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對象。
[出典] 《詩經·周南·關雎》
注:
1、 《詩經·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注釋:
關關,像聲詞,借用字,雎鳩的鳴叫聲。
雎鳩:毛傳:“雎鳩,王雎也。”《爾雅·釋鳥》:“雎鳩,王鴡(鴡=雎)。”郭璞(pú)注:“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禽經》:“王雎,雎鳩,魚鷹也。”《現代漢語詞典》:“鶚,鳥名,背部褐色,頭、頸和腹部白色。性兇猛。常在樹上或巖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飛翔,吃魚類。通稱魚鷹。”
洲:水中陸地,小者,亦稱之為“渚”。在河之洲,是指“在河中的沙渚上。”
窈窕:幽靜而俊俏,多指女子幽嫻貌美體裁好,亦用以形容男子深沉而瀟灑或風景之幽深而秀麗。如《孔雀東南飛》:“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陶淵明《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淑女:指溫柔嫻靜之女子。
逑:本乃合、聚之意,此處指配偶。如《詩·大雅·民勞》:“民以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毛傳:“休,定也。逑,合也。”鄭玄箋:“休,止息也。合,聚也。”
參差:高低不等,長短不齊。
荇(xìng杏)菜:一種水生植物,即“莕菜”。孔穎達疏:“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余,浮在水上。”
左右流之:左右尋找。流,轉動眼球尋視,即口語中的“旋(xuě)目”,山東方言中仍有此說法,如“我流了她一眼,長得很俊。”
窹(wù務)寐:睡覺醒來謂之窹,在睡中謂之寐。窹寐求之,意思是不管醒著還是睡夢中都在追求她,之,代詞,代指窈窕淑女。
思服:反復不斷地思念。服,通復,反復不斷、熟練之意,如《管子·七法》:“存乎服習,而服習無敵。”服習,意即復習。
悠哉:憂思之意。古,悠通憂。
琴瑟友之:琴瑟,兩種合奏樂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諧。如《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友,動詞,對之友善之意。
芼(mào冒):選擇,采摘。
鐘鼓樂之:鐘鼓乃古代盛大慶典用來打擊的樂器,這里是夸張手法,意思是,像慶典一樣用鐘鼓為之奏樂。樂之,樂為動詞。
3、譯文1: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采收。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譯文:
雎鳩關關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靜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文靜美好的少女,彈琴鼓瑟表愛慕。
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文靜美好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
譯文3:
關關鳴叫的雎鳩,棲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兒喜愛的配偶。
水中長短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旁去擇取。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我時時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難實現,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無盡期,翻來覆去難入眠。
水中長短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旁去采摘。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我要彈琴鼓瑟親近你。水中長短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旁去拔取。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我要敲鐘擊鼓地取悅你。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因此實際為305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為“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計40篇。《詩經》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搜集來的民間樂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對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制作樂歌。經過修改后,這些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秦代曾經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易于記誦,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東漢以后,毛詩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文化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屬于《詩經》詠物言志三法案——賦、 比、用于興之一的“興”,既從一個看似與主題無關的事物 入手,引出心聲,抒泄胸臆。本詩語匯豐富,如使用“流”、 “采”、“友”等動詞,“窈窕”、“參差”等 形容詞,表 、“求”、明了詩人的文學技巧。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 悅耳。其中有雙聲,有疊韻,有“之”字腳的富韻,加上對 后世七律、七絕影響最大的首句韻式,使得本篇堪稱中國古 代韻律詩的開山之作。
全詩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節),描寫小伙子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從而引起的愛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節),描寫小伙子求婚,苦于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的苦戀情形。
第三章(第4、5節),描寫小伙子結婚成夢,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5、《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婚姻。這關系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后,人們評《關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應作流動講。這是以荇菜流動從而比喻淑女的難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愿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恒《詩經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什么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于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云:“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云:“《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于此乎?”
