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8)——1944年的大失敗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943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美、英、蘇等盟國主要成員都進入了全面戰略反攻和進攻階段。在中國,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也率先在敵后對日軍進行了局部反攻,在殺傷、襲擾日軍的同時,恢復、發展了很多敵后根據地,為日后與國府爭奪全國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客觀上則將中國的抗戰引入了戰略反攻階段。另一方面,為防止美軍在華中沿海登陸,日軍還對華中一帶的根據地進行了更為殘酷的掃蕩,新四軍經過苦戰,終于扭轉了不利局面,鞏固了自身實力。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決戰階段。這一年,蘇軍連續發動了10次重大的戰略性戰役 ,歷史上稱為斯大林式的10次打擊,蘇聯紅軍不僅將德軍全部驅逐出了蘇聯國土,而且還進入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作戰,全年消滅德軍200萬。另一方面,同年6月,美英聯軍在法國諾曼底成功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軍陷入兩面夾擊的絕境。在太平洋戰場,日軍節節敗退,漸成孤軍,美軍則一步步的逼近了日本本土。在中國敵后戰場,中共軍隊趁日軍與國軍大戰之際,從華北、華中大舉出擊,以搶奪日軍自動收縮防線而放棄的占領區。一年下來,八路軍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軍,而且還將華北地區的根據地連成一片,并在山東新建了多處根據地;在華中,新四軍在鄂豫皖、浙東、皖江、淮南等地大肆擴張地盤,打通了與華北的連系;華南的中共武裝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1945年春天,中共的抗日根據地已經發展到19個,正規武裝91萬人,民兵220萬人——中共的實力在抗戰時期發展的異常迅猛。

下面我們轉回到中國正面戰場的敘述,這才是今天的重點。1944年2月10日,國民黨召開第四次南岳軍事會議,蔣介石在會上明確談到“對日抗戰轉折點和反攻已經到來”“第二期抗戰已將結束,我軍向敵反攻決戰的階段——第三期抗戰開始的時候到了”。然而,在盟軍“先歐后亞”大戰略的影響下,蔣介石也非常清楚,所謂“反攻”,并不是說中國戰場1944年就可立即開始戰略反攻,而是指中國要制定配合整個太平洋地區盟軍戰略反攻和中國戰區完成向戰略反攻階段過渡的戰略方針。此外,在這次會議上,國軍高層還對頭年進行的鄂西、常德會戰進行了檢討,并制定了下階段對日作戰的策略。

1944年初,因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日本與南洋的海上交通線全部被切斷,在中國的長江補給線也受到美國空軍的監視和威脅。為維持本土與南洋各地的聯系,挽救東南亞孤軍,摧毀美國在華空軍基地,日軍大本營制定了“一號作戰”作戰計劃,意圖打通從中國東北直至越南的大陸交通線。

“一號作戰”總稱豫湘桂會戰,共分三大戰役:豫中會戰(也稱河南會戰)、長衡會戰(也稱湘南會戰,它由長沙會戰和衡陽保衛戰組成)和桂柳會戰(也稱廣西會戰)(后兩者又合稱湘桂會戰),日軍共投入了50多萬兵力,其規模之大,實乃空前,東條英機稱其為“玉碎”作戰,臺灣方面則稱之為“破罐作戰”(即孤注一擲,成敗在此一舉的意思)。

1944年4月,日軍在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后,出動15萬大軍,由華北方面軍司令長官岡村寧次指揮,分路向豫中進擊,意圖占領平漢路南段沿線要地,貫穿平漢路,打通華北與華中的聯系——豫中會戰正式開始。當時,駐守河南的是國軍第一戰區的8個集團軍,共40萬人,由于國軍高層在事前沒有對日軍的戰略部署給予充分重視,因此沒有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以致在受到日軍攻擊時手足無措。4月18日,日軍從豫東中牟渡過黃泛區,分兵兩路進犯鄭州和密縣;22日,日軍占領連接平漢、隴海兩線的戰略要地鄭州,24日又占密縣,打亂了國軍的部署,掌握了河南作戰的主動權。隨后,日軍主力繼續沿平漢線南下,5月1日占領許昌,另一路日軍則向西進攻洛陽。與此同時,原在信陽的日軍沿平漢線北犯,至5月8日,南北兩路日軍夾擊攻占西平,打通了河南境內的平漢線。

5月14日至22日,日軍攻陷洛陽西郊,國軍全部退入城內,困守孤城。5月24日,日軍發起總攻,國軍頑強抵抗,直至彈盡糧絕,被迫分路突圍。5月25日,洛陽失守,日軍成功打通平漢鐵路,河南境內的隴海線也大都落入敵手,豫中會戰結束。

