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譯文] 眼見得梨花落盡,春天又快過去了。夕陽殘照,暮靄沉沉,那翠綠的春草,也好像變得蒼老。
[出典] 北宋 梅堯臣 《蘇幕遮·草》
注:
1、 《蘇幕遮·草》 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2、注釋:
墅:田廬、圃墅。
杳:幽暗,深遠,看不到蹤影。
萋萋:形容草生長茂盛。
窣地:拂地,拖地。 窣,突然,出其不意。
王孫:貴族公子。這里指草。多年生,產于深山。
3、譯文:
含水帶露的堤壩遠伸,遠處的莊園,在如煙似霧的柳色和迷蒙的水汽中,顯得那么深杳。雨后初霽,江天一色的晨曦中,到處是萋萋的芳草。荷花初放,多么妖嬈。那突然冒出的青草,就仿佛是大地的春袍。艷麗的荷花與嫩綠的小草最為相宜,在雨后的晴空下互相映襯,草分外綠,花分外嬌。
滿地的芳草將路邊的長亭一個個連接起來,迷漫了遠處的大道。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埋怨遠游的王孫忘記歸期。眼見得梨花落盡,春天又快過去了。夕陽殘照暮靄沉沉,那翠綠的春草,也好像變得蒼老。
4、梅堯臣 (1002~1060)北宋詩人。字圣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又稱“梅宛陵”、“宛陵先生”。少以父蔭補桐城、河南主簿,歷鎮安判官。公元1051年(仁宗皇祐三年)賜進士出身,擢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參與修《新唐書》,成,未奏即卒。詩著名,與蘇舜欽齊名,世稱“蘇梅”。其詩反映現實生活,寓意深遠,質樸自然,風格平淡委婉,在北宋詩壇影響頗大。亦能詞。有《宛陵先生文集》。
宋朝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蘇東坡筆力豪騁,不能屈折。歐陽修主張改革文弊,梅堯臣主張復古文風。他們當時都并不認識蘇東坡。1057(宋仁宗嘉祐二年),蘇軾參加禮部考試,寫了《刑賞忠厚之至論》的策論。而那場考試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梅堯臣人副主考官。梅圣俞認為蘇文‘有孟軻之風’,主張取為第一,主考歐陽修也認為蘇文不錯,但是不如王安石的答卷精彩,結果王安石取為第一,蘇軾取為第二。
5、宋沈義父云:“詠物詞,最忌說出題字。”(《樂府指迷》)這首詠草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境、形象、神態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詞中,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突出青草有情,卻反落入蒼涼之境。
上片起首兩句寫長堤上綠草平整、露光閃爍;遠處的別墅如煙綠草掩映下若隱若現。接下來一句總寫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曉”,是用特定的最佳環境來點染春草的精神,通過雨后萬物澄澈、江天開闊的明媚物象,活畫出濃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機,為下文“少年”的出場作鋪墊。“獨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時已經四十二歲,當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庾開府集序》)。這里借指一般離鄉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綠,八、九品服青。剛釋褐入仕的年輕官員,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實為一物,用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風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綠的草色與袍色互相輝映,顯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綿可愛,用遍地春草映襯出臣游少年的春風得意。
詞的下片轉而抒寫宦游少年春盡思歸的情懷。過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薩蠻》詞末二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之意。接下來兩句,詞人流露出對宦海浮沉的厭倦,用自怨自艾的語調表達了強烈的歸思。“落盡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詩句:“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歸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結拍兩句渲染了殘春的遲暮景象。
