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人物-董浩雲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第一回 中途輟學留滬上 再闖津門海夢圓

  1911年8月18日,董浩云出生于浙江定海,那是一個離上海不遠的濱海小城。董浩云的父親董瑞昌是個小商人,早年離鄉到上海經營五金生意。他憑著腦瓜靈活和一股子倔勁,硬是在商賈林立的大上海站住了腳。早年的董家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也足使家人衣食無憂。董瑞昌生有二子一女,董浩云是老三,上有一兄一姐。

  董浩云天資聰慧,但在幼年時并沒有表現出特別超人的稟賦,讀小學時,他的成績不錯,常排在班上前幾名。許是生在海邊的緣故,董浩云從小就喜歡大海,喜歡看海上來來往往的船只。小學畢業后,董浩云隨父到上海讀中學,在他眼前展開一個新的世界。

  1927年,董浩云16歲,這年,父親生意遭到重大挫折,董浩云被迫中途輟學,父親打算回定海老家,而董浩云卻執意留在上海。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應該去闖出一條人生之路,況且上海是個大都市,謀生的機會也比較多。

  董浩云參加了一次就業考試,因為讀過幾年中學,因此筆試很順利就通過了。在面試中,董浩云雄心勃勃要當“鄭和”,他對主考官說:“地球的表面四分之三是水,如果給我機會,我有信心征服海洋。”主考官對董浩云十分贊賞,興奮地說:“好,有志氣!認準了目標就勇往直前,千萬不要半途而廢。”考試完畢,這位主考官特別找到董浩云,語重心長地叮囑道:“我還要送你一句話,剛才你說如果給你機會,這種想法要馬上放棄!機會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能等待別人給你。你應該做的是去尋找機會,去創造機會,當機會來到時,你要緊緊抓住它,千萬不可放過。”董浩云十分感激他的指點,視他為恩師。

  幾天之后,董浩云接到通知,他被挑選加入航海訓練班。董浩云牢牢記住那位恩師的教導,機會來到就要緊緊抓住,千萬不可放過,因此,他非常珍惜這次機會。除了完成規定的課程外,他還開始自學英語。由于他記憶力驚人,幾乎過目不忘,所以在訓練班里,花同樣多的時間,他卻能比別人學到更多的知識。訓練班結束時,董浩云以優異成績被天津航業公司錄用,開始了他與海洋緊密相連的傳奇人生。

  只身來到天津,17歲的董浩云邁開了踏進社會的第一步。我們也應該記住那位主考官的話,要善于抓住機遇,善于尋找機遇,創造機遇。董浩云搏擊海洋的人生正是從這一箴言開始的。機會是找來的,不是等來的。機會來的時候,你要緊緊抓住,千萬別放過——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金玉良言。

第二回 乘龍快婿膽氣壯 勇奪英人口中食

  董浩云在天津航業公司當學徒,一間宿舍住著七八個學徒,睡的是上下鋪架子床。老板姓顧,和他是同鄉,但公司中和老板同鄉的人為數不少,因此,老板并沒有對他特別關照。使董浩云的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是,進公司不久便結識了老板之女顧麗真,此后兩人慢慢產生了戀情,最后,他成了顧老板的乘龍快婿。

  此后,董浩云獲得許多寶貴的機會,1931年,剛屆弱冠的董浩云被提升為天津輪船同業公會常務理事。1933年初,他出任天津航業公司助理,成了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在公司的一次高層會議上,董浩云提出一項令大家頗感意外的動議:開辟天津到塘沽的貨物駁運。立即有人表示担心,認為天津到塘沽的45里水路一直被英資輪船公司控制,像天津航業公司這樣的民營公司要想介入,可說比登天還難。“當然要做些工作,不試試怎么就斷言不行呢?”董浩云不服氣。“董助理,你有所不知。”一位上年紀的部門經理插話道:“三北、政記和民生幾家公司都曾爭取過,但結果還是打不進去。不是沒做工作,是英國人的勢力太大,連政府都得讓他們幾分。”

  董浩云憑著他掌握的情況,繼續說道:“那三家公司的確爭取過,但沒有堅持到底。三北自虞老(中國航運界前輩虞洽卿)去世后一落千丈,哪還有力量跟英國人爭?政記被日本人控制,彼此地盤劃得很清楚,既不愿吃虧,也不愿得罪對方。而民生,主要目標是川江和長江,天津這邊鞭長莫及,即使爭到了也不易立穩腳跟,所以民生一直猶豫,沒有志在必得的決心。至于政府方面,我們當然也要去爭取支持,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據理力爭,我相信政府也不會老是胳膊肘往外拐。對英國人,我不妨說句重話,那就是強龍再兇猛也斗不過地頭蛇!”

