百里地呢?”
秦王生氣的對唐睢說:“你聽過天子發怒的情況嗎?”
唐睢說:“沒聽過。”
秦王說:“天子發怒時,伏尸萬人,血流千里。”
唐睢說:“大王看過平民生氣的樣子嗎?”
秦王說:“平民生氣,不過脫帽赤腳,用頭撞地罷了!”
唐睢說:“這是庸人生氣,不是士人生氣。像專諸刺殺王僚時,慧星同時襲擊月亮;攝政刺殺韓傀時,白虹同時貫穿太陽;要離刺殺慶忌時,蒼鷹同時在宮殿上展開攻擊。這三位都是平民中的士人,現在含怒未發,禍福之兆將由天而降,加上我,就有四個刺客了。若果士人生氣,雖然只有伏尸二人(王與刺客),血流五步,但天下人卻得為大王服喪。”
說著,一邊挺劍站立。
這時秦王恐懼,高兄在地,道歉說:“先生請坐,何必如此呢?我懂了。韓、魏滅亡之后,安陵不過才五十里,尚能保全。就憑先生的輔佐了。”
勿忘祖先
齊國發兵攻打魯國(約在公元前 617 年),魯公很擔心,派柳下惠去見齊侯(孝公)。
齊侯說:“魯國國君害怕嗎?”
柳下惠說:“不怕?”
齊侯生氣地說:“為什么?”
柳下惠說:“我的國君之所以不怕,是因齊國、魯國國君的祖先,當初在走出周天子宮殿南門時,殺羊而后彼此約定,往后子孫如果敢彼此攻擊,下場會像被宰的羊一般。我們國君就因這件約定,所以不怕,否則百姓受難
的事,國君哪有不放在心上的呢?”
齊侯聽了就帶兵回國。
四賢當國
晉國趙簡子(趙鞅)想攻打衛國,就先派史黯去探察,本來約定為期一個月,結果史黯六個月后才回來。
趙簡子說:“為什么去這么久呢?”
史黯說:“想求利卻受害,往往因為觀察得不仔細。衛國有蓬伯玉當宰相,史黯輔佐,孔子作賓客,子貢在國君面前當差,國君左右有很多賢人,怎么可以襲擊呢?”
簡子聽了,只好按兵不動。
內憂攻強
齊簡公時,田常想在齊國造反(約在公元前 484 年),又怕高、國、鮑、晏等大臣作梗,所以想改調部隊反攻打魯國。
孔子聽到消息,告訴門下學生說:“魯國是我們祖墳所在地,是父母之國,如今十分危急,各位何不出去想想辦法呢?”
子路隨即請求外出,孔子不答應。子張、子石也請求外出,孔子也不答應。子貢請求外出,孔子答應。
子貢于是來到齊國,游說田常:“你要攻打魯國,錯啦!魯國是難打的國家,它的城墻又薄又低,土了又窄又低,國君遇笨而不仁,大臣虛偽而無用,士民又厭惡作戰,所以不能攻打。你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的城墻又厚又高,土地廣闊,裝備新式堅固,戰士都是精選而且健壯的,有重器精兵,又有賢明的大夫守御,比較容易攻打。”
田常生氣地說:“你認為難的,卻是人家認為容易的;你所謂容易的,卻是人家所謂難的。你說這些,是什么道理呢?”
子貢說:“我聽說國內有憂患的,就攻打強國;國外有憂患的,才先攻打弱國。我聽說你曾三度受封卻都未成功,是國內大臣不順從的緣故。而你現在想攻打魯來擴充齊國的領域,戰勝了則國軍榮耀、國家強盛。其他大臣的地位提高了,但你卻毫無功勞,反而會與國君日漸疏遠,那你想成就大事,難嘍!所以說,“不如攻打吳國。”倘若打吳國,不勝,人民死在國外,國內大臣的勢力也空虛了。這么一來,對你而言,不再有大臣作梗,也不會有人民責怪你,而能夠控制齊國的,只有你了。”
田常說:“有道理。”
三言賽禮
魏文侯派毋擇獻大鵠鳥給齊侯,但毋擇在途中卻讓大鵠鳥給飛了,只好獻上空籠子。
毋擇拜見齊侯之后,說:“我國君派我來獻大秸鳥,我在半路上又餓又渴,出去吃喝,沒料到大鵠鳥就飛上天,再也不回來了。我想我并不是沒錢再買大鵠鳥,但哪有當國君的使者,可以隨便更換禮物的呢?我又想我并不是不能自殺謝罪,讓自己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中,但又怕人家批評我的國君只重視鵠鳥,卻不重視使者。我再想我并不是不能逃到陳、蔡兩國之間去,但怕會損傷兩國國君間的交往,所以不敢貪生逃亡,只好獻上空籠子,希望大王重重的處罰我。”
齊侯很高興地說:我聽到你說的三句話,比擁有鵠鳥好多了。我有大城郊外的一百里,想送給你當生活用的禮物。”
毋擇回答說:“哪有當國君的使者,卻貪求諸侯土地的呢?”
于是就離開,不再回來了。
君子之師
孟嘗君派公孫弘到秦國,晉見秦昭王。
昭王說,“孟嘗君的薛國,土地有多大?”
公孫弘說:“百里。”
昭王說:“方圓百里,卻想為難寡人,能嗎?”
公孫弘說:“孟嘗君好士,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諸侯的有三個人。夠格當管仲、商鞅的老師,能使國君稱霸于諸侯之間的人才有五個。一旦出使,受萬乘國君的羞辱,告退之時自刎,也定要血濺國君的衣裳;像我,敢這么做的,有七個人。”
昭王于是謝罪,說:“你何必如此呢?我會善待孟嘗君。”
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時(公元前 283 年),搜集到以前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一聽
說,就派人送書信趙王,表示愿以十五座城來交換和氏璧。
趙王召集大臣商議,要給秦國嘛!怕秦國不割讓城池,空被欺凌;不給嘛!又怕秦國部隊大軍壓境,于是派人尋求可以出使秦國的人選。
當時,宦官統領繆賢推薦藺相如。
趙王召見藺相如,問說:“秦王希望用十五座城來交換和氏璧,可以給嗎?”
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秦國用城交換和氏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就是趙國;如趙國給了和氏璧而秦國不割讓城池,理虧的就是秦國。我原帶著和氏璧去秦國,如果秦國不割讓城池,我就帶著和氏璧回趙國。”
于是趙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秦王一拿到和氏璧,很高興,就傳下去給后宮美人及左右大臣觀賞,根本沒有意思要用城池來償付趙國。
藺相如于是向前說:“和氏璧有些瑕疵,我指給大王看。”
秦王交出和氏璧,藺相如就捧著和氏璧,退了幾步,靠著柱子,怒發沖冠,對著秦王說:“趙王派我捧著和氏璧來秦國,但我看大王并沒有意思要以城池償付趙國。一般人交往,都不會被欺蒙,何況是大國呢?所以我就取回和氏璧,大王如果想動武,我的頭及和氏璧會一起碎在這根柱子下。”
藺相如說著,一邊斜視著柱子,做出沖撞的姿態。秦王怕藺相如破壞和氏璧,只好謝罪。
藺相如就對秦王說:“趙王送走和氏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天再接受和氏璧。”
秦王心想不能強奪和氏璧,只好答應了,并將藺相如安置在廣咸的賓館內。
藺相如心想秦王絕對會毀約,于是派他的隨從帶著和氏璧,走捷徑先逃回趙國。
五天后,藺相如對秦王說:“我怕被大王蒙騙而辜負趙國,所以就派人帶著和氏璧回趙國了。再說秦強趙弱,秦國如果先割讓十五座城池給趙國,趙國怎敢留住和氏壁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瞞大王,罪該受死,請大王殺我吧!”
秦王聽了,對臣子們說:“現在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卻斷了秦、趙的友誼,不如對他好一些,讓他回趙國。”
藺相如回到趙國之后,趙王認為他很賢明,任命他當上大夫。由于秦國并未割讓城池,趙國自然也沒有交出和氏璧。
智救蘇武
漢朝蘇武出使匈奴(公元前 100 年)單于想招降他,蘇武不屈服,被關在大地窖中,并斷絕糧食的供應。蘇武只好吃雪吞旃(使節儀杖上的編織物),幾天下來還活著,匈奴就當他是神。
單于于是將蘇武流放到北海邊上,要他牧養一群公羊,告訴他說:“等公羊生小羊,就放你回去。”。
蘇武靠著使節的儀杖牧羊,時間一久,儀杖的旃旄都掉光了。
漢朝派使者來到西域尋找蘇武(公元前 89 年),匈奴騙說蘇武已經死了。當時常惠想了一個辦法,私下告訴一個使者說漢天子在上林苑中找獵,找到一封系在鴻雁腳上的信,信上說蘇武正在某個沼澤中。這個使者依常惠的話,責問單于,單于大驚,謝罪,只好放了蘇武。
蘇武留在匈奴十九年,壯年出國,而回國時,胡須頭發都白了。
夜斬使者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公元 73 年)到了鄯善,鄯善王廣十分禮遇班超,但不久,態度就變了。
班超告訴屬下的官員說:“覺不覺得鄯善招待我們的態度變得不夠周到了呢?這一定是匈奴有使者來的緣故,所以鄯善王猶豫不決。明眼人在事跡尚未發生時就看得很清楚,何況事態已很明顯了呢?”
于是召來當侍役的胡人。經過詰問,胡役駭怕,就照實說了。
班超就將胡役關起來,會集屬下三十六人,說:“你我都在西域,現在匈好的使者到了鄯善,才不過幾天,鄯善王對我們的態度就變了。如果讓鄯善俘虜我們,送給匈奴,我們可能就會葬身在豺狼的口腹之中了,怎么辦呢?”
屬下都說:“不論生死,聽令行事。”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一的辦法,就是藉著夜色,火攻匈奴的使者,讓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
一定會很驚慌,那就可以將他們殲滅。匈奴一旦被滅,鄯善自然嚇破膽,大功也就告成了。”
于是率領屬下,奔向匈奴的營地,當天恰好是刮大風的天氣,班超下令十個人帶鼓,藏身在匈奴房舍的后頭。約定:“看到火,然后擊鼓,大叫,其他的人都拿著弓弩在門邊埋伏。”
班超順風放火,營地前后就起了一片鼓聲,叫喊聲,匈奴大亂。班超親手殺了三人,屬下則殺了匈奴使者及其手下三十余人,其他大約一百人,都被火燒死。
第二天,班超召見鄯善王廣,拿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全國上下都驚恐非常,就交出王子作為人質。
車載斗量
三國時趙咨,字德度,南陽人,博文多識,孫權提拔他當中大夫。
有一次趙咨被派出使魏國,魏文帝曹丕嘲弄說:“吳王孫權有學問嗎?”
趙咨說:“吳王在江上有萬艘戰艦,武裝戰士百萬人,知人善任,心存經略天下之志,一有空閑,就博覽群書,搜羅奇聞異事,不像一般書生只會死讀書,斷章取義。”
曹丕問:“能不能打吳國呢?”
趙咨說:“魏國是大國,固然有攻戰的能力;吳國是小國,卻也有防御的工事。”
曹丕說:“在吳國,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
趙咨說:“特別聰明練達的有八、九十人,至于像我這樣的人,即使用車載、用斗量也數不清。”
天也姓劉
吳國派張溫出使到蜀國,問秦宓說:“天有頭嗎?”
“有。”
“在哪里?”
“《詩經》說:‘乃眷西顧。’可見是在西方。”
“天有耳朵嗎?”