“老”字與上片“嫩”字遙相呼應。于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也正好是詞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寫照。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云:“梅圣俞歐陽公座,有以林逋詞‘金谷年年,亂生春色準為主’為美者,圣俞因別為《蘇幕遮》一闋云云。歐公擊節賞之。”
6、
這首詠草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境、形象、神態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突出青草有情,卻反落入蒼涼之境。全詞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個人的身世之感。全詞形象鮮明突出,意境深遠含蓄,耐人尋味。
7、“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見宋·梅堯臣《蘇幕遮》[露堤平]。了:結束。翠色:嫩綠的草色和柳色。和煙老:隨著暮煙顏色越來越深。和:隨,同。老:指濃,深。這幾句大意是:當梨花落盡的時候,春天又結束了。夕陽灑遍大地,青翠的草色、柳色,隨著暮靄逐漸變成深綠。
這里不僅以梨花、芳草、斜陽、晚煙烘染景色,而且“落盡”、“又了”、“殘”、“老”等字眼帶有一種濃重的傷感情緒。可引用描寫暮春晚景或抒發春愁。
8、草有時還成為詩人專詠的對象。近人王國維《人間詞話》說:
“人知和靖(林逋)《點絳唇》、圣俞(梅堯臣)《蘇幕遮》、永叔(歐陽修)《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馮延巳)‘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其中林、梅、歐三闋即是專門詠草之作,草成為詞中的“主角”,與人生的離愁別恨相交融。如林說“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梅說“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歐說“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都高度準確地刻劃了草的形性或姿色,深刻表現了傳統的寄托意義,故謂之“能攝春草之魂”。又當代流行歌曲,往往有俚俗不通之詞,而所聞《小草》一曲,其歌詞的確是一篇詠草的佳作,詞曰:“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憂傷,你看我的足跡走遍天涯海角。春風啊春風,你把我吹綠;陽光啊陽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親,把我緊緊擁抱。……”
此詩既含深情,又有哲理;不但充分表現了小草的“自身價值”,又以其創新構思突破傳統格調而富有時代特色;流露在字里行間的還有詩人的溫厚之旨。
以上詩文之所以能將草寫得極妍盡致,皆因作者有較高的人文素養,情感豐富而意趣清遠,故而普普通通的小草乃由詩人彩筆而被賦予美學以至文化的意義,在傳統文化中成為婉轉表現某些民族心理的優美形象。我們現在因環保意識的加強而開始重視草,這固然表現了對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關心,但主要還停留在生理意義的追求上。
倘若通過全民人文素質的提高和傳統文化的發揚,把對草的重視由科學的考慮擴展到文化的考慮,從生理保健的層面提高到情思意趣的層面,那么人們對草的認識就會有更為豐富的內容,環保綠化也將具有更加深刻的意義了。
9、小學就學過佩弦先生的《匆匆》,第一次讀差點要哭出來,“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現在再讀,很容易便淚流滿面,我們都被時間拋棄了,深深深深的無奈又如何?時光匆匆是可嘆,而哀悼心境不再就是可憐了。
我是害怕變老的,一直回答周歲年齡也是為了能比虛歲少一歲,不是為了年華不再那種原因,事實上,我現在根本不用担心這種問題。可是,心境真的不是從前了,長大也許會是好事吧,可為了長大,我們付出了多么大的代價!我們失去了多少彌足珍貴的東西!我們提防心靈的枯萎,卻日復一日做著令它枯萎的事,我們不是故意的,卻無力逆轉。
落盡繁花夏亦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翠色和煙老啊,但愿我們心里的翠色不要老得那么快吧。
10、“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這是梅堯臣《蘇幕遮.草》中最后一句,雖然詞人是要通過描寫春草來渲染傷春之情的,可我呢,莫名被這幾句話震驚著,幾乎不能呼吸,心中全是嘆息。
梨花落盡,春天也就意興闌珊了,春天的腳步不可遏制地從身邊走過,只聽得聲音是越走越遠,那一步步離去的空洞的聲響把心震到無奈,連眼淚也早已經忘記了怎樣流!春天就這么走出了視野,走進了記憶,而且是越走越淡,越走越空靈,最后連痕跡也一并消逝在時間的長河里,歲月的聲音依舊,可一切都已經是轉頭空!
