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如何管理情緒
錯誤觀點:
1.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
2. 情緒是無可奈何、無法控制、無從預防、無法驅走
3. 認為情緒無法消除,同時要求別人把情緒拋掉
4. 情緒的原因是外界的人、事、物
5. 情緒有好壞之分
6. 不好的情緒,只有這兩個方法處理
7. 情緒控制人生
8. 事情與情緒牢不可分
情緒是本人的信念系統與外界的人、事、物共同作用的產物,我們便可重新建立對自己情緒的管治權。
有修養,就是不會在人前發脾氣,或者哭出來,那只不過是壓抑某些情緒而已,價值很低。
足夠的情緒管理能力:
1. 自覺力:隨時隨地地清楚知道自己處于怎樣的情緒狀態,也就是總與自己的感覺在一起。
2. 理解力:明白情緒的來源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而是自己內心的信念系統。
清楚了解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與規條里什么地方受到冒犯,因而產生情緒。
這點也就決定了一個人是被環境所控制的,如果產生了無力感,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人生放在自己的手里。
因為信念系統是自己可以改變的東西,而外面的人事物則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
3. 運用力:認識“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和意義,可以在三贏的基礎上運用它,去達到更高的成功快樂。
這使負面情緒總具備“正面情緒”的性質和價值。
4. 擺脫力:當某種“負面”情緒不能幫助自己達到更高的成功快樂時,能夠使自己從這種情緒中擺脫出來,進入另外一種更有幫助的情緒狀態中。
處理本人情緒的方式
三種途徑:忍,隱藏在心里。發,發泄出來。逃,使自己忙碌不去想起有關的事情。
三種途徑都沒有效果。隱藏在心里造成本人的心情不穩定,形成很多心理癥結,嚴重的健康問題。
發泄出來影響了人際關系和別人對你的看法,暴飲暴食或瘋狂購物,經常重復,造成后遺癥。
使自己忙碌不去想有關的事情,當時有點效果,但是每當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那些引起困擾的事情和情緒便會“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往往失眠。
治標:
1. 消除——把事情引起的情緒消除掉,再回憶那件事情,內心感到平靜。
快速眼球轉動脫敏法、消除因親人去世的悲傷法、改變經驗元素法等。
復雜技巧有消除恐懼法、重塑印記法、化解情感癡纏法等。
2. 淡化——把內心的大部分情緒感受化解,只剩余輕微的感覺。
現場抽離法、逐步抽離法、混合法、海靈格法。
減輕緊張,增添能力的各種技巧。
3. 運用——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有其正面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給我們力量便是指引我們行動方向。
4. 配合——接受內心的情緒,做最能配合它的事。疲倦時不應開車,心情不好時避免做出重要的決定,憤怒和有壓力時去運動而不要談判,擔憂和傷感時把需處理的事減到最少。
治本:
1. 改變本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換框法、信念種入法、價值定位法等。
若屬于“身份”層次,則自我整合法、接受自己法等會很有效。
2. 處理涉及本人身份層次的問題
關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或者與家族系統有關的身份問題。
可以運用家庭系統排列方面的概念和技巧做出處理。
3. 提升本人的思維處理能力。增加一個人的智慧,不能寄望某一兩個專題技巧便能達到完滿的境界,需要不斷地修煉。
若能在每一件事中都充分地實現這些前提假設(NLP的十二條前提假設),人生里絕大部分的困擾都不會出現。
處理他人的情緒
沒效果:
1. 交換型。給予一些對方在乎的價值去驅使對方的情緒暫時消失。暫時性的,沒有對引起情緒的事情做任何事,會再次出現。
2. 懲罰型。把情緒看作是惡毒的東西,不應出現。拒絕溝通、不聞不問、冷言冷語、斥責等,孤立對方,不能舒緩對方情緒,產生更多。
3. 冷漠型。認為成年人應該有能力使自己不會產生這樣的情緒,不應顯露,自己處理。
4. 說教型。大量的道理,而不顧對方的感受,使對方陷入更大的情緒困擾中。
“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丹尼爾戈爾曼,一個人的成功,智力IQ只占小部分20%,EQ占80%。
認識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有效推動自己、認識別人的情緒、處理好人際關系。
EQ:清楚認識和正確運用情緒去幫助自己,了解和分享別人的看法和感受。
整個世界都忽略了對人類的成長及延續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培養健康的心理。
這需要在孩子的年齡還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成年之前最好便充分完成。
教導孩子認識和正確地對待情緒是最基本的部分。
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應該開展情緒智能的教育工作了。
正確處理他人情緒的方法:
1. 接受。注意到受導者有情緒、接受有這份情緒的他并如實告訴他。
2. 分享。永遠先分享情緒感受,后分享事情的內容。
就算受導者反復或堅持先說事情內容,你也需要巧妙地把話題先帶到情緒感受的分享。
情緒未曾處理,談事情細節不會有效果,往往只會使對方的情緒更大。
幫助受導者去捕捉內心的情緒,正確認識。
一個人越能精確地以言辭表達他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
3. 肯定——應對不適當的行為設立規范。
給予肯定使受導者保留了他們的尊嚴和自信,會更愿意聽從引導。
明白情緒感覺不是問題所在,不良的言行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有的感覺及所有的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為都可被接受,或者會有效果。