6、《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當初編纂《詩經》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認為《關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雎》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里牽涉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毛詩序》的作者認為,《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范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于“鄉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于“邦國”即統治階層。如此說來,《關雎》之義大矣!暫且撇下這種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先從詩歌本身說起。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竅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當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系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么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反側”,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于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夫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欲比較簡單(當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緒活動要復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范、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為合適,卻是復雜的問題,這里牽涉到社會物質生產水平、政治結構、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一個社會試圖對個人權利采取徹底否定態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嚴厲禁制。相反,當一個社會處于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范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關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婦”并由此引導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會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壓迫的人們,也常打著《關雎》的權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權利。譬如《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被鎖深閨、為懷春之情而痛苦時,就從《關雎》中為自己的人生夢想找出了理由——當然,實際上她已經走得很遠了。
內容來自http://www.shicimingju.com 另推薦www.xhxsw88.cn
7、今天的人讀《關雎》有一個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把“君子好逑”的“好”,讀成愛好的“好”。實際應讀成“郝”,因為“逑”的意思是匹配,不是“追求”的意思,所以“好逑”,就是好的伴侶,好的配偶。淑女的“淑”則是“善”的意思,所以窈窕淑女不能簡單地解釋作“美女”,而是指一個內外兼備的女性。這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字面上解釋應該是“那品行善良的優雅女子,是君子的好伴侶”。
8、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周南•關雎》
有人,就有情。有情,也才有人。有人、情,也就有了詩、歌。 早在三千前年的周朝,民間與宮廷便流行著各種曲調的樂歌,后經過某位高人(一說是孔子)的編選,有三百○五首樂歌,被匯集成《詩》,取其整數稱其《詩三百》。西漢時《詩三百》被尊為儒家經典,名謂《詩經》!
有趣的是,這部儒家經典的卷首作是一首情詩——《關雎》!它描述的是攸關繁衍的人生大事。此詩開篇以河洲上“關關”(象聲詞)歌唱——求愛——的雎鳩鳥起興,從而引出了青年男女間的動人情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麗和賢淑的女子啊,正是君子的好伴侶!在這里“窈窕”形容女子文靜美好,側重于儀表;而“淑”形容女子溫柔賢淑,側重于心靈。而儀表與心靈的美又統一于君子眼前的勞動場面之中——美好的女子在淺水中采摘荇菜。 這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任憑“君子”盡情地欣賞——姑娘在勞動,自然不容易發現遠處的“敵情”。她彎下腰身的姿勢,又突顯出身材之婀娜。而她下水時總要向上挽起褲腿兒,這又露出了一截養眼的皮膚來…… 想起徐志摩的詩:“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水草,可以纏住她的腳,牽著她的手;水草,可以跟她走……
在物質生產極不豐富的年代,吃飯問題顯得非常突出。而勤勞,無疑是重要的美德。
君子眼里的這個美麗的姑娘,年紀尚小,就懂得下地干活,將來出嫁后能懶得了嗎?娶這樣的妻子回家,起碼不用發愁下班回來沒飯吃…… 眼里很舒服,心里很踏實。這是淑女給君子的印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這樣的好姑娘,誰不想娶?
這一晚,君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白天那個淑女的身影久久地在他眼前飄,而合上眼,倩影又鉆入到他的心間。 君子應該是得了相思病,他甚至開始幻想,和淑女處到一起的快樂情景。 他要用擅長的音樂引起她的注意,打動她的芳心。而朦朧之中,他又仿佛聽到了迎婚曲的奏響,一直到月上三竿、洞房花燭、琴瑟相和……
《關雎》故事的結尾,我們不得而知。希望那位淑女,也懂點藝術,能夠抱以相應的熱情。
不過,吟詩、彈琴固然高雅,但終究有些虛飄。
假如人家在田間辛苦了半日,你卻在岸上袖手旁觀;或者到林間悠然撫琴;或者待人家勞作完畢,腰肢酸軟、口干舌燥之時,你突然半路殺出,生生地問道:“小姐,聽我彈奏一曲,好嗎?”——這多少有點不大和諧,非但不能起到拉近距離的目的,還容易造成誤會,甚至引起反感。
所以想給君子出一個主意:如果你能放下架子,起個大早摘滿一筐荇菜在老地方等候淑女,見面時送上誠意,她節省下來的時間不都歸你了嗎?