“天在高處聽低處的聲音。《詩經》說:‘鶴鳴九皋,聲聞于天。’天要是沒耳朵,怎么聽鶴鳴?”
“天有腳嗎?”
“《詩經》說:‘天步維艱。’沒腳怎么走路?”
“天有姓嗎?”
“姓劉。”
“為什么?”
“天子姓劉,天自然姓劉。”
不辱使命
宋太宗時(公元 968~997 年)起居舍人辛仲甫出使遼國。
遼王問道:“聽說中原朝廷之中,有位黨進,非常驍勇;像他這樣的人才,有多少人呢?”
辛仲甫回答說:“中原名將很多,像黨進這種人,只是做鷹犬的材料,
哪能數得清呢?”
遼王想留下辛仲甫,辛仲甫說;“有誠信才能成就道義,就道義而言,我不能留下:如強迫我留下,我只有死一條路。”
遼王知道辛仲甫堅守節操,無法動搖,就備了厚禮,送辛仲甫回中原。
宋太宗說:“仲甫遠赴絕域出使,可說是不辱君命,如果再有幾個像他這樣的人才,朕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弱國外交
宋朝富弼(公元 1004~1083 年)出使契丹,見到了契丹王,說道:“我們兩朝國君維持良好的關系,已經四十幾年了,你們突然要求我們割讓土地,為什么呢?”
契丹王說:“臣子們希望帶兵南下,而我認為不如派使者要求你們割讓土地,要不到土地,再出兵也不晚。”
富弼說:“北朝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則國君就可以專享利益,臣子卻一無所獲;如果用兵的話,那么臣子就可以從中圖利,而國君則蒙受其害。所以提議出兵的,都只是為自己設想。現在中國邊境萬里,精兵百萬;北朝想出兵,能保證一定打贏嗎?即使贏了,所喪失的士卒、馬匹,算做臣子的損失呢?還是國君的損失?”
契丹王說:“只要我們得到土地,兩朝友好關系自能持久。”
富弼說:“北朝既然以獲得土地為榮耀,那南朝也一定失去土地為恥辱;我們既然是兄弟之國,怎么可以一受榮耀,一受恥辱呢?”
于是反復說明不能割讓土地的理由,最后議定增加交付契丹的款項,而后才回去。
視死如歸
宋朝時,方信孺(公元 1177~1222 年)為參謀官,出使金國。紇石烈子仁對他要求五件事:宋對金稱臣、割讓土地、送回俘虜、交出首謀、附加每年交付的款項。將方信儒留在監獄中,四周由兵刃出鞘的士兵守衛著,并斷絕糧食及飲水的供應。
方信孺說:“送回俘虜、送錢都可以。但交出首謀,卻是自古以來都沒有的事。至于對金稱臣、割讓土地,實在不是我能答應的。”
子仁生氣地說:“你不想活著回去嗎?”
信孺說:“我受命出國門的時候,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子仁無法使他屈服。
方信孺曾經三度出使金國,能憑借口舌折服強敵,即使古代出名的使節也不能比他好。
爭兒測母
漢朝時,在穎川,有一戶人家的大媳婦與弟媳婦在爭兒子。
黃霸(歿于公元前 51 年)是當地主管,辦案時,下令兩個婦人各站一頭,讓這名幼兒各距離她們十步,然后要他們各自去爭幼兒。
大媳婦搶得很急,幼兒大哭,而弟媳婦怕傷了幼兒就放了手,但心懷悲痛。
黃霸看了,說:“這是弟媳婦的兒子。”
察言觀色
柳崇(北魏人,字僧生,河南解人),在孝文時(公元 471~499 年)調為河中郡太守。
柳崇剛到河中郡時,當地人張明丟了馬匹。
辦案時,有十余名嫌犯被抓了來,柳崇看見他們,先不問偷馬的事,只是表現出溫和的表情,一一詢問雙親是否在世,及農作物收成的情形,然后再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辭和神色,終于找到真正的盜賊呂穆等二人,其余的嫌犯都被釋放了。
從此郡里的人,都因此敬畏而平服,境內也就太平了。
拆散私黨
漢朝時,趙廣漢(歿于公元前 65 年)當潁川太守。當時穎川的豪杰、大戶彼此通婚,官吏、民眾也結為私黨,趙廣漢對這種現像很是擔憂。
趙廣漢于是先找出可信任的人,傳授計策。每當有訴訟案件時,在定罪、判刑之后,故意泄漏罪犯的供詞,讓有關系的人彼此埋怨、責怪。然后又叫小吏制作信箱,讓民眾投書;一有投書,就削去投書者姓名,再假托是那些豪杰、大戶子弟所寫的。
這么一來,在地方上有勢力的一些豪杰、大戶彼此都結為仇家,奸黨自然解散,而當地風氣也起了很大的變化。
以賊攻賊
后漢鄧騭(歿于公元 121 年,安帝建光元年)在朝遷中,不滿虞詡的作為,被調任為朝歌主管,他的一些老朋友都為他難過。
鄧騭笑著說:“做事不怕難,是人臣的本份;刀子不過到盤根錯節的木材,就無法分辨出是否銳利,所以這正是我建立功業的大好時機。”
上任后,分三個等級征求壯士,其中曾犯襲擊、搶動罪的是第一等;曾犯傷人、偷盜罪的是第二等;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是第三等。總共如募了一百余人,都赦免他們的刑罰,然后派他們混入盜賊集團當中。這些人就縱恿盜賊搶動、作亂,而鄧■則早已設下埋伏,前后逮捕數百名盜賊。
鄧騭又暗中派人混入盜賊集團,幫盜賊做衣服,在衣襟上縫上彩線做記號。這些盜賊一旦出現在市集,就被官府的人抓走。
于是盜賊驚慌失措,倉皇光散,大家都稱許鄧■賢明,縣城也因此太平無事。
欲擒故縱
晉朝陸云(公元 262~303 年)當浚儀縣令時(公元 294 年)有人被殺,兇嫌尚未確定。
陸云收押了被害人的妻子,但是并未審問。過了十幾天,竟放了她。
但暗中派人跟著她,并交待跟蹤者說:“她離開之后,不超過十里路,一定會有一個男人等著她,并與她說話。如果發現了,就抓回來。”
不久,果然如陸云所料,于是將這個男人抓回來。經過審訊,承認與死者之妻通奸然后一起殺了死者。后來聽說死者之妻被釋放,所以老還跑來接她。
當時全縣民眾都認為陸云辦案如同神明一般。
斷絹試賊
梁朝范邵當浚儀令時,有兩個人在市集中拉扯一塊絹布,還一邊爭吵。
到了官府,范邵命人將布剪斷,一人各分一半。然后,范邵派人跟蹤,暗中觀察,發現其中一人很高興,另一人卻很生氣;于是逮捕那名高興的人,后來他也認罪了。
擊鼓捕匪
李崇,字繼長,在北魏孝文帝時(公元 471~499 年)當充州刺史。充州當地有許多盜匪,常出來打劫。
李崇下令各村設置一座高樓,在樓上懸掛一面鼓,只要發現盜賊,就拿起雙槌,大力擊鼓;周圍的村子一聽到鼓聲,就守住交通要道。過不了多久,聲鼓傳遍百里,各地險要的交通要道,都已埋伏人手。一發現盜賊就逮捕,送官法辦。
岳母還牛
唐朝張允濟當武陽令時,有一個人將一條母牛寄養在丈母娘家,過了很久,繁殖了十幾條牛,這女婿想要回來,丈母娘不肯,女婿就告到官府去。
張允濟派手下蒙住女婿的臉,來到丈母娘家,說是追捕偷牛賊,要把民家牛趕出來,查看牛只的來源。
丈母娘不知道是計,沖口就說:“這是我女婿的牛,我沒還他。”
張允濟于是叫手下拿掉女婿臉上的布,說:“牛可以還給女婿了吧!”
心悅誠服
顏真卿(公元 709~785 年)當撫州刺史時,當地有人名叫楊志堅,好學但生活貧因,他的妻子忍受不了,要求楊志堅寫離婚書以便離婚。
楊志堅就寫了一首詩給她:“落拓自知求事晚,磋跎甘道出身遲;金釵任意撩新發,鸞鏡徒他別畫盾。”
他的妻子帶著離婚書來到州府,要求州府發公文以便再嫁。
顏真卿就在公文上批示:“楊志堅,早年向學,傾心儒教,頗有詩名,雖然有心追求功名,卻與俸祿無緣,愚婦(楊妻)看他落魄,竟想離開,不愿效法古代冀缺的妻子,幫助丈夫成就事業,只學朱買臣的妻子,拋棄丈夫,實在是污辱鄉里,傷風敗俗,如果不加以懲戒,如何遏止這種不良風氣?愚婦打 20 大板,然后任由她改嫁;楊志堅的生活所需,由部隊支出。”
各地民眾知道之后,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以貴易賤
宋太守淳化四年(公元 993 年),張詠(公元 946~1015 年)受命主管成都。
張詠一到任,查知城中駐扎的部隊有三萬人,但糧食卻維持不到半個月。
張詠知道鹽價平常就很高,而官倉的鹽還很多,于是下令估價,任由民眾用米換鹽。結果不到一個月,就換得數萬斛的稻米。
換產斷案
宋朝時,戚里發生財產分配不均的糾紛,彼此互相控訴。
宰相張齊賢說:“這件事不是地方官能辦好的,我自己來辦吧!”
張齊賢于是如見互控的兩人,分別問道:“你不是認為他分得的財產多,你分得的少嗎?”
他們都分別說:“是”
張齊賢就要他們分別簽下訟辭。然后找兩名官吏監督,下令甲家搬入乙家的房子,乙家搬入甲家的房子,家中的財物不準動,財產分配證明則彼此互換。
第二天,上奏朝廷,皇上很高興,說:“朕就知道這事沒有你是辦不成的。”
逆道而行
宋朝時趙公(公元 1008~1084 年)主管越州時,兩浙一帶遭受旱災和蝗災,米價大漲,各州都嚴禁商人提高米價。
只有趙公貼出告示,只要有米,就可以提高價錢出售。
這么一來,各地的米商都跑到越州賣米,米價自然下跌,民眾也沒有餓死的。
摸鐘擒賊
宋朝張詠治理成都時,在許多嫌犯中追查偷竊者,但沒有人肯承認。張詠本想用嚴刑逼供,卻怕傷及無辜,于是在一間暗房中懸掛一座鐘,命人用煙煤涂抹。然后對嫌犯說:“我在房里有座神鐘,盜匪摸了,它就會響,不是盜匪,摸了就不會有聲音。”
下令這批嫌犯依序去摸鐘。后來發現只有一名嫌犯的手,沒有煙煤的痕跡。
張詠就說:“你怕鐘會響,所以不敢摸嗎?”
一經審訊,他就認罪了。
施錢求福
宋朝孫莘老,名覺,與喬執中、秦少游齊名,號稱“三賢”。
當時,他主管福州,有許多民眾因欠繳“時易錢”被關。
有一些富人出了五百萬,想要整修佛殿,向孫莘老請示。
孫莘老說:“你們為什么要出錢呢!”
這些富人說:“想求福罷了!”
莘老說:“佛殿并非很殘破,佛像也沒有坐在露天的。我看不如拿錢為犯人贖公債,讓幾百個人解除牢獄之災,所得的福份不是更多嗎?”