4. 策劃——詢問他想得到些什么,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引導他去發展自己的想法,幫助做出最好的選擇,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
最難攻克的,還是人本身的奧秘。情緒,正是蘊藏于人的身心中的奧秘之一。
負面情緒的正面價值。
憤怒:給我們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內心力量不足的人,往往需要生活在憤怒里, 以維持更多的力量去面對人生。
世人最大的錯誤是企圖運用憤怒帶來的力量去改變外面的人事物,這不會成功。
憤怒帶來的力量改變自己,才是突破的方向。
痛苦: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但意義一樣。指引我們去找尋一個擺脫的方向。
在有痛苦的兩人關系中,感到痛苦的人就是該做出改變的人。
焦慮/緊張:事情很重要,需要額外的專注與照顧。往往也指出已擁有的資料和能力的不足,需要添加能力。
常跟本人對自己的身份和本人與系統的關系不清晰或者誤解有關。
困難:也是一份情緒感覺,是在指引方向。以為需付出的代價比可收取的回報更大。
清晰地量化需付出的和可收取的,便能馬上改變這種感覺。
處理這種情緒的目的并不是使人去做某一件事,而是使他多了“可以做這件事”的選擇。
恐懼:不愿付出以為需要付出的代價。指引我們去找出:認為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么,思考可以做些什么使自己無需付出這些代價。
有勇氣并不是沒有恐懼。真正的勇氣是:雖然有恐懼,還能繼續走下去。
失望:對人事物的失望和對自己的失望。對人事物的失望必然來自想控制它人的企圖:無法如愿便失望了。
對自己的失望來自不接受自己。也是指望方向的情緒。
悲傷:從失去里取得力量,使我們更珍惜自己仍然擁有的,包括記憶。
珍惜的意思是妥善運用。既指引方向,亦給予力量。
慚愧/內疚/遺憾:以為已經完結的事里尚有未完結的部分。
指引方向,若明白了它們的意思,能轉化成為力量去推動擁有者把未完結的部分完在。
妒忌和憎恨,尚未發現有什么正面價值和意義。
鐘擺效應(the pendulum effect)
世上所有事物只應該以對人生的成功快樂有沒有貢獻為標準(在三贏的基礎上)去衡量評價一樣,有沒有效果決定了一種情緒狀態是好還是壞。
因為壓力太大,情緒折磨,感覺麻木,通過一些手段,使自己不再對事情有同樣的情緒反應了。
這是一種保護機制,短期如此,沒有問題,長期有很大的損害。
當一個人在某一種情緒上削減了反應的強度,在所有其他的情緒上也會有同樣的削減。
就像鐘擺一樣,若擺向一邊的幅度減少了,擺向另一邊的幅度也同樣減少。
不好的事固然不會傷害他,但好的事也不會使他歡欣、喜悅、滿意和驕傲了!
對任何事情沒有了感覺,變成了一個能夠走動的植物人了!
日子久了,每天的生活枯燥乏味,有一天會醒來問自己:
生活的意義是什么?每天的掙扎,只為延續這種沒有興趣的存在嗎?
感覺不單是情緒的根源,也是我們能力的所在:每一種內心的能力,例如自信、勇氣、沖動、冷靜、幽默感、創造力,都只不過是內心的一份感覺,對事物的分析判斷,也需要感覺。
“做事沒有分寸”、“說話不知輕重”等都是感覺不足的表現。
應該把自己情緒感應的幅度盡量擴大,每天中每一件事給我們的喜悅、滿足、自豪、信心,我們便完全得到,心中充滿人生的意義和樂趣。
偶然有一次,事情給我們“負面”的情緒,雖然強度很高,但是因為每天所得的喜悅、滿足、自豪、信心足夠多,我們也能承受了。
“正面”情緒我們充分享受,完全擁有。
“負面”情緒我們有這么多的方法處理,就算人生里的事情一半順利一半不好,我們也會創造出成功快樂的人生。
人生里每次的經驗都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使我們更有效地創造一個成功快樂的未來。
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抱怨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因為問題總是不斷地出現。
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則不斷進步、享受人生、心境開朗、自信十足。
拓展視野,從認識到管制……既然斗它不過,不如嘗試接受它的存在,交個朋友,找到共存的方法。
一次很有啟發的經驗,回想從抗拒而害怕無奈,到接受、欣賞、運用、終而讓你完全管制它,你明白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也需要同樣的過程。
締造成功快樂的人生。
雖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是一個偶然,但冥冥中總會有一種力量牽引著每個人向著更快樂、更成功的彼岸泅渡。
當我們充分肯定了自己存在于這個世上的資格,找到了最適合的身份與角色,并明確了自我價值。
當我們能深切地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一些渴望、敏銳地體察他人的欲念和要求,與自己、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當我們能迅速地提升內感官運用能力,有效地改變經驗元素,自如地駕馭情緒之舟。
當我們能熟練地運用檢定語言模式,找到思想和語言之間的盲點,解決自己問題的同時也能幫助他人時……
我們離成功與快樂便近在咫尺了。
人生目標制定、時間管理、提升力量等方面的技巧,通過這些人生策劃與實施的技巧,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成功與快樂。
自我整合與力量提升
自我整合的方法——接受自己法
內心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原因是潛意識的不同部分各執己見,但動機都是良好的。
個人的力量無法完全集中于處理需要處理的事情上。
力量往往放在“內耗”,一股力量與另一股力量對抗,而互相抵消,會很辛苦、累、無力感。
起源在于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些經驗產生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并沒有充分與其他整合。
“錯位”造成分裂,無法發揮整個力量。
沖突信念融合法,專門處理內心的矛盾和沖突。
自我整合法,接受自己法。
沒有充分成長的人,往往是小時候有很多不愉快的經歷。不接受自己的受導者,幾乎總是與父母的關系不好,也幾乎全部都有不能接受父母的問題。
2023-07-08 14:04:0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