  公司最后采納了董浩云的建議,在董浩云的指揮下,公司展開對天津到塘沽45里水路駁運的競爭。經過一連串艱苦的搏斗,1933年年中,天津航業公司終于打入了這條水路,為本公司的船舶開辟了一條新的航道。

  董浩云一出道,就顯示出一股王者氣勢。他對當時中國航運業了如指掌,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認清形勢之后,又勇于開拓。不熟不做,果敢行事,是董浩云在這件事里給我們的啟示。了解行業情況,選擇自己熟悉的工作,勇敢地去嘗試,往往會取得可喜的收獲。

第三回 好事多磨陷低谷 留住青山再搏擊

  1935年底,董浩云夫婦從天津來到上海,自立門戶,拓展事業。他們在建國西路租下一幢花園別墅,作為全家居所。董浩云當時雄心勃勃,計劃建立自己的航業王國,在成功加入天津至塘沽的短線水路駁運行列后,他受到很大鼓舞。

  1936年,年僅25歲的董浩云擬定了一份《整理全國船業方案》,呈送交通部。他提出這個方案,主要目的是希望在政府資助下,成立一個航運信托公司,以促成中國民營小公司的合并經營,充實本國航運力量,為今后收回沿海及內河航運權并籌備開通國際航線作準備。然而,這個方案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于是,董浩云決定由自己籌建,他遍訪親朋好友,游說他們集資。后來,又得到銀行家董漢槎的慷慨支持,終于得償所愿,于1937年4月間創立了中國航運信托公司。公司成立后,董浩云在上海陜西北路買下一幢四層歐式樓房,作為中國航運信托公司的總部。一個月后,即1937年5月29日,董浩云與顧麗真的第一個孩子來到人間,他就是后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董浩云可謂雙喜臨門。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后,“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戰爭中,中國各民營輪船公司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船舶大部分被日軍所扣,成為其航運工具。余下的少量船舶,不是在炮火中被毀,就是被軍隊用以封鎖航道,試圖阻止日艦西溯武漢。中國航運信托公司也落入了日軍之手。

在這種形勢下,董浩云有幸保住了自己的幾條船,然后舉家遷往“陪都”重慶,董浩云的航運事業進入了低谷。

有時,未遇天時地利,本來好端端的事情突然起了變化,無法順利發展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怨天尤人,無濟于事,而最理智和最有效的辦法是:坦然面對,留得青山在,等待時機再來。

第四回 太極推手功夫深 借夷對夷巧過關

  在相當一個時期,董浩云幾乎與航運業隔絕了。他彷徨、煩躁,終日坐立不安,但他內心深處,振興中國民營航運業的決心從沒改變。由于當時大片國土已淪陷,內河及沿海航線大多被日本侵略者占有,日軍只要發現有船掛著民國國旗,便會無條件予以扣押。怎樣才能在日寇橫行的困境中尋找一線生機?董浩云終日為此絞盡腦汁。

  光陰荏苒,轉眼到了1941年,兒子董建華的4歲生日也快到了。一天,董浩云一家走在重慶山城的街上,要為建華準備生日禮物。經過一家百貨公司時,小建華眼尖,指著櫥窗大叫起來:“爸爸,快看!那兒有一條船,我要那條船!”那是一艘輪船的玩具模型,白色的船體,玻璃舷窗,長度超過兩尺,模樣十分逼真。使董浩云眼前為之一亮的,是它高高的桅桿上掛著一面英國旗。

  董浩云觸景生情,計上心來,他想:“如果我們的船掛上英國旗,日本人會怎么樣?別看小日本在中國橫行霸道,可在英國人跟前卻還不敢胡來!”1941年3月,中國航運信托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注冊資本是25萬港元。在當時,雖說這只是一個小公司,但憑著上海英租界的掩護,其屬下輪船一律掛著英國及巴拿馬旗,因此能夠暢行中國沿海及東南亞。