這些富人領悟了,就順從莘老的意思,當天就捐錢,牢籠為之一空。
巧降米價
宋朝令狐楚出任兗州主管時,正巧遇到旱災,米價大漲。州府派來迎接令狐楚的官員一到,他就問現在米價是多少,州里有多少官倉,每倉有多少米。
這官員一一回答之后,令狐楚就一面屈指計算,一面自言自語說:“以前的米價是……,州里的官倉只要多挪出一些米,定出米價,就可救活民眾了。”
站在他身旁的官員,正偷聽他說話,然后將話傳回州郡。一些富人害怕米價低賤,就急著將囤積的米拿出來賣,米價因此大跌,郡中的人都很高興。
用人貪念
宋朝安潛,當官時,并不管盜匪的事,蜀人都覺得很奇怪。
過了一陣子,安潛提出公庫的款項,共一千五百緡,分別放在三個市集中,且分別貼出告示說:“能告發、逮捕盜賊一人,賞五百緡;告發、逮捕共犯的盜匪,解除他的罪責,賞金與一般人相同。”
不久,有人抓了一個盜匪來到官府。
這盜匪罵抓他的人說:
“你與我一起作案十七次,而且一向平分贓的,你憑什么抓我?我看我們會一起死。”
安潛說:“你既知道我貼出告示,為什么不先抓他來?如果抓他來,那他死,你拿獎賞。既然他搶先了,你被處死,又有什么好怨的?”
于是下令發給告發者獎金,將被抓的盜匪處死。
這么一來,境內盜匪彼此起了疑心,就各處逃到別處去了。
巧斷奸案
宋朝成都太守魯承清,判案高明。當地法官剛好受理一件奸婬案,有人說是通奸,有人說是強姦:無法判定,于是就交由魯公判決一方面也想試試魯公的能力。
魯公就命令一名孔武有力的手下,強脫這名犯奸婬案的婦人的衣服,結果外衣都脫了,只有內衣脫不掉;因為這名婦人拼命抓著,士兵再用力也沒辦法。
魯公于是說:“判作通奸。”
判決就確定了。因為婦人如守貞節,連衣服都脫不掉,還談什么奸婬?
聰明富翁
宋朝張詠當杭州主管時,杭州有一個富翁快死了,他兒子只有三歲。
這富翁就要他女婿當家,掌理產業,而且留下遺書說:“將來分財產時,十分之三給兒子;十分之七給女婿。”
后來,這小孩長大了,投訴官府,女婿則帶著富翁遺書來到官府。
張詠看了之后,用酒灑地祭神,說:“你岳父很聰明,當時孩子小,所以將這份遺書給你,否則孩子早就死在你手上了。”
于是下令家產十分之三分給女婿,而兒子則拿回十分之七。
老雞蓄毒
明朝有位蘇州人,出外經商,他妻子養了幾只雞,想等丈夫回來再殺。
過了幾年,這名商人才回到家,他的妻子就將這些雞陸續宰殺,煮給他吃,不久,丈夫卻死了。
鄰居懷疑妻子與人通奸,謀殺親夫,就向太守姚公告狀,但經審訊之后,查不出緣故,心想或許雞有毒。于是派人搜購老雞給一些死囚吃,結果毒死兩名囚犯,這件訴訟案才了結。
原來雞吃了蜈蚣及各種昆蟲,時間一久,體內自然累積了許多毒素,所以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在夏天不吃雞肉。
智斷金案
周新當巢縣縣令時,公庫遺失了一錠白金。
周公坐在廳堂上,命令守庫房的人跪在廳堂前。
過了很久,周公從容地說:“起來吧!”
這些人就都站了起來。
周公突然大怒,拍桌子大聲說:“沒偷的站起來,偷的難道也要站起來嗎?”
偷的人吃一驚,來不及反應,不知不覺屈膝一跪。這么一來,經過審訊,就認罪了。
一案雙破
明朝有個商人遠從外地回來,天黑了卻還沒到家,擔心一個在路上被人算計,就暗中將錢放在一座廟的石頭下。
回到家,妻子問他,他就將情況說了。第二天,這商人到了廟,卻找不到石頭下的錢,就找況鐘(字伯律,為官興利除害,不遺余力)告狀。
況鐘說:“一定是你妻子有外遇。”
經過偵察,果然如此。因為商人回家告訴妻子時,通奸者正好偷聽到,已經先去偷了。況鐘于是一并逮捕,加以懲治。
停止入貢
商湯想伐夏桀,伊尹說:“可以先用不入貢的方式來試探他的舉動。”
于是停止入貢。
桀很生氣,發動九夷的部隊要攻打商湯。
伊尹說:“那我們還不能討伐夏桀,他既然還能動用九夷的部隊,可見是我們不對。”
于是商湯就向夏桀謝罪,又照例入貢。
第二年,商湯又停止入貢,夏桀又發動九夷的部隊,但九夷的部隊卻不聽使喚。
這時,伊尹說:“時機成熟了。”
商湯于是帶兵討伐夏桀,將夏桀驅逐南巢。
火牛破賊
田單設下反間計,使燕國用騎劫取代樂毅(公元前 279 年)。然后下令城中的人在吃飯之前一定要在庭院祭祀祖先,于是飛鳥都群聚飛舞,下來啄食,燕軍都覺得很奇怪。
田單就說了:“天神降臨來教導我。”
從此,每次下令,一定都宣稱是神的指示。
田單又在城里募集民眾的錢,一共有千鎰之多,下令即墨城的富豪將錢送交燕軍將領,說:“即墨城要投降了,到時希望不要擄掠我們族人。”
燕軍將領很高興,就答應了,從此就軍心松懈。
之后,田單在城中收集一千多條牛,在牛身上披上紅布,畫上五彩的龍紋,將兵刃綁在牛角上,尾上則系著灌上油脂的帶子,然后點燃末端。城里名各角落早已挖了幾十個洞,到了晚上,放牛同城,五千名壯士就跟在牛后頭。因為牛尾發熱,牛就發怒向燕軍狂奔,被撞到的,非死即傷,燕軍在暗夜中大亂陣腳。
接著,五千名壯士潛行急走,奮勇殺敵,城里的人則在后鼓澡,不論老弱都敲擊銅器,發出聲音,簡直驚天動地。燕軍驚慌失措,戰敗而逃。齊人就殺了燕將騎劫,并追殺逃亡的燕軍,將齊國失土都收復。
火敵破賊
距離請江回當咨議參軍,掌握軍中參謀業務。當時羌族姚襄在距離十里之處,駐兵結營,時常逼迫殷浩,殷浩就命江回出后攻打姚襄(東晉永和年間,公元 345~356 訂)。
江回帶兵來到姚襄的營地,先對手下帶兵官說:“現在我方部隊不是不精良,但是人數比羌族少,而且對方防御工事很堅固,實在很難力敵,所以我要用計攻他。”
于是找來數百只雞,用長繩串聯在一起,然后在雞腳系上火線,點火后,雞群受驚,飛到姚襄的軍營,點著營帳,江回趁亂攻了進去,姚襄大敗。
亂敵耳目
李?(字元直。此事在唐憲宗無和年間,公元 806~820 年)在下雨的夜里進入蔡州城要抓吳元濟,在經過養鵝、鴨的水池時,下令驚動鵝、鴨,鵝、鴨一陣亂叫,就掩蓋了行軍的聲音。
師出有名
項王(項羽)在江中殺了義帝(公元前 207 年),新城三老董遮就游說漢王劉邦說:“我聽說順德者昌,逆德者亡,要是師出無名,事情是無法辦成的。如今項王無道,竟然殺了義帝,是觸怒天下的人盜賊。仁義之人,不妄用武力;大王應該率領三軍,穿上喪服,向諸侯宣告,討伐項羽,這是夏、商、周三代以來英明君主的作為。”
于是漢王劉邦為義帝辦喪事,部隊都穿上喪服,而且對天下諸侯宣示:“天下共立的義帝,被項羽殺了,希望能追隨各位一同前去討伐殺死義帝的楚國項羽。”
因此,天下人心頌向漢王。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統一天下,實在是基于三老的謀略。
出奇制勝
韓信往東追擊齊王時(公元前 203 年),齊國已經歸隊附楚霸王,所以項王派龍且帶領二十萬部隊去救齊國。
龍且說:“我了解韓信的為人,這事容易辦。他曾經受漂布婦人的接濟,可見缺乏照顧自己的能力,又曾經受胯下之辱,可見沒有過人的氣魄,不值得畏懼。”
于是濰水兩岸扎營。
韓信則在夜里派人用袋子裝沙填進濰水游,再帶兵半渡濰水去攻擊龍且,然后州敗退兵。龍且很高興他說:“我早就知道韓信會害怕的。”
于是下令追擊韓信,韓信立刻派人挖開填水的沙袋,結果河水暴漲,龍且部隊大半被水沖走。韓信這才下令急追,殺了龍且,俘虜齊王,平定齊國。
弱兵詐強
廉范調任云中太守時(公元 73 年),正遇上匈奴侵犯邊塞。
到了晚上,廉范下令軍士將火把交叉綁著,三頭點火,在營中排列著。胡人一看到火多,認為漢朝(東漢)的救兵已經到了,想等第二天早上退兵。
廉范則下令準備食物,天未亮時就出擊,結果殺了數百人,胡人從此不敢侵犯云中。
喬裝攻敵
馮異與赤眉兵作戰時(公元 27 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派壯士換穿與示眉相同的眼飾,埋伏在路旁。
第二天,赤眉派萬人攻擊馮異的前頭部隊,這些赤眉賊一看馮異部眾不強,就率領所有的部隊攻擊馮異,馮異也就領兵與之大戰。
太陽下山后,赤眉賊物戰力漸漸衰竭,早先埋伏好的馮異士兵紛紛加入作戰。
因為衣服差不多,赤眉軍搞不清楚,就四處潰散,而馮異則下令追擊,在崤底獲得大勝。
斬使降城
久攻高峻不下,漢光武帝就派寇恂帶著御旨去招降。
高峻派軍師皇甫文去迎接,皇甫文言辭強硬,態度傲慢,寇恂很生氣,就將皇甫文處斬,然后派副將回去對高峻說:“軍師因為無禮,已經被斬,你要降就降,不降就做好防御工事吧!”
高峻心里恐懼,就開城門投降了。
將領們都向寇恂祝賀,問道:“請問為什么殺了他的使者,他就投降了呢?”
寇恂說:“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一切計策都來自皇甫文,如今看他言辭強硬,沒有投降的意思。要是成全他,皇甫文就鬼計得逞;殺了他,高峻就嚇破膽了,所以才會投降。”
燒糧退兵
曹操在對抗袁紹幾個月之后(公元 200 年),士兵減少,糧食也用完了,部隊精疲力竭。一聽許攸前來投奔,曹操急忙出去迎接。
入座之后,許攸對曹操說:“您孤軍防守,沒有救兵,而且糧食也用完,實在危險。如今袁紹糧食補給在烏巢,沒有什么守備。如果派突擊隊去突擊,燒了他的補給,不到三天,袁紹就會敗了。”
曹操很高興,就選派精銳部隊,冒用袁紹的軍旗,火速由捷徑出發,到了目的地,縱火攻擊,營區大亂,于是糧食補給全燒了。
賈詡向曹操道賀說:“袁紹有許攸,卻不能重用,這實在是上天在幫助您啊!”
料敵如神
曹操征伐張繡,有一天突然退兵,張繡不聽賈詡的勸告,出兵追擊,結果大敗。
賈詡卻又對張繡說:“現在再去追他,一定會勝。”
張繡向他謝罪說:“上次不聽你的計謀,因此失敗了,現在怎么還可以再追呢?”