想曾經在漫天飛雪中,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饑寒交迫,身著襤褸,風糾長發,足踩堅冰,眼中氤氳,可始終沒有放棄。堅信,風雨過后見彩虹,堅信,寒冬之后即有溫暖的春天!于是,在風雪路途中,不看前方,怕那渺茫的路途讓信心氣餒,不看天,怕天空飄渺的云刺痛眼睛,更不敢看四周那白雪皚皚的山峰,那會讓靈魂墜入深淵,怕再也沒有勇氣看到第二天的晨曦。能做的,只是埋首那雙腳,雖然它已慘不忍睹,燎泡還不停地挑釁著堅持的勇氣,可,我知道,心不想放棄!心不愿意讓自己在怨恨中倒下,既然自己對自己也無能為力,那就聽任心前行吧,再苦再累,只為心愿意,就為哪個海市蜃樓的夢,心就象只飛蛾,義無反顧地撲上了火!
可現實是,我注定永遠不可能擁有春天,梨花的開放也只是夢境而已,只為現實中的梨樹早就干枯,干枯在那個嚴冬,干枯在那個不可思議的多情的季節,干枯在那斷了線的風箏上,干枯在那一個個謊言里!而我卻一直活在安慰里,走不出那個殘酷的現實,就把精神囚禁在干枯以前的歲月里,讓歲月中溫暖的畫面輕拍著夢,不讓自己醒來!于是,我得了失憶癥——選擇性的失憶!只要不刺激,永遠不愿意醒來,永遠不愿意去面對現實。
我就這般抱著個殘夢一直走到今天!
終于眼淚在寒冷中結成了冰塊,終于心中再也沒有溫度可以點燃那個夢,終于再也沒有力氣去拾取那個夢,終于再也沒有期望去守侯春天了。
這才停下機械的腳步,茫然間抬頭,無意中看到了那片遠離了生活的蒼天,原來風雪早已停了,低頭發現,滿地殘陽,把瘦弱的身影拉得好長,原來,我一直是踩著夢的影子走來!!!醍醐灌頂式的頓悟,讓心瞬間蒼老!
這一切原來只是一幕戲而已。曲起時,我盡情地扮演著自己,演得如癡如醉,總以為有人在陪著自己一路傾情演出,可等曲子終了的時候,睜眼看到的卻是一直空蕩蕩的舞臺,和下面那空無一人的寂寥!這才醒悟:原來舞臺上一直只有我自己一人!連個觀眾也沒有!看著這荒涼,心忘記了這世界還有哭泣可以傾訴委屈!
11、和煦的春光吹拂著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陣悅耳、動聽的笛聲所牽動。一群頑皮淘氣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莖做柳笛呢!他們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樂!遠處的另一群孩子正放著風箏,在草地上盡情地跑呀,聲聲歡笑回蕩在空中!他們與春天牽起了一條心與心相連的線。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天像個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春天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希望。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天空被夕陽染紅了衣裳,桃紅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個河面變成了淡紫色,天邊仿佛燃起了熊熊大火。
坐在春的懷抱,聽春的聲音,靜數流年。也許,聽著聽著春就來了,數著數著花就開了……
12、走進五月,看著那滿樹搖曳的綠意,那風中舞蹈的鮮花,心中不免有種種感慨。
我在努力地搜尋各種描述五月的詩句,來表達心中的這份面對五月的沖動。
“五月歌如潮,五月花似海”這恐怕是當年從學校里剛走出來時狂熱心緒的真實表露;“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正當壯年的我,怎么也不會有如此的靜默、纏綿;“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處于太平盛世的我輩徒生不了這份傷感情緒;“天涯何處無芳草”要是再早十年,我倒是喜歡這種志在四方的豪情。
思來想去,“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倒是應合了我心中面對五月時的這份心情。
也許是因為我就出生在這個時節,一年四季中,我是喜歡春的,特別是這暮春時節。所以每到此時,平時十分慵懶的我,有時會起得很早,不聲不響地跑到離家較遠的那一大塊田頭,迎著熹微晨光,迎著暖暖的風,徜徉在田間小徑,拔一節草莖在手中舞動,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帶來的暖風香氣。然而,我總担心這樣的日子不會太久,好像一不留神,她就從身邊溜走了。一天一天,看著田里的麥子拔節、抽穗,由綠變黃,我不禁感嘆:春光的流逝竟如此直觀。