  中國航運信托公司注定命運多舛,在香港成立不過半年多,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數天之后,香港被日軍占領,港英政府宣告投降,董浩云費盡心機在香港組建的公司又被日本人接管了,中國航運信托公司再度落入日軍的魔爪。雖然時勢混亂,好事多磨,但我們仍然佩服董浩云由此及彼進行聯想的靈活而巧妙的思維。

  第五回果斷注冊大發展 首開先河吃螃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董浩云迎來又一次機會。二戰后,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進入世界四強,航權也得以恢復。在百業待興之時,航運業的恢復顯然十分迫切。然而,這時船舶已被破壞得差不多了,有貨無船的現象十分嚴重。

  董浩云立即讓中國航運信托公司申請復業,卻遭到拒絕。為迅速開展航運,站穩腳跟,董浩云果斷決定采取另擬名稱注冊的辦法。經緊張籌備,1946年8月,董浩云的中國航運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

  抗戰勝利后,國內對航運需求甚大,董浩云緊緊把握機會,盡情發揮才干,公司業務在他主持下,蒸蒸日上。沒多久,他購置了“慈航”、“昌黎”、“唐山”、“灤州”、“慈云”、“凌云”、“天龍”、“天行”、“通平”9艘船,總載重量激增至10萬余噸。1947年8月,董浩云又在上海創辦了復興航運公司,為獲得國民黨政府的大力支持,他恭請上海聞人杜月笙出任董事長,而自己則屈居董事之位。

  40年代的最后幾年里,董浩云的航運公司有了較大發展。按照構想,他對屬下兩個公司是這樣分工的:復興航運主要從事內河運輸,中國航運則主要從事近海及遠洋運輸。他把原來的9艘船按性能及載重量進行了分類,又從美國買入了3艘“勝利”型貨輪,命名為“京勝”、“滬勝”、“渝勝”,與原來的“天龍”、“通平”等輪船一起,從事遠洋運輸。

  在當時的中國,遠洋運輸在民間航運界從來沒有過,但董浩云堅定地認為,遠洋運輸才真正是中國航運業發展的重點。1947年9月,董浩云派天龍號由上海駛往法國,成為第一艘抵達法國的中國民營貨船;同年,通平號首航美國舊金山。這兩次成功的遠航,完成了中國人駕駛商務船舶開拓遠洋航運的創舉,為中國航運史寫下光輝的一頁。

  董浩云的船只遠航歐美令整個中國航運業深受鼓舞,傳媒競相報道,贊美之辭,紛至沓來。從這里我們看到:其一,董浩云仍然勝在果斷,在申請復業受挫時,立即采取另擬名稱注冊的辦法,沒有貽誤戰后的大好商機。其二,董浩云善于利用關系,在自己羽毛未豐時,請杜月笙任董事長,無疑為自己找到一頂保護傘。后來,董浩云與臺灣各界,包括當年曾以“資匪罪”嚴令懲處董浩云的蔣經國都過從甚密,甚至與臺灣“參謀總長”彭孟緝對上了親家。他后來與世界許多國家的首腦和名流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以至于董浩云的親密合作伙伴、日本船廠老板佐田這樣稱贊董浩云:“你堪稱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船王,因為你擁有最多的朋友。”其三,董浩云首開民營遠洋運輸先河,成為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為他樹起崇高的聲望和信譽,這是一筆難以估價的巨大無形資產。干一番事業,既要有優勢的漸進式積累,也要有大跨步的飛躍。此時,敢想敢干是成功的關鍵,在萬事未曾俱備時,勇于吃螃蟹才能有好的開端。

  董浩云在二戰后的短短幾年間,靠經營內河運輸和開拓近海及遠洋運輸,掘得其發跡的第一桶金。五六十年代,董浩云以香港為基地,借助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等提供的貨運機會,迅速拓展其航運事業,并配合日本提供的優惠條件,大力訂造新船和收購“二手船”,使董氏船隊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到1965年,董浩云已是威風八面的世界級船王了。