豫中會戰后,日軍立即開始部署“一號作戰”的主體部分——湘桂會戰,并為此集結了20多萬兵力和600多架飛機,這是日本對華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用兵。國軍方面,在第三、第四、第六戰區的支援和配合下,第九戰區集結了40多萬兵力布防于湖南。5月27日,日軍兵分三路由洞庭湖兩側向湖南攻擊,長衡會戰爆發。5月29日,國軍遭日軍分割包圍,作戰部署被全盤打亂,湘北戰場局面已難控制。5月31日,蔣介石電令第三、第六兩戰區派出援軍支援前線。至6月6日,國軍防線接連被突破,日軍已進抵長沙附近撈刀河北岸,新墻河、瀏陽河防線也相繼失守。6月14日,瀏陽淪陷,日軍兵峰直指長沙。接著,各路日軍相繼進抵長沙周邊,并于6月17日發起總攻,岳麓山陣地當日失守。6月19日,日軍攻占長沙,國軍余部退回湘南。

6月22日,日軍開始進攻湘南重鎮衡陽。衡陽是粵漢、湘桂鐵路的聯結點,也是東南各省通往西南后方的公路樞紐,還是美國空軍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6月26日,日軍開始圍攻衡陽,守軍殊死抵抗,雙方激戰到7月2日,日軍攻勢受挫,停止進擊。7月11日,日軍在獲得補充后再次發起攻擊,并使用了燃燒彈和毒氣彈。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后,日軍占領了衡陽周邊的數個據點,隨后雙方即陷入膠著。由于多次進攻受挫使日軍內部發生分歧,7月20日,日軍再次停止進攻以研究作戰方針。不久,日軍決定放棄對衡陽的正面進攻,轉而采取持久包圍戰術。7月27日,蔣介石從第四戰區抽調一個軍馳援衡陽,日軍為避免腹背受敵于28日對衡陽發動總攻擊。8月3日,大量日軍援軍趕到,國軍漸漸不支。8月7日,衡陽城破,守軍與日軍展開巷戰;8日,守城國軍投降,衡陽陷落,長衡會戰結束。

占領衡陽后,日軍10余萬人繼續向南沿湘桂鐵路、湘桂公路和西江三線進犯廣西,發動桂柳會戰,廣東日軍也從西江與雷州半島向桂柳突進。9月11日,日軍占領黃沙河,14日占領廣西東北要地全縣,打開了廣西的東北門戶。接著,日軍連陷興安、灌陽,國軍無險可守,節節敗退。10月底,日軍進至桂林以南,從側后包圍了桂林。另一方面,日軍另一部于9月下旬進占廣州附近,沿西江兩側向西進犯,連陷懷集、肇慶、德慶等地,9月24日占領梧州。此外,還有第三路日軍由廉江北犯,進占靖縣和容縣。

10月27日,日軍對桂林發動總攻,并派兩個師團進攻柳州。第四戰區國軍幾乎全是新兵,戰斗力很弱,軍心也十分渙散。11月7日,日軍三面攻城,突破守軍陣地,巷戰就此展開。11月11日,桂林失陷。另一方面,11月9日,柳州外圍日軍向柳州城發起總攻,守軍集結突圍,柳州遂于11日失守。此后,日軍以一路從柳州沿黔桂路西犯,相繼攻占宜山,南丹,12月3日占領貴州獨山地區,國軍調兵阻擊,于12月上旬收復獨山、南丹,與日軍形成拉鋸,迫使日軍退回廣西;另一路日軍從柳州繼續南進,與由北海、雷州及越南進犯的日軍合攻南寧,11月24日,日軍不費一槍一彈進占南寧。至12月10日,日軍打通粵漢交通線,完成了打通了南北大陸交通線的戰略計劃,桂柳會戰結束,豫湘桂會戰也隨之落下帷幕。

1944年4月到12月的豫湘桂會戰,前后歷時8個月,國軍損失兵力60萬人,喪失了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大部和貴州、浙江的一部分,衡陽、桂林、柳州、南寧等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都被日軍占領,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用“大失敗”來形容1944年的正面戰場。國軍1944年在正面戰場上的大潰敗不但讓日軍實現了其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計劃,而且還給了中共武裝極好的發展機遇,使之擴充了實力,拓展了地盤。然而,日軍雖然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卻無法挽救其迅速惡化的總態勢。事實上,一直到戰爭結束,這條交通線都未能全線通車,而為奪取、保護這條交通線,日軍卻投入了大量兵力,客觀上加速了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敗。  


三鑒齋 2010-09-11 05:58:12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7)——1943,最后的相持

[舊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9)——國軍第二次遠征緬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