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譯文] 現在才知道關在籠中的畫眉鳥,其叫聲遠不如在林中自由自在的啼叫聲優美、隨意。
[出典] 北宋 歐陽修 《畫眉鳥》
注:
1、《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2、注釋:
①囀:鳥婉轉地啼叫。
②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隨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樹林里飛來飛去。
③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④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⑤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⑥始知:現在才知道。 不及:遠遠比不上。
3、譯文:
千百聲的鳥囀,隨著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蕩著,
(就在那)山花萬紫千紅綻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
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譯文2:
山林中的畫眉鳥自由飛翔、到處歡暢, 任它在山花爛漫的高矮樹叢中騰躍。
這時我才感覺到即使用金籠子來養它, 也不如由它自由自在的啼囀愜意。
4、歐陽修生平見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5、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可見他對“林間自在啼”多么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后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托。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寫畫眉實是寫自己,畫眉鳥的百囀千聲的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不受羈絆的心曲。看山花爛漫、葉木蔥籠,管什么金帶紫袍;無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間清流瀉出,洗盡俗塵,只余下悅耳的音韻流轉。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
6、《畫眉烏》,又題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烏,一種背部羽毛棕褐色,腹部灰白色的小烏,又名百舌,可以供人籠養的嗚禽。畫眉鳥呢喃吟唱,婉轉動人,故張潮在《畫眉筆談題辭》中稱:“烏語之佳者,當以畫眉為第一。”
此詩作于慶歷—亡年(1047)春,其時作者正在貶居滁州任上。轟動一時的“慶歷新政”失敗后,于慶歷五年,政治革新人物范仲淹、杜衍等人先后被貶官外任。歐陽修為他們嗚不平,積極上琉申辯,引起朝中保守派的極大不滿。同年,又借他妹妹的女兒行為不檢為由,大做文章,將他貶知滁州,在滁其間,他雖然寄情山水,超脫物外,看似抱著曠達的胸懷,實際上他深感備受壓抑,心情異常苦悶。當他目睹籠中的畫眉鳥任人擺布,不得自由‘進而想到林間的畫眉鳥可享受大自然的優美春光, 自由自在;由于環境不同,其鳴聲似亦不同。作者由物及人,深有感觸,于是寄情于烏,借物扦懷,寫下了《畫眉鳥》這首極負盛名的小詩。
“百瞬千聲隨意移”二句,極寫畫眉烏的鳴聲婉轉動聽、自由活潑和環境的美好,寄寓詩人企盼與向往自由生活的強烈愿望。此二句意謂,畫眉鳥無論是在紅色或紫色的花叢中,或是在高例、低樹之間,總是隨意移動, 自由地歌唱。這里,首句中的“百瞬干聲”,不只是形容林中烏多.而且表明烏的叫聲既好聽、腔調又多種多樣。“隨意移”三字。點出畫眉烏可以自由地飛翔于花樹之間,其嗚聲亦隨著移動而有遠近高低的變化。這句“山花紅紫樹高低”。描寫出畫眉烏的生活環境。既,有紅或紫的各種野花,又有高或低的樹木.“酐喀千聲”的畫眉烏,可以自由地飛翔,更可以自由地歌唱,真是鳥類自由活動的樂園。前二句極力渲染畫眉烏在林中無拘無柬、 自由鳴哄的生活,正是為下面議論蓄勢.使之與后二句構成強烈的對比。
“始知鎖向金籠聽”二句,轉入議論,抒發感慨,借以表達詩人對擺脫束縛,沖出牢籠,爭取自由的熱烈向往。此二句意謂.這時,才知道把畫眉烏關在籠子里聽它歌唱,遠遠不及它在林間自由自在地嗚叫好聽。其實,這二句本身就是對比. “林間”和“金籠”顯然是兩種不同的境地,縱然“金籠”是“金”的,但畢竟是“籠”。被鎖在籠里啼叫,當然比不上在林間自由自在地歌唱了。這里,詩人所以這樣寫.看來與詩人的身世境遇有關。此前,歐陽修身在朝中,官居高位,做知諫院、知制浩等;如今卻被貶知滁州.其境遇與籠中畫眉烏極為相似。因此,表面上是寫畫眉鳥.實際上是以物喻人,寄寓著詩人對自由生活的企盼、向往和追求。
