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譯文]  我做人性格偏僻,醉心于寫詩,要寫出好的句子來;如果寫出來的句子不能使人驚嘆,我到死也不會罷休。

  [出典]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注:

  1、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    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興,    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    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    令渠述作與同游。

  2、注釋:

    值,正逢。水如海勢,江水如同海水的氣勢。值奇景,無佳句,故曰聊短述。聊,姑且之意。杜甫當時也許打算寫一首長詩。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此二句杜甫自道其創作經驗。可見杜甫作詩的苦心。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這是自謙的話。不管是什么內容,持總得有好的句子。耽,愛好,沉迷。驚人,打動讀者。死不休,死也不罷手。極言求工。

  老去詩篇渾漫興:此句是說如今年老,已不像過去那樣刻苦琢磨。渾,完全,簡直。漫與,隨意付與。這話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詩也并不輕率,不過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覺得有點近于隨意罷了。

  春來花鳥莫深愁:此句承上而來。莫,沒有。愁,屬花鳥說。詩人形容刻劃,就是花鳥也要愁怕,是調笑花鳥之辭。韓愈《贈賈島》詩:“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云得暫閑。”又姜白石贈楊萬里詩:“年年花月無閑處,處處江山怕見君。”(《送朝天集歸誠齋時在金陵》)可以互參。

  新添,初做成的。

    水檻,水邊木欄。

    故,因也。跟斬字作對,是借對法。故著(zhuó),又設置了。

    槎(chá),木筏。

  焉得,怎么找到。

    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皆工于描寫景物,故想到他門。思,即“飄然思不群”、“思飄云物外”的思。

    令渠,讓他們。“令渠”句,是說讓他們來作詩,而自己則只是陪同游覽。述作,作詩述懷。語謙而有趣。

 

 

   3、譯文1:

     平生為人喜歡細細捉摸苦苦尋覓好的詩句,詩句的語言達不到驚人的地步,我就決不罷休。

  人已越來越老,寫詩全都是隨隨便便敷衍而成,對著春天的花鳥,沒有了過去的深深憂愁。

  江邊新裝了一副木欄,可供我悠然地垂釣,我又備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淵明、謝靈運這樣的詩壇高手相伴,肯定會在這時一起做詩暢談,一起浮槎漫游。

    譯文2:

    自己向來喜歡從苦吟中,尋覓佳句僻性。如果寫不出驚人之語,那就至死也不肯罷休。說如今老了,作詩只是隨便即興,對。春天的花鳥,也不耐深思。自家新近設置了玩水的器物,希望有詩思如陶謝之流,一起來同游作詩。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 此詩作于公元761年(唐代宗上元二年)。杜甫(詩圣)時年五十歲,居于成都草堂。詩題中一個“如”字,突現了江水的海勢 ,提高了江景的壯美層次,表現了江水的寬度、厚度和動態。江水如海勢,已屬奇觀。然而詩題卻偏偏曰 :“聊短述 ”。詩題中就抑揚有致,這是詩人的一貫風格。

  既然是聊為短述,絕不能出語平平。詩人自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足見“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爐火純青的詩藝,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藝術上的一絲不茍、勇于創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極境。所謂“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仇兆鰲評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 。”(《杜詩祥注》卷之十)同時他還轉引錢箋可相互發明:“春來花明鳥語,酌景成詩,莫須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鳥莫須愁,豈知花鳥得佳詠,則光彩生色,正須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詩詳注》卷之十)這里是說點明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因此不存在花鳥深愁的問題,“莫深愁”為杜甫自況。至于“ 渾漫與”中的“與”字,舊本曾作“興”,清末郭曾忻解釋說:“所謂漫興,只是逐景隨情,不更起爐作灶,正是真詩。”(《讀杜札記》)此處強調任筆所之,自然而然。總之,首頷二聯總體著眼,大處落墨,雖為短述,語實驚人,雖未直接描寫江上海勢,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渾厚深涵,遼闊無垠,大氣磅礴。心中之海,詩人采取了虛寫的辦法。正如金圣嘆所說,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實從江上悟出也。”(《杜詩解》卷二)所謂海勢,其實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應攝取,若完全避開江水,則海勢亦無所依附,而不成其為江如海勢。為此,詩人緊接首頷二聯虛寫海勢以后,隨即轉入實寫江水。故頸聯道 :“新添水檻供重釣,故著(著)浮槎替入舟。”此處雖寫江水,但只是輕輕帶過,如此觸及江水、悟及海勢的寫法,令人玩味不盡。正如王嗣奭所說 :“水勢不易描寫 ,故止詠水檻浮舟。此避實擊虛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嘆所說 :“不必于江上無涉,而實非著意江上也。”(《杜詩解》卷二)尾聯詩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轉折,融注新意。詩人之語,已經驚人。詩人說:若得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豈不快哉!尾聯思路新奇,饒有興味,且與首聯相呼應,顯示出詩人對藝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追求。“更為驚人之語也。”(《杜詩解》卷二)對詩與詩題之間的關系金圣嘆先生寫道:“每嘆先生作詩,妙于制題。此題有此詩,則奇而尤奇者也。詩八句中,從不欲一字顧題,乃一口讀去,若非此題必不能弁此詩者。題是‘江上值水如海勢’七字而止,下又綴以‘聊短述’三字。讀詩者,不看他所綴之三字,而謂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勢如海也。則八句現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詩解》卷二)從他評析中,可以得知:此詩詩題與詩中八句,構成了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雖未寫海,而如海勢。此詩以虛帶實,出奇制勝,意在言外,令人嘆為觀止。

