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人不僅是教育的起點,而且又是教育的歸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教育有為社會服務的責任,但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回歸主體,發展主體”為終極目標,使教育的節奏符合學生發展的節律,進而使“教”與“學”產生諧振效應,使課堂教學節奏適度,激活潛能,思維協調,和諧共振,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發展。按照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堂分級總體目標的要求,高中課堂標準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在此基礎上本人認為探索如何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個性品質和整體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顯得非常重要。根據新課改精神,為了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在本人的實際教學中,通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創新,總結經驗,構建了生動——互動——感動型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一、生動
所謂的“生動”,也就是上課一開始就要讓學生覺得上英語課是很有趣的一件事,而并非一件苦差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覺得你的課有趣,他才會集中注意力,積極地參與到你所布置的各項任務中來。那么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在閱讀課中,課文的巧妙導入是課堂生動的關鍵。針對中學英語新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我們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設計恰當精煉的導入語進行課文的導入。
1.直觀導入法
常用的直觀教具大致有課文中的插圖、幻燈片、投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我們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如教Unit 5 The British Isles時,我用Powerpoint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漂亮的畫面(如英國的大笨鐘、伊麗莎白女王、牛津大學圖書館、皇家衛隊的換崗儀式等),并像導游一樣娓娓道來:Now, what is it? Yes, it is Big Ben.Well, it's very famous.Can you guess who she is? Yes, she is Queen Elizabeth.And this picture is...So what country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 Ye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the country called...“Britain!”學生自然道出了要學的課文。
2.視聽導入法
即可以用原版電影或歌曲的形式導入。我在教Unit 4 A Garden of Poems時,用了一首“Take Me to Your Heart”的英文歌,學生馬上就提起了興趣,把挖空的歌詞填得準確無誤,很好地掌握了英語詩歌里面的押韻和節奏。
3.事件或故事導入法
“題材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是高中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們可以從此入手,利用學生關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實用感。如用SEFC Book1A Unit 21 Body Language時,我先給學生講了這樣一故事:There was such a college where 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On the first day of new term, everyone edgerly wanted to know each other.So they greeted each other when they met.A French student was talking with his friends.When he saw an English student passing by, he said hello to him and touched him on the shoulder to express friendship.But to his suprise, the English student got angry.Why?讓學生在驚詫之余急于了解更多的體態語言,自然而然導入課文。
4.自由交談或討論導入法
這是最常見、最通用的一種方法,關鍵在于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情境。教師利用新課開始前幾分鐘和學生進行自由交談,或順著值日生的Daily Talk進行交談,這樣不知不覺地引入新課。這種方法過渡自然,能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
二、互動
所謂的“互動”,即教師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英語閱讀課中,我們用得最廣泛的就是小組合作活動。那么如何來創建有效的和諧性的小組活動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所要討論的主題的廣度性
某一個討論主題所涉及的范圍必須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否則討論會漫無邊際,難以駕馭。例如SEFC Book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中,如果讓學生討論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學生可能會東拉一句,西扯一句,但說來說去就這么幾句話:“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We shouldn't cut down trees.We shouldn't litter rubbish every where.”結果導致問題談不透徹,學生會因為討論雜亂無序而失去興趣。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涵把握不夠到位,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語言能力。如果把這個主題分割成衣、食、住、行等幾個方面,每個小組討論其中的一方面,那么活動的效果就會更好。
2.避免所設計的主題抽象化,注重可論性
抽象的話題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討論起來往往會覺得無話可說或說些空話、大話,單調乏味,難以深入到所談論的主題中。例如在SEFC Book 1A, Unit 12 Art and literature中,有老師向學生提出:What is art? What do you think of an artist?學生拿到這個主題可能會感到無從著手。究其原因,主題設計過于抽象,如果叫學生用母語來討論都覺得困難,更何況用學了沒幾年的第二語言。這種類似的缺乏可論性的主題如果出現多了,就會使學生喪失信心,對討論產生恐懼或厭煩感。
3.把握好主題所涉及的語言
教師應深刻理解英語課堂討論的目的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用英語交流的平臺,通過意見交流式的互動經歷,運用英語,增強語言儲蓄。因此,掌握好主題所涉及的語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更能夠系統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其中所涉及的語言包括討論中所要用到的詞匯、討論的題材和言語行為。
(1)詞匯
教師在討論前應事先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熟悉那些在討論中使用概率較大的生詞或詞組。例如在討論News and the Media之前,教師就有必要讓學生學習reporter, news item, article, headline front page, ads, editor, reliable, objective等一些單詞,否則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因為用詞上的障礙而泄氣,或干脆用母語交談,使英語討論名存實亡。