7、這是一首詠物詩,既不同于詠花賞烏的消閑之作,又有別于一般詠物寄情的詩,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詩。詩中通過對畫眉烏自由生活的贊美,抒發了詩人貶官外任后的憂郁情懷.表現了詩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熱切愿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束縛個性、壓抑人才的種種拘系與禁鋼的強烈憎惡和否定。
這是。首追求人生自由的頌歌。詩中既有濃郁的濟味,又有深邃的理趣。堪稱一首真正的哲理詩。其主要特點有:
首先,情、景、理三者結合.理趣盎然。全詩四句、前二句寫景,景中寓理;后二句言理,理不離景。而景和理又都體現并貫穿著詩人贊美大自然和追求自由的充沛熱情,這種熱情洋溢在全療的字里行間。使情、景、理三者融合。既不離詩的特質,又富有意趣情韻,使詩味和理趣熔于一爐、不僅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
其次,以物喻人,寓意深遠。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畫眉烏,實際上是在寫入。詩中以“金籠”喻官場,以鳥“鎖向金籠聽”,比喻官場的受束縛和不自由;又以鳥在“林間自在啼”,比喻擺脫官場后的自由和快樂。采取這種以物喻人的寫法,蘊含豐富,寓義深遠,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最后,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前二句,通過聲音與色彩的對比,描繪出山林中一種自由無拘、生機勃勃的景象:畫眉烏自由自在,鳴聲婉轉動,人,其生存環境又是那樣美好。作者這種寫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構成鮮明的對比。而后二句又通過“金籠”與“山間”的對比,說明了“鎖向金籠聽”遠遠不如“山間自在啼”的歌聲優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這樣, “鎖向金籠”四個字,與前二句描寫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詩人由此抒發了深長的感慨,呼喚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為全詩的主旋律。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對照分明,反差強烈,有利于突出詩歌的主旨。
8、歐陽修顯然無形之中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從籠中脫出而進入林間的畫眉鳥,眼前的活躍無比的畫眉的歌音之甜美與舒暢,簡直是離開京城政治旋渦的詩人之暢快心情的寫照了。知曉了這一背景的讀者,對作者隱含其間的暢快兼感慨不難感知。而值得思索的是,這首小詩還傳遞出了另一方面的信息,那就是詩人對畫眉在籠中鳴聲之單調枯燥與林間鳴叫之繁多繽紛所作的強烈對比。歐陽修在細膩的欣賞、品味與對比中,或許是出于無心,并無深奧寄托,但卻極易引起讀者對詩人所處社會與時代的深遠聯想。
首先,本詩令人敏感地聯想到宋代知識分子之生存處境。眾所周知,宋代統治者對文人的優待政策是空前的,文人不但担當國家的各級官吏,而且生活待遇頗為優渥舒適,甚至離職時還可以支取半俸。宋太祖曾發誓不殺大臣,宋太宗也指示對文人弊病不必過分追究。宋代統治者還允許、鼓勵文人官僚蓄養歌妓,歌舞享樂。但另一方面,統治者對文人士大夫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依據儒家經典舉辦科舉考試,凡諸子著作不符合儒學的都不許采用,這就限制了(特別是相對唐朝來說的)思想自由。歐陽修等宋代文人維護道統、為國盡力的同時,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他們還迫切需要收獲更多的知識與人生感悟,為社會,也為自己尋求更豐富的精神營養。于是,作為朝中官員,他們的工作乃至退休費都被國家包了下來,有如不愁“生計”的籠中畫眉一般。但是相應地,供他們自由活動與獨立思考的空間也就相當有限了。詩人對畫眉在林間千聲百囀之描寫與贊嘆,洋溢著對于廣闊知識與豐富多彩的生活的激情向往。
在本詩中,那個“鎖”字豁然入目,能給今天的讀者以深長的聯想。在歐陽修生活的時代,還處于閉關鎖國階段。我們知道,歐陽修是一位疑古思潮的帶頭人,他發出過不少對傳統成說的懷疑,并在一些理論思考方面,有所突破。他這樣一個追求自由獨立研究的政治家兼學者,在追求真理方面,總會有對多方人才、知識之饑渴,對廣闊世界的向往。作者網羅天下人才的“野心”是極大的,他為了求得那些“往往伏而不出”的人才,力圖通過“布衣野老”,“陰求天下之奇士”(《釋秘演詩集序》)。在《集古錄》中,他就道出自己辛勤搜集古代文物并加以著錄,乃是出于“載夫可與史傳正其闕謬者,以傳后學,庶益于多聞”的目的;“蚯蚓之聲”、“星殞于地”、“日月五星皆東行”(《雜說三首》),都引起他的興趣與思考;此外,歐陽修在個人生活方面,有張揚個性與多樣化的傾向,他那“樂于其間”的“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六一居士傳》)之生活,多少顯示了其豐富精神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陶冶性情的價值趨向。他的這種對知識與多方面生活情趣的追求,顯然與其對于林中畫眉鳥的花樣翻新的自在啼叫之欣賞相互輝映,誘發著讀者對歐陽修之內心世界作更進一步之深入探索的興趣。