回家,看見家里忙碌著的母親,看著她老人家已經花白的頭發,想起日漸長高的兒子,真的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不經意間自己就由少不更事走進了人到中年。現在盡管自己常懷一顆年輕的心,整天還像長不大的孩子般唱唱說說,然而人生的春天已經不屬于我。
13、滿山的粉紅和月白,如夢一般,淡淡地開在眼前。小蝶兒舞著快樂,纏綿在花蕊之間,游戲在黃艷艷的油菜地里。春姑娘的腳印清晰可見,淘氣的孩子一般,凌亂地踩出山間一處紅,一處綠,一處黃,一處粉。稚嫩的小刺玫,伸出鵝黃的小手,召喚著匆匆走過的人們,趁著婉約的桃樹,梨樹,櫻桃樹,朦朧羞澀,春不勝收。
但是上天卻忘記教我如何去遺忘。以至于徘徊在煙雨朦朧的山水之間,我不能一別而去。心,已為你停留。默默地思念你的一切,為你續寫著深情的文字。我愛的人,不知你是否還在糾結著,對不起,那是我的錯。我原本希望你是快樂的。希望你像歡暢奔放的小溪流向大海一樣幸福。希望你像檐下的紫燕成雙時那樣的幸福。如果你能了解我,該知道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不會心生怨言。我深愛著你,不能忘卻,唯有學會等待。慢慢等待,或許有一天能改變不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接受的。或許有一天,你站在我面前,輕輕地給我一個深情的擁抱。
歲月無情,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只覺得時間如風,吹走了哀愁,愛,卻一如既往。也許落花之后,真的該是果實了。
14、春花將盡時,我才發覺:要挽留一寸春光是何等之難。一聲嘆息中,這世界已經走進流光之夏。默默品味梅堯臣“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的詞句,竟如口含一枚青橄欖,微甜里漫上一絲苦澀,心中忽生落寞之感。
不知是誰說過這樣的話:你可以讓鐘擺停止擺動,卻無法阻止時間老人的腳步!思忖其中內蘊的哲理,在我猶如含英咀華,很是提神醒目。
詩仙太白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孟浩然亦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古人以素心靜觀世事,尚有如此曠達心態,我們又何必黛玉葬花般為春黯然神傷?
留不住,且放手,今歲花謝,來年還有。春去春來,只不過一個輪回而已,我們用幾絲白發、幾道皺紋為它買單,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正是逝去的時光讓我們增長了閱歷,開闊了視野,像五齡蠶一樣慢慢成熟起來,一天天變得透明,最終在蠶架上吐出綿長晶亮的絲,結成五顏六色的繭!
春由冬而生,由淺入深,依孟春、仲春和季春三分,暗諧天地之律。當春如幽潭碧水深得看不見底時,恰好跌入夏天的懷抱。詩人陸游曾喜吟初夏:“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放翁先生那一副樂天派的豪放灑脫,好生讓人羨慕!
光陰荏苒,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到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這一時段,激情似火的夏天用風雨和陽光,調動每一縷根須,每一片綠葉,為青澀的幼果提供成長的能量。當它們有足夠的重量將樹枝壓彎時,夏天便和秋天完成了最后的握手交接。而時序已悄然進入“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的詩情畫意中。
時空浩渺,四季更迭,人事代謝,未有窮期。在春華秋實之間,流光之夏承上啟下,傾注激情陽光,竭盡晶瑩雨露,將翡翠之綠化為純金之橙,為人類奉獻物質食糧,為大地留下希望種子。隨后它又順勢應時,收斂內心,暫息光熱,于隆冬嚴寒中休養生息,以待春風再起,重新投入天地萬物周而復始的無限循環,讓世界像旋轉的水晶球和多面體的鉆石一樣,在仲夏夜之夢里折射出七彩斑斕的光芒。 歲月蹉跎,光陰似箭,彈指已屆夕陽之年。此時此刻,我直想從心底高呼一聲:美麗的流光之夏,讓我與你相約來年,還在梨花飄雪的季春聚首,我們不見不散,聽你用青枝綠葉一樣稠密的語言,再續一段欣欣向榮的人間佳話!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20
稱謂:
内容: