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

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rn

      [譯文]    月明高懸的夜晚,獨自上高樓倚望,那蒼茫凄涼的秋色引起對家鄉的思念,那借以澆愁的酒,都化作了思鄉的淚水。

rn

     [出典]       范仲淹    《蘇幕遮》

rn

     注:

rn

     1、          《蘇幕遮》   范仲淹 

rn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rn

    2、 注釋
  1.黯鄉魂:黯,沮喪愁苦;黯鄉魂指思鄉之苦另人黯然銷魂。黯鄉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2.追旅思:追,追纏不休。旅思,羈旅的愁思。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裝。按本文意應作“除非夜夜好夢留人睡”。這里是節拍上的停頓。

rn

    3、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淚。

rn

    4、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不到三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十多歲時,他只身前往著名的應天府書院拜師求學。應天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在書院讀書期間,范仲淹生活非常艱苦,他“劃粥割齏”,早上把米粥煮好,待粥凝固后,劃成三塊,再把咸菜切成碎末,當作一日三餐的飯菜。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醫生,要么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

rn

    公元1015年,范仲淹中了進士,步入仕途。他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為人忠貞,剛直不阿,極言敢諫。真宗去世時,仁宗年幼,由劉太后垂簾聽政。可在仁宗可以親政時,劉太后仍獨攬朝綱,不肯放權,群臣都認為不妥,但敢怒不敢言,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直諫,力請太后卷簾撤班,還政于仁宗,結果被貶出京城。

rn

    劉太后去世,范仲淹回京,此時仁宗正準備廢黜郭皇后。郭皇后很得劉太后歡心,但不被仁宗寵幸,劉太后去世后,她便沒有了庇護,再加上把持朝綱的呂夷簡曾經因為郭皇后的不信任而被罷官,對她一直懷恨在心,嗅出仁宗的心思后,便不斷在旁煽風點火,惡意中傷,慫恿仁宗廢后。這時,又是范仲淹向仁宗進言直諫,極論此事不可,并與呂夷簡激烈爭辯。可惜的是,他不僅沒能說服仁宗,反而因惹怒皇帝而再次被貶。

rn

    公元1035年,范仲淹因政績突出,再次調回汴京。此時,朝政仍由呂夷簡把持,他飛揚跋扈,任人唯親,排除異己,朝中腐敗不堪。范仲淹多次上奏仁宗,痛斥呂夷簡以權謀私,批評朝廷的用人制度。可呂夷簡老謀深算,他反誣范仲淹離間君臣,圖謀結黨營私。于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貶。歐陽修、尹洙等人,也因替范仲淹鳴不平,而受牽聯。

rn

    公元1038年,西夏趙元昊稱帝,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后,大舉發兵攻打宋朝的延州(今陜西延安)等地。面對西夏的突然挑釁,宋朝軍隊節節敗退,西北防線幾乎崩潰。仁宗手足無措,在大臣的建議下,急召范仲淹率兵趕赴延州,抵御西夏侵擾。
        公元1043年,因戰功顯赫,仁宗詔范仲淹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雖然幾經貶黜放逐,但范仲淹仍風骨錚錚,壯心不已,他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項主張,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等。宋仁宗采納了他的建議,陸續將這些措施推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慶歷新政”。

rn

       可惜這些措施實施不久,就遭到了保守勢力的強烈抵制,范仲淹第四次被貶,新政宣告失敗。此后,范仲淹又輾轉鄧州、杭州、青州等地任職,就是在貶官鄧州期間,他寫下了名垂千秋的《岳陽樓記》。

rn

     5、范仲淹的存詞很少,但在藝術上頗見功力,既有《漁家傲》那樣的慷慨雄放之作,也留下了《蘇幕遮》這樣的低沉婉轉之調,讓人讀來不忍釋手。

rn

      晚唐五代及北宋初年的詞,內容大都是寫兒女之情,而范仲淹《漁家傲》這首詞,卻突破了這個局限,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意境廣闊,豪放而悲涼,表達了作者的英雄氣概和強烈的愛國感情,使詞從溫庭筠、馮延巳的宮廷豪門,柳永的都會市井,擴大到邊塞的廣闊天地,在宋詞發展史上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rn

      6、上闋寫景,景中含情。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滿天,黃葉遍地。一,一,總括秋色,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萬千氣象,給人心胸開闊之狀。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有碧云天,黃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為描寫秋景的千古名句。

rn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此二句,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盡融其中,就在秋色與秋波相連的天涯盡頭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在作者的筆下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黃昏秋色圖

rn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

rn

      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前輩道出的正是借景傳達心聲的名言經典。

rn

      7、下闋抒情,情融景中。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意為心情憂郁;本意是追隨,這里為糾纏,這是羈旅之思的纏繞。夜夜除非兩句寫出天涯孤旅,鄉愁之深,無時不在,好夢難得,無計可消。

rn

          休獨倚更可見詞人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圓,反襯出詞人身在異鄉,倍感孤獨寂寞。

rn

        最后兩句是由李白詩舉杯消愁愁更愁化出,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誰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作者突發奇想,用一段愁腸巧妙聯系起來,彌漫著蒼涼之悲,讀起來令人回腸蕩氣。(引自《宋詞鑒賞大典》第15頁)又正如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下片觸景生情。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rn

      8、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于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rn

     9、上片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rn

     上片結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rn

      10、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片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rn

      11、[評點精粹]
  范希文《蘇幕遮》一調,前段多人麗語,后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
  此去國之情。([清]張惠言《詞選》)
  文正一生并非懷土之士,所為鄉魂旅思以及愁腸思淚等語,似沾沾作兒女想,何也?觀前闋可以想其寄托。開首四句,不過借秋色蒼茫以隱抒其憂國之意:“山映斜陽”三句,隱隱見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闋因心之憂愁,不自聊賴,始動其鄉魂旅思,而夢不安枕,酒皆化淚矣。其實憂愁非為思家也。文正當宋仁宗之時,揚歷中外,身肩一國之安危,雖其時不無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憂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矣。([清]黃蘇《蓼園詞選》)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下片,觸景生情。“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人”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為淚亦新。(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rn

      12、秋高氣爽,在晴空萬里的天幕上飄蕩著虛無縹緲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藍的天色映襯著,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顏色;金風習習,玉露冷冷,大地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遠處無邊的秋色與浩淼的水波相連,碧翠的秋水,在金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的漣漪,遠遠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煙霧籠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天色將晚,落日的余暉映得萬山紅遍,天水相連之處水天一色。只有岸邊的芳草,全不顧深秋已經來臨,依然芳菲爛漫,一直開放到夕陽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這深秋景色,客居他鄉的詞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那鄉愁,好象隨著這落日的余暉一直來到斜陽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鄉。

rn

      

rn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9

[新一篇]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舊一篇]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