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522.72;G6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 5424(2000)01—0023—06
  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已走過了近20年奮進的歷程。進入新世紀將怎樣繼續發展?筆者認為:必須立足國情,根據我國“科教興國”戰略部署,吸收國際、國內私立教育發展的經驗,科學地確立定位目標,選定發展道路,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策略。
      一、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將在機遇和挑戰中發展
  面對21世紀,認清民辦高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以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姿態去迎接新機遇和挑戰,將是求得其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
  (一)機遇是什么?最大的機遇就是我國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在新的世紀,為了提高綜合國力,使我國進入世界強國之林,經濟要持續發展,科技要不斷創新,社會要全面進步。江澤民主席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把我國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關系到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他指明了教育在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基礎和戰略地位。就大學教育而言,許多專家提出“到下個世紀初全國在校適齡大學生的人數比例應從目前的7.6%(1997年統計)提高到15%以上”, 即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初期。這代表了當前主張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呼聲,是同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需要相適應的主流思想。
  發展高等教育最大的困難是財力不足。據統計,每個大學生每年運行經費需要1~1.3萬元。如果達到高等學校適齡青年20%的入學比例,年招收大學生應達到250萬人,在校學生人數1000萬左右, 則國家每年要投入1000~1300億元人民幣的事業費。另外,至少還要投放2500億建設費,如此巨大的教育投資,無論如何是國力不能承受的。
  解決資金不足的出路何在?當然,要挖掘現有國立大學的潛力,提高辦學效益;要向企業界和海外愛國華人籌集辦學資金,同國外大學合作辦學,……但這些都還不能解決問題。最根本的出路還是在廣大民眾之中;放寬思路,大力改革教育體制,大力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實行產業化運作。現在我國家庭儲蓄額已達5萬多億。據國家統計局調查, 社會家庭積蓄支出的第一熱點是供子女上學,約600 億儲蓄是準備用于教育的支出。這就為發展民辦教育提供了足夠生源并為籌集民間辦學資金準備了實現的市場條件。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必然的。
  這就是世紀之交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良好機遇和前景。
  (二)既是機遇,又有挑戰。能否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是挑戰的基本點,18年來,民辦高等教育之所以得到發展,就是因為它培養了一大批多種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多方面的需要,緩解了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矛盾。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技術創新,需要更多的思想文化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對整個高等教育包括民辦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誰不能達到和它的教育任務相應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強一些,最終它就可能在社會選擇中被推后或淘汰。問題的實質是辦學實力,即綜合教育資源的配置運作質量,如:有沒有高水平的領辦人?有沒有高水平的教師?有沒有良好的校舍條件、實驗設備和圖書?有沒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沒有科學創新的管理?有沒有良好的校風、學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建立之初基本上是從“三無”起步,因此,她充滿活力,但缺乏實力。就是說,民辦大學的起步,在硬件上存在著“先天不足”。誰能把民辦高等學校資源實力問題解決好,誰就可能是勝者,就能贏得挑戰,否則就很難生存。
  這是迎接挑戰的主要著力點。
      二、進入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定位目標的選擇
  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狀態中,為了確保民辦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地發展,不可不注重積極地科學地確立相對平衡的定位目標。
  今后10—15年,就總體而言,民辦高等教育應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大多數民辦高等學校的正確的定位選擇,是決定發展道路之基點。當然,按照事物發展不平衡規律,事實上,也會有少數學校,在此期間進入普通大學的行列,高等職業教育也需要一批專業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層次。臺灣的技術學院和研究所已經在發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實踐經驗。