9、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在河之洲。
驚鴻一瞥。在河之洲。
于是,相思成災。
夜深了,卻不能入夢,滿腦子都是你,你的窈窕身影,你的溫婉神情。連著你身后的河水,連著你身后河岸上一行行的荇菜,青青的,仿佛你的綠色羅裙,在水波里,溫柔飄動……
就是不能入睡,就是輾轉反側,就是寤寐思服。
水草交錯的河岸。
薄霧微起的河流。
琴聲,在清晨的薄霧和水波里,婉轉流動,和著雎鳩的鳴聲,依著清風,拂向你所在的方向。
連綿起伏的青山,柔軟安靜的水湄的深處。
你,一直,沒有,回頭。
關雎,美在窈窕,美在輾轉寤寐的相思,美在琴瑟友之的希望,還美在那份,遙遙的,在河之洲的悵惘。
那個窈窕的女子,走過了秦時的明月漢時的清風,走過了孤煙的大漠長河的落日,走過了三月江南的小橋、迷離的雨巷,還走過了每一個黃昏和清晨的細雨飛雪。
一直,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1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東方泛白,清晨的露珠清洗了昨日灑下的塵埃,清清的,涼涼的,把一股爽人的氣息鋪展開來。遠處的小河,緩緩地流淌,那一股流水,跨過一片綠野,輕輕地在草葉間畫出一條清冽的飄帶。婉轉、輕盈地穿越蒼老的時空,在這片勃勃的草地里曼舞,溫柔細語間,把你的心鎖住,牽著你的思緒,漫步于藍天下、碧草間。在這里,時間沒有定格,每一瞬間都是柔情脈脈。
流水的氣息吸引了他,他穿過原野,濕漉漉的野草沾濕了他的鞋子。他剛要返回,幾聲悠然、甜滋滋的鳴叫勾住他的心,逼迫他的眼睛去尋覓,指引他的耳朵去傾聽。一聲,又一聲,那是呼應。他往河邊走去,一陣清涼在腳底亂竄,直往心頭鉆。水中的沙洲,靜靜地躺在柔波的懷抱里。
春風幾度亂人意,只羨今朝眠雙雙。幾度涼意,輕撫而來,羽毛亂了,失卻了平整與光滑,這無關緊要,他會為你撫平。相互依偎,早已忘卻了過客的腳步,無謂的驚擾。碧水時時流,青草日日新,不變的,是他對你的情。潮起潮落,日落日出,總有循環與往復,你的情意永遠是纏綿,你沒有說出,他早已知曉。神仙又如何,只是孤單的逍遙,哪里勝似你們,青草碧云,雙喜雙飛,云卷云舒,形影相隨。
沙洲上,柔鄉里,它們在呢喃,互訴鐘情與堅貞。唯有他,只能充當此時的過客,望而卻之,求之不得。雎鳩關關,伊人何在?他環顧四周,靜悄悄地,只有青草在抗議他的踩踏,吱吱地,嚷個不停。他不敢出聲,吟詩不得,他生怕驚嚇了它們,也打破了寧靜的夢。
夜夜夢里,每每與他相會者,何處覓得?夢里花開,幾時芳菲,醒來無休,唯有戀嘆,花落有誰憐?昨夜,城南,柳湖畔,她說明月的倒影更勝明月本身。他曾想親口告訴她,那倒影可鑒他真心,如今卻只好對這雎鳩傾訴,也不知它們是否能聽懂。她柔嫩的手指,滑過他的臉頰時,可知道他內心的焦灼與亢奮使得耗盡世間的語詞也不足以形容。而現在,她又在哪里呢。別告訴他那是夢,不要輕易地否定它的真實,而認定它的虛妄。即使在等待中忍受這一份煎熬,他也愿意。
黃昏已逝,夜上梢頭。床頭有絲絲涼意,這涼意浸入他的皮膚,滲入骨髓,漫過心頭。這柔嫩中不乏銳氣,不比洪水,一陣狂瀾,那么魯莽。它是一點一點地浸濕,如柔荑撫過,在不經意的陶醉間滑入冰河,心與意,被寒意困住,動彈不得,只好任由它,不知不覺地死了心,如寒夜悄然無聲,連最后的呻吟也沒有,淹沒在無盡的空虛中。