 

 

    6、“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的僻性是特別喜歡寫詩琢句,如果寫不出驚人之語,那就至死也不肯罷休。或另解釋:我為人性格內向,怪癖,唯一的嗜好是寫詩,追求寫出美好的詩句;如果經過努力了,還是寫不出好詩,不能感動讀者,我就是死了也不甘心啊!

     這兩句表明詩人在詩歌創作中十分重視語言的選擇和錘煉。他性好佳句。并認為要寫出佳句,就必須有足以使人吃驚的語言。他執著地追求這種語言,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詩人對詩歌語言的刻意求工,對文學創作的嚴肅認真態度,是他成為偉大詩人的重要條件之一。杜甫喜歡思考好的句子和詞語,想出來的詞句肯定是驚人的好,不好的話就不會停繼續思考。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他力求卓越的精神。他對于文學的苦心鉆研,對于文字的提煉,完全能從此看出: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首詩是詩人面對如大海洶涌的江水,抒發內心感受的敘懷之作。詩人站在江邊,看到波濤滾滾的氣勢,引發了他無限的感慨。他審視了自己的創作:“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人自謂平生特別喜歡、刻意追求最能表情達意的詩句,而且這種追求,在別人看來簡直是有些古怪,有些乖僻。但這確實就是我的態度,達不到語不驚人的地步,我是決不罷休的。這兩句詩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這兩句似乎是詩人聊以自慰的,但此時此刻卻像奔瀉不已的江水,他又轉想到隨著歲月的消逝,自己也越來越老了,此時的心境,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對著春天的花鳥,也沒有了過去的苦惱與煩悶,所寫的詩稿,不過是隨隨便便敷衍而成。

     但杜甫畢竟是一位有時代感、有責任心的詩人。澎湃的江水似乎又激起了他高昂的創作欲望,他追思詩壇高手陶淵明、謝靈運,并想象與他們一起浮槎漫游。這既是江海游,也是詩海游,表明杜甫仍然壯心不已,追求不止,要繼續寫出驚人的詩作。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面對如海的江水,自己的一段感情經歷、心路歷程。江上水勢的洶涌奔騰,引發著詩人的情感波濤隨之起伏,從中看出杜甫嚴謹的創作風格。“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成了千古名句。我們的寫作,也應以此為座右銘的。

     接下來兩句,詩人的視線轉向眼前景物:江邊新裝了一副木欄,可供我悠然垂釣,我又備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船了。這兩句是對他老年心境的寫照。其實杜甫是否真有如此而已的閑情雅致垂釣,并無可考,也許這只是詩人的一種無奈的自慰、自嘲。總之中間這兩聯,見出杜甫對自己年華老去的感慨,其中也暗含著對自己熱情的減退的自責。

 

 

    7、乘駕思想的列車駛向中國的歷史,去尋找我最喜歡是歷史人物。很快唐朝有位詩人走到我的跟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杜甫先生,人稱“詩圣”。這個人據我了解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據考證他一生創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詩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他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當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風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詩歌最突出的主題是激蕩著熱愛國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熱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為稱“詩圣”。

     杜甫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情在《春望》和《問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表現的也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人壽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在秋風破屋的情況下,想起天下寒士關懷時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作品通過自家茅屋為秋風所破,大雨如注,長夜難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聯想到國家命運和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袒露了詩人以天下蒼生為己念。寧苦自身以利于德博大胸懷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
 
    杜甫以積極入世的精神,勇敢,忠實,深刻的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是自愛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式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并達到令人難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杜甫最吸引我的是那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就是那種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他能跳出個人的圈子,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的安危,具有胸懷天下、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和兼愛天下的品質,這些正是今天的我們要努力學習的,這也是我所熱愛追求的方向,雖然物質上是清苦,但心靈是富足的,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崇敬的心情去接受豁達開朗的博大胸襟,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懷的心靈洗禮吧!
 