  高等教育向“廣度”發展,建立一批應用型的高等學校,為國家培養大批在行政、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第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這是一個宏大的任務。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高級應用型人才與高級研究型人才之比例應是4:1或5:1。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結構還很不合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很不夠,還遠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順應時代召喚的。
  近20年來,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也正是適應了這一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才得到了迅速發展。所以,在今后二、三個五年計劃內,將民辦高等學校的主流定位在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上,并形成特色,與我國國情需求相適應,與目前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實況相銜接,順理成章。只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安其位、盡其能,就必定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大批技術創新人才,為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重大貢獻。
      三、進入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的選擇
  民辦高等教育在發展道路上,要解決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辦出質量和特色,以培養大批合格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辦學宗旨。
  一切教育都要把辦學質量放在首位。民辦高等學校不但要注重質量,還要辦出特色。只有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大批合格和有特色、有優勢的人才,才能有民辦高等學校生存發展的廣闊空間。民辦高校堅持質量第一的辦學宗旨,尤其是要正確處理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要既重視質量又注重數量,不能一點論。從國情出發,培養出大批合格的專業人才,必須是“大批”,而不是少量。對一所民辦學校來說,沒有高質量和適度的辦學規模都不能達到辦學的高效益。因此,新世紀之初,民辦高等教育應把規模有較大發展、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有明顯提高作為自己全面把握的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必須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加強教育研究,逐步規范和完善各項有效的管理機制,探索出一條質量、規模、結構、效益協調發展的道路。
  第二、正確理解和把握質量的規格標準。總體而言,合格的職業型專門人才應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有全面素質的社會主義新人。另外,應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正確把握“有文化”及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標準。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在必要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強化應用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技能的訓練;特別要重視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二)加快建立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毛澤東在成立“抗大”時指出,一個學校,最主要的問題是選擇校長、教員和規定教育方針。民辦高校從兼職教師起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機制的完善,社會師資的潛力將會減少,只有兼職教師,已無法滿足辦學規模擴大、教學質量提高、辦學特色形成的要求。其次“兼職”教師,其主要精力還是在其從業的“第一崗位上”,單純依靠兼職教師,無法形成一支以民辦高校為家的穩固的師資力量。這是將來影響教育質量提高的決定因素。但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立即著手采取必要措施,吸引、培養一大批專職教師(包括退休、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業務能力強、身體健康的國辦大學教師),形成以專職教師為核心,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同時,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應特別重視組建“雙師型”(既是教師,又是有解決實際問題專長的工程師)的教師隊伍。這是今后辦好民辦高等職業學校的重中之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專職教師的培養,可采取走出去(到國外、國辦大學進修),請進來(聘請優秀教師和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能者帶徒弟)等辦法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實現。
    (三)堅持多樣化辦學,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面需要。
  多樣化辦學是18年來民辦高校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只有堅持多樣化,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面要求,民辦高校才能有寬廣的發展空間。多樣化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辦學規模、形式、層次、專業門類等的多樣化,使其具有最大的覆蓋面,最強的滲透力和靈活性,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要;二是指集資渠道、產權關系、舉辦體制、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多樣化,以提高民辦高校的社會適應性和生存發展能力。要不斷地以對市場反映的敏銳性去探索那些正待開發的教育“空白地”,并及時去“占領”。