夜無眠,他披衣而起,輕輕掩上門,踏著皎潔的月光,穿過街巷。腳下沙沙作響,那是被他踩疼了的月光發出的抗議。一陣陣陰影在他的頭頂掠過,是隱藏著月亮的那片云的影子。颼颼微風把他帶到城南柳湖邊,空寂無聲。垂柳依依,湖水未曾枯竭,明月還在倒映,人呢?夢中相會之處,如今他已到來,伊人為何失約?輾轉反側,枕邊依舊飄著那股幽香,那聲呢喃。他憑著感覺,依著清晰的笑容,尋到了這里。本以為今夜可以相見,料不到陪伴他佇立此處的,卻是清風,吹散他的心的清風,而它,卻吹不散他的思念。倘若今夜在此宿上一宿,她能否辨認他的足印,從夢里寢室尋到這里呢。
幽草河邊生,雎鳩沙洲鳴。野渡無人,孤舟自橫。他獨自踏上河岸小舟,用竹篙撐離,讓它在河中肆意流蕩,瀟灑中帶有幾分失落與惆悵。倘若此時正值夜深人靜,帶上一壺酒,在舟中月下獨酌,那風味又是如何?把這些天積壓的喜與憂,化作酒氣,吞入愁腸。
正當他獨自發呆時,一陣少女清脆的笑聲捉住了她的思緒。一群花花綠綠的女子在河邊采摘荇菜。那白色、黃色的荇菜映照著她們身上的裙子,優雅的身姿與清麗的笑聲充斥了大片的荇菜。那個黃色衣服的姑娘那么眼熟,似曾相識。小舟漸漸地靠近她,但她并未察覺。手起手落,整個身子也隨著飄移,微風吹來,拂動她的裙子,繚亂了頭發。一縷黑發遮住她的額頭,她停下手中的動作,撩起發絲,他看清了她的臉。真的是她,他幾乎驚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是淑女,風姿窈窕;他是君子,好逑淑女。他不忍心驚動她,可徐徐而來的小舟漾起的波紋使荇菜從她的手中滑落。她不免抬起了頭,先是微蹙,接著是微笑。她站起來,面對著他,稍微的靦腆卻不失風雅。巧笑倩,美目盼,目波澄鮮,尋脫瑩步搖。
他認定了她就是他苦苦追尋的淑女。他幫她采摘荇菜,他想,裊裊炊煙在她家升起時,他們是否能在一起等待,一起品嘗它。她投以脈脈目光與溫情笑靨,回報他。何時方能與卿會?待到下次采摘時。人之常情,總有離別,雖有太多的不舍,他也已經滿足了。他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她,而她,也隨著這次的邂逅,身陷情海。
思念過度,反而招來夜無眠,她采摘荇菜的身影讓他無法入睡。他會彈琴鼓瑟,敲鐘擊鼓,何不與她合奏一曲?即使不能比翼雙飛、白頭偕老,亦可與之同享求愛之樂。他風華正茂,她亦情竇初開,諸如禮法之類,束縛已久,皆可拋而棄之。
艷陽天,小河邊。他抱著瑟,登上輕舟,優雅的身影也出現在岸邊。是她,抱著琴,一襲清秀。他們微笑互視,她登上小舟。琴瑟呼應,清音繚繞,小小船艙里,充滿了和諧歡快的音符。這時候,音樂是最好的溝通語言與溝通方式。配著空曠的原野,這片樂曲的天地已屬于他們了。
他回到家里,詩情涌動,雋秀筆墨下,流出一曲: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依舊是野外,舟中,他為她擊鼓而歌,一曲畢,她笑了,開心地笑了。一朵荇菜花在臉上綻放,河邊大片的荇菜花都是她的笑靨。究竟哪里是笑臉,哪里是花,已經分不清了,也沒有必要分清,含混豈不更富魅力?