賈詡說:“情況有了變化,快去,一定有利。”
張繡聽他的,果然大勝。
張繡就問原因,賈詡說:
“這好懂嘛!將軍雖然善于用兵,但還不是曹操的對手,他雖然退兵,一定留大將殿后,所以你第一次追他,一定失敗。
曹操攻打將軍時,并未發生重大錯誤,在軍力未耗損的情況下退兵,一定是國內發生重大事故,而在打敗將軍追軍之后,一定減少裝備急行軍。
即使留下部將殿后,也非將軍您的敵手,所以您雖然用的是已敗之兵,卻可以打勝。”
一箭雙雕
魏國司馬昭派遣鐘會帶兵征討蜀國(公元 263 年)。鐘會怕計謀泄漏,就假藉攻伐吳國的名義,命人在青、齊、荊、揚各地造大船。又派人在登、菜各州靠海的地方聚集海船。
司馬昭不知他的用意,于是召見鐘會,問他說:“你可以由陸地去攻打四川的蜀國,何必造船呢?”
鐘會說:“蜀國如果知道我要出兵,一定會向吳國求救。所以我先夸張聲勢,讓吳國不敢亡動。等破了蜀國,船也造好了,正好可以調勝利之兵去討伐吳國,這不是很好嗎?”
司馬昭很高興,而這計策果然應驗了。
火熔鐵鎖
晉命王濬攻吳(公元 280 年),吳國在西陵江磧要害處,用鐵鎖橫截江面,又作了許多鐵錐,長一丈多,暗藏在水中,以便迎擊船艦。
王濬則派人造了數十萬竹筏,派深通水性的人先坐竹筏下水,遇到鐵錐就帶著竹筏離開。
又派人作火把,有幾個人合圍那么粗,并灌上麻油,遇到江面的鐵鎖,就點燃火把,一下子鐵鎖就被燒熔了,因此船行不遇阻礙,而得以攻破東吳。
一計兩用
張巡(公元 709~757 年)被令狐潮圍困時,城里的箭用完了,張巡就命人扎稻草人,披上黑衣服,在夜里用繩子吊著出城墻,令狐潮的士兵爭著射箭,張巡就獲得了數千支箭。
后來張巡將真人用繩子吊出城,令狐潮的士兵就沒有防備,這些被吊出城的敢死隊五百多人,突襲令狐潮的營地,燒了他們的營帳,一路追殺十余里。
促敲五更
馮瓚(字禮臣,歷任唐、漢、周,入宋為兵部郎中)主管州,上任不到幾天,蜀軍校官上官進,聚集亡命之徒三千多人搶劫村民,并在夜里攻打州城。
馮瓚說:“盜賊趁夜攻城,可見是烏合之眾,只是拿挺撞擊城門而已,我們可以用重物頂住,天亮時他們就會逃散了。”
城中當時只有三百名騎兵,都被派去守城門,而馮瓚則坐在城樓督戰。他命人打更時故意縮短時間,還在夜里,卻打了五更鼓(一夜五更)。盜賊以為天快亮了,就驚慌逃散。這時,馮瓚下令出兵追擊,捉到上官進,招降了一千多人。
鐵索橫江
南漢(十國之一)劉礱天時(公元 917~939 年),楚人用船攻封州,劉礱天在賀江大敗,很恐懼,就派手下將領蘇章帶神箭手三千人去救授封州。
蘇章將兩條鐵索沉入江中,另外再將巨大的滑輪安置在岸上,然后修筑堤防掩蓋起來,再派小船去迎戰,詐敗而逃,楚人就下令追擊。這時蘇章用巨大滑輪拉起鐵索,鎖住楚人的戰船,再用箭由兩岸射擊,將楚人殲滅。
攻敵無備
宋太祖與皇甫暉在清流關大戰,太祖大敗。
當夜,皇甫暉整理部隊到滁陽休息,而太祖的部隊則駐扎在清流,由于擔心皇甫暉的部隊會再來攻擊,所以太祖就向村民打聽消息。
當時村民表示有一位趙學究,是教小孩子念書的,有很多妙計。太祖就私下前去拜訪。
學究說:“皇甫暉的威名冠東北,您自信比得上他嗎?”
太祖說:“我比不上。”
學究就說了:“我有一計,可以反敗為勝,清流關后,有一條小路,沒人走,如果能由小路帶兵,渡過西澗,直接可以到達滁陽城下。對方認為您剛被打敗,絕對不敢跟在他后面,所以一定解除裝備,讓士兵休息。到時破關而入,一定大勝。”
太祖很高興,就下令整頓部隊,趁夜出兵,渡過西澗,進逼滁陽城。皇甫暉果然沒有防備,太祖破關而入,抓了皇甫暉,攻下滁州。
假獅克象
晁宗愨(字世良)在宋仁宗時(公元 1023~1063)改調殿中丞,受命討伐林邑在(中南半島)。
林邑王率領全國精英迎戰,武裝大象,前后相聯,一望無際。
而晁宗愨認為獅子是百善之王,于是制作了許多假獅子與大象對抗,大象果然驚慌失措,到處亂奔,陣式大亂,林邑自然就被攻克了。
鼓舞士氣
宋朝時,南方人崇拜鬼神。
狄青(公元 1008~1057 年)征討依智高時(事在公元 1052 年,依智高,蠻人,建立南天國,號為仁惠皇帝),率領大軍經過桂林南部,路邊有一座大廟,有人說這廟很靈驗。
狄青于是停下來,進廟禱告,祈禱說:“將來勝負難以預卜,我拿一百個錢幣與神約定,如果會大勝,那我投錢,錢幣上有字的一面,希望都能朝上。”
左右的將領都勸他,萬一不如意時,士氣恐怕會受損,狄青卻不聽勸告。就在大家都很專注的時候,狄青手一揮,結果投出去的錢,都是有字的一面朝上。
于是全軍歡呼,聲振林野。
這時狄青也很高興,教左右的人拿一百根釘子來,依錢幣散落的方位釘上釘子,再用青紗蓋上,并且親手封好,然后說:“等凱旋之后,再來謝神取錢。”
后來狄青果然破了昆侖關,打敗依智高,平定邕、管等地。等到部隊凱旋,依照原訂計劃回來取錢,與營中的軍師參謀一起觀看,大家才發現這些錢幣本來就是兩面都有字的。
計不二用
邵青在崇明沙聚集群眾(水賊),想進犯江陰,劉光世命令王德去討伐他(南宋高宗紹興初年)。
根據情報,邵青將用牛群進攻,王德笑著說:“這是田單用的古法,只能用一次,不能用兩次。”
于是,下令全軍士兵拉滿弓弦,在兩軍一接觸時,就萬箭齊發,結果牛群都跑回去,盜賊也一舉殲滅。邵青則綁起自己來請罪,王德將他送到皇帝巡幸時的臨時停留處,不久,其他黨羽也都被平定了。
香料煮豆
宋锜曾與胡人作戰,先用香料煮好豆子,喂飽自己的馬,然后告誡士兵,要他們各帶一個竹筒,裝滿豆子。
與敵人對陣時,宋锜詐敗退兵,將豆子都鋪在地面。敵人乘勝追來,他們的馬一聞到豆子的香味,都吃了起來,用鞭子打也不前進,這時宋锜下令反攻,幾乎將敵人都殲滅了。
假借神力
大將軍劉江在江南討伐倭寇時,對將士們說:“敵人在遭遇戰時,都絡繹不絕,迂回前進,這是蛇陣。我會用‘真武法’破陣”。
于是登上高地,散發披肩,拿著寶劍,儼然就是玄天上帝的樣子。
部隊士兵一看,認為可以藉他的神力破敵,就奮勇爭先,于是大勝倭寇。
后來,有好朋友問他‘真武法’是什么,劉江說:“那只是偽裝,用來提振士氣的。
金破合縱
秦昭襄王對范睢說:“天下的賢才武士,以合縱為目標,相聚在趙國,而且要攻擊秦國,我們該如何對付。”
范睢說:“大王不必憂愁,讓我來破解他們的合縱關系。秦國與天下的賢才武士,并沒有什么仇恨呀!他們相聚要來攻打秦國,只是為求一己的富貴。一群狗在一處,臥的臥,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會互相爭斗,如果投一塊骨頭過去,每只狗就起來搶奪,并且互相撕咬,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那塊骨頭,彼此都起了爭奪之意。”
秦王于是派范睢帶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擺宴會,散給合縱之上的黃金不到三千斤,他們就互相爭斗起來。也不再攻擊秦國了。
辨別強弱
趙括是趙奢的兒子,父子曾談論兵法,父親趙奢雖難不倒兒子趙括,但是卻一點兒也不稱贊兒子。
趙括的母親問其中原因,趙奢說:“戰爭關系著人民的死生,兒子趙括輕率的談兵法,恐怕趙國用趙括率兵作戰,會遭到失敗。”
后來秦國與趙國的軍隊相抗于長平地方,趙孝成王使廉頗為將率兵,一意固守城池不肯出戰,秦國幾次挑戰,廉頗就是不出兵。
秦國沒法取勝,于是應侯用反間計造謠言說:“秦國最害怕的事,是趙國用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作將領。”
趙王信以為真,就用趙括為將,結果被秦將白起打得大敗。
離間君臣
項王在滎陽城圍困漢王劉邦,劉邦因此憂心忡忡。
陳平對劉邦說:“大王如果能拿出幾萬斤黃金,去行反間計,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上下猜疑,就可解困。尤其項王為人猜忌心重,相信讒言,必可使內部互相猜忌誅殺,漢趁機舉兵突圍,一定可以打敗楚軍。”
劉邦認為可行,于是拿出四萬斤黃金給陳平,任他支用,不問詳細支付情形。陳平就用許多黃金派出間諜去離間項王群臣,項王果然起了疑心。
有一次,項王派使者至漢,陳平用上等肉食招待楚國使者,并假裝驚奇說:“我以為是亞父范增派使者來,原來是項王派來的。”
于是把止等食物撤去。換上些粗飯蔬菜給使者吃。
使者回去報告項王,項王果然大疑,亞父急切想攻打滎陽城,但是項王始終不聽他的建議。
猜疑之心
馬超與韓遂出兵夾攻曹操,曹操想要離間他們,就用賈詡的計策,在陣前請韓遂相見。
因為曹操與韓遂是舊識,兩馬相交時,談了很長的時間,只暢言京城舊事,并握手歡笑。曹操和韓遂交談完畢,馬超問韓遂所談何事。韓遂說:“沒
談什么要事。”
馬超于是心生疑慮,次日,曹操送信給韓遂,又多所點畫篡改,就像是韓遂動過手腳,馬超更加憤怒,就與韓遂自相攻擊,終于大敗。
計除叛兵
曹瑋(謚號武穆)治理渭州時,號令嚴明,西境羌人都非常怕他,因此邊境安然無憂。
有一天,曹瑋正召集諸將宴飲,恰有叛卒數千,奔亡賊境,候騎報上來時,諸將都相視變色,但是曹瑋卻言笑自如,慢慢的告訴候騎說:“我命他們去的,不要張揚出去。”
西境的羌人聽到這消息,以為是曹軍來襲,就報幾千士卒全部殺死。
假途滅虢
晉國荀息,請求將屈邑出產的千里馬,和垂棘出產的璧玉送給虞國,以借道征伐虎國(公元前 658 年)。
晉獻公說:“這都是我國的寶物啊!”
荀息說:“如果可以借道虞國,就像把寶物存放外邊府庫一樣呀!”
晉獻公說:“虞國宮之奇還在那里啊!”