  整個70年代,是世界航運業的興旺期,也是董浩云航運事業的巔峰階段。這個時期,他適應航運業的新需求,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同時利用杠桿融資方式,竭力訂造超級油輪,爭當世界最大船王。最后,他終于以獨資擁有1000多萬噸的船隊(包玉剛船隊擁有2000多萬噸,但其中有一半由匯豐銀行持股)而成為世界最大的獨立船東。從總噸位數來說,包玉剛是全世界最大的船王;而從獨資所擁有噸位數來說,則董浩云是全世界最大的船王。

 

 

  董浩云沒有想到的是,十多年后,長子董建華能夠成為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

  1982年4月15日,董浩云在恭迎摩納哥國家元首雷尼爾三世蒞臨香港訪問之際,因心臟病突發而不幸逝世,享年七十。香港《南華早報》對董浩云的逝世發表社評:“……他是位航運業的巨子,但更重要的他是位和藹可親、慷慨大度、不矜不伐的人;他身為偉人,卻有一種使人樂意親近的魅力。”

  此時,董氏集團已擁有各種干貨船、集裝箱船、油輪客船及散裝船等149艘,總噸位達1100萬噸,是蜚聲全球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的近兩倍。

  一九二八年,董浩云又被派往天津航業公司工作。初到天津,董浩云舉目無親,每日只知辛勤工作。工余時間,他也不像一般的年青人一樣貪玩,而是一頭扎進書堆里,專注地啃起書本來。盡管沒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但董浩云憑自學學會英、法、日三國文字,并能運用自如。當時天津航業公司的老板注意到董浩云非同常人,有意栽培他。董浩云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受到公司器重,連年提升,不到十年就榮任天津航業公司常務董事。老板見這個年青人聰敏有才,前程遠大,遂將自己的女兒托付給他,成了公司老板的“乘龍快婿”。 一九三一年,董浩云被推選為天津輪船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后來又出任副會長,在航運界開始嶄露頭角。一九三六年,董浩云攜妻返回上海,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憑著在航運界十多年的經歷和多年工作積蓄下的資金,加上其岳父的資助,董浩云創辦了“中國航運信托公司”。該公司當時全部財產是一條千噸左右的小輪船。不過,董浩云心里已挺滿足的了,因為這畢竟是第一條屬于自己的船啊!董浩云躊躇滿志,決心在航運界大干一場。誰料天時不利,公司成立的次年,抗戰就爆發了。上海首當其沖,很快被日軍占領。董浩云的“中國航運信托公司”也被日本人接管了。萬般無奈之下,董浩云也輾轉來到重慶謀生。在重慶一呆就是七個年頭,好容易挨到抗戰勝利。重返上海后,他又重創“中國航運公司”,決心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抗戰勝利后百廢待舉,世界重建需要運輸大量的物資。董浩云瞅準這個機會,通過銀行信貸,陸續購置了“慈航”、“慈云”、“天龍”、“天平”、“天行”等十艘輪船,建立起自己龐大的船隊,一舉成為中國當時最大的私人船東。董浩云創業過程中創下不少歷史記錄。一九四七年,董浩云派出“天龍”號由上海開往法國,創下了完全由中國人獨立駕駛跨越大洋的壯舉。當時在中國航運界能駕駛巨輪漂洋過海的都是外國人,“中國航運”此舉震動了航運界,也成了新聞界的重要新聞。次年,由中國人駕駛的“通平”號又成功地由上海抵達舊金山。董浩云一時名揚中外。 1949年,董浩云將公司遷到香港。不久,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宣布對中國禁運,董浩云游戈在世界各地的船只也經常被扣押,經營非常困難。但是“勇于競爭,大膽創業”的董浩云沒有被一時的困難嚇倒,他積極地尋找機會。1950年他將兩公司移至香港。 一九五六年十月,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后,蘇伊士運河關閉,歐亞航線要繞大彎子,國際航運界運力空前緊張。董浩云時來運轉,他的船隊日夜穿行在大洋上,賺得巨額利潤。董浩云趁機汰舊換新,增添了不少新船,“中國航運”的實力更強了。進入六十年代,隨著越南戰爭的升級,國際上對遠洋輪的需求更殷,董浩云的船隊也不斷擴大。