他說,假若有侯府求親,是否應允踏入侯門。她微笑地搖了搖頭,侯門深似海,與君離別日,已為路人蕭郎時,舍得?他也笑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默默對視,寫下諾言與真誠,瞬間已成萬年情。
1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句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記得姜昆以前有一段小品,說“君子好逑”是男人都喜歡足球的意思,雖然只是一個善意的玩笑,但慢慢發現這并不是僅僅只是只在舞臺上存在的笑話,由于現代人對古代句子的讀音、意思的誤讀跟誤解,弄出來的意思是千差萬別。比如說,把“窈窕”理解為身材好,“好逑”理解為喜歡追求,這句話的意思就成了“男人啊,就喜歡追求身材好的漂亮妹妹。”要是孔子泉下有知,一定會被這句話氣得活過來。“詩無邪”的《詩經》被解讀出好色之徒、衣冠禽獸的意思,相信孔圣人大概是接受不了的。在古人的文章里“窈窕淑女”主要指品德上,跟現在的意思也有很大的出入,而其中“逑”跟“仇”相通,是為伴侶的意思,“好”應為三聲,意為“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伴侶”。
這里又扯扯個人對于“逑”的一些理解,剛剛說了“逑”是與“仇”相通的,而“仇”是有“仇人”、“仇家”等等意思存在的,放在這里好像是不適合,但中國有“歡喜冤家”之說,所謂“冤家”也有“仇人”的意思再里邊,這個時候再一理解,不禁覺得古人對于世事的洞悉,實在是讓人贊嘆。老夫老妻之間經常笑罵對方“你個老不死的”,雖然乍聽起來寒意頓起,但細細體味,只覺兩人之間的一種親密,愛恨交織的心情體現得淋漓盡致,愛之深恨之切,大概只有愛人之間才能體會到這種感情。年輕女孩子故做嗔怒狀輕輕打男孩子一下,一臉幸福的說“你個大混蛋”,電視上常常出現這樣的畫面,但隨之而來的情節相信大家都知道,男孩會一臉溫柔和甜蜜的將女孩子擁在懷里,于我們這些觀眾而言,這種甜蜜的感覺都希望能夠得到。愛人是自己上輩子的冤家仇人,這輩子終于修得共枕眠,所以夫妻間吵吵架、鬧鬧嘴實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床頭吵架床尾和,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自在,這些并不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只會為夫妻、情侶間的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
在贊嘆古人思想深邃的同時,不禁想到了現代社會對于中國古代精神的傳承有多少?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只有保住了自己的文化,才有立足世界的根本,而對于本國文化的宣傳就顯得至關重要。所幸很多人已經慢慢認識到了這一點,相信有我們底蘊深厚的文化背景做支柱,終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1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知是這首詩喚起了人們對美的追求,還是因為對窈窕的向往才使得這首詩成為千古絕唱,總之,想起一位人,就會不由得想起這首“詩三百”的開篇。
13、“愛情”是建于生理需求基礎之上的一種異性之間的心靈傾訴與心理關懷,是蕩漾于心胸之間撩人奮起的一種綿綿情愫。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因此,盡管在許多人心中渾然不知“情為何物”與“愛為何因”,但是,文學的描摹與世間的尋覓卻一直沒有停歇。翻開中國文學,從《詩經》里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求偶鳴叫,到《古樂府》里的“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信誓旦旦,再到《牡丹亭》、《西廂記》、《紅樓夢》里的哭訴與當下小說的大量鋪敘,幾乎無不為著一個“情”字。“情”讓我們百感交集、“愁腸寸斷”,“情”讓我們心醉神迷、在所不惜。
14、自古至今,淑女都堪稱一種稀缺資源。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曾無限深情地吟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由衷贊美和無限向往溢于言表,乃至于“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在曾經的男權社會里,女性以取悅男性為榮,即使如此,淑女尚且如此難得;到了日益崇尚女性獨立的現代社會,淑女這一稀缺資源,無疑更加奇貨可居。
15、“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詩經》中的名句。為什么幾聲鳥的鳴叫可以響徹千古呢?只因為那是愛的呼喚。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0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