荀息說:“宮之奇的為人,懦弱不敢強諫,而且從小就和虞君在宮中一起長大,虞君和他很親近,雖然他會建議,國君很可能不會聽。”
于是晉獻公就派遣荀息去虞國借路,虞君允許這件事。當晉國征伐虎國后,回滅掉下陽,虞國也繼虎國之后被滅掉了。
石牛屙金
秦國想要征伐蜀國,但發覺道路不通暢,于是刻了五只石牛,把金子塞進牛尾,蜀國人看見后,以為牛會下金子,蜀王就派幾千人修路,去拖石牛,至此以后,往成都的道路,就變得寬廣通暢了。
不知悔悟
秦穆公以美女樂工二十八人送給戎王,戎王非常高興,于是設酒飲宴,天天聽歌,終年不知悔悟。
秦穆公趁機出兵征伐戎國,攻下十二個小國,開拓幾千里土地。
誤國誤民
越國與吳國在會稽作戰,越國戰敗,勾踐成了吳國俘虜。后來吳國釋放勾踐國越國,勾踐進獻粟十萬斛,都是蒸煮過的,說這是上等種子。
吳國發給人民去種,種子都不發芽,因此吳國沒有收成,人民大鬧饑荒,越國就出兵討伐吳國,吳國因此滅亡。
減灶欺敵
齊國孫臏率兵伐魏,詐稱糧盡撤退,龐涓立即追趕,查知齊兵火灶大約有十萬個。
龐涓說:“十萬火灶每日要多少糧食,遠地運糧怎能夠用?”
于是催兵急追。
孫臏又減為五萬灶,又一天,減為三萬灶。
龐涓拍掌大笑說:“我早就知道齊兵膽怯懼戰了,不過三天,士兵已逃亡大半,此時不迫,還待何時?”
于是輕騎親自追趕,到達馬陵時,一路上只見樹大又濃密,天色也昏暗下來,龐涓見樹上有白字,舉起火把照看,上頭寫的是:“龐涓死于此樹下。”
龐涓大驚,速令撤軍,此時,萬箭一齊飛來,箭如落雨。
龐涓說:“今竟然成就這小子的名聲!”
終于身受重傷而死。
松懈敵人
鄭武公決心討伐胡人,卻將自己女兒嫁胡人為妾。
有一次問群臣說:“我想用兵,可以討伐哪個國家?”
關其思說:“胡人可以討伐。”
鄭武公于是殺了關其思,說:“胡人是我兄弟之國,你說可以討伐,是什么道理呀!”
胡君聽到這個消息,認為鄭國是親密盟國,不再防備。鄭武公因而突襲胡人,盡取其地。
松懈斗志
戰國時代(公元前 269 年),秦國軍隊圍困趙國閼與城,趙國將領趙奢率兵去援救,離開趙國首都邯鄲三十里就屯兵不進。
秦國派出間諜,趙奢逮捕之后,用豐盛的美食款待,再將他遣送回去,間諜回去報告秦將領,認為趙奢的軍隊膽怯,所以停止不前,于是秦軍防備就松懈了。
這時,趙奢披起盔甲,迅速襲擊秦軍,趙軍大勝,秦軍大敗而回。
乘其不備
后漢時(公元 80 年),班超發動于闐諸國的兵,去攻擊龜茲國,但是故意四處揚言兵員太少,打不過龜茲,只好作曇而解散。卻又私下放回俘虜,讓他們歸還,散布這項消息。
龜茲王聽到這消息,非常高興,就沒有作積極準備。這時班超迅速結集軍隊,奔赴龜茲,于是大敗龜茲。
火燒連環
三國赤壁之戰時(公元 208 年 10 月),東吳黃蓋說:“現在敵眾我寡,難以與敵持久;然而觀看曹軍,正好船艦相連,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來逼走他們。”
于是召集艨艟戰艦幾十艘,艦上滿載干枯的蘆葦草,并灌上魚油,用紅幔覆蓋,上面插上牙旗。并事先寫信通告曹操說:
“孫權待黃蓋并不薄,然而大勢已去,僅以江東六郡山越野人,就要抵擋中國百萬雄師,自是寡不敵眾了,東吳將領和官吏,不論智愚都知道勢不可為,只有周瑜和魯肅,心胸褊狹,識淺不明,心意還沒想通,如今黃蓋希望歸降聽命,并在交戰當天,原為前部先鋒。”
曹操特別召見送信的人,詳細的詢問,又斥責說:“恐怕是你詐騙吧?黃蓋如果真的投降,必定授官獎賞,超過所有的人。”
到了約定的那一天,曹操營內軍官士卒都出外觀看,指著前面船,說黃蓋來投降了。
這時東南風急,船至河中揚起帆來,乘風縱火,燒盡曹操的船只,火焰高漲齊天,人馬燒死的、溺斃的不知多少,北軍大敗,曹操退走,這都是黃蓋策劃的。
攻其不備
張嶷,字伯歧,劉備定蜀時,召為從事。后主(劉備之子)建興 5 年(公元 227 年)廣漢、綿竹一帶的山賊張慕等人,時常掠奪軍資,劫搶官民錢財,張嶷以都尉之職率兵討伐。
張嶷料想他們是烏合之眾,時聚時散難以擒拿,于是詐稱要與他們和親,定下日期,要擺設酒席款待他們。到時,等酒醉之后,張嶷率左右一舉殺了張慕等五十余人,同時消滅其余的山賊,不到十天時間,廣漢、綿竹附近就清靜安泰了。
巧用變法
漢朝末年(約在公元 189 年),孫堅起兵誅董卓,軍隊行至南陽,兵員眾多,有幾萬人,下軍書給南陽太守張咨,請撥軍糧。
張咨說:“孫堅為鄰近太守,也有二千石呀!與我官位相等,不應該調撥糧食給他。”
因此不肯出糧食。
孫堅前去拜見張咨,張咨不肯接見,孫堅說:“我方才起兵,就遭到這樣的羞辱,以后如何展現成嚴。”
于是詐稱得到緊急病癥,全軍為之震驚恐惶,趕緊召喚醫師、巫覡,告祭山川,并派親信人去告訴張咨,說愿意把軍隊交給張咨。
張咨貪圖孫堅的兵員,立刻率步騎五百人,帶著牛肉和美酒,親到孫堅營中探視。孫堅起初躺著見張咨,沒多久,就起身設酒飲宴張咨。
等喝醉時,長沙主簿進來說:“先前經過南陽,見道路沒有修治,軍糧、軍需也沒有準備,請把張咨收押起來。”
張咨聽到此事,心中很害怕,想要逃走,但是重兵陳列四周,防守堅固,無法沖出。
又一會,主簿入內說:“南陽太守耽擱了義兵行程,不能馬上討伐賊寇,請按軍法處置。”
左右的人立即捆綁張咨在軍門外斬首,南陽一郡因此震驚,從此要求什么就有什么。所過各縣,都陳列出很好的糧食,以等待孫堅軍隊取用。
很多才智之士,都稱贊孫堅能運用兵法。
兵法是立國的根本,所以孫堅后來能開創東吳基業。
草船借箭
三國時(公元 208 年),吳將周瑜在赤壁與曹操對陣,因為缺少箭枝,就和孔明商議,孔明于是備船數十艘,綁了幾千個草人;趁當時長江上濃霧遮蔽,咫尺之外不能見人,孔明就命令船上敲鼓喊叫,像似進攻的樣子。
曹操不敢輕易出戰,就命岸上弓手亂箭射擊。等待霧將要消失時,孔明下令回船,輕易的得到幾萬枝箭。
渾身是膽
曹魏的軍隊追擊趙云,一直趕到營陣前,趙云入營后,令人大開營門,放下旗幟停止擂鼓,魏兵懷疑趙云設有埋伏,因此向后退兵。
這時趙云命令兵士擂鼓,并且用強弓勁弩隨后追射,魏兵驚恐慌亂,一時之間,互相踐踏,許多兵墜落到漢水中。
后來先主劉備和孔明經過該處,看了附近的形勢說:“趙子龍一身是膽。”
瞞天過海
魏曹爽和司馬懿彼此不能容忍,于是司馬懿假稱有病不能參與朝政,曹爽懷疑司馬懿的病情有假。
正好河南尹李勝,將要到荊州上任(公元 248 年冬),便請他順便拜候司馬懿,一探虛實。司馬懿假裝病重,請兩個待女拿衣服給他穿,還指著口說渴,當婢女奉上稀粥時,一面吃著,又故意讓粥沾滿胸前。
李勝看了說:“眾人都說明公舊疾復發,沒料到病成這個樣子。”
司馬懿聲氣微弱的說:“年紀老了,整天躺在床上,早晚都可能死去,君要并州上任,并州接近胡人,要多加防備。恐怕你我不能再見,我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就拜托你照顧了。”
李勝聽了說:“我任職的是荊州,不是并州。”
司馬懿更顛三倒四的說:“君剛到并州,正是年輕力壯,要好好建立功業。”
李勝回去后就告訴曹爽說:“司馬懿如行尸走肉,氣息衰竭,已經神智不清,不值得憂慮。”
過幾天又說:“司馬太傳不能康復了,實在令人感到悲傷。”
從此曹爽對他不加防備,后來竟被司馬懿所殺。
歌舞平亂
后魏陸騰,字顯圣,初為驃騎大將軍,轉任江州刺史,陵州地區的木籠獠,依恃山險,時常出山搶劫。
皇帝下詔命陸騰討伐木籠獠,木籠獠靠山險為城,由于攻擊困難,一直未能攻下。
陸騰于是在山城下,舉辦許多的歌舞娛樂,和各種雜耍技藝,表示無心作戰,山上許多賊兵果然放下兵器,有的帶著妻兒到山下觀賞。
陸騰就趁山賊沒有準備的時候,率兵進攻,把木籠獠等山寇全部殺了。
防危渡險
李淵以書信招降李密(公元 617 年),李密自恃兵強,想要自作盟主,就命祖君彥復信說:希望彼此結為盟軍,能相互合作,左提右摯,同心戮力,像俘虜子嬰于咸陽,殺死商紂于牧野一般,交隋朝的殘余力量一舉消滅。”
李淵看此書信后笑說:“李密想學項羽和周武王,真是有些狂妄自大,我正從事于關中的拓展,如果突然和他斷絕來往,等于增加一個敵人,不如用卑微的伺語推重他,使他更加驕傲,為我們堵塞成皋敵人之路,止斷東都來的敵兵,讓我可以專心向西征討,待關中平定以后,我據險要之地養足威武之力,靜觀鷸蚌相爭,以坐收漁人之利,到那時也不算太晚。”
于是,就命溫大雅回信說:“天生眾民,必定有人來管理,當今可以管理眾民的人,非李君還有誰呢?老夫我歲數超過知命之年,已沒有這樣的必愿了。只誠心的擁戴大李君,如此的攀龍附鳳,只是希望您早應天命得為天子,以安定萬民,為各方的長者,同時能夠接納我,再對于唐地,這是我的榮幸,我已經滿足了。”
李密看到李淵的回信后非常高興,就對自己將領傣佑們說:“李淵唐公推崇我,天下各方已不是畏,平定天下之日不遠了。”
從此以后和李淵書信、使者來往不絕。
偽擒李密
李密與玉世充作戰,王世充先尋找一個相貌如李密的人,隱藏起來,等到兩軍戰況激烈時,使人牽出那個假李密,在陣前高聲喧嚷說:“已經把李密抓到了。”
王世充的軍隊聽了都高呼萬歲,李密的軍隊卻亂成一團,潰不成軍。
懈怠斗志
柴紹,字嗣昌,自幼身手矯健,孔武有力,以好行俠仗義聞名于關中一帶,娶平陽公主(唐高祖第三女),屢次建功遷升為右驍騎衛大將軍。
吐谷渾及黨項襲攏邊疆,朝中下令柴紹去討伐黨項。敵人占領高外以箭射柴紹軍隊,箭如雨下,將士個個面如土色,只有柴紹安然而坐,派人彈胡琵琶,還有女子同時歌舞,敵人看到,很是懷疑,就停止射箭,觀看究竟。
此時柴紹趁敵人懈怠,派出精兵從敵人后方襲擊,敵人大敗,斬首五百多個。
糧車伏兵
厥阿史德造反(公元 679 年)集眾兵數十萬,唐朝都護蕭嗣業力戰而死,朝中下詔書命斐行儉為襄道大總管,率兵前去討伐。
先前蕭嗣業向朝中請求補充糧食,中途都被敵人截抄,裴行儉說:“應該以計謀制服敵人”
于是詐稱運糧車三百輛,每車上埋伏壯士五人,都帶有利刀強弓,以瘦弱的士兵拉車,又埋伏精兵跟在車隊后邊。
突厥兵果然來搶掠糧車,老弱兵卒紛紛往險要地區逃走,賊兵追逐到有水草的地方,就解下鞍來牧馬,正要取下車上糧食時,車上的壯士突然沖出,埋伏的兵也到了,突厥軍不是被殺,就是被俘。從此以后,突厥人不敢再接近運糧車了。
示弱欺敵
宋朝狄青任巡州指揮使,黨項人侵犯邊塞時,新招募的萬余軍隊,還沒受到完整的訓練,因此遇到敵人就敗陣下來。
有一天狄青把萬勝旗全部給虎翼軍,派他們出去作戰,敵人遠遠看見旗幟,以為是往日的新兵,大為輕視,就率全軍一路追趕過來,結果被虎翼軍打敗了。
賢能之士
樊姬是楚國夫人,楚莊王(公元前 613~前 591 年)罷朝較晚,回宮,樊姬問因何晚歸?