    (四)繼續堅持走以學養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滾動發展之路。
  考察和評價民辦高校,除應考察校長、師資、校舍、教學設施等條件外,還應考察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情況。80年代籌建的一批民辦大學,大部都是從“三無”起家(即無先期投資,無自建校舍,無專職教師)。當時主要是依靠辦學人對事業的堅定性,靈活的運行機制,通過租用和聘用等方式,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解決了辦學之需,保證了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這也是前期這段歷史中民辦高教發展的重要經驗——起點低、滾動發展仍然是一條合乎國情、可靠而成功的發展道路。
  隨著民辦高等教育總體規模的擴大和競爭機制的形成,以及國家對民辦大學在辦學質量、水平上要求的逐步提高,只有創業之初的辦法,顯然已無法滿足發展要求。如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必須多體制、多渠道地籌集資金,構建民辦高校的物質條件和師資優勢。但經驗表明:一所有千名以上學生的學校,每年都可以有一部分資金積累,將積累的主要部分應用在校舍、教學設備等物質條件建設上,年復一年,辦學的物質條件就可以逐步改善。現在全國已有好幾所辦學規模在5— 6 千名學生,資產達億元以上的民辦高校。它們的前期模式就是采取以學養學、滾動發展起來的,這條路子扎實可靠;因此,今后在進行多渠道吸納社會投資探索的同時,仍然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滾動發展之路。
    (五)積極推進“外引內聯”,不斷增強民辦高校的辦學實力。
  “外引內聯”應是民辦大學謀求發展的長期方針和重要途徑。
  “外引”指的是以全新的觀念,發展同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學習別國教育的有益經驗。同時運用民辦教育機制和政策把海外和國際重教的力量吸引到發展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上來,擴大投資力度。“外引”有可喜的發展趨勢。但目前狀況是:大部分國際和港、澳、臺的捐資者以及國內企業家的投資目標落在國辦重點大學上,資金投向民辦大學者尚屬極少數。究其原因:捐資者極少,多數是投資者,投資者有回報要求,而我們現在給投資者回報缺乏務實的政策,吸引不了投資者。目前民辦大學的知名度還不夠高,缺乏吸引力。為了推進“外引”的發展,一方面要真誠地廣交朋友,主動、耐心地做宣傳、聯誼工作,努力創造優異的辦學成果,提高民辦大學知名度,擴大海內外影響。另一方面是要以“三個有利于”為準則,積極探索更為寬松的引資環境和相應的政策措施。這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應有更大的緊迫感。
  “內聯”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民辦高校之間聯合;二是民辦高校與國辦高校之間的聯合;三是民辦高校與企業界的廣泛聯合與合作。在這三個方面,民辦高校都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探索。現在全國各地出現的教育集團、學團式辦學、股份合作制辦學各種各樣的合作辦學形式都是很有意義的探索。
  成功的聯合,可以使聯合雙方的現有資源和優勢得以充分利用和互補, 發揮出最大的辦學效益,提高教育質量。聯合成功可獲得1+1>2的效果,可以獲得規模效益、組織效益、共振效益和創新效益。海淀走讀大學培訓學院同北京商品經濟學院、逸仙學院、北京輔仁外語大學、清華頤文學校等七所民辦高校組成“聯教學團”的實踐,已顯示了聯合和集團式運作的巨大優越性。
      四、大力改善民辦高校的外部環境是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
  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是什么?轉變觀念,在全社會營造利于民辦高教健康發展的社會輿論;加強立法,強化執法,建立依法辦學,依法管學的新秩序;落實政府主管部門對民辦教育宏觀管理與支持的力度;大力發展和發揮中介機構參與管理民辦高等學校的功能,切實落實“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
  從民辦高校復生至今,國家在法律和政策建設上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民辦高等教育在其發展實踐中遇到的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在一定的外部條件下解決。
  (一)認識國情,繼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創立民辦高等學校的良好外部環境的先導。其最根本之點是轉變國家壟斷包辦、高度集權體制的束縛,確立實事求是、一切從窮國辦大教育國情出發的思想路線。破除輕視民辦教育的“不成氣候”論,“失控論”,“違反公平性原則”論。真正樹立國辦、民辦兩條腿走路和發動全社會支持和投入教育的觀念,形成以“三個有利于”的標準看待、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的社會氛圍。
  (二)加強立法,依法辦學,依法管學。目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有了一個積極的大政方針和初步的法律框架。問題是很多發展中的新問題、政策難點、熱點問題在法律上還沒有得到解決。例如,對民辦高校合法權益的保護,“不以盈利為目的”全面的法律解釋,引資政策,產權規則,內部管理體制,國家鼓勵、支持民辦高校的傾斜政策和改變家族式、封閉管理等問題,急待有個法律的說法。
  (三)落實民辦教育管理機構的宏觀管理職能是加快依法辦學進程、提高政府宏觀調控力度的組織保證。教育部現在只安排幾個人由一個處級機構兼管社會力量辦學辦公室,這與大力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的任務完全不相稱。這種狀況勢必造成民辦教育發展沒規劃,經驗無人推廣、好事無人宣傳,困難無人幫助,問題無人解決的局面。也必然出現亂辦學和競爭無序的多種問題。它已嚴重影響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民辦教育是宏大的事業,現在,急待加快從“揭竿而起”到“規范運行”的進程。這一進程不能拖,久拖則亂。總之,自上而下地建立有效能的民辦教育的行政機構,應是教育部門機構改革必須認真解決的大問題。