 
 
    8、記得昔日老杜曾自勵,“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呢,佳句固然是愛戀的,但是寫出佳句的佳人,我更喜歡。錢鐘書說過,既然你覺得蛋好吃,何必非要拜會那只下蛋的母雞呢?我卻吃了好蛋后,對那下蛋的好雞,總會生出一股仰慕之心。有的時候也相反,我還會因為喜歡這只雞,而把它所下的好蛋一個一個拾掇起來,把玩摩挲,作為我人生旅途的珍藏。
 
 

   9、“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詩圣杜甫著名的兩句詩,一千多年來的中國詩壇盡管新舊代嬗,但是,“語不驚人死不體”,卻是不同時代的詩人都望鳳來儀的一面藝術旗幟。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含意是豐富的,“煉字”與“煉意”即其中之一。我國的六典詩歌,在漢魏以前講究完整的全篇,雖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的“見”字,但“煉字”、“煉句”畢竟是詩歌創作到了高度繁榮的唐代的自覺的產物。我國古代詩論中所說的“詩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對詩歌創作中的煉字所作的理論概括,而“吟安一個字,燃斷數莖須”(盧延讓)、“詩賦以一字見工拙”(蘇東坡)等等,則是詩人們自道創作辛苦之辭,而熟悉“推敲”這一煉字的經典式佳話的讀者,也不妨去讀讀元代劉秉忠《藏春集》中的《讀遺山詩四首》,其中之一寫道:“青云高興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東流。”作者以形象的詩句描繪詩創作中煉字的過程,以及詩人煉得至當至雋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誦之余,我們固然可以對煉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認識,不也可以分享到詩人的藝術的喜悅嗎?

    正如同一個戰士要在統一號令之下才能充分發揮戰斗力一樣,煉字也必須以煉意為前提才具有美的價值。因此,有字無句或無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煉句,句中煉字,煉字不單是煉聲、煉形,同時也是煉意,只有切合題旨,適合情境,做到語意兩工,這樣煉出來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潛的意見還是可供參考的:“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從前引諸例來看,成功的煉字都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煉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于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一面嚴肅的藝術旗幟,而在煉意的前提下煉字,是使這面旗幟飛揚起來的風。 

    

 

   1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反映了古人為寫出美文佳作、嘔心瀝血的艱辛與執著;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同樣是古代文人對文學創作孜孜以求精神的生動寫照。這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提供了勵志自勉的座右銘和學習實踐的榜樣。但是,毋庸諱言,不少人在新聞實踐中片面地追求“驚人之言”和新聞作品的“標題化”傾向,就使得“詩圣”傳頌千古的文學美談逐漸跑了調、變了味。

  信息時代,資訊泛濫,許多媒體工作者都希望能夠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也渴望能有驚人之語、驚世之作產生。但此“驚人之語”非彼“驚人之言”。古人“驚人之語”說的是古人對于寫作的態度,這與我們如今一些人心目中的“驚人之語”已大相徑庭。“語不驚人死不休”現如今已經是“掛羊頭賣狗肉”,有些媒體的“驚人之語”已成了“倒胃口”的代名詞。如今在網絡上,人們把那些言之無物,專門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讀者眼球的新聞稱之謂“標題黨”。由此可見,受眾對那些試圖靠取個“嘩眾取寵”的標題以吸引受眾的作品的反感。

     新聞媒體追求收聽收看的市場占有率、版面的瀏覽率以及“回頭率”、“點擊率”等本無可厚非,但須“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總之,“語不驚人死不休”,應成為我們新聞工作者的一種敬業精神,而不應成為一種欺騙受眾的障眼法。

 

    11、“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體現的是一代詩圣杜甫對寫作的敬業精神。其實,古今中外,敬業被很多有志之士視為人生的座右銘。“敬業”既包含了個人對事業的執著,又有對事業的忠誠。只有將自己的職業視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業的本質。

   曾經看到過一篇演講稿,上面說:謀生是手段,敬業則是種精神。是呀,教師的工作是是教書育人。愛崗敬業是一名教師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師德修養,要是連老師都不是心甘情愿地為教育事業出一份力,那我們的學生又怎么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呢?“教書育人,責無旁貸;言傳身教,為人師表。”這些詞語為我們闡釋了教師職業的內涵。只有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言傳身教,樹立起師德意識,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圣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要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精神,做一名愛崗敬業的教育者。

   “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鋪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師是孺子牛。”“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千古絕唱,是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如果沒有奉獻精神,一味地索取,敬業就成了空談。

雖然我們沒有做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學生因病缺課的話,我們可以幫他補課。學生遇到困難的話,我們可以給予學生幫助……“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應該成為我們老師努力踐行的教育理念。

 

教師勞動很平凡,它從來沒有轟轟烈烈、動人心魄的宏大場面,總是在默默無聞地、一點一滴中進行。教師勞動十分繁重,它難以有嚴格的時空界限,是一種周期長、見效慢的勞動,它沒有“立桿見影”的效應,故常被一些目光短淺的人所蔑視。同時,它又是難以量化和監督的,同樣的一節課,同樣是45分鐘,教師是否認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效果不大一樣,學生的受益也不一樣。因此,當教師就要不急功近利,時刻不忘責任,一心想著事業,盡職盡責,出色的完成本職崗位上的教育教學工作

 

最后,想對大家說: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卑微,你都當付之以藝術家的精神,當有十二分的熱忱對待它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3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