楚莊王說:“今天和賢相交談,不覺天晚。”
樊姬又問:“賢相是哪一位?”
楚莊王說:“是虞丘子。”
樊姬掩住口笑出聲來,楚莊王問什么原因發笑?
樊姬說:“妾僥幸能拿手中梳子待候君王,并非不想專貴奪愛呀!但恐怕傷害王的仁義,所以推薦數人與妾一起侍候君王。虞丘子做宰相數十年,沒有聽說推薦過一個賢能的人。知道有賢能的人而不推舉,是不忠;不能明察有賢能的人,是智力不足。怎么能說虞丘子是賢相呢?”
次日上朝,楚莊王把樊姬的話告訴虞丘子,虞丘子叩頭答謝說:“樊姬所言確實正確。”
于是辭掉相位,推薦孫叔敖為相。
貴賤之分
齊襄王(公元前 356~前 319 年)派遣使者去問侯趙威后,書信尚未拆開,趙威后問使者說:“齊國年歲好嗎?人民生活好嗎?大王也好嗎?”
齊使者不高興的產:“臣奉王命來拜見威后,你當面不先問大王安好,而先問年景和人民,豈不是先賤而后貴嗎?”
威后又說:“假使年景不佳,怎么有人民,怎么有君王呢?這哪里是舍本而求末呢?”
又進一步問說:
“齊國有個處士鐘離子好嗎?這個人的性情寬疏,有糧食的。他助他們糧食,沒有糧食的也助他們糧食。有衣服的,他助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助他們衣服。這是幫助大王安養人民呀!為何至今沒有派他職位呀!葉陽子好嗎?這個人能哀憐鰥夫寡婦,撫恤孤獨,振濟困窮,補助不足的人,這是幫助大王愛護人民呀!為何至今還沒有職位呢?北宮的女兒嬰兒子好嗎?她取下玉環耳墜,為了孝養雙親至老不嫁,是率領人民,感化人民雙親呀!為何至今不封她為命婦呢?這兩個賢士沒有職位,一個才女未封為命婦,怎么能統帥齊國萬民呀!”
“于陵仲子還活著嗎?這個人的個性,上不愿在王前稱臣,下不愿治理家室,中不愿結交諸侯,這是帶頭無所事事,為何至今還不把他殺掉呢?”
從眾無禍
漢朝霍光與張世安,欲謀廢舊王更立,計議已定,派遣大司農田延年去報告大將楊敞,楊敞驚懼,不知說些什么,只是嚇出一身大汗。
趁著田延年去更衣,楊敞夫人很快從東廂跑出來告訴楊敞說:“這是國家大事,現在大將軍已決定了,派九卿官員來報告君侯,君侯如下趕快響應,對將軍表示同心,恐怕殺身之禍。”
楊敞立即應從。
善待賢才
孫策的人事政務官魏騰,因為不順從旨意被譴責,將要問斬,士大夫很憂慮恐慌,卻想不出拯救的辦法。
吳夫人于是面向大井對孫策說:“你新創基業于江南,政事尚未完全上軌道,正應善待賢才,禮遇士人,不追究屬下的過錯,獎勵他們的功勞。魏騰在公事方面善盡規諫,你現在要殺他,將來別人都會反叛你。我不忍到時禍患臨身,不如先投井而死算了。”
孫策很驚慌,就赦免了魏騰。
智慧女人
許允做吏部郎的時候,多用他自己同鄉的人,魏明帝派虎責去收拿他,許允的妻子阮氏就告誡他說,“魏明帝(公元 227~240 年)可以用道理來說服,難以用恩情來懇求。”
許允到朝中后,魏明帝問他為何多用自己同鄉,許允答:“用你所知道的人。臣的同鄉,都是臣所了解認識的。皇上可檢校稱不稱職,如果都不稱職,就是罪過在臣,我愿承擔罪責。”
檢校后,都任官得人,于是就把許允釋放了。
當初許允被收押,全家都痛哭不止,阮氏雖為新婚媳婦,卻自自在在的說:“不要憂慮,很快就回來了。
于是煮粟粥等候不多久,許見果然回來了。
后來許允被晉景王所殺,許允的學生告訴阮氏,阮氏正在機上織布,面
色不變的說:“我早知會有這樣的禍患。”
許允的學生要把他的兒子藏起來,免遭殺害。
阮氏說:“不要為諸兒防范。”
后來遷居到許允墓地,景王派鐘會去視察動靜,如果許允的兒子和他父親一樣有才能,就要收押殺掉。
兒子把這事告訴母親阮氏,阮氏說:“你們雖然不差,卻沒有才能,只要把胸中話實說,便不會有憂患,而且可以問一些朝中的事情。”
兒子都聽從母親的話去做,鐘會將這情形回報景王,終于逃過劫難。
知人之明
晉文明皇后,有知人之明,當時鐘會因才能出眾被任用,文明皇后就經常告訴晉帝說:“鐘會見利忘義,好造事端,寵愛太過,必定叛亂,不可以太過重用。”
后來鐘會果然造反。
女子守城
晉朝朱序鎮守襄陽城,符堅派遣大將攻打他,朱序的母親韓氏登城觀望,判斷西北角當先受敵攻擊,于是率領百余婢女,和城中的女子,在西北角城內筑第二道城二十余丈。
敵人果然攻擊西北角,外城崩潰,眾兵便退守新城,把大敵打退之后,人們都稱這新城為“夫人城”。
死中求活
唐朝建中四年(公元 783 年),李希烈攻下汴京(開封),又派遣幾千人馬去攻擊項城,一路搶人玉帛、妻女,縣令李侃不知道如何是好,心里只想逃走。
他的夫人楊氏知道他的意思,說:“賊寇來,當全力守城,力量不足,為城犧牲,這是官員的職責。若是縣令逃走,誰來防守縣城?”
李侃說:“我一無兵,二無錢財,如何防守?”
楊氏說:“如果不守縣城,老百姓都會成為賊寇的俘虜。現在倉庫中還有些積谷,府庫中還有些錢財兵器,老百姓就是我們的戰士呀!重賞罰以命令他們,必定可以得救。”
于是召集官吏和百姓在大庭,楊氏宣布說:“縣令雖然是百姓的主人,但是任滿以后就離職他去,不像你們事務官和百姓,所有的房屋、田產、墳塋都在此地,應該互相團結,死守城池,難道忍心身陷賊寇嗎?”
大家才都哭泣著答應參加作戰,楊氏率眾宣誓說:“以瓦石擊中賊寇的給一千錢,以箭和兵器等擊死賊寇的給一萬錢。”
于是找得幾百人,由李侃率領登城,楊氏親自煮飯燒水供應大家吃喝,不論年長年少,得以均分。
楊氏并請李侃在城上對賊兵說:“項城父老,決不投降叛賊,只有全力死守,你們得到我城,也不足顯威風,不如早些離去,免得失利又無好處。”
賊寇都笑了,忽然一枝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傷就退下來,楊氏說:“縣長不在城上,誰肯盡力?與其在家調養,不如為守城而死。”
李侃裹傷之后,再率他的兵眾,趨趕上城,忽然城上有人有弱勢的弓,射出一箭,正中敵帥,墜馬而死,恰巧是敵將李希烈的女婿!賊兵聲勢為之
渙散,紛紛散去,項城得以保全。
刺史上奏稱揚李侃的功勞,朝廷越級升遷李侃為緒州太守。
賢明之妻
梁太祖朱全忠元貞皇后張氏,賢明能干,又精力充沛,言行舉止都合于禮法,太祖雖然剛烈暴躁,有時也怕她。太祖常以國事詢問,張氏所言多能切中。太祖時常暴怒殺人,張后卻設法救護,許多人常賴以活命。
有一次太祖外出檢閱軍隊,只到半途而止,張后以為不妥,乃派人去敦促,終于完成檢閱。
郴王友裕攻徐州,大破朱瑾于石佛山,朱瑾倉皇逃走,友裕竟沒追趕,太祖大怒,就奪回他的兵權,友裕恐懼被殺,急忙率數騎逃亡山迥。過了一段時間,藏身于廣陽,張后聞知此事,暗中派人去教導友裕脫身自歸的方法。
有一天早晨,友裕跑來見太祖,拜跪在庭中,哭泣請死,太祖不饒恕他,而且大發脾氣,命左右抓出去斬首。
此時張后在后面聽到,來不及穿鞋子,赤腳走到庭中,拉著友裕的手,哭泣著說:“你只身束手來歸請罪,難道不是想要表明你不是反叛嗎?”
太祖聽了此話,已明白其中意思,就免掉友裕的死罪,并重新任用。
賢母之心
金海陵皇后名叫徒單氏。有一天海陵皇帝(完顏亮)告訴侍臣說:“昨天是太子的生日,徒單后送我一件禮物,非常珍貴特異,卿可以看一看。
說完后,從絳囊中取出一物,竟然是農夫耕種收獲的稼穡圖。”
接著說:“徒單后的意思,是因為太子生長在深宮,不知道民間種田人的辛奪,所以用此圖給兒子做生日,聯很高興徒單后的賢能。”
鄭袖用計
魏王送楚王美女,楚王非常喜悅。夫人鄭袖,知道楚王喜歡新進美女,于是也非常喜愛楚美人,無論衣服玩物,宮室臥具,都選最好的給她,表現出愛新人還超過愛楚王的態度。
楚王說:“婦女侍候丈夫,是靠美色,有時妒忌,是因為愛情;現在鄭袖知道寡人喜歡楚美人,于是愛她還勝過愛我。猶如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啊!”
鄭袖知道楚王以為自己不妒忌,就告訴美人說:“大王喜愛你的美麗,雖然如此,卻討厭你的鼻子,你再去見大王時,應該略微掩蓋些。”
楚美人于是晉見時,就時常遮掩鼻子。
楚王于是問鄭袖說:“楚美女見我,為什么常掩住鼻子?”
