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時期語文教育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語文教育,歸根結底,是要學生學習語言。從這一觀念出發,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必須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轉變。
   一、變以訓練為主為以積累為主
  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有一種傾向,就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地當成是語文訓練,而這種訓練的簡單化、試題化,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反而妨礙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我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誦讀積累遠比語言訓練重要得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變以訓練為主為以積累為主。
  一個人語言能力的形成,“習得”遠遠重于“學得”。而學生書面語言的“習得”,主要得益于誦讀積累。通過反復的誦讀,學生把要學習的語言爛熟于心,在語言運用時,自然就會奔涌而出。但在我們大多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瑯瑯書聲不見了,更多的是繁瑣的分析和訓練。即便根據教材的要求背誦一些篇章,也大多是為背誦而背誦,不能夠通過朗讀和背誦來體味、欣賞文章從語言到內容的美。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種情況,有些學生為了完成背誦作業,看著書讀一句背一句,一句一句地硬讀、硬記、硬背。這樣的背誦,一點樂趣也沒有,而且效果也未必好,記得快,忘得也快,起不到語言習得的作用。在指導學生背誦時,要從多方面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從音節上,體會語言抑揚頓挫的美,從感情、神韻上,理解文章整體的美。從而使學生形成敏銳的語感,使書本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一旦用到時,自然就會奔涌而出。
   二、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
  多年以來,語文教學一直把重點放在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題思想、分析寫作特點上。可閱讀能力的低下,又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能不從閱讀的本質上引起我們的思考。
  什么是閱讀呢?朱紹禹先生認為:“閱讀就是通過視覺認識書寫的文字符號,從中獲取思想的程序。”(朱紹禹《中學語文教學法》)可以這樣認為,閱讀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來吸收知識,學習語言,開闊視野,使思想更具體、更充實,為認識和理解新問題提供依據,同時閱讀中吸收的語言材料和思維材料,為表達作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從這一閱讀的本質出發,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就必須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才能發揮閱讀教學應該發揮的作用。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悟性呢?
  首先,要把閱讀與思維緊密結合。古人講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閱讀必然有思維活動的參與,例如對文字所表達的本質意義的概括,對文字美的欣賞與吟味,對文字正誤、優劣的辨析等,都滲透著思維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活動。在文章中所謂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是讀者在閱讀欣賞了作品后,有了自己思維的補充,才使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
  第二,要把閱讀與想象緊密結合。通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其想象力,在閱讀中努力激起學生對于作品的鮮明的“內容視象”,把作品內容清晰而具體地浮現在自己的腦海里。不但像百草園那樣具體的描寫,可以形成一幅百草園中花繁葉茂、萬物競生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就是一些簡單的白描,也可以在頭腦中形成具體而清晰的畫面。像《社戲》中偷吃羅漢豆的描寫:“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搖著船,幾個到后艙頭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搓著吃。”如果單從字面上看不出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但如果有敏銳的語感,不用仔細去體會,透過樸實的描寫,就可以看到小伙伴們興奮、忙碌、歡快吃豆的場面,體會到文中“我”的喜悅的心情。這里所需要的想象力,不僅僅是再現文中畫面的再造想象,還要根據文中畫面的情景去聯想、去創造。
  第三,要把閱讀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積累生活經驗。對文章的感悟依賴于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只有對生活能夠敏銳觀察和體驗,才能對文章中的內容去進行想象,產生共鳴。“碧綠的菜畦”,如果在生活中沒有見到過菜畦是什么樣子,想象就難以具體,單靠從字面上去解釋、體會,很難讓學生理解。
   三、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在當前的語文教育中,學生的閱讀活動往往是被動的,也就是說,他們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去領會作者的意圖,去感受教師(或者說教參)對教材的理解。這樣的閱讀,違背了閱讀的本質,也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要變學生的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那么,怎樣使學生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呢?首先,要使學生不是被動地隨著文章的思路去讀,而要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思想、知識與語言,對文章進行分析、綜合和評價,力求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這樣,才能進入高層次的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如吉林省2000年的中考閱讀試題,就注重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有創造性的理解和感悟。在考查學生對《陋室銘》一文的理解中,考生答值得驕傲的地方,可以是環境、房間布置、人物,還可以是情感等抽象的東西,這就充分體現出閱讀《陋室銘》一文應給學生的精神陶冶和啟迪。另外,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考生只要圍繞“物質生活再豐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來回答就可以,如果有否定“惟吾德馨”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給分。這種考查,一方面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另一方面,對當前閱讀教學中偏重于教師分析、偏重于對文章的圖解也是一個沖擊。
  第二,要充分發揮泛讀的重要作用。泛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讀書方法。可是在目前的語言學習中,泛讀卻被大家忽視了。泛讀也可以叫做略讀或瀏覽,是一種觀其大概的讀書方法。它只要求對讀物進行大體的涉獵或粗略的通讀,除個別重要處或感興趣的部分外,一般不作深入研究和揣摩。它只能了解所讀內容的梗概和要點,或只了解其中的部分內容:有的僅僅是開開眼界,擴大一點知識面;有的甚至只是消遣一下,或活躍思想,了解動態,搜集資料,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等。泛讀可為精讀打下基礎。
  泛讀對于擴大知識面,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是很必要的。“學愈博則思愈遠”,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專家、學者,多是有豐富知識的博學之士。要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就要多讀書。在當今世界上,書山正在迅速加高,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又都有限,不可能把要讀的書都精讀一遍,大量的書都要靠泛讀來解決。
中學語文教學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毓明笠20022002毓明笠 吉林教育學院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毓明笠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0:11

[新一篇] 關于新建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問題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