公司遷回香港后,成立了“董氏航運集團”。一九六九年,集團又成立“東方海外貨柜航運公司”,致力于發展新興的貨柜船業務。董浩云對發展集裝箱運輸極感興趣,他認為這將是貨運業的一場革命。他率先將公司的七條舊船改為集裝箱船。接著,又向日本船廠訂造了七條新船,開辦全集裝箱船業務。六、七十年代,正是世界經濟大發展之時,全球對石油需求旺盛。董浩云也看準這個機會,大力發展運油業務。為此,他大舉訂造超級油輪,僅一九六九年,他就向日本佐世保船廠訂造了八艘二十二萬噸的油輪。1973年成立東方海外貨柜航業公司,1979年委托日本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油輪“海上巨人”號,總容量為56萬余噸。1980年收購英國實納斯惠實輪船公司和美商海鐵太平洋輪船公司。1980年4月,董浩云以1.125億美元,買下英國第二大船業集團佛奈斯維公司,成為第一個接管英國大公司的華人。1980年12月19日,董浩云親自主持了他向日本訂造的、載重量為56.7萬多噸的“海上巨人”號油船下水典禮。到80年代中期,該油輪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巨型運油船。 八十年代初,董浩云購買了英國第二大航運公司——富納斯公司,成為首個收購英國大公司的華人。董浩云的公司迅速發展。董氏集團的船隊已達一百余艘,不僅有集裝箱船、散裝貨船和油輪,還有三艘高級豪華郵輪。集團下屬“中國航運”、“金山輪船公司”、“東方海外貨柜航運”三家航運公司,在東京、紐約、倫敦、新加坡、臺北、洛杉磯、巴黎、里約熱內盧等地均設有辦事處或代理處。董浩云的經營管理方法與眾不同,他喜歡買大船。他說,船越大,運貨越多,而船上員工不變,相對的管理費用也越低,競爭力就更強了。其次,他在經營上堅持自己購買、自行經營和自我擁有的原則,不愿將船長期出租。這為他的公司日后遭遇危機埋下了伏筆。董浩云不僅是世界船王,他還投資金融保險業、石油勘探業和房地產業等,他甚至擁有星馬報業集團的股份,為其董事局成員。到1982年董浩云心臟病突發去世時,董氏集團已擁有各種干貨船、集裝箱船、油輪客船及散裝船等149艘,總噸位達1100萬噸,是蜚聲全球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的近1倍。他創造出永載航運史冊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董浩云對電腦也十分感興趣,他曾計劃投資日本的電腦業和飛機制造業,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理想未能實現。董浩云十分熱心公益事業,他對辦教育有特別的興趣,而且他辦的大學也很特別,即用豪華郵輪改建成海上大學。一九七O年九月,董浩云花巨資購買了豪華郵輪“伊麗莎白皇后”號。隨后,又花巨資進行裝修改造,希望將它變成一所浮在海上的流動大學。可惜,工程即將完工時,這條八萬三千噸的巨輪不慎起火。董浩云并未因此事故而放棄他的理想。他再度購買了一條美國郵輪“大西洋”號,改裝后命名為“宇宙學府”,終于實現了他的海上教育計劃。多年來,海上學府計劃一直由董浩云創辦的船上教育研究所執行,該學府附屬于美國匹茲堡大學。董氏集團為此還專設了教育基金會,該基金會每年撥出巨額獎學金,專門資助那些從亞洲各大學選出的優秀華人學生在“宇宙學府”上就讀。董浩云說:“在這所海上大學上學,整個世界便是學生的校園,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放眼世界,獲得更多的教益。如果能達到這一目的,就算不負我的一番苦心了。”

  董浩云曾先后被聘為美國斯坦福研究院院士和華盛頓國際講師教育審議會會員,德克薩斯州愛巴蘇市榮譽市民。英國師范大學評議會會員。獲日本佐世保、美國長堤和德克薩斯州愛巴蘇市榮譽市民稱號,法國騎士級榮譽勛章,比利時國家勛章等。任全國人大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有《民族與國籍》、《蘇伊士運河的危機》等著作。1982年在香港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著有《董氏航業叢書》。


網載 2012-08-14 23:30:10

[新一篇] “寧波幫”與辛亥革命

[舊一篇] 董浩雲的東方海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