鄭袖說:“我知道原因,但是我不敢說出來。”
楚王說:“就是不好的事,也必定說出才是。”
鄭袖說:“她討厭聞大王的臭味。”
楚王說:“可惡啊,把她的鼻子割掉,不要再讓她來晉見。”
書生將軍
秦孝公派遣商鞅(即衛鞅)為將,去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印說:“我與公子過去是好友,現在為兩國將領,不忍心互相攻擊,我可與公子結盟,痛飲后罷兵,以鞏固秦魏友誼。”
魏公子印為將,迎擊秦國軍隊。
兩軍相對抗時,商鞅派人送信給魏公子印以為商鞅有誠意,就前往會盟,正飲宴時,商鞅埋伏的兵士,就俘虜魏公子印,并進攻魏軍,大破魏國邊境以歸秦(公元前 354 年)。
廉頗老矣
趙王想再用老將廉頗,于是派使者去看廉頗的身體狀況是否還可以任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多,以金錢賄賂使者,請他毀謗廉頗。
使者看到廉頗時,見廉頗一餐可吃一斗米、十斤肉,而且披甲上馬,以示尚可任用。
使者回朝報告趙王說:“廉頗雖老,一餐還能吃一斗飯、十斤肉,只是同我對坐,在很短時間內,就上了三次廁所。”
趙王因此以為廉頗太老了,于是不再召用。
假裝中風
曹操小名阿瞞,幼年時喜好飛鷹走獸,放蕩不羈,叔父很不喜歡他,常在他父親曹嵩面前說他壞話,曹嵩就屢次鞭撻曹操。
有一次見叔父走來,曹操忽然想出一個計策,他假裝生病倒地,口歪目斜,像突然中風的樣子。叔父于是回家告訴他父親曹嵩。
這時曹操潛藏到另一個地方,把衣服鞋襪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回家。
曹嵩很驚奇問說:“剛才你叔父說你中風倒地,怎么這么快就痊愈了?”
曹操回答說:“兒從來沒有這種病癥,只因為不受叔父的喜愛,所以被誣陷啊!”
曹嵩相信兒子曹操的話,以后叔父再說他的壞話,他的父親曹嵩也不聽信了。
佯眠殺人
魏武帝曹操常說:“我睡覺時不可以接近,如果有人接近便會被殺。我自己也不會知覺,希望我跟前的人要謹慎些。”
后來曹操假裝睡著,并將棉被推落于地,有一位他喜愛的侍衛見到以后,就悄悄去把棉被蓋上,曹操就順手把那人殺死,再上床去睡覺。
從此以后,曹操睡覺,再沒有人敢接近。
偽造書信
魏鐘會和鄧艾同時率兵平蜀,鄧艾先入成都。鐘會善于模仿別人的書法,他向鄧艾索取陳述戰事的章表,以鄧艾的書法改變其中言語,語氣悖颙亂傲慢,并夸獎自己的功勞,又詆毀司馬文王的回信,使人疑懼。
鴿飛為號
宋兵追擊西夏軍于山谷間,見道旁有幾十個竹籠,封得很堅固,里面似乎有跳躍的聲音,就下令把籠揭開。
剛一打開,里面的東西紛紛飛出,原來是帶鈴子的鴿子;埋伏好的夏兵一聽到鈴聲,便一齊發動攻擊,宋兵因此大敗。
謹慎做人
趙母嫁女兒,女兒臨去時,母囑咐說:“謹慎些,不要做好人。”
女兒說:“不要做好人,可以做惡人嗎?”
母親說:“好人尚不可做,何況惡人呢?”
亂者必斬
北魏高洋(即后來的北齊文宣帝,公元 550~559 年在位),內心聰明果斷,但外表魯鈍,許多人都笑他、看不起他,只有他父親高歡與別人意見不同:“這個孩子的識見思考,會超過我。”
孩子們小的時候,高歡為了觀察各孩子的意志識見,就每人給亂絲一團,讓他們分解,只有高洋毫不考慮,拿把刀就將亂絲斬斷,并且還說:“亂者必斬。”
用人之長
唐朝韓,坐鎮三吳一帶,聘用幕僚時,都依個人的才識器度分配職務,用起來都很得當。
有個老朋友的子弟來投效,這人沒什么長處,韓晃召他來共飲,在宴席上,他從頭到尾端坐著,不和其他人交談,公署就派此人隨軍,任務是監管公庫,他每日早晨一上班。就端坐到晚上。其他官吏、士卒,都不敢隨便出入府庫。
斬囚警眾
宋朝張俊,帶兵至秀州,夜坐不息,警備森嚴,忽然有位刺客來到面前,從懷中拿出一張紙條說:“這是苗劉派來刺殺你的賞金憑證,殺你之后可以領賞。”
張俊問他要如何來客說:“我也曾讀過書,知道什么是順,什么是逆,豈會受他利用?只是見你們戒備不嚴,恐怖還后來刺客!”
張俊誠懇地握住客人的手,問刺客姓名,那人卻不告而別。
第二天,張俊就斬了一個死囚,并且向眾人宣布說:“這就是苗劉派來的刺客,昨夜被我抓到的。”
卞莊刺虎
戰國卞莊子,在途中遇到兩只虎,為爭牛而斗。
卞莊子想去刺殺兩虎,館豎子勸他說:“兩虎爭吃一牛,力大的虎將會受傷,力小的虎必定被咬死。到時候,你向那受傷的老虎刺去,一舉就可以得到刺殺雙虎的勇士之名。”
六莊子聽從這話去做,果然很順手,也得到大勇士的名譽。
智收民心
陳涉起義于薪,來到陳地以后,自立為楚王,各郡縣殺死官吏,以響應
陳涉。
沛縣縣令也想以沛縣去附合陳涉,沛縣的府吏蕭何和曹參共同建議說:“你當了秦的官吏,卻想背叛朝廷,率沛縣子弟去追隨陳涉,恐怕大家不會聽從,不如召集逃亡在外的人,找來幾百人,用他們來脅迫,大家就不敢不聽從了。”
沛令就命樊啥去召劉邦,那時劉邦的人有幾百人;隨后沛令卻又后悔,怕他們起變化,就閉城自守,并且要誅殺蕭何和曹參。
蕭、曹兩個人害怕被殺,就翻過城墻逃走,去投靠劉邦。
劉邦寫字在布帛上,射入城內告訴沛縣父老說:“天下都認為秦統治太苦了,也太久了,現在父老兄弟都替沛令守縣城,但是諸侯卻都起兵要屠殺沛縣,沛縣眼看將不守。不如現在大家一起殺死沛令,選擇適當的人帶頭,以響應諸侯,這樣也可保住家室完整;不這樣做,父老兄弟都會被屠殺,將無一點作為。”
城內父老兄弟就群起殺死沛公,開城門迎劉邦,立為沛公。
小兒辨日
孔子出門游歷,遇見兩個小孩辯論太陽遠近,孔子問他們道理。
一個說:“太陽初出時,蒼茫不清楚,天氣又涼爽;到中午時候,如沸水一樣熱燙,難道不是近了就熱,遠了就涼嗎?”
另一個說:“太陽初出時,如車輪一樣大;到中午的時候,如碗盤一樣小;難道不是近了就看得大,遠了就看得小嗎?”
孔子聽完沒有回答一聲,就走了。
安定人心
漢光武建武年間(公元 256 年)光武帝派遣諸將攻擊隗囂,公孫述聽說隗囂戰敗,心中有些恐懼,想用方法安定人心。
成都城外有個秦朝舊倉,公孫述把它改名為白帝倉。
這座米倉常常空著,公孫述于是派人傳話:“白帝倉積谷如山。”
百姓就都放下工作前去參觀。
公孫述就在此時召集群臣,問大家說:“米倉里有沒有谷子呀?”
大家都說:“沒有。”
于是公孫述說:“假話不可相信,有人說隗囂被打敗,就像這白帝倉會出谷一樣不可信。”
買婢避色
宋朝時,自王均、李順作亂后,凡是任官于蜀地的人,多半不帶家眷。張忠定公(張勇)奉命去治理益州時,單騎上任。
當時府中的僚屬,怕張詠太嚴厲,不敢蓄養婢奴,張詠為不想違背常情,于是買一婢女,照料自己的生活。自此以后,官府的人才開始買姬女侍侯。
張忠定公在蜀有四年之久,被召還朝時,他找來婢女的父母,送些錢財把婢女嫁出,那婢女還是個處女。
散財報仇
漢朝時瑯琊海曲有位呂姓母親,兒子為縣吏,縣宰因私怨把她的兒子殺死。
呂母怨恨縣宰至深,她家本來富裕,就把錢拿來釀酒,少年來買酒,如果沒錢就賒給他,遇到家里窮困的人,也送衣服給他們,不到幾年家產幾乎用光了。
少年們都商議要償還呂母,呂母哭泣著告訴大家說:“我之所以厚待各位,不是為了利益,只是因為縣宰為人無道,枉殺我的兒子,我想要報仇,諸位愿意幫助我嗎?”
少年們都答應了,于是相約幾千人,逃亡到海中一個小島,呂母自稱將軍,率領大兵圍攻海曲縣,把縣宰抓上海島,大家叩頭請示。
呂母說:“我兒子不當死而死,是縣宰所殺,殺人是死刑,還什么可請示呢?”
于是把縣宰殺死,把頭斬去,去呂母兒子的墳上祭拜。
舍身救主
楚霸王在滎陽圍攻漢王劉邦,將軍紀信對劉邦說:“現在情況急迫,不如吊我去詐騙楚軍,大王再趁隙逃走。”
于是乘坐王車,飄揚著黃幄蓋左縣大旗出東門,說:“我們的糧食已經吃完了,漢王要出城投降。”
楚軍因此大呼萬歲,都跑到東門去看,劉邦趁此時機,率數十騎兵,由西門逃脫。
禁伐槐樹
唐朝貞元年間(公元 785~805 年),度支使司的官員,想要砍伐兩京道
中的槐樹,以做為燃料,再改種小樹,于是先下公文到華陰縣。
華陰縣尉張造,在公文上批說:“召伯所休息的地方,草木都不剪除:何況先皇帝以前常游歷的地方,怎么可以砍伐呢?”
度支官員于是停止砍伐兩京道上的槐樹。
口惠實非
宋太祖曾經面許張融升為司徒長史,可是人事命令久久未能發出。
張融有天騎著一匹很瘦的馬,被太祖看到,太祖就問說:“愛卿的馬怎么這樣瘦,你給他多少糧食吃?”
張融答:“每天一石糧食。”
皇上說:“每天吃一石糧食會這樣瘦嗎?”
張融說:“我答應給它一石,可是卻沒有照著去做。”第二天,升官的命令就頒下來了。
野人贈土
戰國晉公子重耳逃亡,來到五鹿,向野人討食物吃,野人拿一土塊給重耳,公子重耳很惱怒,想用鞭子打野人。
隨侍一旁的子犯說:“這是上天所賜予的寶物,人民有土地才順服,我們還有什么好追求的呢?隨從的幾位人士的志向就是重建國土啊!”
公子重耳于是一再拜謝,然后將土塊裝在車上載到齊國,后來重耳果然得到晉國王位。(即晉文公,公元前 636~628 年)
頭腳顛倒
宋朝時羅練,本為儒家,精習醫術,有一位傭工告訴他說:“我沒有疾病,但是覺得頭在下,腳竟然在上。”
羅練想了很久,看到地下有鐵杵,重數十斤,于是說:“你捧著那鐵杵,上舉三次,放下三次。”
擁工照樣做后,羅練問說:“痊愈了嗎?”
