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長篇歷史演義,也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它在我國早已家喻戶曉,凡識幾個字的人沒有不了解這本書的,就連不識字的老大爺、老太太也沒人不曉得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的名字。一個遙遠的歷史題材小說,為什么一直牽動著千百萬中國人的心?一部以描寫軍閥混戰為內容的小說,為什么會令那么多的人為之傾倒?或者說,《三國演義》幾百年來長盛不衰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
不管怎么說,在我國的藝術長河中,《三國演義》已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對促進民族性格的形成、民族精神的高揚,都起著不容忽視的巨大作用,這是不容置疑的!
劉備、關羽、張飛,為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重要歷史人物,三人公為君臣,私為兄弟。宋元以來,通俗文藝對三人的關系以及同打江山的歷史即已開始文學化了,通過《三國志平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和《關西故事》的增飾與渲染,逐漸形成了“桃園結義”的故事。因此,有人認為《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故事完全是羅貫中虛構的;但也有人認為不完全是虛構。他們從正史中劉、關、張三人“恩若兄弟”等記載,從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關系發論,從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的關系上發論,認為“桃園結義”的故事在歷史上還是有影子的。
《三國演義》第四回寫董卓專斷朝政,廢殺少帝,殘害生靈,荒淫暴虐,朝綱紊亂,曹操挺身而出,愿刺殺董卓以謝天下。那么,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中平六年,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表”曹操為驍騎校尉,只因曹操與董卓有矛盾,知“卓終必覆敗”而未就任。因此,完全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獻刀刺卓”純屬子虛烏有。
人們對美人貂蟬的興趣,是與“連環計”故事聯系在一起的。《三國演義》第八九回寫貂蟬巧用連環計,最終使呂布對董卓的不滿步步升級,化為仇恨,進而將其殺死。這個故事構思精巧,跌宕起伏,語言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絕。可是,貂蟬巧施“連環計”的故事,最多不過是羅貫中對史書中王允、呂布誅殺董卓和呂布曾與董卓侍婢私通史實的大膽想象和發揮。
網載 2013-09-10 20:54:4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