(2)題材
上文提到某個主題的討論范圍應該有一定的限制,不要廣度太大,但就多個主題而言,它們必須達到一定的廣度。只有這樣,學生的語言訓練范圍才能達到一定的廣度,學生才能掌握盡可能多的英語知識與技能。我們新教材內容的編排正是體現了這一理念,內容涉及各個領域,有體育文化的,有生物科學的,有地理環境的等等。在這些話題中,有些主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參與熱情高,但有些主題并不能引起興趣,那么教師應該逐步引導學生去關注并適當地讓學生在討論前找些背景資料,或把深奧的主題改編成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
(3)言語行為
從言語行為的角度分析,語言具有澄清,說服,爭辯,讓步等功能。為了使學生學到各種語言交際策略與技能,教師應設置體現不同人際關系(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的任務。因為不同的人際關系意味著使用不同功能的語言。例如合作型的任務旨在讓學生群策群力,共同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其討論結果代表著小組所有成員的意見。因此,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在討論中担任積極維護者的角色,使活動順利開展并獲得成果,同時讓學生懂得,討論是一種情感交流,每個人發表的觀點都是有價值的,都應該受到尊重。又如個性化的任務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不苛求最后意見的一致。如SEFC 2B Unit 15 Wanning-up中,if you are offered a free ticke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ich five stops would you go?這一類型的任務強調學生的個性,討論小組成員之間關系相對簡單,因此,在小組的分配上,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應該仔細考慮。
4.主題提出方式的多樣化
小組討論不必拘泥于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言總結這一模式,教師應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設計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主題引出。它不僅使活動搞得趣味盎然,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筆者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音響
可以讓學生聽一連串的音響效果。如腳步聲、車輛聲、唱歌聲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一段音響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讓學生聽一個英語故事或一段對話,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這樣既鍛煉了口語能力又進行了聽力訓練。
(2)圖片
可以是報紙上、多媒體或課本中的插圖。就圖示讓學生編故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就某個現象進行討論。比如在講Pollution這一單元時,筆者發現當天的日報正好有一張可供學生討論的圖,上面畫著一條充滿垃圾的河流,就此讓學生展開討論,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3)補充閱讀材料
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與討論主題有關的閱讀文字材料,讓學生理解、分析、討論。
三、感動
所謂的“感動”即課程目標的五大組成部分之一——情感態度目標。教師應在閱讀課中長期地滲透情感教育,讓情感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格,塑造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和活潑開朗的個性,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強祖國意識和拓展國際視野。情感態度目標不像其他教學目標那樣可以分割成明確的教學單元,它們之間互相滲透,同時與其他課程目標也存在交叉的情況。因此,實現情感態度目標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過程。根據本人的實踐摸索發現,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利用人物傳記類文章,引導學生學習成功人士的優秀品質
新教材中出現了很多在不同領域取得非凡成績的成功人士,在教學這類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了解這些人物的生平、事跡和生活環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呈現活動,再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討論這些人物所具有的令人欽佩的品質,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比如,在SEFC BooklA Unit5中,單元的主題是關于Spielberg的,文章最后有這么一句話:When asked about the secret of his success.Steven said that he owes much of his success and happiness to his wife and children.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entence?What do you think of Spielberg?Why?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可以讓學生用英語闡述觀點,交流思想。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為人類做貢獻,不過分追求享樂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素質。
2.利用教材中的音樂或電影等專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SEFC Book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時,我們可以搞音樂專題周,即在這周中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所喜歡的音樂,利用每天上課前5分鐘,向全班介紹自己所準備的歌曲和歌手的背景,并進行音樂欣賞和歌曲學唱活動,學生積極性非常高。通過這種活動,一方面提高學生對音樂豐富內容的廣泛認識,提高音樂修養;另一方面在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培養合作精神。除此以外,還可以組織閱讀周、電影周、學習詩歌周等等。
3.結合單元主題,滲透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比如在教學SEFC Book1A Unit 1 Good friends時,我們可以對學生在情感教育方面進行適度的拓展,讓學生正確理解“朋友”的真正的含義,樹立正確的交友意識,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等。又比如在教學SEFC Book 1A Unit 7 Cultural Relics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描述中國的長城和故宮等文化遺產,讓學生思考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開拓文化視野,增進對其他國家的了解,激發對祖國的情感。再如通過對SEFC Book 2A Unit 10 Frightening Nature的學習,我們應使學生學會在遇到災難、事故時沉著冷靜,勇敢面對困難,并應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
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49~51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王永美20072007
王永美 浙江寧波市四明中學,315040
作者: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49~51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王永美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