擁工回答說:“痊愈了,現在頭在上面,腳在下面。”
又問是什么緣故,羅練說:“你因為用力過度,傷到經絡,所以心念逆
轉,感覺頭下腳上,現在已矯正過來了。”
佛像流汗
唐朝時,在汴州開封相國寺的寺廟里,有人說看到佛像出汗,一直不停地往下流,節度使劉元佐急命駕車至寺內,施以金銀布帛。
中午時,他的妻子也去了,天剛明又建齋房募捐,因此官兵商人都在道路上奔走,只怕來不及施舍錢財。
劉元佐于是命令官吏拿出捐款簿,登記收入,過了十天,就把相國寺關閉,并且宣布佛汗已經出完,然后把所募得的巨額款項,充作軍費。
遣還名姝
李光顏累次破賊有功,韓弘卻驕狂放任,在暗中挾賊自重,忌妨李光顏有功,想污蔑他,于是把美女打扮后,教她們唱歌跳舞及各項雜藝,穿上華服,戴上珍珠鏈子,耗費幾萬錢,派人送給李光顏。
李光顏約在早晨相見,天一早,就集合將校置酒以待,引使者帶入美女,果然都秀麗文雅,實在可愛。
李光顏緩慢的說:“我離開家很久,為了公事憂心,卻難有德行報效。而諸位將士,都拋棄妻子,冒著生命危險,我又何忍獨享此樂呢?請替我答謝韓公,天子對我光顏恩賜優厚,我立誓不與賊同生。”
說罷,就嗚咽淚下,將士、官兵幾萬人,都感動得同聲哭泣。
于是,以厚禮交使者把美女帶回去,韓弘感到非常慚愧。
恥為廝役
宋朝馮良,字君郎,年三十歲時做縣尉,奉縣佐之命去迎督郵,行至途中,忽生憤慨之心,覺得作人廝役是一種恥辱,就將車子打壞,把馬殺死,又把衣服帽子都撕毀,逃到犍為,去跟從杜撫求學。
馮良的妻子四處尋找丈夫,卻毫無蹤跡,后來在草中發現破車和死馬,又看到腐朽的衣裳,以為被虎狼吃掉,或者是盜匪所害,就把衣物埋葬,認為他已死了。未料過了十幾年,馮良回來了,竟然成為有名的大臣。
碎玉試子
穴朝呂文靖有四個兒子,是公粥、公著、公爽、公孺,年紀還小,當時呂文靖對夫人說:“四個兒子將來都可作貴人,但是不知道誰可以做宰相,我要考驗他們一下。”
有一天,四個孩子都在外玩耍,夫人派小丫環,手持四件寶器,并捧著茶,要她走到門邊故意跌倒,將寶器碎成一地,看孩子們的反應,其中三個孩子,啊呀一聲,急忙去報告夫人,只有老二公著一人,凝然不動聲色。
呂文靖于是告訴夫人說:“公著這孩子,將來必定可當宰相。”
元佑年間(公元 1086~1084 年),公著果然拜相。
大事著眼
齊神武帝高歡在沙苑之役時,杜弼請求先肅清內賊,再討除外寇,并指出諸位功臣貴族都常掠奪百姓錢財。
神武帝不答應。
有一天,神武帝命令所有軍人,都張弓挾箭,舉刀按鞘,排列在路旁,然后要杜弼由中間走過,并且說:“絕對不會傷你。”
杜弼仍然害怕,汗流滿身。
神武帝事后比喻說;“箭雖然放在弦上,不一定射出;刀雖然高舉,不一定擊殺;刀鞘雖然按住,不一定要刺人;你杜弼就因此喪膽,魂魄離身。諸位有功將領,觸犯鋒刃,百死一生,縱然貪鄙,但所取得的土地,卻大得多。”
杜弼立刻叫頭謝罪說:“愚人之見,不能了解高深的道理。”
毀冠國恥
唐玄宗(公元 712~756 年)時,李杰為御史大夫。尚衣奉御官長孫聽,平常很討厭李杰,有一次在路上相遇,長孫聽因倚恃與說宗為內親姊妹婿關系,就聯合楊仙玉,一同毆打和侮辱李杰。
李杰事后上訴說:“打傷我的皮膚,只是痛在本身;但是破壞我的衣冠,這是國家的恥辱。”
玄宗大怒,下詔書立刻把長孫聽等人斬首于議事堂上。
預識興衰
漢朝張安世的長子千秋,與霍光的兒子禹,在漢成帝年間(公元前 32~7 年)都任職為中郎將,率兵隨度遼將軍范明友攻擊烏桓。回來后,謁見大將軍霍光,霍光問張千秋戰斗方略和山川形勢,千秋隨口對答用兵之事,又畫地成圖,沒有一點遺忘。
霍光又問自己的兒子禹,霍禹記不清楚,只說:“都有文書記載了。”
霍光從此認為張千秋比霍禹賢能,于是嘆息說:“霍家將要衰敗,張家必定會興盛。”
采蟲治病
齊高祖(即神武帝高歡)時,有位褚澄,字彥道,善于醫術。有個喝醉的人,天黑時經過池塘邊,因為口太渴,就以雙手掬水而飲。第二天早晨,經過水池邊,才發現池中有許多小紅蟲飄浮,因此得到重病,醫藥全沒效用。
那人問褚澄,褚澄預剪紅絨線如小蟲狀,拌到瀉藥內,制成丸藥,那人服過丸藥后,拉出的大便中看似有許多小紅蟲,于是病就好了。
數卵傷胎
一個孕婦以手數左邊的鴨卵,越數越多,腹中胎位也向左偏,疼痛得不能忍受。
醫師褚澄看出原因,就急忙教孕婦數右邊的鴨卵,孕婦依照醫師的方法去做,胎位于是安定多了。
獨得全贓
有一個跛腳賊,雖然一只腳廢但是善于穿穴攀爬,曾經在夜間和另兩個盜賊去某富翁家偷竊,登上房頂揭開屋瓦,讓其他兩盜用繩索墜下,搜索金銀錢財裝入柜子,命二盜拉上去,再把柜子垂下,放了財物再拉上去,這樣做了三次。
腳殘廢的盜賊自己揣度說:“柜子再上去,他們可能不理我就走了。”
于是自己鉆入柜子中間,二盜拉上柜子后,果然私下商議說:“金銀是貴重物,我們二人分還有余,如果那人上來,必定要多分些,這樣對我們有壞處,不如棄置他在下面不要管了。”
于是把先前的財物也裝進去,二人抬那大柜子到野外去,二盜說:“誰說殘廢的盜賊很會偷竊,今天卻被我們兩個人出賣了。”
有一盜更加說:“這個時候,那人快見到主人了。”
兩個相互大笑,卻不知道殘廢的盜賊,就藏在柜子中。不一會兒,二人疲倦了,就坐在路旁休息,那跛腳盜賊又揣度這時候天快亮了,再加上聽到遠處房舍有人講話,就從柜中站起,大聲呼叫說:“有盜賊來搶劫我。”
二盜聞聽聲驚慌逃走,跛腳盜賊就得到全部的金銀財物。
借首解怨
魏武帝曹操曾在行軍時,缺少糧食供應,私下召來管糧官說:“可以用小斗斛發糧,以補充不足之數。”
管糧官說:“如果軍心怨恨,那怎么辦。”
曹操說:“我自然有好方法對付。”
如此發放了幾天糧食,軍中果然怨恨不已,曹操再召管糧官說:“特地
借你的頭顱,來壓制軍心的怨怒,不這樣做,事情無法解決。”
于是斬殺糧官,取頭顱向眾軍宣稱:“此人用小斛發糧,竊盜官糧,當按軍法處刑。”
因此避過一時軍心的怨恨,也化解了缺糧的危機。
隱語諭官
晉朝的龐仲達任漢陽太守時,郡中有一人名任棠,是奇人,具節操,隱居教書。龐仲達到郡中時,先去拜訪任棠,任棠不說一句話,只在門旁邊擺一把連根拔起的薤菜,一盆清水,自己卻抱著孫子伏跪在門前不肯講話。
主簿說這人太驕傲了,但是龐仲達卻思考其中必有微妙含義,很久之后才說:“任棠想曉諭我做地方官的道理。擺水的意思,是要我清明;連根拔起大薤菜,是要我拔除豪強宗室;抱小孩在門前,是要我打開恤孤之門。”
于是嘆了一聲,就回府了。
詭詐善變
唐朝的武則天,即立為皇后(公元 655 年),高宗又常頭痛眼花,不能處理政事。御醫張文仲說:“邪風上沖,須針砭頭部血脈,才可以痊愈。”
武后內心希望皇帝病危,自己才能專權,但是假裝忿怒說:“御醫應該處斬,為了皇帝身體安寧,怎么可以針刺血脈呢?”
御醫張文仲立刻叩頭請求免死。
高宗說:“醫師在談論疾病,怎能怪罪呢?而且我頭痛眼花不能忍受,就聽由他診治吧!”
御醫一再的以針刺高宗頭部,高宗忽然說:“我的眼睛已經看得到了。”
話還沒說完,武后就在簾中跪拜感謝說:“上天賜我良師。”
就拿出絲綢寶物賜給御醫,可見武則天是如此的詭詐善變。
命譽兩全
唐杜退出使突厥,突厥贈送他金子幾千兩,杜暹不想接受,卻怕觸怒突厥,辦事將不順利。可是一旦接受,又覺得受賄賂有辱國格。
于是私自埋在所居的帳幕下,等離開突厥國境之后,才寫信告知突厥由他們去取,突厥人因此非常驚訝。
對雞垂泣
樂羊子在外游學七年,他妻子勤奮地孝養婆婆,還要送錢給遠方的樂羊子。
有一天別人家的雞,飛到院子里,樂羊子的母親就殺來吃了,他妻子面對雞肉只哭泣而不吃,婆婆奇怪的問她什么原因?
樂羊子的妻子回答說:“自己悲傷家窮,不能讓母親有其他肉吃。”
婆婆聽出弦外之音,也不吃這雞肉了。
止王好劍
秦孝文王(公元前 250 年)喜好門斗劍,劍士們日夜相互擊劍,每年死傷一百多人。
莊子于是去見孝文王說:“臣有三種寶劍,任由王來使用:一種是天子劍,一種是諸侯劍,一種是庶人劍。大王有天子之位,卻喜好用平常人的劍,這使臣子們都看不起天子。”
于是孝文王三個月不出宮練劍,劍士們也都自殺了。
殺師疑案
俞獻卿,字諫臣,小的時候與哥哥獻可,以文學聞名于世,兩兄弟都進士及第。宋真宗時(公元 998~1022 年),俞獻卿任安豐縣尉,縣內有位老和尚名貴寧,有很多財產,他的徒弟把師父殺死,然后欺騙縣尉說師父出外游玩。
俞獻卿說,“不對!我與貴寧是好朋友,他不會不告訴我一聲就出去游歷,這其中必有不尋常的事發生。”
正說這話時,看小和尚變了臉色,立刻綁起來詢問,果然找到貴寧老和尚的尸體,全縣因而大驚。
竹破淮軍
楊渥率領周本和陳章,圍攻蘇州城。吳越(公元 907~978 年)王錢謬,派遣他的弟弟鋸鏢去營救蘇州城。
淮兵用水柵圍城,把銅鈴綁在網間,沉人水中,以防止外兵潛水入城。
楊渥的水兵司馬福,智慧聰敏,且善于在水中行動,于是先以大的竹竿觸動水中網,淮軍聽到鈴聲,就拉起網來觀看,這時司馬福就率兵由網下潛入城內,他們出來時也用同樣的方法。
司馬福又偷盜了敵人的軍號,于是內外夾攻,號令相互響應。
淮軍以為有神兵幫助,于是大敗。
2022-12-14 19:09:0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