如果將此首詩歌的博大精深之性質進一步聯想、延伸,還可以發現,它還可以有另一種關于蓬勃春意的詮釋。題目竟可以從《畫眉鳥》轉為《林鳥之春》了。請看,首二句的“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不正是對充滿生機活力的春天之概括描述么?一鳥獨鳴不是春,一花獨放難成春,只有百鳥齊鳴、百花齊放,才是真正的春天。因此,對“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之句,理解為不要把鳥兒(不僅只是畫眉)鎖在金籠里,應將它們放飛,讓它們在廣闊的林木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鳴叫,就是勢所必至、理所必然的了。
9、畫眉鳥的兩種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
山林間,自由跳躍,隨意鳴囀。在山林間,它的生命是本真的,它展示生命的方式是自在的,是豐富多彩的。它和山林融為一體,高高低低的樹木、紅紅紫紫的野花,這些仿佛就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在這里完全敞開,隨心之所欲,婉轉啼鳴,豐富多腔。
金籠里,行動限制,啼鳴單一。在金籠里,它的生命受到束縛。它離開了給于它生命的那個環境,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本真。“金”籠,在外人看來,也許是優越的環境,優厚的條件,在這樣的環境里應該幸福才是;把畫眉鳥捉來(或買來)的人,讓它住在金籠里,也許也認為它是幸福的、幸運的。可在作者看來,恰恰相反。他看到畫眉鳥被鎖在金籠里,聽著它不自在的啼叫,心里也不自在起來。再想想曾經的畫眉,林間上下飛跳,百囀千聲,曲盡其妙,不由感慨系之,一個“始”字,寫出了詩人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我們讀到這里不禁也心有所感。
人從小到大、從幼到長,是不是也是一個不斷被鎖進金籠的過程呢?這金籠是金錢、名譽、地位,這些是人失去了生命的本真。人在金籠里迷失了自我。尼采看到,在現代工業社會里,個人失去了自己的個性,自我迷失了。他呼吁:“成為你自己!你應當成為你之為你者。有一件東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人應當做到自己滿意。”
10、自在即安穩舒適。古人有詩云:“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自在是誘人的。
自在是一種環境。人生在世,與他人他物同處在一個世界上,即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賴于與他人他物互惠互存。你能讓一片果樹自在,并不隨意對它們斧砍鋸伐,且經常能為其澆水施肥,那么在它們獲得開花結果以及成熟的自在時,你也可以獲取欣賞花朵的嬌艷,品嘗果實的鮮美的自在。如果你能讓一條小溪自在,并不把垃圾污穢隨意向它拋灑,且能夠為其疏浚開掘,那么在它獲得歡快奔流的自在時,你也可以獲取灌溉土地或者暢飲甘露的自在。如果你能讓一群小鳥自在,并不對它們隨意彈射捕殺,甚或為其造林筑巢,那么在它們獲得飛翔啼鳴的自在時,你也可以獲取品享輕盈舞姿、聆聽美妙歌喉的自在。如果你能使一處風景自在,并不隨意對它們毀圮破壞,且不忘為其增添幾分秀麗嫵媚,那么在其獲得保持自然本色的自在時,你也可以獲取躲避城市的喧囂、寄情山水的自在。如果你能夠使你所在的小區自在,對他人并不無故挑釁惡意中傷,且常常能為其建設添磚加瓦,那么在人們獲得安康和諧的自在時,你也可以獲取平安出入、舒適休憩的自在。
自在是一種環境、是一種氛圍,故古人云:“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自在是一種曠達,只有與物欲持有一定的距離才會自在,只有讓心靈保持一定空間才會自在。過分追求豐盛的食物,撐壞了胃口,至少會使得肚子不自在;一心欲擁有“精彩”的愛情,迷亂了視線,至少會使得眼球不自在。如果不能領悟自如的修煉,你便會遭受到尷尬的不自在;如果不能理解淡定的不凡,你便會遭受到窘迫的不自在;如果不能體察一縷清風的妙處,你就會遭受到悶熱的不自在;如果不能明了一杯淡水的深情,你就會遭受到干渴的不自在。如果你對名利競技場外綠茵茵的大地視而不見,你就會遭遇到燈紅酒綠背后寒肅的不自在。故而我們要遠離一些俗情,要在名利競技場之外,做一個煙霞泉石的主人,無爭于己,無憾于人。如此,精神才能真逸樂、心中才能真安享。如此,才有真自在。自在,是一種曠達,是一種灑脫,故古人云“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自在,是需要我們在看待現實人生時,持有一種高蹈輕揚波瀾不驚的寬廣胸襟與豁達的眼光。自在,說到底是一種精神的富有。自在是人格、品德、學養之樹上開出美麗之花,它由生活賦予我們,我們還得不斷地回報給生活。追求自在,是一個永不停止的過程,它要我們不斷呵護、調整、滋潤與豐盈。
自在,就會多了些柔軟純凈,少了些生硬粗糙;就會多了些歡歌笑語,少了些哀婉嘆息。就會多了些玉帛,少了些干戈;多了些健康,少了些疾病。人人自在的世界,人們就會擁有真正幸福美好的人生。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4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