  建立和發展民辦教育社團組織和中介機構,發揮其橋梁、服務和紐帶作用,是完善辦學環境的重要措施。《憲法》總綱第三條規定:“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建立和發展民辦教育的社團組織和中介機構是實現人民管理國家大事的重要組成形式,也是對計劃體制下管理形式單一化的補充。經國家教委批準、民政部備案成立的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四年來已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實踐證明,民辦教育的社團組織和中介機構是充分調動、發揮專家和其它積極力量作用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體系的重要補充。建議盡快成立全國民辦教育協會,以便更好地理順民間組織的關系,更全面地發揮民間組織管理教育的輔助職能。
  (四)妥善解決近千所民辦高校發“畢業證書”的問題。近千所民辦高校是經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建立的。它們是當前中國民辦高校的組成主體。如果只靠已批準進行學歷教育的規模較大的民辦大學來發展民辦高等教育,那就不可能形成國辦、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
  畢業證書是學歷的標志,具有合法辦學資格的民辦高校給自己的畢業生發畢業證書,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因而,許多民辦高校校長的意見是:允許辦學,就應該允許發給畢業生畢業證書,作為民辦高校畢業生就職的憑據。可發給不帶干部指標,無需國家聲明承認的畢業證書。學校發畢業證書,只代表本校對自己層次和類型學生學業完成合格的認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證書的價值主要靠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來認定。給具有法人資格的多數民辦高校發畢業證書的權利,在全局上看,也有利于開展校際間的平等競爭,有利于破除“一張文憑定終生”的僵化體制給人才培養和使用造成消極影響,可為學校主動積極地提高自身辦學質量注入新的動力。當然處理這個問題不能“一刀切”,要有一定的條件,從近千所民辦高校中,經過各省教育部門的評估,再選一批,實行非國家計劃招生,市場化運轉,作為對國家計劃招生的調節和補充,允許發畢業證書。確實不能保證質量的就關、停、并、轉,促進優化發展。
  (五)率先引導、支持辦好一批有較高水平、特色鮮明的示范性民辦高等學校。
  民辦高校發展不平衡是客觀規律,要達到整體水平的提高,應首先辦好一批示范性的民辦高校,做出榜樣,取得經驗。這是帶動民辦高等教育優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如全國選擇一批有一定軟、硬件基礎、一定規模、領導班子比較強的學校,政策上、宏觀指導上、資金鼓勵上予以扶持,促進它們的更好發展,辦出社會主義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水平和特色來。
  對比國外的經驗,可以預言,經過20~30年的艱苦奮斗,在民辦高等教育的領域內,一定會出現一批與國辦重點大學聲名相當、并駕齊驅的民辦高等學校。
  實踐經驗表明:大政方針已定,最重要的問題是落實,而落實首先要從領導做起,不停留在口頭上,要辦實事。比如,怎樣實際地體現政府對民辦教育的鼓勵與支持?怎樣從方法和政策措施上保證民辦高校有相對穩定的服務空間?怎樣確立一些務實的全方位引進資金的政策?民辦高校師生同國辦高校師生的平等權益怎樣落實?……這些都是實事。只有多辦實事,才能一步一步地切實推進國家支持發展民辦教育決策的貫徹落實,才能營造出發展民辦高等教育的良好環境。
  21世紀已向我們走來。在“科教興國”戰略指引下,確定切合實際的定位、道路,制定切實可靠的政策、策略。我們有理由堅信:21世紀中國必定是民辦高等教育壯大發展、再造輝煌的世紀。
黃河科技大學學報鄭州23~28G4高等教育陳寶瑜20002000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將在機遇和挑戰中發展,最初十幾年,重點應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大批應用型專門人才。必須堅持走以學養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滾動發展之路,積極外引內聯,不斷增強辦學實力。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機遇/滾動發展  the  21st century/ civilian — run  higher  education/development opportunity/rolling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an—ru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21st Century  CHEN Bao-yu  (Beijing Haidian Da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In the 21st century civilian —run higher education willdevelop facing the opportunity and provocation. In the first10 odd years, the key point should g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lots  ofpractical brains.It must be upheld to take the road ofsu陳寶瑜,北京海淀走讀大學,北京 100083  陳寶瑜( 1935—),男,山東萊州市人,北京海淀走讀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 作者:黃河科技大學學報鄭州23~28G4高等教育陳寶瑜20002000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將在機遇和挑戰中發展,最初十幾年,重點應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大批應用型專門人才。必須堅持走以學養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滾動發展之路,積極外引內聯,不斷增強辦學實力。21世紀/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機遇/滾動發展  the  21st century/ civilian — run  higher  education/development opportunity/rolling development

網載 2013-09-10 20:59:57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教育哲學發展前瞻

[舊一篇] 21世紀中國社會學的理論構架試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